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36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况及培养要求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目的在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现代人口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同时也为具有更高学术追求的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在三年培养过程中,学生必须在熟悉人口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本学科知识、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全面的理解;建立至少两个方面的研究兴趣并对有关学术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理论有所专精。

学生必须满足学分要求并提交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经审议后决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内的学科发展现状及本系研究生导师情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训练暂定四个研究方向:

1、人口社会学

2、人口统计学

3、人口经济学

4、人口、资源与环境

三、学制及具体安排

本专业为法学科专业,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全部学业:

(1)在第1至第3学期,完成学校和本专业所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

(2)在第3-4学期,完成研究生的期中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包括社会调查),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4学期结束之前完成5000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三人小组相商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与开题报告有关的所有材料需要交研究生秘书整理,并交院教务员存档,通过开题报告与正式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应在10个月以上。

(3)在第5-6学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参加答辩的2个月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1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四、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

按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需修满总学分34—36学分,其中:

1、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7—8学分;

2、B类课程即转型期课程10学分;

3、C类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8学分;

4、D类课程即方法实践类课程和交叉前沿类课程10学分。

五、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规定的研究生课程除A类(公共基础课)外,还包括B类(专业核心课程)、C类(方法实践类课程)和D类(交叉前沿类课程)三大类。

人口学专业的规定是:

(1)专业核心课程6学分,设置“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三门课程;

(2)方法实践类课程6学分,设置“现代人口分析技术”、“社会学方法”和“数据分析”三门课。

(3)交叉前沿类课程12学分,为有教授职衔或有学术潜力具有副教授职衔的硕士生导师开设与自己研究兴趣有关的课程,供本系或外系同学选修。

分别是“社会学理论”、“人口学经典文献选读”、“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经济社会学与中国研究”、“社会学研究前沿”、“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

(4)转型期基础课程6学分,分别是: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中国人行为模式及其变迁”、“乡土中国研究专题”。

A类

1、必修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

2、1门选修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

3、英语(4学分)

B类

1、人口社会学(2学分)

2、人口经济学(2学分)

3、人口统计学(2学分)

C类

1、中国人口问题研究(2学分)

2、社会学方法(2学分)

3、社会学理论(2学分)

4、人口学经典文献选读(2学分)

5、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2学分)

D类

1、中国人行为模式及其变迁(2学分)

2、乡土中国研究专题(2学分)

3、现代人口分析技术(2学分)

4、数据分析(2学分)

5、经济社会学与中国研究(2学分)

6、社会学研究前沿(2学分)

7、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2学分)

六、期中考核制度

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实施办法”(南研字(1996)10号)规定,在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以后,需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

考核时间为二年级上学期末,撰写“开题报告”之前。

期中考试的结果和各类文本,与“开题报告”、课程学分,将成为硕士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的必要前提。

硕士研究生的考核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考核小组由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及其他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共三人组成,并报批准同意。

考核须从德、智、体诸方面进行。

业务方面的考核,以口试为主;但全部学分积(70%)和科研成果积(30%)排在最后10%的学生,需要参加综合性考试的笔试,考试内容为B(70%)和C(30%)两类课程。

考试不及格者视情况及本人意愿,或延长修学时间一年(学费自理),或劝其退学。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完成学位论文有这样几个环节:

首先,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人口学学科的数理性质,又力求与国家、省的研究课题相挂钩,同时注意研究课题与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其次,作好开题报告。

再次,在正式撰写论文之前,应围绕学位论文撰写一篇有一定学术见解和视野较为开阔的文献综述,并努力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开题报告同课程学分一样,将是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资格之一。

规定的开题报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摘要,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学位论文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

(2)研究题目,说明选题的理由,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关注点和基本框架,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可行性;

(3)研究状况,列举中外学者在本论文涉及的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基本观点,并通过说明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不完善之处,论证本论文写作的必要性;

(4)研究方案,包括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可能遇到的疑点和难点、研究对象或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与典型意义,以及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检验和论证的基本假设;

(5)研究设计,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手段和方法(如抽样设计);

(6)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针对研究问题和资料特点,提出拟采用的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7)研究计划,说明从事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8)参考文献,列出研究和论文写作参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的目录,其中理论性论文的参阅文献不得少于30种,经验性论文的参阅文献不少于20种;

(9)其他,除上述以外的与论文写作有关事宜。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以后,研究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约请2—3位校内外专家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以后,按研究生院的文件规定,由院里会同导师商定具体的答辩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人口学专业硕士答辩在正式毕业前的1—2月内择日进行。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申请人口学硕士学位者,应符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如答辩时尚未完成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

附件:

课程设置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生英语(4学分,必修)。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编号

授课教师或团队

学分

课程类别

(转型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法实践类课程、交叉前沿类课程)

课程简介

(300字左右)

B

人口社会学

030302B01

徐愫

2

专业核心课程

基本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人口再生产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人口结构所具有的社会特点,并使学生对中国人口变化的规律性以及社会诸因素与人口诸方面的互动关系有所认识。

