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86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docx

《红对勾》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测试总结

第5章单元综合评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生物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可发生突变

D.人工诱导的突变往往都是有利的

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性状

D.染色体变异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3.可产生新基因及可为生物界的千姿百态提供丰富变异来源的分别是(  )

A.前者为基因重组,后者为基因突变

B.前者为基因突变,后者为基因重组

C.两者均为基因重组

D.两者均为基因突变

4.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出新的表现型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5.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6.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7.

上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基因重组

C.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发生了基因重组

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8.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9.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

答案

1.A 任何生物、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往往对生物是有害的,人工诱变也不例外。

2.D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唯一能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方式,体细胞中的变异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形成新表现型,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是不唯一的,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的数量和种类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3.B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特点。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的类型多、频率高,使生物界千姿百态。

4.A 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变换,导致基因重组,而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片段交换不会导致基因重组;纯合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基因突变等引起的。

5.D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影响。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使基因数成倍增加,若其中无基因突变,基因种类不会增加,也不能产生新基因。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可能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缺失,但不一定引发基因种类的变化。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会导致该区域的基因发生位置改变,从而引起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6.A 基因突变是点的变异,光镜下看不见。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是可遗传的变异,而且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7.D 根据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和着丝点已分开这一特点,可以断定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在该细胞中,A基因所在的两条染色体原来是姐妹染色单体,其上含有的基因并不都相同,一个B,一个b,这既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形成;同时由于细胞质的均等分开,所以该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8.B 生物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由几种遗传密码子与它对应,故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应用重组DNA技术改造的基因,也属于基因重组。

有些生物染色体变异时,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产生的后代就形成了多倍体。

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10.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突变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传递给后代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可发生重组

1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B.在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

C.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豌豆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2种新的基因型

D.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1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15.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重要的变异来源,下列正确的是(  )

A.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才能重组

B.只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能体现遗传的稳定性

D.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

1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7.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

答案

9.A 本题考查突变相关知识。

接受辐射前的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杂合体,经辐射处理后,显性基因所在片段丢失,表现为抗性突变体,则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故A项正确。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丢失大量基因,不具有可逆性,不可恢复,故B项错误。

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故C项错误。

抗性性状得以表现,说明抗性基因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可以编码肽链,故D项错误。

10.D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可导致相应基因数量的增加,基因表达水平(如表达产物的量)可能增加,但对个体生存一般不利,A项错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可以使其同源染色体上对应片段上的隐性基因表达出来,但一般会使个体生存能力下降,B项错误;染色体的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虽然基因的数量不变,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性状的改变,C项错误;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使远缘杂交的不育后代获得同源染色体,从而恢复可育性,D项正确。

11.D 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如发生隐性突变);只有细胞核内的基因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传递规律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2.B 在伴X隐性遗传的性状中,若父亲表现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故A错。

YyRr×Yyrr,其后代一共会出现3×2=6种基因型,有四种与双亲不同,故C错。

生物体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通常情况下是雄配子多,雌配子少,故D错。

所有生物都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存在着普遍性。

而真核生物有染色体,还可能会出现染色体变异。

13.B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

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的发生有两种过程:

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即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而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不会导致基因重组。

14.D 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是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比如X和Y;基因工程所利用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15.D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一种体现,使后代性状多样化,能使物种在多种环境下生存下来,是进化的一种表现。

16.D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是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该组染色体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物质。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判断单倍体的方法是看个体是否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无关。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除了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或种子外,还可以用低温处理的方法。

17.C 染色体变异是引起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的原因,而碱基对的变化,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基因重组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18.下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19.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的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20.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Ⅲ11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2

C.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10产生的配子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9和Ⅲ10婚配时,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1/1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

(1)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__________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________分离比例。

(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

性别、性状表现、________、______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

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_______之分,还有位于________上之分。

(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_____少和________少。

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合并分析。

22.(12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为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

答案

18.C 题中已明确①和②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图中③和④两者对应位置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型的重组,发生交换时处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之后需经历同源染色体分离后两者才能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19.A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染色,固定细胞形态的液体是卡诺氏液;固定后用95%的酒精溶液冲洗,解离后用清水漂洗;该实验的目的是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机制。

20.D 由图中的“无中生有”可知,此病为隐性遗传,但无法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据图可推知,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

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据图可推知,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6和Ⅱ7的基因型都为Aa,进而推出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产生的配子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1/2=1/3。

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Ⅱ4和Ⅲ10的基因型都为1/3AA、2/3Aa,由此推出Ⅲ9的基因型为2/3AA、1/3Aa,则Ⅲ9和Ⅲ10婚配,后代中男性患病的概率为1/3×2/3×1/4=1/18。

21.

