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8369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

两;

指数:

1913=100)据此推断(  )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优势地位B.德国经济实力下降最为明显

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D.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

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B.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9.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一次积极探索。

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D.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0.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

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C.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1.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

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说明此时(  )

A.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

C.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12.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

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

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

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D.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14.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

“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6.下面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

17.西方主要大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主要是为了(  )

A.缓解“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B.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18.《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评述: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认为,……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政府在帮倒忙。

”这主要指罗斯福政府实行了()

A.模仿苏联模式将企业收归国有B.加大银行信贷投资规模

C.完全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措施

19.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

“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内燃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有的学者认为:

危机并不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21.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

为此,英国()

A.主动承诺率先加入亚投行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重建北约

22.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  )

A.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B.美国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23.阅读下列两幅关于“福利国家”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发达国家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②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③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④“福利国家”容易养出漫画中的“懒汉”,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

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

这两个港口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B.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25.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6.哥伦布与麦哲伦航海活动的共同点是()

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他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向西航行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7.欧洲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

A.促使两极格局的结束

B.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C.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D.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28.勃列日涅夫指出:

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2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文中所说的“‘古典’发展模式”()

A.指农业为中心的发展模式B.无法克服经济大危机

C.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D.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0.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材料二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2.(14分)1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

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

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

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

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

……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百年巨商》

材料四: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

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

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他们眼里,“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要提高国民财富,就要增加国家拥有金银的数量”,他们“主张通过贸易顺差获得金银财富”。

——郭冠清《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政策思想?

这一政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31990-200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

资料来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1中三国产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2,指出英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抓住时间“1895年”及关键句“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说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实践师夷长技主张早从林则徐到洋务派时期早已推行,非甲午战争后所特有,故A项错误;

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当然无法抵制列强侵略,故C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从“河里有了火轮船”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材料“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反映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均田制出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材料时间晋代不符,故A项错误;

“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的根本原因是苏峻等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故B项正确;

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

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主旨是国家当时由于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实行粮食凭票供应,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经济体制,故B项说法正确;

A、C两项均属于现象层面的内容,不是实质问题,故错误;

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错误。

5.【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中“防卫现代化”即军事近代化,这是第一步,“弥散效应”即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第二步即经济近代化,创办民用企业;

第三步是文化近代化,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第四步创办新式海军,注重海防。

因此第二步应为创办民用工业,故答案为B项。

6.【答案】D

【解析】从图中鸦片战争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茶叶、生丝出品数量大量增加,这是因为中国国家主权丧失,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市场,中国经济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故①正确;

鸦片战争后,列强一方面在中国搜刮土特产,另一方面通过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经济特权,以低关税的方式向中国大量倾销洋货,说明②③正确;

本表格不能说明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故④错误。

所以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英国和法国对华输出货物减少,而德国逐渐减少,甚至没有对华输出货物,这在客观上为民族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华输出货物的状况,无法体现出英国、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的问题,故A、B两项排除;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由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一战结束资本主义经济再次萎缩,这就表明了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大障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本题答案选C项;

A项是中共七大的;

B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D项是中共十四大的。

10.【答案】C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6年政府号召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为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国民收入的群众性的战前经济动员运动,时间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

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目的是抗战的需要,但是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B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服务于抗战时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

根据前面的分析,战时统制经济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北宋时期,商人办了通行证后,可以进行盐业的买卖,由此可见,政府抑商的政策有松动,故A项正确,B项和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盐业的经营由商人来经营,不是由政府直接经营,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规定地区”可以得知,盐业的买卖是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政府“放弃盐业专卖”,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所以答案选A。

1993年后,才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

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13.【答案】A

【解析】长袍马褂是传统中国的象征,不能体现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故而选A。

14.【答案】B

【解析】天津、上海都是近代沿海通商口岸,故B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A、C、D三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15.【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为“20世纪70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符合题意,③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④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

16.【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图中显示农业人口逐渐下降,工业人口逐渐上升,说明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故B项正确;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

海外殖民活动主要是17至18世纪,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西方大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混合经济”发生在70年代,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故B正确,C、D时间不对,A与题意不符首先要排除。

1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干预。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

在英国的纺织作坊中,工匠的地位被取代,纺纱的梭子由“铁指”来使用,这是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机器的使用对传统纺织工厂生产的变革作用。

由于机器取代人力,纺织工厂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纺织业推广使用机器生产,这在当时能够推动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B项表述意思正好相反,排除。

工匠地位的下降是因为机器的使用,并不是由于技能的落后,C项排除。

从材料“1829年”中可以判断出D项是错误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

故答案选A。

20.【答案】B

【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供求矛盾的激化,这就要求政府调整政策以缓和矛盾、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故B项正确。

21.【答案】B

【解析】提取材料信息“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不能孤立的反面就是联合。

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体现了联合,两极格局下英国要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故B项正确。

A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选项与此无关;

D选项说法错误,建立北约是为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对抗。

22.【答案】A

【解析】政府直接采购和鼓励按照政府计划投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调节社会生产的作用。

23.【答案】B

【解析】通过图片不难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推行“福利国家”制度,这已经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但是漫画透露的信息是“躺在福利制度”上的懒汉增多,这容易增加政府的负担。

24.【答案】C

【解析】“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

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说明中西商业经济差距之大,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形态的不同,中国是小农经济,西方是工商业经济,故C项正确;

A、C和D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25.【答案】B

【解析】“西欧人的发财梦”指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和到东方寻金的梦想,“很是时候”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前往东方的客观条件。

26.【答案】D

【解析】哥伦布和麦哲伦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故①错误,②正确。

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是向西航行,麦哲伦的船队是向西完成环球航行,故③正确。

麦哲伦本人并未完成环球航行,也没有横渡太平洋,故④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D。

2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经济一体化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

A项是指苏联解体;

C项包含在B项之中;

D项错误。

28.【答案】B

【解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点在工业,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计划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

勃列日涅夫时期依然是社会主义,所以政治倾向并未发生转变,故C项错误;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然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故D项错误。

29.【答案】B

【解析】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A;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指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调整,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经济危机,故B正确,C、D错误。

30.【答案】B

【解析】“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旧秩序、旧制度,却没有改造成一个新社会,境况变得更差,使殖民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正确。

31.【答案】

(1)变化:

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变化:

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集体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从无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