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99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产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产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产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产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产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产理论.docx

《高产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理论.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产理论.docx

高产理论

2010级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期末作业

—烟草(烤烟)优质高产理论及调控技术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作物栽培学

班级:

2010级

学号:

2010021599

学生姓名:

施永斌

授课老师:

赵致(教授)

 

2010年12月31日

 

烟草(烤烟)优质高产理论及调控技术

第一章烟草的产量与品质

烟草是一种叶用经济作物,也是嗜好类作物,烟草的产量与品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一定产量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可以平衡发展,同时提高。

但是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则品质呈几何级数下降,与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

在烟草生产中,往往因为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而忽视品质,激化了产量和质量的矛盾。

矛盾的焦点是产量与品质的关系,而矛盾的产生是不良环境条件影响烟草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和质量形成的结果。

烟草与其他作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烟草是卷烟工业的原料,而非直接食用品。

烟叶的许多物理、化学特性都能影响其燃烧性,从而影响烟制品热解作用的产物。

所以,在当今产量不再是突出问题的前提下,烟草栽培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产量高,更重要的是烟叶有良好的可用性和优良的烟气质量。

所以,应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为烟草提供形成质烟叶的生长环境,并配以合理的采收调制措施,最终获得一定数量的优质烟叶。

第一节烟叶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及优质高产的含义

一、烟叶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

烤烟的产量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个方面。

生物产量指烟草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所积累的干物质重量。

其中有机物质占90%一95%,矿物质占5%一10%。

因此,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

经济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收获可用干物质的重量,对烟草来说.也就是烟叶的产量。

显然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经济产量的形成是以生物产量,即有机物的总量为物质基础,没有较高的生物产且也不会有较高的经济产量。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也就是生物产量向经济产量转化的效率。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关系为: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x经济系数;(光合而积x光合强度x光合时间—呼吸消耗)x经济系数。

烟草的产量是由单位土地而积上的株数、单株有效叶面积和单位面积重量所决定的。

因此,可以说烟草的产量(烟叶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留叶数和单片叶的重量三大因素构成的。

在这些构成因素中,

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使产量发生变化。

其中单株产量是决定总产量的关键,面单株叶面积和单位叶面积重,又直接影响烟叶的质量。

因而,在烟草生产中提高产量有三条基本途径,但是它们反映在烟叶质量上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提高产量

在保持单株留叶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产量持续增加。

但是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进一步增加株数,增产的效应就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株数超过一定范围,烟株间对营养的竞争作用,导致单叶重下降,烟叶的内含物减少,烟叶品质也降低。

70年代为追求优质高产,栽烟密度达到27000一30000株/hm2,造成叶小片薄,烟叶质量大幅度下降。

(二)增加单株叶数提高产量

在保持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株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株留叶数,烟叶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但超过一定的叶数范围,产量降低。

原因是单株叶数超过一定范围后,烟田群体的片层结构发生变化。

单叶重会随单株留叶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同时会造成叶小、叶薄、内含物质不充实,使烟叶品质降低。

50年代未期和70年代我国种植乔庄多叶、千斤黄等多叶型品种,单株叶数达50片以上,烟叶单产虽有提高,但质量下降幅度较大,对国外市场影响很大。

(三)增加单叶重提高产量

把单株叶数控制在18一22片,栽烟密度18000株/hm2左右,充分利用光照、温度、降雨条件,提高营养水平增加产量是获得烟草优质丰产的重要途径。

把单叶面积提高到约1000cm2,把单叶重提高到6—10g,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烟叶产量。

单叶重小于6g的烟叶,叶片色淡片薄;高于14g的烟叶叶片厚面粗腊,烟咸含量过高,烟气刺激性大,烟叶质量也是低的。

构成烟叶产量的三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依靠单一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量,但是超过一定范围之后都会降低质量。

因此,提高烟叶的产量必须根据烟叶的生产特点,在质量最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产量。

二、影响烟叶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

(一)品种

不同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烟叶的物理性状、叶内化学成分都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如单株叶数和叶片形状。

