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319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docx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

 

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

“十三五”规划

(公开发布稿)

 

吉林省能源局

2017年7月

 

目录

前言……………………………………………………………1

一、能源科技装备发展现状…………………………………2

(1)国内外能源科技装备…………………………………2

(2)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成就………………………7

(3)存在的问题…………………………………………14

2、“十三五”能源科技装备发展总体思路……………15

(一)指导思想……………………………………………15

(2)基本原则……………………………………………16

(3)发展目标……………………………………………18

3、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19

(一)发展布局……………………………………………19

(二)能源科技重点任务…………………………………20

(三)能源装备重点任务…………………………………23

(四)生物质液体燃料……………………………………28

(五)能源行业节能减排…………………………………33

(六)加快发展能源科技装备服务业……………………35

4、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36

(1)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36

(2)促进自主创新………………………………………37

(3)加大财税扶持力度…………………………………38

(4)拓宽融资渠道………………………………………39

(五)强化人才支撑………………………………………39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

随着全球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能源的需求增长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呈现日益紧缺局面,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也已接近饱和状态。

因此,推进多元化能源战略,开发利用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能源科技装备是保证能源供给和低碳发展的基础产业,吉林省将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摆上重要位置,提出要加快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促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的迅速提高。

发展能源科技装备产业既是吉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吉林省能源发展、装备制造的有关规划,按照吉林省能源局《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6-2020年。

一、能源科技装备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能源科技装备

1.国际能源科技装备

目前,世界能源发展已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通过能源技术路线图的引导,纷纷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在提高化石能源开采和利用率的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低碳、清洁发展。

上述国家不断重视能源科技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通过不断强化政府的战略主导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多个关键环节处于领先地位。

在传统能源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循环利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高、中高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已经成熟,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

石油天然气的地震勘探、测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日趋完善;微生物采油、CO2驱油、振动采油和潜山油藏开采等新技术、新工艺普遍应用。

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向更高参数(35兆帕,700℃)方向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多联产以及煤气化-燃料电池-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在环保和减排方面,除尘、脱硫、脱硝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向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水力发电机组正向高效、大容量方向发展,已投入运行的常规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最大单机容量分别达到700兆瓦和450兆瓦;在水电开发研究中,工程安全、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工程防洪、供水、灌溉及航运等综合利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输配电方面,以能源梯级利用为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改变了集中式发电和大规模传输的传统模式;超导和大规模储能等技术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技术将有效改善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新能源领域:

核能发电三代压水反应堆技术向非能动安全以及采取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等方向发展;四代核电技术向固有安全和经济性、减少废物量、防止核扩散、提高核燃料循环利用率等方向发展。

风电机组朝着大型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已运行的风电机组单机最大容量达到7兆瓦,10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正在研制中。

太阳能利用向采集、存储、利用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光伏并网逆变器单机最大容量超过1兆瓦,光伏自动向日跟踪装置已大量应用;太阳能热发电则以大规模吸热和储热作为关键技术。

生物质发电技术向与高附加值生物质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多联产方向发展;混烧生物质比例达到20%的600兆瓦级发电机组已成功应用;燃料乙醇技术向原料多元化发展;生物柴油技术向以产油微藻及燃料油植物资源为原料的方向发展。

2.国内能源科技装备

近年来,能源行业坚持政府引导,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能源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工程推进重大能源技术和装备自主化;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模式,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我国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能源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标志如下:

(1)安全、绿色、高效煤炭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煤炭先进产能比例持续提升,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综合利用研发平台,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年产1000万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装备、年产400万吨选煤厂洗选设备、重介质选煤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和装备实现国产化并广泛应用,煤炭深加工技术和装备居世界领先水平。

(2)清洁、低碳、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国内投入运行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超过60台,数量和总容量居世界首位。

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气化技术的25万千瓦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项目,为实现更高效率、近零排放燃煤发电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工程示范。

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机组供电煤耗达到276克/千瓦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百万千万级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已投入运行,可节约用水80%以上,适用于西部富煤缺水地区。