内容提要: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生育制度;死亡制度、人口迁移、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社会分层与贫困人口、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人口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人口与社会变迁;中国人口与中国社会;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人口质量、教育与人力资本等。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佟新:

《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2、(美)赫尔(Heer,D.M.)著,黄昭义,严苏译:

《人口社会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3、顾宝昌编:

《社会人口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李若建编:

《人口社会学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马尔萨斯着、朱泱等译:

《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人口经济学

030302B02

徐愫

2

专业核心课程

基本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与方法,了解两种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口经济效益、人口投资、人口转变与人口经济预测等。

内容提要:

人口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人口经济过程,人口经济统计与规划,人口经济问题,人口经济思想评述。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美)朱利安·L·西蒙著,彭松建等译:

《人口增长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2、(印)麦塔编著,杨欢进等译:

《人口增长的经济挑战》,海洋出版社,1992年。

3、马尔萨斯着、朱泱等译:

《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人口统计学

030302B03

陈友华

2

专业核心课程

基本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与掌握人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现代人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实际收集人口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与总结的能力。

内容提要:

1、人口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含人口统计及其任务、人口统计过程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2、数据的来源、收集、评估与调整;3、人口统计的指标系统。

含年龄、性别构成及人口变动指标(死亡、生育、迁移、总人口、婚姻、分布及计划生育);4、生命表分析;5、人口预测;6、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美)塞缪尔·普雷斯顿,帕特里克·霍伊维兰,米歇尔·吉略特著,郑真真等:

《人口统计学:

人口过程的测量与建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马瀛通:

《人口统计分析学》,红旗出版社,1989年;

3、曾毅:

《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4、翟振武等:

《现代人口分析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5、温勇,尹勤:

《人口统计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C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

030302C01

陈友华

2

转型期课程

基本目的:

帮助学生对中国目前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系统的梳理,研究与分析出现这些人口问题的原因,探寻解决这些人口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提要:

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其社会经济意义;2、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危害及其综合治理问题研究;3、中国婚姻拥挤研究;4、中国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5、中国贫困人口研究;6、低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后果研究;7、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8、中国生育政策调整问题研究;9、中国失业人口研究;10、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与妇女地位关系问题研究;11、中国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12、中国老年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3、计划生育与人口素质;14、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各占一半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杨莲福:

《人口问题与台湾政治变迁:

人口政治学的初步探讨》,台北:

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

2.张天勇,王蜜著:

《城市化与空间正义:

我国城市化的问题批判与未来走向》,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

3.(日)若林敬子着: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4.蔡昉:

2001年中国人口问题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5.车文辉、黄光耀:

超载的地球——20世纪世界人口问题透视,重庆出版社,2000年。

6.陈友华:

中国和欧盟婚姻市场透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7.郭庆松:

当前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年。

8.李国鼎:

台湾的人力资源与人口问题,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9.陈友华:

《中国和欧盟婚姻市场透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邬沧萍: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最新人口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11.吴宏伟着:

中亚人口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曾毅:

中国人口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郑晓瑛:

中国女性人口问题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4.钟水映:

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社会学方法(上)

社会学方法(下)

030301B06

030301B08

贺晓星、吴愈晓、方长春

2+3

方法实践类课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概念与体系、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研究的逻辑和程序、理论与经验研究、选题与研究设计、变量测量与概念操作化、抽样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与应用、实验研究方法与应用、文献研究方法与应用、实地研究方法与应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报告写作等。

不同测量层次变量间的相关检验与测量,多变量统计分析基础及统计分析方法,多元回归分析,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技术、虚拟变量技术、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变量图表示方法、多维标准法等。

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学理论(上)

社会学理论(下)

030301B05

030301B07

周晓虹、成伯清、翟学伟、郑震

2+3

交叉前沿类课程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构架,托克维尔的政治社会学、经验社会研究的兴起、从自然主义倒向心理主义、帕雷托的社会学与经验循环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主义、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韦伯及其理解社会学。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戈夫曼的戏剧理论,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西方社会学在当代的转向;当代著名理论家的解读:

(一)布尔迪厄:

反思与实践,

(二)福科:

权力/知识,(三)吉登斯:

结构化理论,(四)卢曼:

现代性的观察,(五)亚力山大:

新功能主义;(六)科尔曼:

理性选择理论,(七)格兰诺维特:

网络理论,等等;当代社会的诊断:

世界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风险社会,等等。

中国社会学理论。

人口学经典文献选读

030302C02

郭未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课程简介:

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人口学论文和著作,尤其是英文版人口学原著,来增强学生对人口学的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

授课方式:

以课堂讨论为主,教师加以解释和引导。

参考书目:

Neurath,PaulFromMalthustotheClubofRomeandBack:

ProblemsofLimitstoGrowth,PopulationControlandMigrationsM.E.Sharpe,Inc.1994.