多叶型品种的单株叶数较多,但是叶片薄,单位叶面积重很低。

少叶型品种单袜叶数较少(如NC89、红花大金元,约留20片左右),但是叶片厚,单位叶面积重比较大。

一般而论,抗性强,叶数相对较多的品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生产上不同品种,单株叶数差异较大,单株留叶数不同所形成的单位叶面积重量也不同。

少叶型品种叶数虽少,但单叶重却远高于多叶型品种的叶片,同时由于少叶型品种叶片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接受光温条件好,叶片品质良好。

多叶型品种虽然依靠较多叶片可高产,但叶片品质下降较多。

(二)种植密度

群体密度对烟草产量影响很大。

加大种植密度后,由于单位土地面积上株数增加,面使总叶面积有所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

但是密度过大往往导致烟叶品质严重下降,烟叶可用性降低,反而违背烟叶生产的目的。

过多地扩大行株距,叶片充实度虽可增大,但因密度减小,最终仍会导致产低质劣,烟叶可用性降低。

国内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烟草质量相获得适宜产量的重要条件。

(三)水肥条件

烟叶良好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肥条件。

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大水肥供应量,虽然可以使烟株生长旺盛,但容易造成后期烟叶不易落黄成熟,难以调制,烤后烟叶质量低劣。

但苦水肥跟不上,则影响烟株正常生长,烟叶往往发育不良,致使产量降低,品质也下降。

(四)调制技术

烟叶的潜在产量和优良品质只有通过调制过程方能显现出来,因此,成熟采收、调制方法等,对烟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要使烟叶优质稳产,在烟田做好水肥调控的基础上,必须把好调制质量关。

三、烟叶产量与品质的矛盾

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

其表现是适当加大密度和增加留叶数,而肥水供应也充足,烟叶的产量有所提高,但品质明显下降。

20世纪60一70年代,由于片面追求高产,加大密度和留叶数,大水大肥,这种情况烤的烟黑糟,既不能保证烟叶品质,又不能获得高的产量。

纠正这一倾向的初期,烟草生产上又出现了恐肥症,在密度和留叶数正常情况下,水肥欠缺,这种烟叶产量并非很低,但烟叶小而薄,颜色谈,内在化学成分是高碳低氮(还原糖25%左右,烟碱1%左右),品质不佳。

与恐肥症相反,在种植少叶型品种、适宜密度、单株留叶18片的情况下,过量施肥以追求高产量和高产值,产量虽然提高了,但是叶大而厚,颜色深,内在化学成分是高氯低碳(烟碱含量在3%以上,还原糖在15%以下),品质仍然不佳。

烟叶过厚、烟碱含量过高的现象,在90年代初期和世纪之交的生产阶段,在全国是非常普遍的,给工业的配方带来较大难度,工业反映强烈。

由以上情况看,烟草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是客观存在的,其实质是产量最高点和品质的最高点不可能无条件地在同一水平上。

只有采取合理农业技术措施,实行科学种烟,把这两个最高点既经济又合理地统一在一个水平上,才能达到适产优质之目的。

四、优质高产的含义

优质和适产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但却具有不宜分割的金一涵义。

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上,适产就成为优质的基本保证。

因此烤烟优质适产就是指质量达到最高点时的产量范围。

由于全国烤烟产区范围广阔,分布在不同气候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貌、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等生态环境及不同的栽培技术条件下,因此各产区的优质适产范围必然有一定程主的差异。

第二节适宜的产量范围及烟株长相

一、烤烟适宜产量范围

我国烤烟由于产区分布辽阔,生态条件差异很大,不但质量不等,香型各具特点,而且产量水平也高低悬殊。

烤烟适宜产量范围的提出,主要是以各该区历年烤烟生产的质量、产量水平分析为基础,既考虑气候条件良好的优质丰产年,也考虑条件差的低产低质年,从大面积优质典型中调查出其相应的单位面积产量,再与各省优质适产栽培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加以综合平衡,总结出各该地区的适宜产量范围。

