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47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的构成”,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称为教材。

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除教科书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标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2题: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它的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第3题: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是指由诗文加工而形成的有关诗文意境的画面,是一种想象过程。

第4题:

(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第5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6题:

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C.气质有好坏之分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没有优劣之分,不能决定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第7题:

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

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8题: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第9题: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

“两个必须”是指(  )。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l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

“两个必须”是指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10题: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

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迁移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效果有促进与阻碍之别,据此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第11题: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题干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第12题:

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  )。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班主任的工作最终指向学生个人的发展,故班主任必须有良好的育人意识。

第13题: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14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第15题: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答案。

第16题: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知觉有四个特性:

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

选择性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

因此,学生在阅读时画重点线是一种知觉的选择。

第17题: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18题:

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恐惧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

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学障碍。

题干中学生的表现是恐惧症的表现。

第19题:

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  )

A.生理需要

B.爱与归属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爱与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感到孤独。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需要。

第20题: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课改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第21题:

“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迁移的概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本题正确答案为B。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第22题:

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根据1988年、1994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因此,德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详细解答:

第23题:

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此说法是错误的。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详细解答:

第24题:

小陈是某实验中学初三的一名学生。

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

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

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

“孩子才16岁多,这么小就流向社会,今后可咋办?

”针对此事,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此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述。

可以从素质教育与全面教育方面加以补充。

但是实际考试时要根据时间确定。

学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得剥夺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或机会。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它不是选拔教育,而是国民基础教育。

学校不得以选拔考试为借口将适龄儿童、少年拒之门外。

详细解答:

第25题: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参考答案:

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详细解答:

简答题

第26题: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____

 

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详细解答:

第27题: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____

 

参考答案: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详细解答:

第28题: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参考答案: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详细解答:

第29题: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______

 

参考答案:

(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4)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5)维护良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小林进入初中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学时,他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

现在,他经常跟同学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