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646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docx

安徽建筑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2013级工程管理

学生姓名张荣辉

学号

课题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015年05月07日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摘要: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工程进度、社会效益。

要扭转目前工程项目质量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就要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主题。

论文主要基于建设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方法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质量管理、重要性、具体措施

目录

一、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

1.建筑工程市场不规范………………………………………………………3

2.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3

3.缺乏相应的责任制…………………………………………………………3

4.违反客观规律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3

5.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中,违背技术规范…………………………………3

6.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处于不规范状态,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上不能得到有效运行,程序文件不能切实贯彻执行………………………………………………………………………………3

二、如何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4

(一).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4

(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4

(三).施工阶段生产要素预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5

(四).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7

1.施工质量检验……………………………………………………………8

2.施工质量检验……………………………………………………………8

3.施工质量检测试验………………………………………………………9

结语…………………………………………………………………………………9

参考文献……………………………………………………………………………10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一、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筑工程市场不规范。

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人员的施工经验与技术水平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还处在摸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目前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行政干预招投标等不良行为。

2、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有时,一些承包商或分包商拿到某项工程后,为谋取私利,不按照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材料,材料采购人员也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收取回扣,无法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也存在部分施工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从而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3、缺乏相应的责任制。

一些工程出现问题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相互推诿,而又无法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因为合同管理不严密,各项工作的界限不明确。

责任不清加上措施不力,导致一些工程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力,继而造成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

4、违反客观规律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为了个人政绩而不顾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统筹规划,一味追求“多快好省”,搞“三边”工程建设。

也有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重要庆典,大搞献礼工程。

5、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中,违背技术规范。

例如,混凝土工程,依照要求应对不同的水泥及骨料做试验,搅拌过程中也应严格计量。

注浆工程,对不良地质段注浆,要根据合同中的技术规范要求注浆,并分批作水灰比试验。

钢筋混凝土工程,为了确保钢筋的质量,必须对钢筋做抗拉、抗压、抗弯等试验。

然而,在现场施工很多基础的要求都不能做到,这就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6、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处于不规范状态,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上不能得到有效运行,程序文件不能切实贯彻执行。

例如,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应根据每个工程具有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应当紧贴作业面,但有些项目部却笼统地照搬方案;现场材料检验工作不到位,致使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用于工程中;工程技术交底形式化;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自己的目的,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其职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关键部位存在失控现象等。

二、如何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

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2)施工质量预控和过程控制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及验收方法;

(4)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

(5)施工质量的政府监督;

(6)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体系;

(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

(3)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可引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如技术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施工质量检查检验制度、检测试验管理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例会制度等,以及各相关方面的工作流程;

(4)现场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5)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6)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如与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分包方、供应方、政府等方面以及本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

(1)计划(Plan)。

可以理解为施工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施工质量计划阶段,现场施工管理组织应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制度,对质量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并形成相关文件。

施工质量计划编成后,还需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循环效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按规定的程序与权限经过审批后执行。

(2)实施(Do)。

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

计划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施工质量标准,从而规范作业和管理行为,正确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施工质量目标;

(3)检查。

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

各类检查也都包含两大方面:

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按计划执行的原因。

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评价和确认。

(4)处置。

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施工质量的受控状态。

处置分为纠偏处置和预防处置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和缺陷;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

(1)事前控制。

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施工质量计划。

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这三种计划方式基本上并用)的编制,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

事前控制属预控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通过计划手段的运用,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预控;二是强调按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控制施工准备工作状态,为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2)事中控制。

主要是通过技术作业和管理活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来达到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3)事后控制。

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是周密,事中自控和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顸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

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4)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掌握施工质量的预控方法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包括确定施工质量目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预控等。

(三)、施工阶段生产要素预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施工生产要素预控的意义

施工生产要素通常是指人、材料、机械、技术(或施工方法)、环境和资金。

其中资金是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条件。

因此,施工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施工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质量合格的施工任务,并获得预期的施工经营效益。

由此可见,施工生产要素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对施工管理其他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大关系。

2.施工人员资格预控

人是施工生产的主体,包括参与施工的各类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的质量意识、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形成和控制。

因此,施工企业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施工人员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

从而保证他们在质量控制过程发挥生产主体的自控作用。

施工总包企业必须选派有资格、有能力的施工项曰经理和管理人员,承担领导和组织施工管理的任务,并对分包商的资质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严格执行规定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3.材料物资质量预控

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工程用品、设备等施工材料物资,是施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构成工程产品的物质实体,其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

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因此,在施工作业之前必须对进场的材料物资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做好使用前的质量把关和预控工作,保证投入使用的材料物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

(2)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

(3)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

(4)控制不合格材料、设备的处理程序。

不合格材料设备必须进行记录、标识,及时清退处理或指定专管,以防用错;不合格品不得用于工程。

已建立质虽管理体系的施工企业,施工现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