全国适宜产量范围约在125—175kg/亩之间。

如何具体合理安排,仍须各产区进行细致调查研究,各大烟区内的生产条件不同,生产水平仍会表现不平衡,因此各地区还宜根据条件和历史资料,拟定各自的适产范围和相应的农业措施。

二、适产烤烟的烟株长相

烟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措施集中地反映在烟草个体和群体的长相上。

一定长相的烟株在经过采收烘烤之后反映为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它们是密切相关浑然一体的。

烟田长相包括个体长相与群体结构两项内容。

针对烟田个体和群体长相与质量关系,对近几年全国烤烟优质适产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最大叶长宽和株高同评吸分数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叶面积系数同评吸分数、上等烟比例、光照百分率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这说明最大叶长宽和株高可列为烤烟个体长相指标,而大田叶面积系数与光照百分率可列为群体长相指标。

在我国烤烟区中因为生态条件差异甚大,个体和群体指标必然差别较大,但都较集中地反映了适中的程匿,目标都是为了获得最高质量的烟叶。

这既体现了烤炯优质适产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我国烟区群众的实践经验。

第三节烟叶产质矛盾的协调

一、统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烟叶产量和品质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统一这一对矛盾也是可能的。

而统一矛盾的目标则应是适产优质。

为了解决由于单面积产量过高而导致烟叶品质下降的矛盾,早在40年代茄纳就指出: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植物养分,以约束烟草生长,能取得烤烟生产良好的效果”。

国外60年代以来在烟草生产中先后采用近似的限制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使烟农有效地控制肥料用量,限制烟草生长过旺,作为解决烟草产量和质量矛盾的途径,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成效。

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烟草质量、获得适宜产量的基础。

合理则是既要群体得到较大发展,保证一定的光合面积,获得稳定的烟叶产量,又要使烟株具有一定的营养面积和空间,单株得到健壮生长,单叶重保持在适宜水平。

以目前的试验结果看,我国烤烟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以16500一19500株/hm2为宜。

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下部叶阳光充足,上部叶叶片开展,整株叶厚薄适中”是烤烟较好的个体和群体长相,实践证明,可以作为衡量产质协调程度的指标。

云南江川、通海等地的优质烟长相,当地称为“中棵烟”,系指烟株长相既不过旺又不瘦弱。

与河南、山东烟农的既不黑暴又不早衰的优质烟株是一致的。

中棵烟的主要内容在于适当控制烟株长势和长相,以保证150kg产量(单产)水平的优质效果(红花大金元品种)。

1978年日本有些地区也提出品质优良的标准栽培型,是主攻每株烟草干烟叶重量,应从主攻上部叶着手,并使顶叶长得和腰叶差不多一样大,单株烟的形状最好长成接近筒状、柱状,而不长成伞状。

综合国内外的经验,形成了烤烟优质适产栽培的新概念和新技术。

经实践验证,很有成效。

二、统一矛盾的主要措施

烟草的生长发育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性,但是烟草可塑性强的生育特点,又使得烟草对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只有把烟草安排在最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提供给烟草最适宜的空间和土壤营养水平,才能真正统一烟叶产量与质量的矛盾,获得理想的优质丰产水平。

(一)实行区域化种植

单就优质适产而言,对气候、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说明优质烟叶生长的基础,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根据种植区划研究结论,调整烟草布局,实行烤烟种植区域化,并合理轮作,选择最佳移栽期,使烟草一生有一个最佳生态环境,这是生产优质烟的前提。

烟草可生长的地域很广,而形成优质烟叶对生态条件要求的遗传特性却是不可驯化的。

这些已被先进产烟国的经验证明。

(二)选用优良品种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遗传特性,遗传特性不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烟叶生产的自然条件虽好,没有一个优良品种,不可能把烟叶品质、产量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一般而论,品种有多叶型和少叶型之分,前者产量较高,品质较差,后者质量较高,而产量较低。

