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614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docx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命题教师: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进攻朝鲜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B.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2.1944年6月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此前欧洲最重要的战场是(  )

A.波兰战场B.法德战场

C.意大利战场D.苏德战场

3.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

这表明(  )

A.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B.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

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4.1950年,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

这说明(  )

A.联合国安理会徒有虚名

B.“大国一致”原则的失效

C.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D.安理会有利于美国称霸

5.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

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

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

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6.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其核心是(  )

A.奥匈帝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

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9.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  )

A.强硬政策B.对苏“缓和”政策

C.全面收缩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10.斯大林曾说:

“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11.“遏制”理论的实质是(  )

A.迫使苏联屈服,放弃与美国争霸B.反苏反共

C.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D.争夺世界霸权

12.和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解体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D.联合国安理会的维和作用

13.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4.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出现了某些“和解”的迹象(  )

A.说明美苏两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B.戴维营会谈是重要的表现

C.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

D.说明美苏两国放缓了军备竞赛的速度

15.巴基斯坦获得独立的基本方式是(  )

A.依据宗主国制定的方案

B.通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

C.举行全体公民民族自决

D.按照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16.下列现象与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没有关系的是(  )

A.人民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

B.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与组织

C.美国对苏联挑起全面“冷战”

D.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

1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

此事始于()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18.19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他在法国到处发表演说,宣称对法国人的“光荣传统”和“美丽城市”仰慕已久,两国友好在他心目中“常居首要地位”。

英国国王对法国如此友好主要是为了(  )

A.寻求与法国和解以遏制德国

B.向法国展示英国对法国历史的了解

C.与法国和解以称霸欧洲大陆

D.寻求法国对其海外殖民扩张的支持

19.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积极推行全球攻势战略,以美国为对手展开了激烈争夺,争夺的重点是(  )

A.东亚B.非洲C.中东D.欧洲

20.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

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不列颠之战后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21.构成凡尔赛体系的诸条约中涉及到南斯拉夫问题的是(  )

①对德和约 ②对奥和约 ③对保和约 ④对匈和约

⑤对土和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2.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23.美国等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使阿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国等大国介入中东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动荡危及了世界和平

B.中东战争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

C.争夺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D.中东战争损害了美国利益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

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发生于(  )

A.①B.②C.③D.④

25.《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是(  )

A.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B.表达摧毁法西斯暴政和恢复世界秩序的决心

C.《租借法》施行于苏联

D.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非洲战局呈现的突出特点是(  )

A.德军使用“闪电战”B.德军使用迂回战术

C.双方呈现“拉锯战”D.双方大规模坦克战

27.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

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28.《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

“……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

A.1907年《英俄协约》

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

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

D.1904年《英法协约》

29.在两伊战争中发生过举世震惊的“袭船战”,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袭船战”指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向对方运输石油的油轮发动的袭击 ②“袭船战”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

③美苏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控制 ④伊朗首先发动“袭船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广田弘毅是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中被处以绞刑的7名日本甲级战犯中唯一的文官。

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

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

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

“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艇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

美国船只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

……因此我建议国会:

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于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当我们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让我们充分了解,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

……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竖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

请完成:

(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是指什么?

(2)美国参战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

(3)美国参战起到了什么作用?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

“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

“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

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

“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材料二、三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

“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

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34.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发生于什么时间?

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针对伊拉克发动的进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采取了哪些行动?

(3)图二所述现象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家而言?

(4)图三是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由此观之,海湾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

对以后的世界军事舞台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各兵种构成来看,美国占有绝大部分,保证了美国对部队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以满足其侵略要求。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关键还是对基本史实的掌握。

在当时并不存在独立的波兰战场和法德战场,意大利也早在1943年投降,而苏德战场牵制了德军的主力,故本题选D项。

 

3.【答案】B

【解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国内容易产生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提供干涉的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冲突。

B项符合题目要求。

A、C两项强调战乱、冲突与和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本题的意思正相反,而本题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否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D项表述正确,但只强调了经济这一个方面,没有表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不了解这方面就会错选。

 

