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56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微生物复习.docx

卫生微生物复习

卫生微生物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复习还是以老师课件为主。

名词解释:

1.卫生微生物(sanirary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是研究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消除其危害对策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

2.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环卫的科学。

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生物环境,即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即土壤、水、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

3.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ecology):

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外环境(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卫生微生物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4.生态圈(ecosphere):

也称为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面由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组成,三圈中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称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居住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较大的生态系统。

5.初级生产者(producers):

只能利用光、CO2、无机物和水,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6.消费者(comsumers):

以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不能利用无机物创造有机物的动物以及腐生和寄生的微生物,属于异养微生物。

7分解者(decomposers):

能将复杂的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的微生物,其分解出的无机物可供生产者利用,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8.环境(habitat):

指生物栖息的场所,或者说是生物生存的环境。

9.龛(niche):

或称为生态位,含意比生境更广,不仅指生物居住的空间,还包括功能作用以及在温湿度等环境变化中的位置。

10微小生境(microhabitat):

又称为微小空间,指生物生存的局部小空间,对于研究微生物十分重要。

11.种群(population):

是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既可以指单一的种,也可以指密切相关的相似类群。

12.竞争(competition):

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

13.拮抗(anlagonism):

又称做偏害(amensalism),指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此物质对前者自身没有影响的现象。

14.偏利共生(commensalism):

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的存在对另一方有利,面对自己生长不受影响。

15.互利共生(mutualism symbiosis):

指生活在一个生境中的两个种群之间能互相提供有利生长条件的现象。

16.互惠(synergism):

又叫互利协作或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指两个种群共同生存可以相互受益,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关系,即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

17.寄生(parasitism):

指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取得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能生长繁殖,从而造成宿主的损伤或死亡。

18.捕食(predation):

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吞食,捕食者从中得到营养,对被捕食者产生不利影响。

19.种间共处(neutralism):

又叫中立,指两个微生物种群彼此互不影响。

20.群落(community):

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称为群落。

它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分类物种。

因此种群既可以广义的理解为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成分的总和,也可以狭义地指某一物种数目的总和。

21.演替(succession):

指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

22.顶级群落(climax):

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在演替中最后稳定的群落为顶级群落。

23.初生演替(primarysuccession):

指生物在从未有生物居住的地方定居,并导致顶级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

24.次生演替(secondarysuccession):

指演替地点曾被其它生物定居过,由于情况的变化,是初生演替遭受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

25.自源演替(autogenicsuccession):

指由于群落中成员的活动引起生境变化而产生的演替。

26.异源演替(allogenicsuccession):

指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演替,其中生物不是变化的起因,演替的发生仅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27.自净(self_purification):

当环境遭受污染,引起生态平衡波动时,生态系统内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调节,可使之被修复,重新达到平衡,这种自我调节作用通常称为自净。

trophication(富营养化):

源于希腊文的“富裕”一词,指大量N、P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或水流迟缓的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异常增生,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29.coliformgroup(大肠菌群):

30.aerosol(气溶胶):

是指固体或者液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它是由分散相(固体和液体颗粒)和分散介质(又称连续相空气)组成的均匀体系。

31.microbialaerosol(微生物气溶胶):

属分散性气溶胶,指分散相中还有微生物粒子的气溶胶,包括固态和液态。

32.Legionnairesdisease(军团病):

嗜肺军团菌通过液体颗粒经空气传播此病,是一种原发性急性肺炎。

33.airbornefungi(气传真菌):

主要由腐生真菌和部分植物病原菌构成。

34.fermentation(发酵):

指食品的碳水化合物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成酸、醇和气体的变化。

35.putrefaction(腐败):

是食品的蛋白质成分在厌氧的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氨基酸+胺+硫化氢)。

36.rancidity(酸败):

指食品的脂肪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变化。

37.primarycontamination(一次污染):

生鲜食物在原料阶段受到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或采集、屠宰前的污染叫做原发性污染或一次污染。

38.secondarycontamination(二次污染):

在收获或屠宰之后,通过集中、运输、加工、销售直至被食入之前各过程中不断受到的污染成为继发污染或二次污染。

39.hospitalinfection(医院内感染):

或称医院活动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是指病人入院后发生的感染,这种感染必须是在医院内获得的。

40.disinfection(消毒):