目前生产上多应用少叶型品种,多叶型品种只能用于生产填充型烟叶。

品种还有地区适应性,因此,良好的生态区还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烟叶。

(三)栽培技术措施

1.合理施肥优质烟生产的环境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和可控制的土壤环境。

合理施肥是控制土壤环境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满足优质烟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

烟草对氯素营养非常敏感,为保证烟株健壮生长,需施足够的有效氯,并配以磷、钾、钙、镁、铜、铁、锌、钼、硼等营养元素,统一烟草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矛后,促进烟草对这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为烟叶优质丰产打下基础。

2.合理的群体结构如前所述,烟草的产量主要取决于群体,而品质则取决于个体,因此,在栽培上既要有良好的群体,又要有发育良好的个体,把二者矛盾统一起来。

具体应事先对水(雨、灌溉)、肥、品种特性、土壤状况等条件有充分估计,来确定密度和种植方式,使群体合理发展而个体又良好生长,达到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

此外,在密度合理的基础上,适量留叶也是统一烟草群体与个体矛盾的主要措施。

3.以管理促产高质忧烟叶的质量决定烟气质量,而烟叶质量取决于烟叶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烟叶化学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烟株体内各种代谢活动密切相关,而烟抹的代谢过程又受环境因素的制约。

由此优质适产栽培的理论依据.其实质就是,烟草一生中的两个主要代谢过程可以人为地调节,而管理就是调控代谢作用的主要手段。

当烟草生长在水分和无机养分(尤其是氮素)供应亏缺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产物的碳返回三羧酸循环,会使脂类、挥发性油类、醚溶性树脂等,包括芳香物质在内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从而提高香气。

据此.在栽培管理上采取适量控制水分的方法,可以诱导烟叶香气物质的形成。

当烟草生长在供氮、磷、钾充足,水分适当的环境中,为同化进人体内的氮素,将消耗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加速分解以补充有机酸,因而糖分形成减少。

为使这两个代谢过程顺利进行,可通过调控水分、通气、光照等措施,使这两个代谢趋于平衡。

可通过调节水分,加强光照、通风等措施控制氯的吸人,使烟株体内代谢活动向碳代谢转化井使二者尽可能平衡。

这是打顶、抑制腋芽、中耕等各种栽培措施实施的依据。

除此之外,目前,化学控制措施的应用也已兴起。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系率先在烟草生产上使用多效素,已取得明显效果。

(四)采收和调制技术

烟叶在田问形成的优良品质只有通过调制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调制技术的优劣对烟叶商品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良好的调制技术是烟叶优质稳产的保证,要做到早收下部叶,稳收中部叶,充分成熟时集中采收上部叶。

烘烤过程中要使烟叶变黄充分,拉长变黄后期的叶片凋萎时间,促进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和淀粉尽可能多分解,并在定色后期保持较高湿度,彻底消除叶脉的青色,提高烘烤的成熟度。

在烟叶充分成熟时,适时采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田间形成的烟叶产量和质量,而促使烟叶成熟集中的重要措施,就是合理的水肥调控。

所以,栽培与烘烤是相辅相成的,不是没有相互影响而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阶段。

第二章烟草优质高产栽培调控技术

第一节烟草优质高产的环境因素

一、温度:

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地上部在8-38℃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发育的适温25-28℃,在零下2-3℃时,烟株就会死亡。

地下部在7-43℃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31℃。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4-29℃,最低温度为7.5-10℃,最高温度为35C。

温度低于7.5℃,种子发芽过程停止;高于30℃,发芽过程缓慢;超过35℃,则会使已经萌动的种子逐渐丧失生命力。

烟草移栽期一般应在晚霜过后,气温不低于10℃,叶片成熟期较理想的日均温是24℃左右,持续30天,可生产优质烟叶。

二、水分:

