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7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 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阶段性测试一含答案

阶段性测试

(一)

古代史部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计20小题,每小题3分)

1.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分封制度C.增加财政收入D.增强封国势力

3.《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4.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

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B.分化地方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

5.根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记载,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B.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

C.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D.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

6.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7.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

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

可见,韦宙(  )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8.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9.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

10.“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最有可能评价的是(  )

A.孔子“民贵君轻”思想B.墨子的“兼爱非攻”主张

C.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大一统”新儒学

11.《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2.苏格拉底认为: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13.右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从内容上反映了罗马法(  )

A.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B.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14.战国时期齐国的《考工记》记述,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

这一严格的要求标明(  )

A.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C.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D.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15.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16.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的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

其观点说明(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7.“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

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8.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中说到雅典政治时说“这个国家有许多对立的党派如同形形色色的地貌:

山地的居民倾心于民主政体,平原偏向寡头统治,生活在海滨的人民向往一种混合的政体。

他们都在防止另外的党派占优势……”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政治派别众多B.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巨大

C.雅典人不团结,导致了国家的衰落D.雅典的民主政治面临威胁

19.在雅典,每年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的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B.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

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D.民主制度的科学完善

20.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A.民主范围狭窄B.参政方式原始C.国家权力滥用D.雅典社会衰落二、非选择题(共两题,21题、22题共计40分)

21.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二《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

人)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及

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有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22.2014年6月8日全国多地参加高考的学子在当地孔子像前拜孔祈求高考顺利。

孔子作为中国主流思想天空中站在最顶端的人,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光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编自《论语》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统治者“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了签的人”,“而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

——摘编自《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孔教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明)李贽:

《续焚书》

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贽和伏尔泰对孔子的态度及其目的。

阶段性测试

(一)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图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知识应用能力。

解答时主要题干中的限制词“主要”、“中国古代政治”。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分封制与郡县制,即题干中的材料反古代中国政治上从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A项正确;B项所述经济内容与题干中“中国古代政治”限制不符;C、D两项表述明显与先秦时期历史发展趋势不符。

2.A【解析】本题考查图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知识应用能力。

注意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汉武帝”,再依据图片中的封地一分为四的特征判定:

图示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推恩令”,这一措施使王国越分越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

BCD项说法是错误,推恩令其目的是解决王国问题的;

3.B【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说的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

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

因此ACD三项均错误。

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成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B。

4.D【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与民族关系无关,A错误;分化地方权力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B错误;各官员互相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C错误。

由“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可知是通过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

5.A【解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

正是由于君权至上,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内侍或其他人干预朝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6.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A项表述错误,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由材料中“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可知,材料所述是中国与中亚的联系,故B项错误、D项正确;西域在两汉时期是指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以及更远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