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897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标要求: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会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浏览、动手操作等能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身边,且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现代化网络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小组合作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受到思想教育,初步学会评价自我。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体现生活数学化。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法设计:

  采用以下方法,观察、比较、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分组探讨、合作研究、实践体验等。

  准备材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具准备:

直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化.

  1、录像片段,学生点击网络课件“激趣导入”认真听认真看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一个学生在切向皮在研究长方体的体积,另一个学生问:

要是求电视的体积也切开看看吗?

  2、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导入课题-今天大家来一起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

  二、探究新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进入网络课件“探索之旅”1、试一试:

学生研究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组成的图形的体积填空,教师浏览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做一做: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探索长方体的体积,根据要求动手操作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长方体,填好表格,教师监控,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不同的操作过程。

  层数个数体积立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3、小组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结论。

  4、小组汇报,每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结论,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各自的方法,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1)长8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

(2)长4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3)长2厘米、4厘米、高3厘米(4)长1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探索得到的结论: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5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学生推导并交流,说明理由:

正方体是特殊的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6通过研究你相对故事中的同学说点什么?

要研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只要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就可以了。

  三、扩展知识,进行网上浏览,加强思想教育1、网上浏览“数学王国”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课前准备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如“九章算术”、“方的认识”、“古代求体积的方法”、“数学家”、“数学方舟”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2、全班交流得到的收获。

  四、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学生点击“解决问题”,在网上操作,解决问题1、小擂台-学生点击“小擂台”,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进行比赛,教师监控、展示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网络遥控辅导,学生汇报交流。

  2、训练场-学生点击“训练场”,解决3个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监控、展示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网络遥控辅导,学生汇报交流。

  3、自由港-学生点击“自由港”,自己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测量、微机操作,教师监控、展示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网络遥控辅导,学生汇报交流。

  4、智慧泉-学生点击“智慧泉”,里面3个有探索难度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进行解决,教师监控、展示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网络遥控辅导,学生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谈体会收获。

  六、拓展延伸,服务于生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了,你还存在哪些问题?

进行网上浏览,查阅资料,去研究,去探索。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教学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发展智力、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方面具有特别的作用。

空间与图形知识灵活多变,具有挑战学生思维的特性,在网络技术下实施教学,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联想、猜测、质疑、发现、合作、探索,从而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会学习、会发现、会创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成果具体表现在:

  1、课前:

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提前备课、课前准备达到100%。

  2、课堂:

在创设教学情境,发现质疑环节中效果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共享信息,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以达到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及师生互动的机会;同时为知识的尝试创新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课后:

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对知识的延伸提过了条件,由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联系性和广泛性,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知识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4、内容:

由于空间与图形知识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学生对形、点、空间图形等,看不见莫不找,在网络技术下,利用收集或教师制作的课件等手段,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整体的可以分解,或把面组成体等,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5、创新意识:

创新—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

新的课程标准要达到三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网络技术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展示了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种解题思路。

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也存在着参差上的差异,要注重个别,因材施教,通过课题实施,促进学生主体、自主的发展,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各抒己见,培养其思想的多向性、批判性及独特性。

  6、实践能力: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把握,它突出了主体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网络技术下,学习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指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等一切活动),都得以提高和发展。

  7、评价方法:

运用网络教师监控、展示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网络遥控辅导,学生汇报交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

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

书包里比较方便呢?

为什么?

(小本的字典。

体积小)

    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

(与物体的长、宽、高都

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意图:

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

    二、唤起旧知  提出猜想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

为什么?

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

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

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

12立方厘米。

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

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

    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1:

24立方厘米。

    学生2:

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书:

    体积  长  宽    高    

    24    4    3    2    

    3.启发:

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

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

系?

    猜想:

    学生1:

用计算公式

    学生2:

与长宽高有关。

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

    学生3: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动手实践  验证猜想

    这个猜想正确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

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公式的推导。

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长

小正方体

的个数

体积

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

每层的排数

层数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

    第一组:

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二组:

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三组:

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用表格汇总同学们的研究实验数据。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意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

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

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

]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问:

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一:

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二:

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

体积怎么求?

为什么?

    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意图:

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

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

    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字母表示:

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abh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

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例: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全班动笔做一做。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长6厘米,宽6米,  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

正方体  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

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

后得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a×a=a3

    说明理由: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意图:

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

同时通过学生说思考过程,不但突出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

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

    (4)继续观察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2.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

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

V=abh=2.9×1×14.7

                  =42.63(m3)

        答:

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a3=6×6×6

              =216(cm3)

        答:

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4.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

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意图:

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

的。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学生已掌握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由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总结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设计理念:

  依据《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尝试等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并学会倾听,主动与同伴合作,在活动中获得体验。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积极思考,在“做”数学中积累经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一个书包和一个粉笔盒,请学生试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2、再出示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8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在让学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体积的大小并表达想法)

  3、启发学生想象,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

以问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想知道怎样才能知道体积大小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体积计算公式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任意摆出一些长方体,并注意观察所摆图形每排摆几个,可以摆几排,可以摆几层,并记录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生动手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观察、记录、完成下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生以小组合作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

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新的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

    2、探究验证

  

(1)生用小正方体摆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体,比较它们的长、宽、高,验证体积大小与长、宽、高有关系。

  

(2)拿出几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任意摆长方体。

思考:

长方体所含单位体积数量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动手操作,并计算验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大胆猜测、动手操作、进行验证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并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3、推导公式

  

(1)你能说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2)如果分别用a、b、h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请你用字母表示公式。

  4、学习例题

  出示例1,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体积是多少?

  ?

指名读题  ?

生试做

    5、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1)生试说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2)由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v=a.a.a。

  (3)师强调一般写法v=a³及a³的读法。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做,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发现新知,充分体现自主探究】

  6、教学例2

    出示例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6c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指名读题。

思考根据什么计算?

  

(2)生试做。

  (3)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1

  1、完成“做一做”。

  2、量一量、算一算。

  (生测量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下图为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你能不改变它体积大小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

知识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重温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³(读作:

a的立方)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还应加强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

课件,1厘米3的立方体1块。

学具:

1厘米3的立方体12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

1.师:

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能说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

谁能用手势分别比划出1cm3、1dm3、1m3的物体大约有多大?

2.师:

老师手上这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cm,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3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呢?

6个呢?

刚才猜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