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836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docx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

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

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持续推进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科学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

坚持以科技发展和生态安全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精准扶贫和持续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扶持打造一批效益好、信誉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加速推进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稳定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形成引领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道路。

将我旗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绿色草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二、发展思路

立足阿旗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保护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牧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水利条件和草原资源状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后续产业的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明确优势草产品、畜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生产力布局。

三、遵循原则

(一)坚持生态友好的原则。

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阿旗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合理发展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妥善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产与生态友好发展。

(二)坚持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草畜结合,推进草原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草产业和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的协调发展;草、畜、种、机、信息、物流等各产业耦合配套,有机衔接产业内各环节,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做好产业间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三)坚持优质安全的原则。

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理念,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提高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在草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消除面源污染,打造优质安全的草原畜产品绿色品牌。

(四)坚持集成创新的原则。

坚持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强技术合作,注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挥阿旗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新技术研发工作和技术集成,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新进程,因此,要结合实际,分阶段实施,扎实推进试验试点工作的进展,总结经验,深挖潜力,提质增效,努力在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上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模式,开创新型现代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的新局面。

(六)坚持政策引导的原则。

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经营营造良好环境。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产业融合,激发产业发展内动力。

(七)坚持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原则。

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要与农牧民扶贫和增收相结合,集中资金培养现代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培养完整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

改变过去贫困地区低投入、低速度、低效益、低收入的自我封闭式恶性循环。

(八)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以现有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充分考虑阿旗自然和经济社会差异,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有效后续产业发展模式,使后续产业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概况

(一)自然概况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余脉罕山山脉南麓。

全境南北长232公里,东西宽114.4公里,总面积1985.97万亩。

阿鲁科尔沁旗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大兴安岭余脉罕山山脉绵延阿鲁科尔沁旗北部,构成多山地貌。

中部丘陵起伏,是大兴安岭山脉同科尔沁沙地的过渡地带。

南部属科尔沁沙地西缘,地势比较平坦。

整个地势呈西北高、南东低,北部为中山、中西部丘陵、东南部为科尔沁草原、沙土波状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平均海拔430米,最高为1540米,最低为266米。

阿鲁科尔沁旗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旗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42摄氏度,无霜期90-140天,年度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积温1900-3100摄氏度,从北向南递增。

全旗近十年平均降水量300mm,北部多于南部,由于受地势及植被影响,降水南北差异较大而且年际变化率大;年平均蒸发量:

北部为1958.1mm,中部为2067.5mm,南部为2258mm;年8级以上大风天数平均为33天,平均风速为3.2米/秒。

阿鲁科尔沁旗水利资源丰富,近十年平均降雨量3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163万m3,其中:

旗内13393万m3,旗外流入3770万m3。

黑哈尔河、欧木伦河、乌力吉木伦河、西拉木伦河等河流发源于阿鲁科尔沁旗或流经阿鲁科尔沁旗,成为阿鲁科尔沁旗重要的地上水资源和地下水补充水源。

阿鲁科尔沁旗地下水以第四纪孔隙潜水为主,面积大、分布广,广泛分布于阿鲁科尔沁旗中部、东部和南部。

阿鲁科尔沁旗地下水年调节储量4.78亿m3,年可开采量为2.59亿m3。

据2010年阿鲁科尔沁旗水资源用量统计:

全旗地下水用量为10010万m3,利用量为可开采量的38.6%,水资源剩余较多。

阿鲁科尔沁旗主要有栗钙土、风沙土、黑钙土等,以栗钙土、风沙土面积最大。

阿鲁科尔沁旗植被类型主要有4类。

山地森林草原植被:

主要分布在我旗北部天然次生林区,包括罕山林场、罕苏木苏木及坤都镇、赛罕塔拉苏木北部,主要植物有山杨、柞树、白桦、山杏、大果榆、虎榛子、隐子草、贝加尔针茅、中华隐子草等。

低山丘陵干草原植被:

此类植被在我旗分布较广,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中部半农半牧区,主要植物有山杨、山杏、大果榆、虎榛子、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大针茅等。

沙丘、沙地草原植被:

此类植被主要分布在阿拉迪芒哈和满金芒哈,涉及牧区3个苏木乡镇,主要植物有小叶锦鸡儿、沙柳、沙蒿、踏朗、麻黄、沙米、狗尾草、芒草等。

河泛地、低洼地草甸植被:

此类草场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山地脚下冲积低洼河谷地,主要植物有红柳、碱草、小芦苇、芨芨草、黑野麦、马莲草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阿鲁科尔沁旗辖14个苏木乡镇、2个办事处、245个嘎查村,阿旗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由12个民族组成,全旗总人口298997人,总户数140557户,其中农牧业户97579户,农牧业人口258574人,农牧区劳动力14.59万人。

全旗现有草原面积1560万亩,其中,人工草牧场和饲料地面积180万亩。

耕地面积198万亩,201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为51.35万吨。

全旗国内生产总值为1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为5.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8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0元。

