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4737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docx

五下集体备课教10园地三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0《杨氏之子》

备课时间:

2015.3.13

总课时:

2

备课教师:

王嫣红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难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

“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小结:

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

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

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自主思考——学友间讨论——汇报】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

“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学友间互助分角色朗读】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教学随笔: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孔君平

孔雀杨梅

聪慧

教学反思: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1《晏子使楚》

备课时间:

2015.3.13

总课时:

2

备课教师:

王嫣红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

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学友间互相检查词语。

汇报交流。

(重点指导:

“大夫、侮辱”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第一段1.2;第二段3.4.5;第三段6;)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

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

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

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

为什么?

【学友小组合作学习,读相关的句子,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

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

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教学随笔: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让钻洞访问狗国

齐国没有人我最不中用

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

自取其辱聪明机智

教学反思: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2《半截蜡烛》

备课时间:

2015.3.16

总课时:

1

备课教师:

王嫣红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

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把握剧情,体会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的资料。

教学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

轻声地读一读。

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

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

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

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

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

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

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

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

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随笔: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点燃—————————熄灭

重新点燃——————————端走

夺回—————————拿上楼

教学反思: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3《打电话》

备课时间:

2015.3.17

总课时:

1

备课教师:

王嫣红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

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

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

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

哦,老胡呀。

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

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

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3)我正找你呢。

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

学习吗?

不学习呀。

开会吗?

……不开会。

(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

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3.联系生活,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教学随笔: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说话的特点

相声的启发

相声的艺术特点

教学反思: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备课时间:

2015.3.18

总课时:

3

备课教师:

王嫣红

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教学难点:

 

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教学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

  (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

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

  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

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以理服人。

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

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

(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

(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

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⑴导语:

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

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

关你什么事?

(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

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

噢,对不起,我忘了。

(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⑵ 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

生硬──和气

     语气:

直接──婉转

     角度:

自己──他人

     结果:

接受──拒绝

  生小结:

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

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

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

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

  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⑴ 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⑵ 评一评:

  评价标准:

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

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

注意:

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第二课时

一、搜集、朗读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

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2.朗诵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

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三、了解发言稿

教师明确写作特点:

①观点鲜明。

②条理清楚。

③语言简洁明快。

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1.让学生选择写作情景。

 2.习作要求:

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三、尝试习作。

评改、交流

1.讲明评价方向:

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教学随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回顾拓展三》

备课时间:

2015.3.18

总课时:

1

备课教师:

王嫣红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同学在班上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让学生回家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

这几天,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4、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

有的同学说:

“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说话有艺术性很高。

     例2:

有的同学说:

“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话要简洁,抓重点说。

     ……

   ⑵ 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让同学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

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有时使用语言艺术,别人听起来心情非常舒服。

    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语言艺术,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举例说明如: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

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

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和语言的艺术十分佩服和尊敬。

   ⑶ 教师小结:

     语言艺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语言艺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请同学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