(3)大型水电开发技术和装备研制能力居世界前列。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水能利用国家,建成了完整配套的水电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和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体系,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水电技术研发平台,掌握了超高坝筑坝、高边坡综合治理等复杂地质条件大型水电开发成套技术,大型水电机组成套设计制造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

水电装机规模达到2.75亿千瓦,掌握了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3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

(4)先进核电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依托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等骨干企业建设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核电研发、设计和制造平台,已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

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正在稳步建设,一大批关键设备、材料等均已实现国产化;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示范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建设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实验快堆已实现临界和并网发电,正推进商用示范快堆建设。

(5)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创新呈现明显后发优势。

目前国内风电总装机容量和年投入运营量世界第一,国产风电机组市场占有率超过90%,开发了与国情相适应的低风速、低温、抗风沙、抗盐雾等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国内陆地首台5MW风电机组已于2015年8月成功并网运行;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已经下线。

光伏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技术和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分布式利用广泛推进,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大型光伏逆变器、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均已实现自主化。

国内生物质能源装备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高,10兆瓦以上直燃和混燃发电系统、气化-余热发电系统技术基本成熟;酶水解工艺纤维素乙醇制备技术示范项目运营日趋成熟,商业化应用前景看好;以植物和动物油脂、地沟油、微藻类等为原料的生物柴油酯化反应技术已经应用于年产10万吨级商业化项目。

(6)大容量远距离智能化电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建成投运多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试验示范线路,特高压技术和装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要技术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有序建设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电网安全保障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广泛开展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微电网、间歇式电源并网及大容量储能等先进电网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示范。

(7)油气勘探开发、输运和炼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国内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油气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水力压裂机、桥塞等关键设备及材料已实现国产化并出口美国和加拿大。

非常规油气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后发优势明显,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已钻采成功的单井最大日产气量36万立方米;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海上油气田,并已开始批量出口。

油气长输管线技术日臻成熟,大型电驱压缩机组等核心装备和材料实现国产化,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等长输管线建设;依托国产装备建成年产6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千万吨级炼油工程成套设备、百万吨级烯烃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

(二)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能源科技、装备制造业不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上与“十一五”期间相比都有较大提高。

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吉林明阳风电公司、吉林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公司、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化石油机械厂、白城电力镇赉变压器公司等一大批能源装备企业在产品水平、生产规模和科技研发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至2014年末,全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92亿元,2015年末达到327亿元。

1.能源科技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正处于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能源技术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全省能源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优势,把深化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重点组织实施了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能源科技装备规划的实施,不断推进能源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积极推动各级能源研发中心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大力促进能源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

核电、储能、石油及煤炭等重大技术研发进展顺利。

吉林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公司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制造的AP1000核电主管道通过国家鉴定,并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签订了三门核电站一号机组供货合同,成为AP1000核电主管道首台套供货商;吉林大学、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隔膜、兆瓦级碳铅储能电池等取得积极成果,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吉林省三和电气公司“油井动态液面及间歇采油智能测控系统”、长春三真实业公司自主研发的“煤、油页岩催化热解工艺与工业验证装备”项目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汪清龙腾能源开发公司油页岩地面干馏工程项目自投产以来,不断进行装备技术改造,收油率不断提高,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吉林众成油页岩开发公司在扶余市开展的原位压裂化学干馏提取页岩油实验项目,中试取得进展,已从地下300米岩层成功提取出页岩油和可燃气体。

吉林省煤田地质局正在开展的煤炭地下气化、煤层气地面抽采、浅层地热开发等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突破,推广应用前景宽阔。

吉林省能源研究所研发的井下无绳电话,将地面信号引入煤矿井下,实现了井下与地面的直接通话,使矿井信息化和通讯系统建设迈出新步伐,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风电并网、就地消纳和调度优化等技术瓶颈有突破,研究取得进展。

国网吉林电力公司在国内首次完成了风电场联网运行短路试验、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测试,开发出国内首套风功率预测系统和风电智能调度控制系统;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氢能综合利用技术”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能源转化与存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东北电力大学风能并网发电、风电制氢项目研究已经进入示范阶段;吉林电科院风能-热能转化技术、风电-火电调峰、生物质发电、低品位能源利用研究取得进展。

