《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714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仲永》教案设计.docx

《伤仲永》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案设计

 

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伤仲永》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考:

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论: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分组讨论)(说明:

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

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

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二、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

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

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教后记:

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

 

5.伤仲永王安石[宋]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预习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

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

这是王安石的作品。

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

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

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

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

哀伤,叹息。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

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

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

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

有的人。

4、邑人:

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

跟从。

6、“前时之闻”:

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

最终。

众:

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

(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

尚且。

10、“固众人”固:

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

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

四个大组口答竞赛。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

(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宾客其父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译课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

(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

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

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伤仲永》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