(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 

(2)亲子关系 世代数 显性和隐性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系谱图中给出的信息包括:

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

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3)因系谱图中世代数少、后代个体数少导致有时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因此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进行合并分析。

22.

(1)RrBb 

(2)RRbb rrBB

(3)可育 结实 24条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发育成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结实性为____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花药壁植株______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4分)某医师通过对一对正常夫妻(Ⅲ)(妻子已经怀孕)的检查和询问,判断出丈夫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他的祖父和祖母是近亲结婚;妻子家族中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她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多患先天性愚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舅舅;夫妻均不带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

医师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绘制出来(如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

(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

(3)医师通过咨询该夫妇各自家族中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均无对方家庭遗传病的患者,由此可以判断夫妻双方________(填“不带有”或“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

(4)丈夫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5)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6)先天性愚型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卵细胞或________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7)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分)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皮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双亲全为

双眼皮(①)

仅父亲

双眼皮(②)

仅母亲

双眼皮(③)

双亲全为

单眼皮(④)

性别

双眼皮

人数

59

61

31

29

30

30

0

0

单眼皮

人数

38

36

28

28

27

29

56

53

请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第①组双亲基因型的所有可能组合为________。

(3)下图是张忻同学(Ⅱ5个体)所在家庭的眼皮遗传图谱,请推测张忻的哥哥(Ⅱ4)与她嫂子生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的概率有多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可育 结实 24条

(5)自然加倍 基因型纯合 基因型杂合

(6)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解析:

(1)

(2)选育的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的基因型为RRBB,因此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F1(RrBb)植株。

为获得基因型为RrBb的F1植株,应选用基因型为RRbb和rrBB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育过程中,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RB、Rb、rB、rb,经自然加倍成二倍体后,基因型为RRBB、RRbb、rrBB、rrbb,二倍体水稻可育,可完成双受精过程,可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4)花药壁细胞是由F1发育成的体细胞,基因型为RrBb,由其发育成的植株仍为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4条,可育,可结实。

(5)(6)自然加倍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基因型纯合,能稳定遗传。

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植株基因型为RrBb,基因型杂合,不能稳定遗传。

因此应选择自然加倍植株。

选择的方法是可让其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23.

(1)常 隐 

(2)X 隐 (3)不带有

(4)AAXBY或AaXBY AAXBXb (5)1/2 0

(6)23+X 23+Y

(7)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进行遗传咨询 ③提倡“适龄生育” ④产前诊断

解析:

(1)甲病“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患者Ⅱ5的父亲表现正常,因此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乙病“无中生有”也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Ⅲ11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Ⅳ13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Ⅲ12,由此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由于该夫妇不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因此可以判断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妻子的基因型是AAXBXb。

(5)该夫妇所生子女都不患甲病,生男孩患乙病概率为1/2,生女孩患乙病概率为0。

(6)先天性愚型含47条染色体,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23+X的卵细胞或23+Y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24.

(1)① 双眼皮 

(2)Aa×Aa、Aa×AA、AA×AA (3)2/3

解析:

解本题时首先根据各种遗传方式的特点,推断出显隐性关系,然后再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对各小题进行解答。

(1)由第①组中双亲为双眼皮,后代中既有双眼皮又有单眼皮,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单眼皮这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双眼皮为显性性状。

(2)由于调查过程中调查家庭数量较多,不同家庭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完全相同,①组双亲均为双眼皮,基因型可以为AA或Aa,那么双亲的所有可能组合为:

AA×AA、AA×Aa、Aa×Aa。

(3)所示系谱图中张忻的双亲基因型为Aa×Aa组合,Ⅱ4为双眼皮,基因型可能为AAAa=12,其嫂子为单眼皮aa,后代为双眼皮概率为:

①AA×aa,②Aa×aa,①为

×1,②为

×

,所以所生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