Coleman,David&Schofield,RogerTheStateofPopulationTheory:

ForwardfromMalthusBasilBlackwellLtd1986

Spengler,JosephJ.&Duncan,OtisDudleyPopulationTheoryandPolicyTheFreePressofGlencoe1990

Bandarage,AsokaWomen,PopulationandGlobalCrisis:

APolitical-EconomicAnalysisZedBooks1997

Gilbert,Alan&Gugler,JosefCities,Poverty,andDevelopment:

UrbanizationintheThirdWorl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

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

030302C03

郭未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教学目的:

向学生介绍不同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的人口迁移类型,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社会中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重点探讨迁移人口在城市中的地位,社会(公共)政策以及人口迁移政策的作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影响,对城市化后果的论争,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

对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内容提要:

人口迁移,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民俗调查,社会分层,贫困化,社会隔阂,社会融入,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公共)政策,人口迁移政策,城市发展政策,城市公共服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发展阶段,世界经济体系,发展中国家经济殖民化,推拉理论,社会网络,社会习俗,工作替代,家庭风险规避,城市化的进程及后果,等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和课堂研讨

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1.Gilbert,AlanandGugler,Josef:

Cities,Poverty,andDevelopment:

urbanizationinthethirdworld.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

2.ed.,Pernia,ErnestoM:

UrbanPovertyinAsia:

asurveyofcriticalIssues,Chapterone.HongKong;NewYork:

PublishedfortheAsianDevelopmentBankby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3.ed.Prothero,R.MansellandChapman,Murray:

CirculationinThirdWorldCountriesChapterone.London;Boston:

Routledge&KeganPaul1985.

4.Massey,DouglasS.&Alarcon,Rafael&Durand,Jorge&Gonzalez,HumbertoReturntoAztlan:

thesocialprocessofinternationalmigrationfromWesternMexico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7

5.ed.Goldscheider,Calvin:

UrbanMigrantsinDevelopingNations:

patternsandproblemsofadjustmentChapterone,Chaptertwo.Boulder,Colo.:

WestviewPress1983.

6.Bertaux,DanielandKohli,Martin:

TheLifeStoryApproach:

acontinentalviewAnnualReviewsofSociology198410:

215-37.

7.Massey,DouglasS.TheEthnosurveyinTheoryandPractice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Volumexxi,No.4pp.1498-15221993.

8.Massey,DouglasS.;Arango,Joaquin;Hugo,Graeme;Kouaouci,Ali;Pellegrino,Adela;Taylor,J.Edward:

AnEvaluationofInternationalMigrationTheory:

theNorthAmericancase.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20.No.4pp.699-7511994.

D

中国人行为模式及其变迁

030301C03

翟学伟、周晓虹、汪和建、张玉林

2

转型期课程

本土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经验研究,包括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研究、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中国家庭结构与工具理性;概念部分有中国人际关系研究中的本土概念、中国人价值取向的本土分类、中国人的脸面观研究等。

理论探讨有中国人社会行为模式变量分析、中国人际关系的三位一体模型、中国人日常社会学的本土分析架构等。

乡土中国研究专题

030303C04

张玉林

2

转型期课程

研究农村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乡村社区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乡村社区的公共管理机构;不同村治模式及其影响;乡村社区变迁的内外因素;农民的角色维持与角色变换;新形势下农村家庭的变迁与功能;社区分层;乡村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乡村社区的社会保障;乡村社区的现代化;乡村综合发展的模式个案研究。

现代人口分析技术

030302D01

陈友华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基本目的:

介绍如何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人口现象、人口结构及动态过程,学习利用人口科学专业的研究方法进行生命表分析、人口预测、人口规划和人口间接估计,并介绍人口数据收集处理、评估和调整的科学方法。

内容提要:

1、阐明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人口现象、人口过程的数据资料的原理方法,及如何评估人口数据,对人口数据进行修匀、调整的人口学技术。

2、人口静态结构包括人口总体、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出生、死亡、婚姻、迁移、人口再生产等动态过程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的测量方法及内在规律性。

3、运用数学工具和人口学工具测量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性和数量规律,人口队列的特征,生命表及在人口死亡、生子、婚姻家庭研究中的应用。

4、在人口过程规律性基础上了解人口预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5、国际人口统计和人口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若干人口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教学要求:

能对人口科学这门学科独特的方法论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掌握人口科学数量研究方法和进行人口状态、人口动态分析、人口预测。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美)塞缪尔·普雷斯顿,帕特里克·霍伊维兰,米歇尔·吉略特著,郑真真等译:

《人口统计学:

人口过程的测量与建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马瀛通:

《人口统计分析学》,红旗出版社,1989年;

3、曾毅:

《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4、翟振武等:

《现代人口分析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数据分析

030301D18

吴愈晓、陈云松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介绍如何应用统计学的知识、方法和工具来分析社会研究数据和写作定量研究论文。

本课程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习和回顾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模型;第二部分是研究实践,即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管理和能力,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定量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1)巩固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各种社会学领域常用的统计模型;

(2)能够读懂、评估甚至批判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最前沿的使用定量方法的学术论文;(3)学会使用统计软件(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