是指将传播媒介(包括外环境、机体皮肤和粘膜)上的病原微生物消除或杀灭使其无害化。

41.sterilization(灭菌):

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42.cleaning(清洁):

是指去除物品上沾染的污物,如土壤、灰尘和有机物等。

一般用水、去污剂(或含酶去污剂)等浸泡、擦拭、冲洗等方法进行。

属消毒和灭菌的一种辅助处理。

43.disinfectant(消毒剂):

指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44.sterilant(灭菌剂):

指可将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包括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达到灭菌要求的药物。

45.antisepsis(抗菌):

是指对活体有机物(如皮肤、粘膜)上微生物的防治。

46.preservation(防腐):

是指对无生命有机体(如食物、药物)中微生物的防治。

47.killing(杀灭):

在消毒中是指微生物彻底死亡。

48.inhibiting(抑制):

是指仅使微生物停止生长和繁殖,一旦作用因子去除仍可复苏。

49.high-leveldisinfection(高水平消毒):

指将各种微生物,包括部分细菌芽胞杀灭的处理(是无害化,不需达无菌水平)。

50.intermediate-leveldisinfection(中水平消毒):

是指将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多数病毒和真菌杀灭的处理,但不要求杀灭细菌芽胞。

51.low-leveldisinfection(低水平消毒):

指杀灭一般的细菌繁殖体以及某些病毒和真菌的处理,但不要求杀灭抵抗力强的微生物,包括结核杆菌和细菌芽胞。

52.high-leveldisinfectant(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

53.intermediate-leveldisinfectant(中效消毒剂):

指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的消毒剂,如乙醇等。

54.low-leveldisinfectant(低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结核杆菌以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氯已定(洗必泰)、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55.preventivedisinfection(预防性消毒):

是指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生物和人体进行消毒。

56.disinfectionatepidemicfocus(疫源地消毒):

是指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57.concurrentdisinfection(随时消毒):

是指为及时杀灭或清除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随时进行的消毒。

SAL无菌保证水平指灭菌后单位产品上存在的活微生物概率。

58.terminaldisinfection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发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59.indicatorbacteria指示菌是只能用于指示水体是否受粪便污染而存在的指示性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二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差异可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卫生微生物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与人类健康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微生物。

3.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污染环境下微生物生态。

4.微生物按研究环境特点不同可分为: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水微生物生态学、食品微生物生态学、水处理微生物生态学等。

5.生物圈非生物组分包括: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生物组分包括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自养菌可分为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

7.土壤可分为三层表土层、底土层、土基层。

8.微生物既是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者又是有机物的消费者而最重要的是有机物的分解者。

9.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残体主要依靠异养微生物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将其分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供给初级生产者吸收利用。

10.在生物圈内的组织循环中微生物将C、N、S、P等元素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使这些元素可以被绿色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从而实现无机物的有机化完成转移和循环过程。

11.种群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12.种群的增长周期迟缓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3.种群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由种群密度决定,一般在低种群密度时正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占优势,高种群密度时负相互作用竞争作用占优势。

14.富营养化的特点:

有机物含量高,异氧细菌数量多,藻类大量生长繁殖。

15.海水的特点:

含盐高、温度低、有机质含量少,在海水深处有很高的静水压。

16.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受海水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影响很大。

海平面~水平面50m处细菌最多。

17.海水中微生物特性:

大部分海洋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多属兼性厌氧菌、大多数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嗜盐、大部分嗜低温、多深海细菌是耐压和嗜压的、海洋菌能生长于低营养环境、多能产生色素。

18.痢疾杆菌在人群中传染源的数量最多,对人的感染剂量很小,感染剂量少至10~100个菌。

19.致病大肠菌主要有:

肠致病性、肠产毒性、肠侵袭性、肠出血性、肠粘附性。

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菌者。

20.沙门氏菌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菌属,原因:

来源广泛污染水源机会多,水中存活时间长,该菌是水型暴发及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因。

21.霍乱弧菌可在咸淡水交界的水域或盐碱地的地面水中长期生存和繁殖。

22.在肠道内致病的细菌中,霍乱弧菌是少有的能在水中生长的细菌之一。

2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具有嗜冷性,嗜肺军团菌具有嗜热性。

24.嗜肺军团菌形成气溶胶的途径:

