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485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docx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

高考世界地理各地区气候分析

一、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

11°7ˊN~77°43ˊN;

B.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及面积: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

A.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

西亚:

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

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

①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

冬季:

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②影响亚洲的气团有:

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

二、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成因: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37°21ˊN~34°51ˊS

海陆位置:

西侧——大西洋,北侧——地中海,东侧——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地形:

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洋流:

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大气环流:

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三、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成因: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36°N~71°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2)大陆面积和轮廓:

1000万平方千米,1/3是岛屿半岛。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

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3)地形:

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乌拉尔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

大气环流:

三个气压系统:

亚速尔高压(在热带海洋上)B.冰岛低压C.蒙古高压

四、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温:

冬寒夏热,年较差大;降水:

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

(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缺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成因: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7°N~72°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海陆位置:

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2)大陆面积和轮廓:

2422.8万平方千米,北宽南窄(尤其在30°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

(3)地形:

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太平洋沿岸:

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沿岸:

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

中部平原:

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气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

太平洋沿岸:

加利福尼亚寒流(40°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N以北)

大西洋沿岸:

墨西哥湾暖流(35°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N以北)

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

(5)大气环流: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太平洋沿岸:

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落基山以东:

活动中心:

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

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五、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

(1)位置:

纬度位置:

56°S~12°N;

海陆位置:

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

北宽南窄,在40°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N~30°S范围内;

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北部:

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

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六、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4)普遍暖热。

成因:

(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大陆轮廓:

南北窄,东西宽;海陆位置:

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地形:

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洋流:

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大气环流:

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七、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

成因:

纬度高,地势高。

八、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表现

原因:

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

东亚: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

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九、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而其他洲没有

1.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

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2.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

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十、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

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十一、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十二、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十三、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N。

十四、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十五、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十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十七、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

(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十八、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十九、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二十、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受副高,信风带以及东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二十一、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处于南北纬10°之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原因:

(1)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来自几内亚湾的气流,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沿海有降水,但难以进入东非高原;

(2)西南气流本较浅薄,进入东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时处于18°N,北冬南夏时向南移,经过东非高原的时间短,降水量少。

二十二、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二十三、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

二十四、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二十五、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二十六、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

二十七、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二十八、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二十九、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

地中海沿岸地区刚好处在开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候,水汽能进入地中海并影响沿岸地区;而其它地区则受地形的影响,面积较狭小的。

三十、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

(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

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

三十一、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

三十二、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

夏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北季风,影响爪哇岛。

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十三、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三十四、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表现

蒙古和哈萨克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冬季离亚洲高压寒冷中心较近,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故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十五、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地形:

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

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2.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3.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三十六、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冬季时受到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十七、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势高,使高原内部成为相对高压,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故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十八、沿60°N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

沿60°N从北欧到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越往东西伯利亚,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原因:

北欧地区地形较平坦,地处西风带,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年温差较小;往东西伯利亚方向,经过的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仅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夏季短而温暖。

三十九、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

中国南方正好处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故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四十、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1)纬度较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奥伊米亚康的大致位置是(63°N,143°E),根据它的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34′;在面积相同时,正午太阳高度为3°34′的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只及正行太阳高度角为90°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53°26′)。

(2)日照时间短

冬至日,该纬度的昼长少于5.5小时,从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奥伊米亚康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段。

(3)海拔较高

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于同纬度的中西伯利亚高原,根据对流层的气温递减率可知,海拔高应是该地成为北半球“寒极”原因之一。

(4)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

盆地地形,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由上可知,这个“寒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十一、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

(1)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且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轮廓破碎,多半岛,使暖湿气流能深入欧洲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更广。

四十二、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

西风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影响范围变小,呈狭长分布。

四十三、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岸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平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拉丁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

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

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四十四、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成为不冻港的原因

因为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成为不冻港。

四十五、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

英国地处大西洋东部,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英国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降雨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业比较发达;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

四十六、德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德国地势南商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异。

(1)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农村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马铃薯,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为稀疏;

(2)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人口较稀少。

四十七、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西北:

常年受到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南:

为中央高原,受地形的影响,水汽难以到达此地,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十八、欧洲气候总是温和湿润的原因

大部分位于35°—60°N之间,位于北温带的西风带内,西南濒临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海洋深入大陆,沿岸又有北大西暖流经过,且山脉和平原多呈东西方向延伸,西风易把暖湿空气送进大陆内部。

四十九、冰岛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

北侧受到东格陵兰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气候寒冷;南侧受到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气候较温凉湿润。

五十、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极圈内的原因

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给沿岸地区带来暖湿的气流。

五十一、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且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降水;冬季,副高北移,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五十二、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1)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2)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

五十三、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地处热带地区,冬季受东南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夏季受中纬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五十四、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地处25°S~35°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五十五、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地处中纬地区,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受海洋影响较大,终年温和湿润;

☀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东北部因在亚热带大分水岭迎风坡,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西部又是平原,高原地形,西岸有寒流流经,决定了中西部为热干的热带沙漠气候。

五十六、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地处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五十七、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西部:

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东部:

受季风,东南信风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五十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

西部:

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

东部:

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

五十九、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六十、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

六十一、墨西哥南部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

墨西哥南部地处热带,常年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经过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且东部受到强大的圭亚那暖流的影响,降水丰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