北京天润新能源公司长岭县龙凤湖20万千瓦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已经核准,项目建成后,将拥有20万千瓦风电场、700万立方米制氢和混氢装置,生产低排放混氢压缩天然气,为风电就地消纳开辟一条新途径。

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

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研制开发的生物质规模化成型燃料生产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5年末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吉林固得为农安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项目建成投产,长春垃圾发电厂项目三期投产,日处理垃圾2000吨,四平、辽源垃圾发电项目投产发电,辽源市惠宇能源公司生物质干馏制气示范工程取得一定成果。

吉林省国源生物质能研究检测中心已经成立并开展工作,该中心为东北首家生物质成型燃料检测机构,主要从事产业战略研究、成型技术研发、生物质成型燃料理化性能检测、热能设备研发、热效率、排放等多参数检测业务。

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驱动电池产品和辽源市鸿图锂电隔膜公司电池隔膜产品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动力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锰基正极材料制备中试技术及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和“锂空气电池的开发”等项目,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2.能源装备

(1)电力装备。

以长春发电设备总厂、长春金冠电气公司、吉林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公司、吉林永大电气公司、白城电力镇赉变压器公司、吉林省三和电气公司为代表的电力设备企业,产品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水平国内先进,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长春发电设备总厂是吉林省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代表产品是散料装卸机械和磨煤机系列产品,2006年获批吉林省“省级技术中心”。

“十二五”期间,企业年销售额持续不断增长,2015年完成销售合同15亿元。

吉林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公司是吉林省唯一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第三代核电机组用大口径弯头热推制成型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33%。

2015年营业收入6.8亿元。

白城电力镇赉变压器公司是国内生产风力发电升压变电站的重点企业之一,研发水平居行业先进,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到南非等国家,2015年实现产值4.5亿元。

(2)煤炭装备。

吉林省煤机制造业起步较早。

近年来,以辽源煤矿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以蛟河煤机制造公司、东北输送机制造公司、辽源市重型实业集团、辽源亚星电控设备制造公司等一批企业为基础,形成产业集群。

辽源煤矿机械制造公司是我国较早生产采煤机的专业厂家之一,其生产的各系列采煤机、掘进机、单体液压支架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尤其是薄煤层采煤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拥有一批稳定的用户。

目前,尽管煤炭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吉林煤机企业仍然努力寻求突破之道,求生存、谋发展。

(3)石油石化装备。

以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公司、松原大多油田配套产业公司、前进石油工程机械公司为代表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实现企业规模化、集群化,产品畅销国内外,发展势头良好。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公司是吉林省石油装备主要研发生产企业,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一级网络供应商,连续七年被评为国家石油钻采设备制造行业“五十强”企业。

系列石油修井机、采油车等6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名牌产品,系列石油修井机同时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

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和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装备了ZJ30、ZJ40、ZJ50等三种型号钻机,最大提升能力315吨,满足井深5000m以内钻井施工要求;大型水力压裂中采用了HQ2000压裂车组,实现了造长缝压裂的技术要求;分别建成了年处理能力30亿方和10亿方的大型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实现了产出天然气的脱碳净化,达到了安全环保的要求。

吉林省三和电气公司自主研发的油田采油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检测、信息采集、智能化处理和集群控制等功能,节能降成效果显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

吉林省风能资源优势明显,“十二五”初期开发和利用步伐较快,广东明阳、三一电气、华锐风电、国电联合动力、西班牙歌美飒等10户风机总装企业落户吉林,设计整机年配套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千瓦;中材科技、吉林明阳、大安晨飞等叶片、塔筒、法兰、箱体等风机零部件配套企业也相继落户并生产。

2011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东北、蒙东地区风电限电严重,致使部分风电装备企业经营困难,部分已建成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015年华锐风电吉林公司生产1.5兆瓦、3兆瓦主机,预计实现产值3亿元;中材科技白城叶片公司预计实现产值3.6亿元;此外,吉林明阳、大安晨飞、国电吉林通力、三一电气集团等风电装备配套企业也在克服困难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设备和生物质锅炉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研发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锅炉性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秸秆成形燃料热效率高,发展前景看好。