通过空调系数、经淋浴的喷水。

25.水中病毒以肠道病毒最多,占75%,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占37%左右。

26.污水的一级处理(物理处理):

主要通过栏栅和沉降,消除水中悬浮物和沉降物及附着其上的微生物。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

常用活性污泥曝气或滴滤池处理等。

三级处理是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共凝、沙滤、筛滤、膜处理,另一方面通过消毒剂进一步去除和杀灭水中残存病毒。

27.大肠菌群值=1000/大肠菌群数。

28.一般用粪大肠菌群与粪链球菌之比(Fc/Fs)来判断粪便污染的来源。

29.产气荚膜梭菌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可通过检测该菌判断污染时间。

30.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初发酵——产酸产气及只产酸不产气的发酵管分离培养、滤片镜检——复发酵。

31.生活饮用水标准:

在100mL水中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每毫升水水中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32.由气溶胶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以直径为1-4um的粒子粒子最为重要。

33.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军团菌、白喉、百日咳、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儿童四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

34.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体表面、动植物、人体、生产活动、污水污物的处理。

35.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

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天花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

36.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的来源:

用未经彻底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施肥;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含有病原体的工业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或利用其污泥施肥;病畜尸体处理不当

37.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治病微生物:

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肠道病毒、肠寄生虫、破伤风梭菌、气性坏疽病原体、肉毒梭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钩体、霉菌。

38.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39.肠道病毒有: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肝炎病毒。

40.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常用方法:

密封发酵法、发酵沉卵法、药物灭卵法、高温堆肥法、沼气发酵法

41.影响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的因素:

温度、水分、氧化还原电位、渗透压、PH。

49

42.食品保藏的方法:

低温冷藏、高温加热(温度)、干燥(水分)、盐腌、糖渍(渗透压)、提高酸度(PH)、辐射、添加化学防腐剂、烟熏。

43.肉类微生物的污染以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引起沙门氏菌食品中毒,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素型食物中毒。

44..蛋类污染的控制:

蛋在长期(三个月)保存中,以不洗蛋、2-5℃、相对湿度70-85%、冷藏效果最好。

45.污染罐头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溶血性链球菌、治病新葡萄球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其中肉毒梭菌毒素毒性最强,引起的肉毒中毒病死率较高。

46.我国采用的卫生指标菌有: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霉菌。

47.食品菌落总数指:

1g或1ml食品检样中所含菌落数。

48.食品中大肠菌群数:

以100g或100ml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该值的高低表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

49.药品的生境:

药物的成分、制剂的PH值、渗透压、水分。

50.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药物:

含离子药物、富含营养成分的药物。

不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药物:

化学消毒剂、抗菌药物。

51.药品中微生物的特点:

多来自原料和外部环境,一般营养要求不高,适应力和抵抗力较强。

52.化妆品生境特征:

一方面为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由于防腐剂的应用,有限度的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53.我国规定,在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菌:

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54.医院内感染三种常见耐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

55.E.coli可引起院内感染,以腹泻、尿路感染、菌血症最为常见,也可引起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约占医院感染的11~19%。

56.绿脓杆菌能在含有有机物的消毒药液中生存,是烧伤感染的主要病原。

57.消毒灭菌措施从应用上可分为:

卫生防疫消毒,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业消毒与灭菌。

58.化学消毒剂的评价标准:

杀菌谱广、有高效速效的杀菌作用;不损坏被消毒物品;使用浓度对人无害;无残留毒性;价廉、合成和使用简便。

59,醛类消毒剂包括:

甲醛,戊二醛。

60.有效氯含量:

并不是指氯制剂中氯的实际含量,而是代表它在氧化还原中的当量值,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

三.思考题

01.什么是卫生微生物学?