(三)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1、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优势

(1)草业优势:

阿鲁科尔沁旗拥有1560万亩天然草原,拥有耕地200万亩,其中可灌溉耕地100万亩;全旗通过配套小草库伦等形式建设饲料基地100余万亩,这些饲草料基地以种植青贮玉米和饲料玉米为主,牧区通过饲料地基本解决冬春季节青贮及精饲料供给。

全旗每年青贮种植维持在4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青贮产量超过7亿公斤。

优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7月被中国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草都”。

具备灌溉条件的优质紫花苜蓿和燕麦草种植面积达到107万亩,配备指针式自走喷灌设备1400多台套,牧草基地紫花苜蓿每年可以刈割3-4茬,干草亩产量800公斤左右,年产优质苜蓿燕麦干草50万吨,发展饲草产业潜力巨大。

(2)畜牧产业优势:

阿鲁科尔沁旗是自治区33个重点牧业旗之一,经济以牧为主,畜牧业产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全旗畜牧业经济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全旗标准化牲畜棚圈和储草棚面积分别达到34.28万平方米和6.3万平方米,青贮窖13万立方米,草原牧区抗灾保畜能力进一步加强。

阿旗家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地方良种颇负盛名。

羊有蒙古羊、昭乌达羊、罕山白绒山羊、进口的杜波羊等;牛有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荷斯坦乳用牛等10多个优良品种。

以肉羊、肉牛产业为主的畜牧业经济总量已形成规模。

现代化奶牛养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准化养殖场、生态家庭牧场等经营模式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016年12月末大小畜存栏154.3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2万头、肉牛存栏26万头、肉羊存栏114.3万只。

阿旗牛奶产量达到7.8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6.2万吨,其中羊肉产量达到1.8万吨、牛肉产量达到2.8万吨;绒羊毛产量达到1400吨。

是全区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阿鲁科尔沁旗草原生态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和生态家庭牧场300多家。

奥亚牧场现代化奶牛养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六场和七场,养殖规模达到2万头。

依托天然草原环境,得天独厚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条件得到进一步挖掘,肉牛羊产品质量品牌影响日益凸显。

塔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赤塔”牌牛羊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北方肉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有机转化产品认证。

2012年“阿鲁科尔沁羊肉”和“阿鲁科尔沁牛肉”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

2014年6月12日农业部正式确认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速。

2、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阿旗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优势,但由于受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上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

一是草原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持续严重干旱和草原过度利用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恶化。

大多数牧区受耕地资源的限制,人工草地面积少,产量低,优质人工饲草料供给不足,草食家畜发展仍然继续着传统而落后的生产方式,以生态为代价的农牧业生产格局依然存在,生产与生态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草原违法违规的能力不强,草原管护人员缺乏、管护经费和设施设备不足。

全旗草原保护建设总体水平偏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与建设现代草牧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投入不足,农牧民自筹能力又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经营水平差,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方式落后,畜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开拓市场能力较弱,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不足,现有加工企业规模都很小、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出的畜产品档次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四是饲养现代化水平低,良种家畜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良种畜因饲养条件差、饲草料供应不足,生产优势未发挥出来。

五、具体发展目标

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主要建设目标是大力发展草牧业,围绕产业扶贫和畜牧养殖,把资金、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效组合,打造效益好、技术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草牧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形成具有集约化经营特色的后续产业。

围绕后续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对禁牧、草畜平衡及后续产业实施效果的监测,增强新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后续产业建设主体为养畜大户、家庭生态牧场、合作社或规模养殖企业。

具体建设目标为:

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草地5万亩以上,进行划区轮牧。

优质牧草种植10万亩,配套饲草饲料基地5万亩。

打草场改良或天然草场灌溉补播改良5万亩。

为建设户配套棚圈、青贮窖、贮草棚等基础设施。

建设棚圈10万平方米、青贮窖5万立方米、贮草棚10万平方米。

六、发展布局和建设模式

依据阿旗草原立地条件、草原植被分布状况、土壤气候条件和利用现状和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状况。

把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总体划分为三个发展区域。

即:

北部山地草原发展区,中西部丘陵干草原发展区、东南部沙丘沙地草原发展区。

并依据区域特点进行如下布局:

(一)北部山地草原发展区

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阿旗北部,涉及巴彦温度苏木、罕苏木苏木、昆都镇等3个苏木镇,草原面积718万亩。

该区草原利用方式在禁牧区内多做打草场利用,禁牧区外以季节放牧为主。

该区域塔里花、也图特等地区以季节性游牧放牧为主,由于放牧牲畜数量过多,放牧场草原超载严重,逐年退化甚至沙化,山地逐渐裸露,狼毒等有毒有害植物分布逐年扩大。

主攻方向:

以保护山地草原为核心,实行季节性休牧和草畜平衡,夏季游牧区实行轮牧或年度轮休。

加大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力度,增加打草场培育,提高打草场的生产力,提高饲草饲料供给能力。

