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96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x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2010年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如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不同环境中的蛙具有与环境相近的体色)、警戒色(某些长有毒毛的蛾类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拟态(如竹节虫)等。

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度时才出汗,沙漠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这些都是对沙漠缺水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

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5、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即抽样调查。

7、【二级:

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8、【二级: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9、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一级: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1)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二级: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10、【一级:

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生物的生活环境】探究(六个步骤):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

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注意:

实验结束后,应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1、【二级: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

(1)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

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

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

动物)

分解者:

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12、【一级: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

草→兔子→狼。

特点:

①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②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③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2)食物网:

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3、【二级:

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物富集,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积累越多。

生物富集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14、【二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种稳定叫做生态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15、【二级: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七上P36):

①镜座:

稳定镜身。

②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③镜臂:

握镜的部位。

④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⑤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需强光时用大光圈,需弱光时用小光圈。

⑥反光镜:

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⑦ 镜筒:

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⑧转换器:

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更换物镜镜头时转动此处。

⑨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⑩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11) 目镜和物镜:

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

有放大作用。

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16、【二级: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显微镜使用方法(七上P37):

一、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

④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三、观察:

⑤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⑦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洁收镜: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镜头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显微镜箱送回原处。

17、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从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例:

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所以玻片标本的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完全相反。

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

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3)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像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像越大,光线越暗。

(4)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

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

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其在物镜上。

(6)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7)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8)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9)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18、【二级: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创建了“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施旺:

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19、【二级: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还有叶绿体。

(1)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2)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3)细胞质:

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切开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液,它来自于液泡。

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中还有叶绿体。

(4)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20、【二级:

制作动、植物或微生物材料的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

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准备:

擦、滴(清水)②制片:

撕、展、盖③染色:

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简记:

擦滴撕展盖染吸)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准备:

擦、滴(生理盐水)②制片:

刮、涂、盖③染色:

滴(稀碘液)、吸。

(简记:

擦滴刮涂盖染吸)

21、常见的玻片标本:

①切片: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如:

叶的横切面切片。

②涂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

如:

血涂片。

③装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

草履虫装片

22、

(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2)叶绿体:

生产车间。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场所。

(3)线粒体:

动力车间。

有氧呼吸的场所。

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线粒体就相当于发动机。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做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

23、【一级: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一定的。

24、【一级: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

25、【一级: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切片】【一级: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

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

先加倍再减半。

(染色体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所含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26、【二级:

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心脏、肝、肺、肾、眼、甲状腺、唾液腺、皮肤等是器官。

27、【一级:

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8、【一级: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保护组织

(2)营养组织(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3)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29、【一级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一级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0、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单细胞生物如: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其中草履虫结构、功能示意图见书70页。

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对污水有净化作用;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31、【一级:

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病毒对人类既有害处也有益处。

①有害:

危害人类健康,引发疾病。

如流感、非典、乙肝、天花、狂犬病、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等;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畜家禽等,如鸡瘟,猪瘟、口蹄疫等;破坏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

②有利:

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控制疾病;利用病毒的特性,在医学上防止病人手术后感染和长伤疤。

如利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等;利用病毒制造高效生物农药。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32、【一级:

植物(如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绿色植物可分成四大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苔藓、蕨类都是靠孢子繁殖,又称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

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消除污染,净化废水。

如:

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2)苔藓植物:

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只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

与人类的关系:

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心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如:

葫芦藓、墙藓。

(3)蕨类植物:

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与人类的关系:

可食用、药用;绿肥和饲料;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了煤。

如:

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33、【二级:

植物(如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

如:

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2)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如:

桃、大豆、水稻、玫瑰等。

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更高等,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34、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

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子叶一片。

35、【一级: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见七上P90页)

【一级: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

自身条件:

子粒饱满,胚结构完整,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36、【一级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7、【一级:

根的生长过程】幼根的生长: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根尖的基本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长。

38、【一级:

芽的发育】芽的发育过程:

芽是尚未发育的枝或花的雏体,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芽发育成枝条:

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见七上P98图Ⅲ-13芽发育成枝条示意图)

39、【二级:

开花和结果的过程】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萼片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花药:

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花丝:

支持花药

柱头:

接受花粉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花柱:

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2、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果。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玉米、向日葵种子空瘪常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增产。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受精卵胚种子

(受精极核胚乳)

40、【二级: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分、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保持植物体的固有形态(3)是植物体内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

2.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41、【一级: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42、【一级: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散失:

(1)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根毛根、茎、叶内的导管气孔

(2)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内叶肉细胞大气

(3)场所:

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温度(4)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2)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3)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43、取一段带叶的茎剪断,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横切、纵切,红色部分就是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木质部运输途径——导管。

韧皮部里的筛管是有机物从叶运输到其他器官的通道,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使木本植物加粗。

44、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中的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围成的空腔。

45、【二级: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实验见七上P119、P127、P129)】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能;场所:

叶绿体;原料:

二氧化碳、水;产物:

有机物、氧气。

1、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七上P119):

(1)方法步骤:

①暗处理:

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转运和消耗尽;②遮光照射:

形成对照实验;③摘下叶片④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⑤清水漂洗,滴加碘液⑥清水冲掉碘液,观察结果:

叶片见光的部分遇碘变蓝(步骤可简记为:

处理要在黑暗中,黑纸遮叶成对比,加热酒精为脱色,清水漂洗加碘液,冲掉碘液有色变)

(2)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46、【二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七上P127-129)

(1)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光照

(2)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3)原料:

二氧化碳、水;(4)产物:

有机物(如:

淀粉)、氧气;(5)场所:

叶绿体;(6)条件:

(7)实质:

①物质的转化:

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②能量的转化: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8)意义:

【二级:

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①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③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④【二级: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七上P127第五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47、【一级: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48、【一级: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场所:

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4.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放出去。

5.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粮食储藏、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6.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影响

生产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

在一定浓度内随氧的浓度增加而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7.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49、【二级:

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50.(七上P124、七下P50)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人的呼出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验证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51、【一级:

人类的起源】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52、【二级: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过程:

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53、【二级:

人体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

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附睾:

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

排出精液和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即外阴

54、【一级:

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1.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

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