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633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8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座更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编制单位:

广西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说明

本工程施工施工方案是根据部分图纸和现场考察情况进行编制的。

为便于审阅,本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的要求和特点在目录中以大纲的形式列出了本工程施工中的目标、要求、重点和要点等并加以叙述。

二、编制依据

(一)、现场考察情况;

(二)、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总结;

(三)、桥梁维修养护有关技术要求;

(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五)、《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六)、《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八)、《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ECS25:

90;

(九)、《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

三、编制原则

(一)、遵照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确保桥梁在支座更换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

(三)、合理的性价比。

第一章项目概况介绍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黄圃镇马横路平洲大桥全长143.7m、跨径组合为7*20m。

桥面全宽为10m,净宽为9m。

桥下净高6.5m,引道路面总宽10m,引道路面宽9m。

上部结构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7跨一联,桥面连续,每跨6片T梁。

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柱式墩,基础分别采用扩大基础和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支座采用矩形板式橡胶支座,根据设计图所列的病害维修加固。

二、工期要求及质量等级

(一)、工期要求

本标段的合同工期为120个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以业主通知日期为准。

(二)、质量等级

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合格标准。

第二章施工方案概述

一、桥梁整体顶升方案概述

本工程采用半幅单墩同步顶升的技术方案。

二、桥梁顶升方案要点

(一)、控制系统

本工程采用电子百分表配合低高度串联油泵千斤顶完成桥梁同步顶升。

由于本次同步顶升高度较小,采用一通四和一通八的截止分配阀,既可以保证油泵不间断均匀供压,又可以防止千斤顶行程不同步对梁体产生破坏,若某个千斤顶行程在达到要求时即可关闭相对应的截止阀,停止供压,使其处于保压状态,从而实现双保险。

同时用电子百分表观测顶升高度,每行程2mm进行一次顶升(或下降)高度调整,使各顶之间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这样既避免了采用传统的顶升工艺时,往往由于荷载的差异和设备的局限,无法根本消除油缸不同步对构件造成的附加应力而导致构件失效,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又避免了采用较先进的PLC液压同步顶升技术时的高额费用。

采用电子百分表配合低高度串联油泵千斤顶完成桥梁同步顶升。

该系统已在钦州至钦州港一级公路磨刀水互通立交1#中桥、白石岭桥维修加固工程中成功运用。

(二)、顶升千斤顶

1、选用千斤顶型号及规格

本次用于顶升千斤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设备名称及型号

规格

直径mm

高度mm

自重/KG

行程mm

顶升顶推重量T

生产厂家

底座mm

活塞径头

缸径

最低/总高

最高/有效

超薄千斤顶

ST100

206

162

53

60

15

15

100

天津威力

超薄千斤顶

ST100

206

162

73

80

20

25

100

天津威力

2、千斤顶布置

根据桥梁上部的顶升重量布置相应数量的顶升千斤顶,顶升安全储备系数按不低于1.6倍考虑。

千斤顶基本布置在箱梁、板梁底,具体布置形式见下图。

(三)、支撑反力基础的设置

利用原桥墩、台作为顶升反力基础。

盖梁顶面用干砂浆找平并垫上25㎝×25㎝的钢板作为整体顶升千斤顶的下支撑点,箱梁底部一般比较平整不需要做过多处理;但在相邻有高差的两片板梁间,在较低的一片梁底垫设1~20㎜厚25㎝×15㎝尺寸的钢板将其梁缝找平,使其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然后再在下面垫设25㎝×25㎝的钢板作为整体顶升千斤顶上支撑点。

(四)、顶升方式的选择

采用半幅单墩同步顶升。

(五)、顶升监测区域划分及监测工具

1、顶升监测区域的划分

采用全桥半幅单墩同步顶升,以每联当中的每个桥墩或桥台作为单独的顶升监测区域,每个监测区域内设置2-4台电子百分表,作为千斤顶顶升(或降落)的监测工具。

2、监测工具

采用精度为采用精度为±0.1mm的电子百分表进行监测。

三、支座更换施工工序

1.支座更换施工流程

第三章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一、顶升施工方案

(一)、顶升准备

顶升前在桥面上布置若干标高和中线观测点,精确测量各点的标高值及桥梁偏移情况,并做好记录,确定各点的精确顶升高度。

并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ü顶升系统可靠性检验;

ü成立顶升指挥系统;

ü顶升液压系统布置;

ü顶升系统测试;

ü确定观测点。

1、顶升系统可靠性检验

元件的可靠性检验:

在正式实施顶升前,将以70%-90%的顶升力在现场保压5小时,再次确认密封的可靠性。

液压油的清洁度:

液压油的清洁度是系统可靠的保证,本系统的设计和装配工艺,除严格按照污染控制的设计准则和工艺要求进行外,连接软管在工厂进行严格冲洗,封口后移至现场,现场安装完毕进行10次空载运行,以排除现场装配过程中,可能意外混入的污垢。

2、成立顶升工程现场领导组

现场指挥组设总指挥1名,全面负责现场指挥作业,指挥组下设4个职能小组:

分别是监测组、控制组、液压组和作业组,负责相关的工作,各职能小组设组长一名,与总指挥、副总指挥共同组成现场指挥组。

各职能小组的功能分别是:

a、监测组:

负责监测桥梁的整个运动轨迹、整体姿态等,定期将监测结果汇总后报现场总指挥,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监测结果超出报警值时,则应及时向总指挥汇报,并提出建议。

b、控制组:

根据总指挥的命令对液压系统发出启动、顶升或停止等操作指令。

对于启动、顶升或停止指令,只听从总指挥的指令,当出现异常情况需紧急停止时,应在得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对系统发出停止指令,而不管这一信息是否自总指挥发出。

c、液压组:

负责整个液压系统的安装与形成,维护与保养,检查与维修等。

根据总指挥的要求调整液压元件的设置。

d、作业组:

负责顶升期间的劳力配置,在顶升的整个过程中提供劳务作业。

其工作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时的场地清理、顶升时的垫铁安装等。

各职能小组受总指挥统一指挥,向总指挥汇报工作,总指挥汇总领导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后做出决策,并由总指挥向各职能小组发出指令,进入下一道工序工作;

3、人员培训

所有参与顶升的施工的人员都进行工作的严格分工,在进入现场前进行充分的培训;

4、顶升系统结构部分检查

a、千斤顶安装是否垂直牢固;

b、顶升支架安装是否牢固;

c、影响顶升的设施是否已全部拆除;

d、主体结构上确已去除与顶升无关的一切荷载;

e、主体结构与其它结构的连接是否已全部去除。

5、顶升系统调试

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a、液压系统检查

ü油缸安装牢固正确;

ü泵站与油缸之间的油管连接必须正确、可靠;

ü油箱液面,应达到规定高度;

ü备用2桶液压油,加油必须经过滤油机;

ü液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油路有无堵塞或泄漏;

ü液压油是否需要通过空载运行过滤清洁;

b、控制系统检查

ü系统安装就位并已调试完毕;

ü各路电源,其接线、容量和安全性都应符合规定:

ü控制装置接线、安装必须正确无误;

ü应保证数据通讯线路正确无误;

ü各传感器系统,保证信号正确传输;

ü系统能否升降自如;

ü光栅尺的工作情况;

ü各种阀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换;

c、监测系统检查

ü百分表安装牢固、正确,没有遗漏;

ü信号传输无误;

d、初值的设定与读取

ü系统初始加载由液压工程师会同土建工程师共同确定并报总指挥;

ü读取控制系统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初值或将其归零;

ü读取监测系统中百分表的初值或将其归零。

(二)、试顶升

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顶升施工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对称重结果的校核,在正式顶升之前,应进行试顶升,试顶升高度5mm。

试顶升结束后,提供整体姿态、结构位移等情况,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

(三)、正式顶升

试顶升后,观察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顶升,千斤顶最大行程为25mm,顶升标准为支座全部脱空。

正式顶升,须按下列程序进行,并作好记录:

Ø操作:

按预设荷载进行加载和顶升。

Ø观察:

各个观察点应及时反映测量情况。

Ø测量:

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数据。

Ø校核:

数据汇交现场领导组,比较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差异。

Ø分析:

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

Ø决策:

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四)、顶升注意事项

1、每次顶升的高度应稍高于支座厚度,能满足支座安装的要求即可,不宜超出支座厚度较多,以避免负载下降的风险;

2、顶升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各方要密切配合;

3、整体顶升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4、顶升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工作,应指定专人观察整体系统的工作情况。

若有异常,直接通知指挥控制中心;

5、结构顶升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

6、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结构的变形情况;

7、顶升过程中,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8、顶升过程控制

整个顶升过程应保持电子百分表的位置同步误差小于1mm,一旦位置误差大于1mm或任何一缸的压力误差大于5%,控制系统立即关闭液控单向阀,以确保梁体安全。

二、施工平台支架搭设

(一)、普通施工平台的搭设

施工平台是保证正常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支架搭设完毕应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的项目包括:

1、搭设前应严格进行钢管的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

严重弯曲裂变的杆件不宜采用。

2、严重锈蚀、变形、裂缝,螺栓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宜采用。

3、脚手架的基础除按规定设置外,迎须做好排水处理。

4、高层钢管脚手架座立于槽钢上的,必须有地杆连接保护,普通脚手架立杆必须设底座保护。

5、不宜采用承插式钢管做底步立杆交错之用。

6、所有扣件紧固力矩,应达到45~55N·m。

7、同一立面的小横杆,应对等交错设置,同时立杆上下对直。

8、斜杆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

应采用叠交方式,二只回转扣件接长,搭接距离视二只扣件间隔不少于0.4M。

9、脚手架的主要杆件,不宜采用木、竹材料。

(二)、吊篮施工平台的搭设

有个别桥梁净空较高,采用一般的脚手架搭设方式来满足施工所需要的平台,难度较大。

决定顶升采用吊篮的方式,来满足施工所需要求。

第四章监测方案及应急措施

一、监测方案

本方案的监测是指顶升过程中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姿态所进行的监测,包括结构的平动、转动和倾斜。

监测贯穿于顶升全过程中。

1、监测目的

桥梁的顶升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桥梁姿态的过程。

在桥梁上布置多个观测点,通过监测各观测点实际到达的位置与预期位置的差异,判断和控制顶升过程。

合理评价结构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以便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结构的安全。

为此要设置一整套监测系统,并要设定必要的预警值和极限值,以便将姿态数据反馈给施工加载过程。

2、监测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