改善饲养条件,配套棚圈、青贮窖、贮草棚等饲养设施。

调整畜群结构,以发展肉牛羊为主,采取放牧+补饲的模式,生产有机牛羊肉。

重点建设内容:

对现有饲料基地和小草库伦整合配套建设3万亩,在适宜区域改良打草场或天然草场灌溉补播改良5万亩。

新建贮草棚5万平方米,棚圈4万平方米,建青贮窖2万平方米。

(二)中西部丘陵干草原发展区

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阿旗中西部,涉及天山镇、天山口镇、新民乡、巴彦花镇、乌兰哈达乡、先锋乡、双胜镇等7个农区乡镇和天山办事处。

该区域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层较薄。

草原面积254万亩,是阿旗的主要农作区。

主攻方向:

该区域要全面禁牧休牧,采取舍饲圈养的规模养殖模式,发展肉牛羊、肉驴规模养殖。

重点配套棚圈和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建立“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积极推行粮改饲。

沙化耕地及低产坡地实行退耕还草或草田轮作,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在适宜区域建设小面积混播草地划区轮牧。

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高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率。

重点建设内容:

退耕地种植牧草3万亩。

建家畜棚圈2万平方米,建青贮窖1万立方米。

(三)东南部沙丘沙地草原发展区

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阿旗东、南部,属科尔沁沙地边缘,从北到南涉及巴拉奇如德苏木、绍根镇、扎嘎斯台镇、赛罕塔拉苏木等4个苏木镇。

草原面积约588万亩。

是阿旗重点发展区,对全旗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至关重要。

主攻方向:

在退化沙化草地上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基地和混播草牧场,种植优质牧草,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巩固现有节水灌溉人工饲草基地,对已经开发建设的饲料基地及小草库伦进行整合改造,地块集中配套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草地利用率。

一种模式为,利用现有的优质牧草资源、青贮饲料基地资源,引进养殖企业,采取牧草基地与规模养殖企业结合的模式,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规模养殖,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实现草产品及乳肉产品的就地增值。

另一种模式为,养畜大户、合作社、家庭牧场发展节水灌溉混播草牧场划区轮牧,养殖牛羊。

重点建设内容:

新建设全产业链牧草生产基地7万亩;推广节水混播人工草地或灌溉天然草地划区轮牧5万亩。

饲料基地和小草库伦整合改造配套建设2万亩。

建棚圈4万平方米,建青贮窖2万立方米、贮草棚5万平方米。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项目总投资28100万元,其中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草地15000万元,棚圈4000万元、青贮窖1000万元、贮草棚2500万元、牧草种植1600万元,草场改良1000万元,配套饲草饲料基地30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建设资金中,使用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专项经费7000万元,企业(合作社、个体)自筹资金或使用其它项目资金21100万元。

八、项目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项目组织

成立阿鲁科尔沁旗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旗长任组长,农牧业局、财政局、草原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有关苏木镇政府为成员单位。

广泛凝聚工作合力,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创新管理方法,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广泛参与、绩效考核”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农牧业局负责项目组织管理,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与监督。

苏木镇政府为项目实施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选定建设单位并组织实施。

旗农牧业局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前期调查摸底工作,组成专业技术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二)政策保障

落实好已有政策,完善创设新政策。

后续产业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凝聚各方力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引导性资金。

二是整合相关政策扶持。

在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出台扶持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重点考虑扶持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与扶贫资金有机结合政策,信贷、保险等优惠政策,草畜产品战略储备和流通优惠政策,草畜良种繁育补贴政策,大型机械设备补贴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制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完善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调动群众自筹投入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引入规模养殖企业、发展生态牧场养殖合作社等,促进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规模化投入和生产经营。

(三)强化项目监督检查

要对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试点项目建设进行专项管理,保证各项措施到位,确保高质量完成示范建设任务。

项目主管部门将按职责分工,严格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坚决杜绝资金违规使用和套取补贴资金。

(四)加强技术服务

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项目是一项集节水、牧草播种、放牧管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技术指导是这个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成功的关键。

以自治区专家支撑团队为依托,旗畜牧部门也要成立项目技术组,对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试点牧户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全程服务。

一是紧紧围绕关键性技术问题,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积极争取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的帮助支持,创造技术指导、协作攻关的条件,争取获得全程技术跟踪服务,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保障建设质量。

二是加强跟踪监测,认真分析总结,整合实验成果。

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学习培训与技术交流,提高一线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

(五)广泛宣传报道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宣传项目建设对推动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报道项目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树立几个看的见、摸的着、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促进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工作有序推进。

(六)加强项目监测和档案管理

做好节水禁牧奖励机制后续产业相关建设内容的实验研究工作,在牧草品种搭配、种植模式、种植技术、放牧牲畜品种搭配、轮牧方式、草地产量和载畜能力、养殖效益等方面进行实验检测测算,找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

完善项目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包括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方案审核、地块规划设计审批、面积核实、公示资料、组织验收等具体内容等。

建立智能数据管理平台,提高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