一般是生长前期需水,中期最多,后期又少。

苗床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移栽前10-15天停止供水,进行炼苗。

移栽到还苗期,叶面蒸腾量小,平均每天耗水量3.5-6.4毫米。

还苗到团棵期,平均每天耗水量6.6-7.9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低于40%则生长受阻,高于80%,根系生长较差,对后期生育不利。

团棵至现蕾期,平均每天耗水量7.1-8.5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为宜,此期如缺水,生长受阻,若长期干旱,会出现早花或早烘。

现蕾至成熟期,平均每天耗水量5.5-6.1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此期水分应稍少些,可提高烟叶品质;如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延迟成熟和品质下降。

三、日照:

烟草一直需要足够的光照,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

烤烟在生育期要求日光充足而不十分强烈,每天光照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

富于短波分量光照和煦的晴天,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四、土壤:

烟草虽然可以在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但对生长优质烟来说,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

以红土为优,其次是红黄土、沙土和两合土,而潮垆土(黑土)最差。

五、天气现象:

大风和冰雹天气对烟叶的危害比对其它任何作物都严重,不论是在苗床或大田期,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烟草生育期内经常出现大风和冰雹的地区,不能种植烟草。

第二节烟草优质高产的营养特性

一、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1)矿质营养的作用  烟草需要16种必须的营养元素。

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铜、锌、硼、锰、钼、铁和氯。

其中前3种营养元素不需要通过施肥来提供,后十几种的营养元素则需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和供肥能力来通过合理施肥进行调节。

  

尽管上述几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差异很大,但就烟草生长而言,则是缺一不可的。

其供求规律遵循两个最基本的规律,即不可替代律和最小养分律。

不可替代律,就是指任何一种必须的营养元素都是不可替代,缺一不可的。

换言之,少了哪一种营养元素烟草都不能生长发育。

最小养分律,则是指烟草生长的好坏受到相对含量最少的营养成分的制约,与相对含量较多的其他必须元素的多少无关。

  

1)氮、磷、钾元素的作用①氮素是细胞内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含氮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对烟草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强的营养元素。

氮素吸收过多,生长过分旺盛,产量高,但品质低劣,烘烤后外观色泽暗淡、油分少,缺乏弹性易破碎,缺乏烟草特殊的香气。

氮素营养不足,烟株生长瘦弱,叶片小而薄,严重时早衰,产量低,烘烤后颜色淡、油分少、吃味差,品质不佳。

②磷素是形成细胞核内核苷酸的重要元素,营养不足时田间表现为叶色浓绿,呈暗绿色,烘烤后叶色暗淡,香气不足,品质不佳。

同时磷素不足,会引起烟株体内代谢紊乱,影响烟株对氮、钾等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③钾素是烟草特别喜欢的元素。

钾素在烟株体内以离子态存在,对烟株的各种生理活动有决定性的影响,能改善烟株的抗逆力。

由于钾素供应量的多少对烟叶的燃烧性、香吃味、外观产量和品质作用很大。

近年来,烟叶含钾量已被视为烟草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优质烟叶要求含钾量在2.5%以上。

钾素供应过多时,烟叶的吸湿性增加,保管不当时易霉变。

钾素缺乏时,烟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叶尖叶边开始变黄枯死,甚至整个叶片枯死,失去采烤价值。

  

2)中、微量元素的作用钙是烟草吸收量仅次于钾的营养元素。

缺钙时叶片增厚,烟株发育不良。

若吸收过多,容易延长营养生长期,成熟推迟,对品质不利。

镁参与细胞内叶绿素的合成,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强度降低。

首先表现为叶尖与叶缘发生黄白化,继而全叶呈白色。

硫是体内一些氨基酸、维生素及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在烟株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常用的氮磷钾肥料中含有大量的硫,所以烟草生产上几乎没有发生过缺硫症状。

  量很少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硼、铜、锌、钼等,在烟株体内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或参与形成细胞内各种组织器官,或为生命物质的组分;或参与各种生理代谢活动。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发挥它们的作用,来考虑各种肥料的施用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氯元素,氯素极易为烟株吸收利用,就保证烟叶品质优良角度来讲,用量不宜过多,优质烟叶要求含氯在0.3%~0.8%范围内,若超过1%,则会显著影响烟叶的燃烧性,吸湿性增强,不易保存。

