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84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

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

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

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

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课文6——8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练习3课时

第一单元预习卡

项目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

小组评价

第一课:

坪坝穿戴飘扬蝴蝶孔雀舞热闹粗壮铜钟敬礼摇晃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第二课:

盛开玩耍绒毛假装花瓣钓鱼手掌合拢

第三课:

似乎忽然终于辫子勇气峰顶

第四课:

槐树花苞耷拉缕缕炊烟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爬天都峰》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槐乡的孩子》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

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在自主预习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过关环节中,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同时运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

一、导入学习。

二、预习回顾,初知内容。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4、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座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议一议,教师小结。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这座民族小学的美,从哪里能看出来?

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

  环境的美:

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大家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窗外……

  人的美:

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2、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还是一座怎样的学校?

再读再议。

  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

团结、友爱。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来读一读,培养从阅读中感悟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习惯。

  3、这座小学是一座边疆的民族小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

找与我们的学校不同之处。

  四、整体回顾,细读品悟,感情朗读。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

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

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

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六、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_______野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

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

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教学反思:

第三模块:

自读提高课(3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根据学案自学:

《金色的草地》学案设计内容: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

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

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

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

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⑵ 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中午,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傍晚,花朵又(   ),是(   )色的,草地就变成(   )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

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课后反思】

 

 

《爬天都峰》学案设计内容:

一、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二、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谁爬天都峰?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

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

(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

(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