吉林庆达新能源电力公司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坚持生产,其产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电池材料已在省内第一个建成的双辽市光电场应用,发电效果良好。

通榆县田丰节水设备公司生产的可移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提水系统,解决了田间电网架设、运行维护困难、运行成本高的难题,试验示范运行效果良好。

通过技术改进,还可以用于家庭用电,功能日趋完备,使用灵活方便,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3.燃料乙醇

为解决超储粮问题,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推动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

吉林省现有乙醇生产企业共5家,其中,4家生产食用乙醇,年产能142.2万吨,2016年产量119.2万吨;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国家首批以超储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企业,是东北地区超储粮生产燃料乙醇示范基地,产能60万吨,2016年产量66万吨;所产燃料乙醇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销往辽宁等地。

4.能源行业节能减排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已经完成了到2015年全省社会单位GDP能耗比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的目标。

到2015年底全省供电煤耗率304.2克/千瓦时,与2010年比下降9.1%。

通过“上大压小”等一系列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到2015年底关停小火电机组74.2万千瓦,并进一步推进了煤电机组脱硫改造。

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到2015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计并网装机达到874.7万千瓦。

其中风电装机444.4万千瓦,太阳能装机6.7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6.4万千瓦,水电装机377.2千瓦。

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80.53亿千瓦时。

其中风电发电60.28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19.24亿千瓦时,光伏发电1.01亿千瓦时。

石油天然气行业千万吨炼油项目结构调整、硫磺回收利用效果显著,炼油能耗比“十一五”下降8千克标油/吨。

煤矿矿井排水达标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能力不强

吉林省能源科技研发基础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能源科技人才比较匮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不强,省内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建有技术研发中心的不多。

以风电为例,省内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多是生产制造基地,而企业总部及相关的研发中心都在外省市,从而造成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性较大,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比重偏低。

煤机、石油石化设备和电力设备行业也普遍存在技术更新缓慢、产品竞争能力下降等问题。

在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石油机械领域,虽然已经涵盖了钻修井机等产品,但依然缺乏技术密集、多领域结合的成套重大装备产品集成能力,尚未形成先进成套设备综合设计、生产能力。

四平换热器生产基地,由于创新能力不强,使得企业之间产品档次雷同、同质化竞争加剧。

2.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省大部分能源装备企业经营重点仍以生产制造环节为主,有产品缺规模、有收入缺利润。

从整体来看,本地能源装备企业服务意识和能力仍显不足,常出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缺位、交货工期延误、运行调试故障较多等问题,成为能源装备企业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生物质燃料领域,由于户均种植面积小,作物秸秆分散,秸秆密度低、体积大,收获季节性强等原因,使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成为制约其大规模利用的主要瓶颈。

3.产业整体水平低、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吉林省能源装备产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经济比重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缺少对行业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和竞争力的大企业,特别是有效支撑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引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骨干企业严重不足。

没有建立起以大企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的专业化协作体系。

据统计,2014年吉林省电气设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只有吉林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公司和白城电力镇赉变压器公司,分别为5.24亿元和3.73亿元,行业占比仅为19.49%。

4.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

由于吉林省电力生产严重供大于求,电力外送也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国家分配的发展风电指标少,风电入网难、消纳难,加之风电装备引入过程中,缺乏严密的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装备产能严重过剩。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风电装备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风电主机生产企业生产不多,叶片企业也处于维持生产状态。

太阳能生物质能源装备处于起步状态,而且发展后劲不足。

二、“十三五”能源科技装备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能战略,推进全省能源装备创新发展与提质增效。

以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电力、石油、新能源装备为重点,积极推进电力传输装备、石油石化装备、储能技术和动力电池、采煤技术装备、节能装备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地和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全面提升吉林能源科技装备行业的整体水平,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东北乃至国内主要的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行业发展中引导、促进和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全省已有优势企业的引领市场作用,实现以下五个结合: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在组织领导、发展引导和行业调控方面积极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能源科技与装备制造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大力支持,完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风险机制,引导能源科技与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

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