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11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docx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清水·路苑六组团由11栋18层住宅楼及一层地下车库和配套小区商业建筑构成,建筑面积约150000m2占地面积约32000m2,工期13个月。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工期紧、测量标准高,为确保整个工程高速、高质量地施工,精心制定以下施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

1.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1.1整体控制局部。

1.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1.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2.仪器及测量人员的配备

2.1测量仪器的选用

针对工程测量精度并结合工程特点,选择下列仪器以保证测量工作。

序号

主要仪器名称及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拓普康GTS-102N)

1

基坑开挖及导线测量

2

激光经纬仪(苏光、J2—JD)

3

楼层放线

3

水准仪(苏光、DS1)

1

二等水准测量及沉降控制

4

水准仪(苏光、DSZ2)

5

高程竖向传递

5

激光铅垂仪

3

楼层放线

其它工具:

钢尺(50m、防水、防锈)、塔尺、卷尺、墨线盒等。

2.2测量人员的配备

组建以1名测量工程师和3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

垂直轴线控制网的建立阶段3人,垂直轴线的引伸阶段3人,其中仪器操作1人,楼面投点1人,现场记录、内业整理1人,楼面的平面轴线放线阶段2~3人。

考虑到本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后,作业面较多,在施工繁忙时,可一分为二,两人为一组进行工作。

3.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4.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4.1场内闭合导线建立: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在场内建立二级精度的闭合导线(如下图所示)作为一级控制网。

4.2地下室施工阶段:

此施工阶段是测量工作中最重要、任务最繁忙的阶段。

从场内一级控制网引测一附和导线到基坑底作为二级控制网。

把全站仪架设在二级控制网的一控制点上,参照二级控制网的另一基准点,在基坑内可引测出任意通视的主轴线上的两点。

4.3主体施工阶段

⑴各栋平面内控制网的建立:

选定适合的轴线为±0.000以上主体的内控制轴线。

各户型内控轴线(图中红色线、点)的选取见下图:

A型内控线示意图

B型内控线示意图

D型内控线示意图

5.建筑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0.000以上结构的控制轴线采用铅垂仪进行竖向投测,控制点设在首层楼面上,二层以上结构施工时,均在控制点上方预留200×200方孔。

在首层楼面上放样出内控点,内控制点布置在投影面积内,考虑到控制轴线一般与梁、墙等构件的中心重合,不便在楼板上预留测设洞口,因此将控制轴线向楼板中平移适当距离,引测到施工作业层后再返回。

控制点的具体位置见A、B、D型内控轴线线示意图。

控制点刻划在首层楼面预留的20块100mm×100mm×10mm钢板上,钢板下焊4根长70mm的φ6的钢筋。

首层以上各层楼面浇筑混凝土时,在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300mm×3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阻水圈。

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

控制点引测完毕,用全站仪进行检查,即在同一测站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其天顶角来检查。

经校核满足精度要求后,把各相关的投影点相连即基准线,然后将这些基准线平移至楼面各轴线。

以控制点建立的控制轴线为依据,按设计尺寸放样出各边柱轴线,再以此为依据,分别放样至外边梁柱、剪力墙及楼面上,这样既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地进行施工放样。

6.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本工程建筑面积大、工期紧,可充分利用全站仪测量的实时、高精度等优越性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特别是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利用全站仪可大大简便测量工作。

在主体施工的测量放样中,遵循二次放样、三线到位、内外结合、主次分明、步步校核的原则。

6.1模板的放样:

主要为水、电预埋、墙柱筋的调整、验收提供依据,给出控制轴线即可。

由于模板上不便安置仪器,用线坠将下一层内控制轴线通过模板上的预留洞引测到模板上,采用距离交会法将所需点位测出。

6.2施工层放样:

各控制轴线传递到施工层后,直接采用经纬仪偏角法测设出各轴线的点位。

由于施工层上,当遇有墙的插筋隔挡时,拉尺量距误差较大,可利用全站仪来测定相邻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

无误后,即可放出墙柱等细部三线。

7.建筑的标高控制

7.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甲方提供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在现场基坑四个角的附近布置四个高程起始点BM1、BM2、BM3、BM4(见下图)与已知标高基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

7.2高程控制网的传递

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的柱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红漆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基准点。

每栋楼都引测四个点,每一层都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要求四个导入点标高互差值应小于3MM,符合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基准。

标高的传递使用50m标准钢卷尺通过柱、电梯井壁、剪力墙等精密量距向上传递。

每层都至少要有4个以上的点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引测的步骤是:

⑴、先用水准仪(S1级)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水准点引测出±0.000线,定桩(点);校核无误后再向引测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⑵、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测量出施工层,应测出每层500水平标高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多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

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作校核。

标高施测时要注意:

前后视距离必须等长或近似等长;钢尺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测;中午高温时不宜抄平,仪器严禁在高温、暴晒情况下工作。

8.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

为防止测量累积误差,提高观测精度,采取分段校核。

我们主楼划分为4个测量校核段。

第一校核段:

基底~±0.000

第二校核段:

±0.000~17.400

第三校核段:

17.400~34.800

第四校核段:

34.800~52.200

根据以上划分的校核段,我们将对控制轴线、高程进行全面、仔细地校核。

具体做法是:

当第一段施工完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如以前的控制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

(1)、控制轴线的校核:

每个投测复核段施工完毕后,用1MM钢丝、15KG铅锤人工投点进行对比校核。

(2)、高程的校核:

可以利用全站仪竖向测距法进行校核,竖向测距使用全站仪加弯管,可测得较长段垂距,控制钢尺逐段丈量的累积偏差,检查已设在筒壁上的标高。

测量方法是在楼面测量孔上架设S,利用壁上的已知点高程,测出仪器视高,然后测量至接受点棱镜的垂距。

并用水准仪引标高于筒壁上设置标高标志。

9.沉降观测

9.1基坑的沉降、变形观测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临近基坑同时进行施工,基坑的稳定不可忽视。

在施工期间,将沿基坑边线设置观测点,定时按期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并做好记录。

若发现异常变化,我们将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

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

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

监测方法如下:

⑴、监测点的设置:

沿基坑四周边线每边均匀设置3个监测点,共13个监测点。

监控点的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⑵、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前设置的基准点,每10天观测一次,做好沉降位移观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15天观测一次。

位移观测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求出位移。

当坡顶、地面出现裂缝,或桩顶位移大于30mm且变形不稳定或超过规范要求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图4监测点示意图

此项观测工作包括:

偏移观测和沉降观测两部分内容。

因此,可用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模式来进行。

其测量方法是:

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即已知其三维坐标),把全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对监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即可得出监测点的偏移值和沉降值。

9.2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点依据设计提供埋设位置我方负责埋设。

施工期间每增加两层观测一次,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观测,做好详细记录。

9.3沉降观测要求:

⑴、观测点设置完成后观测一次,作为原始数据;

⑵、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完成3层观测一次;

⑶、装修期间每月观测一次;

⑷、竣工前观测一次;

⑸、做好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及观测记录,工程竣工前将沉降观测值绘成沉降观测曲线;

⑹、每次观测后如发现沉降异常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共同采取措施;

⑺、首次观测时,必须经过两个测回,以确保首次观测精度;

⑻、工程竣工交验前可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设立永久性观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