答:

卫生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消除其危害对策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

02,简述卫生微生物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1 环境中微生物生态的研究

2 微生物污染环境的途径及其危害性的研究

3 环境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研究

4 检验外环境样品,保证农、食、住、用的安全

5 进行实验和调查,为制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6 防止污染与环境对策和方法的研究

3.卫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

均属于微生物学。

但有区别:

1 研究内容医学微生物主要研究引起人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在机体内所引起的反应,主要涉及致病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的关系;而卫生微生物学则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以预防为主,着眼于对群体的影响,从微生物角度去研究如何改善和保护环境。

2 研究范围医学微生物的研究范围是致病微生物;而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则包括致病与非致病微生物。

3 检测方法:

医学微生物的检测主要是定性,只要确诊是哪一类微生物就可以了;而卫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并重,检测的灵敏度也要求更高。

4、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详细阐述微生物的种群与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种群:

是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竞争(competition)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

2 拮抗(antagonism)又称作偏害(amensalism),指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此物质对前者自身没有影响的现象。

3 便利共生(commensalism)这种关系在微生物中常可以见到,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的存在对另一方有利,而对自己生长不受影响。

4 互利共生(mutualism,symbiosis)指生活在一个生境中的两个种群之间能互相提供有利生存条件的现象。

5 互惠(synergism)又叫互利协作或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指两个种群共同生存可以互相收益,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关系,即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

6 寄生(parasitism)指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取得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能生长繁殖,从而造成宿主的损伤或死亡。

7 捕食(predation)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吞食,捕食者从中得到营养,对捕食者产生不利影响。

8 种间共处(neuralism)又叫中立,指两个微生物种群彼此互不影响。

这种关系在自然界可能极少或根本不存在。

5、什么是群落?

群落演替的概念是什么?

有哪些种类?

答:

群落:

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称为群落。

它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生物种群集合体,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分类物种。

因此群落可以广义的理解为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成分的总和,也可以狭义的指某一物种数目的总和,如微生物群落等。

演替:

是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

演替种类:

1 初生演替(primarysuccession)指生物在从未有生物居住的地点定居,并且导致顶级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

例如新生动物胃肠道内所发生的微生物演替。

2 次生演替(secondarysuccession)指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由于情况的变化,使初生演替遭受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

3 自源演替(autogenicsuccession)指由于群落中成员的活动引起生境变化而产生的演替。

4 异源演替(allogenicsuccession)指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演替,其中生物不是变化的起因,演替的发生仅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6、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富营养化:

指大量N、P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或水流迟缓的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异常增生,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原因:

造成富营养化的原因是由于超过自净能力的大量有机物进入水体,进入水体的磷盐、氮素等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如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水、农田肥料及动物粪便通过雨水冲刷而流入河道,并经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

藻类通过大量生长繁殖将这些外源营养物以有机物形式固定下来,使水体中积累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加,不断加剧富营养化过程。

水体富营养化后会形成特殊的现象,在湖水中成为“水花”、“藻花”或“水化”(waterbloom),海洋中则成为“赤潮”(redtide)

★7、水微生物的生境特性

1)温度:

相对稳定

2)静水压、水深每增加10m静水压增加一个大气压。

3)光照:

日光对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影响不大。

4)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影响着需氧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

5)PH:

能影响微生物的存活时间。

6)盐分:

海水中微生物多为耐盐菌和嗜盐菌,湖水和河水中微生物是对盐敏感菌。

7)浊度:

水的浊度影响光线穿透力,继而影响着光合成带,同时微粒物质也影响着微生物的粘附和代谢。

8)无机和有机成分:

水环境中存在着无机和有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对于微生物的种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08、水微生物特点是什么呢?

简述淡水中细菌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1个体较小,多有鞭毛,能运动。

2具有纤毛,使其常彼此聚合一起形成星状、片状、带状及球装聚合物。

3具有粘附在固体表面或碎屑上的特性。

4一般能耐受低浓度的营养物质,并利用其进行生长繁殖。

种类与分布:

1)大气水:

主要由空气尘埃带来微生物

2)地面水:

地面水中细菌的组成具有多样性,其组成取决于水中营养物质的供给情况:

溪水、湖泊和池塘水、江河水。

3)地下水因土壤的过滤作用,一般来说,地下水是无菌的

09.什么是指示菌?

选择作为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应能满足什么条件?

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用来指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是哪一种菌?

它的意义及缺点各是什么?

答指示菌:

主要是指能用以指示水体是否受粪便污染而存在的指示性细菌或其他微生物,通过指示菌的检测可以了解此水体是否曾受过人畜粪便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伴随而存在的可能,从而可以用来评价水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的微生物学安全性。

选择作为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应满足:

1.这种指示菌在人粪中应大量存在,其数量应比病原微生物多得多,对人畜无害;

2.受人粪便污染的水中易检出此种细菌,而未受人类粪便污染的水中应无此细菌;

3.如水中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时,此种指示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