4.【答案】C

【解析】联合国在成立初期曾经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作出了一些违反《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事情,故C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为了适应对德作战的需要,美国急需大量征兵。

6.【答案】C

【解析】首先要明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不同组成国家,进而分别判断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国家。

三国同盟是在德国的努力下组成的,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德国的利益,体现了德国的意志,而且德国也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7.【答案】A

【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日本趁机强占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战争期间,美日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激化,但日本还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同美国争夺的实力。

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8.【答案】C

【解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包括东欧国家,A错误;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遏制苏联,而不是针对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错误。

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对苏联“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D不符合史实。

9.【答案】B

【解析】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误;D项是共同点。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影响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对“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的理解,二战给人类的灾难时巨大的。

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和灾难,A,B,D三项没有反应出二战是魔鬼的含义,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遏制”理论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来遏制苏联,反映出它的实质是反苏反共。

12.【答案】C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战后和平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13.【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应为华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不正确。

14.【答案】B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双方对抗激烈的表现。

15.【答案】A

【解析】 二战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将原先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别依据英国提出的方案实现独立。

16.【答案】D

【解析】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挑起“冷战”、世界人民反战和平意识增强相关,但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17.【答案】A

【解析】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在西部边境采取一系列行动,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9月17日,苏军越过苏波边境,占领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A项正确;法国被迫投降是在1940年6月,B项错误;英国遭受空袭是在1940年8月,C项错误;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D项错误。

18.【答案】A

【解析】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竞争,开始走下坡路的英国力不从心,被迫放弃其“光荣孤立”政策,寻求与法国和解,以遏制德国。

19.【答案】D

【解析】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战略,其目标是同美国全球争霸。

以欧洲为重点,从中东、非洲展开侧翼迂回,抢占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两洋通道(大西洋和印度洋),企图逐步陷美国于欲战不能的困境,夺取对美的战略优势,称霸世界。

20.【答案】B

【解析】首先注意,棺材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就是德军被打败。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的图谋只是没有得逞,而并没有被打败。

还要抓住关键信息“苏联大地”。

不列颠之战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受挫;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1.【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凡尔赛体系下诸条约的内容。

解题关键是熟记各条约的主要内容。

②③④均涉及到了南斯拉夫问题,故选B。

 

22.【答案】A

【解析】B、C、D三项是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3.【答案】C

【解析】美国等大国介入中东地区,主要是瞄准了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A项属于影响,B项属于问题的表面现象,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24.【答案】A

【解析】二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分别为:

开罗会议(图中的②)、德黑兰会议(图中的③)、雅尔塔会议(图中的①)、波茨坦会议(图中的④)。

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影响最为深远,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的步伐以及对战后国际和平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5.【答案】B

【解析】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明彻底摧毁纳粹暴政的决心,并提出了战后世界格局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的、民主的原则。

 

26.【答案】C

【解析】非洲战场在1941年德军发动进攻胜利后,双方在非洲沙漠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27.【答案】C

【解析】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

 

2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两伊战争过程的认识。

作为组合型单选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首先发动“袭船战”的是伊拉克,故排除④。

 

3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限制民主,对外积极扩大侵略战争。

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A项是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之前的事情,B、D两项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而C项则是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最主要的影响。

 

31.【答案】

(1)德国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

(2)大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参战。

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拉广大市场,大发战争横财,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

(3)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解析】

32.【答案】

(1)核心:

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措施:

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2)变化:

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

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3)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

【解析】第

(1)问中的“核心”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明,“措施”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第

(2)问中的“变化”应依据材料二中“凡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需要联系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第(3)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33.【答案】

(1)转折点:

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

巨大变化:

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3)不同点:

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

本质相同点:

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第

(1)问要结合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分析。

(2)问结合教材20世纪60年代初古巴导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

第(3)问形式上不同,本质上相同。

34.【答案】

(1)1990年8月。

伊科矛盾由来已久;两伊战争使伊拉克负债累累;中东地区原有力量均势失衡等。

(2)“沙漠盾牌”、“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3)伊拉克。

(4)高科技战争。

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它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