若太少,也对烟叶品质不利。

  

(2)环境条件与养分吸收 烟草根系是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因此,土壤中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酸碱度等条件都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强烈的影响。

土温在25~32℃范围,烟草根系活力最强,吸收养分的能力也最高。

氧气的多少,直接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的代谢与转化,一般随着氧的含量增加,养分吸收量也增加。

根际环境酸碱度的高低一方面会影响一些营养成分的存在形态,另一方面会对烟草根系活力造成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上,养分更易为根系吸收利用。

土壤水分过多,会使肥料流失,根系活力会因氧气数量减少而降低,不利于养分的吸收,在水分不足时,养分的有效性降低,也不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3)主要养分的吸收  烟草移栽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养分吸收量也随着增加,一般在旺长期进入养分的最大吸收期,以后又急剧下降。

移栽后30天内吸收量较少,30天后急剧增加,其中氮的吸收高峰较早,在移栽后40~50天左右,钾的吸收高峰在50~60天左右,而磷的最大吸收高峰在60~70天左右。

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高峰也大致在移栽后30~70天左右,但相对氮磷钾三要素,尤其是氮素较平稳。

对于微量元素,前期充足供应与否,对最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

第三节施肥原则与施用方法

一、烟草的施肥原则

烟田土壤的养分状况,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养分变化的动态过程,往往都不能满足烟草优质适产栽培的要求,因此就要采取施肥措施来补充和调节烟草各生育期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

施肥的任务,除了要保证烟草能得到必须数量营养元素外,还要把产量控制在获得最佳品质的范围内,并使矿质营养过程符合形成优质烟草的要求,以获得品质优良的烟叶,目前除某些地带性微量元素不足的烟区,有时需要施用微量元素外,一般吸收量大的氮、磷、钾三要素是施肥中最主要的问题。

钾肥过量施用,通常对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施用氮素肥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所以烟草施肥中,最重要的是对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氮素肥料的施用,以及氮、磷、钾的配合比例等问题。

我国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烤烟的氮素营养供应是前期要足,促进生长,但不能徒长,不能使下部叶片生长过分肥大。

后期氮素供应少而不缺,使叶片适时生长成熟、而又不早衰。

因此,氮素营养应当。

前期足而不过,后期少而不缺。

,这样才能获得优质适产。

二、施肥数量的确定

在目前的生产科学技术水平下,一般确定适宜施肥量应以保证获得最佳品质和适宜产量为标准,根据确定的适宜产量指标所吸收的养分数量,再依据烟田肥力的情况等,来设计施肥方案。

氮素肥抖的适宜用量:

通常确定烟草施氮量的方法,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上式建立正施氮区与无把区,两区的烟草从土壤中吸收等量氮素的假设上(也叫无肥处理空白对照法)。

但实际上,施氮.后由于土地条件等的不同,从土壤中吸收的氮量有增有减,这就使氮素的利用率计算数值偏高或偏低,给正确计算施氮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磷、钾肥的用量:

磷、仰的用量,通常在氮素用量确定后,可按氮、磷、钾的比例推算。

烟草对钾素的吸收量是三要素中最多的。

在速效钾比较丰富的土壤(100ppm以上),肥料中氮钾比例为1:

1即可;速效钾比较低的土壤,肥料中氮钾比则以1:

2—3为宜。

总之,氮、磷、钾比例,要根据具体田块中有效氮、磷、钾的含量,作相应的调整。

我国务产烟区的各类土壤,施用磷、钾肥,都有较为明显的增产、增质效果。

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磷、钾用量与施用的氮、磷、钾的比例略有不同。

高肥力烟田,若提高磷的比例,产量虽可增加,但品质下降。

山东、安徽高肥力烟田,肥料中氮、磷的比例达1:

2时,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