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比较法让理解更透彻.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比较法让理解更透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比较法让理解更透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比较法让理解更透彻
比较法——让理解更透彻
所谓比较法,是指将那些相近或相似的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
系,既能深化理解,又能熟练掌握。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比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类似概念、现象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辨析。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比较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是“多变
一”,用公式可表示为:
A+B+……→X。
化合反应是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多少来描述
的,属于反
应的基本类型。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从是否有氧气
参加的角度分
析。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如果A、B两圆分
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则重叠C区的反应既属于化
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说明重叠C区的反应特点为:
反应物为两
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其中一种为氧气,生成物为一种,如木炭燃烧、白磷
燃烧等。
石蜡和氧气的反应,生成两种物
质,不属于化合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
2.物质与氧气反应现象的比较
木炭、磷、铁、蜡烛等物质与氧气反应,反
应现象和文字表达式多而复杂,记忆起来
比较困难。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反应现象的共同点和不
同点,则可
以轻松掌握。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碳酸钠溶液的pH、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三者不完全相符的是
A.硫酸、H2SO4、酸B.纯碱、NaOH、碱
C.生石灰、CaO、氧化物D.硫酸铜、CuSO4、盐
3.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铝粉燃烧:
化合反应
B.电解熔融MgCl2:
分解反应
C.CO还原氧化铁:
置换反应
D.制备Ba(OH)2:
2NaOH+BaCl2=Ba(OH)2+2NaCl复分解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
D.生活中常用肥皂水软化硬水
5.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可以成功,且可行的是()
A.用电解水可以同时制得
和
B.用
和
的混合物加热制
C.用木炭完全燃烧制
D.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制
6.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说法是
A.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镁元素的原子容易形成阴离子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7.下列物质的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用试剂或操作
A
二氧化碳
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
B
氮气
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氢氧化钾
碳酸钾
加入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
硝酸钾
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
A.AB.BC.CD.D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事实
解 释
A
空气加压可以液化
加压,分子的体积变小
B
KOH和Ba(O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者都含有金属离子
C
氯气泄露会导致中毒
氯分子有毒
D
乙醇不能导电
乙醇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A.AB.BC.CD.D
9.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0.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生活中进行硬水软化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适量水溶解,蒸发结晶
D
比较镁、铁、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大小相同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
A.AB.BC.CD.D
11.实验过程与图像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①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
B.②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C.③向等质量的镁、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D.④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
B.不同种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
D.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属于混合物
13.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温度的高低B.溶质的性质C.压力的大小D.溶剂的性质
14.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W
盐酸
√
—
—
√
Z的硝酸盐
√
W的硝酸盐
√
—
A.X>W>Y>ZB.X>Y>W>ZC.W>X>Y>ZD.Y>W>Z>X
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都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二、填空题
1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金元素_______钠离子_____两个氧分子______铵根离子_____+4价的硫元素_________碱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________2N2表示__________2Cl-表示________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表中的一格。
其中“18”表示原子序数,则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的__________(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18.冰城“研学”正兴。
我区中学生以“问稻拜农”为主题到稻米之乡一五常进行研学。
(1)水稻脱壳后得到大米,大米的主要成分①________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②______,其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放出能量,供③________和④______的需要。
(2)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施加一种化肥①______(填化学式),这种化肥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②________能力。
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常施加一种含氮量最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的氮肥,该氮肥在工业上可以用液氨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表中所给的元素,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常见的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符号各一个:
分子___,阳离子___,阴离子___。
(2)请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角度,解释为什么He和Ne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均比较稳定___。
20.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⑴从分类角度:
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⑵从微观角度:
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⑶从变化角度:
已知:
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4)从应用角度:
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__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Ⅲ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⑸从环保角度:
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四、实验题
21.如图实验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1)滴加稀盐酸前。
烧杯中溶液呈_____色。
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
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填选项,多选)
ACa(OH)2B锌粒C碳酸钠D紫色石蕊溶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中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图2中c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
(5)图3是NaOH和稀HCl反应的示意图,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减少的有_____。
五、流程题
22.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Y的名称是_______,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
(2)洗涤氯化钡晶体最适宜的洗涤剂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0℃水B.20℃饱和氯化钠溶液C.20℃饱和氯化钡溶液
(3)现用25g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样品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请通过计算:
该毒重石中碳酸钡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六、计算题
23.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通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1+2H2O
C12↑+H2↑+2NaOH.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得到85.4g溶液,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氯气的质量是_____g。
(2)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
2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g;
(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七、探究题
25.化学实验时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面有两个化学实验。
实验I已知:
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要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仪器链接顺序应为A→______→_______→E
(4)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接口序号)进入
实验II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I:
全都是NaOH:
猜想II:
全都是Na2CO3;猜想III:
是NaOH和Na2CO2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A是盐酸,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___。
现象b为_________。
则猜想II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B
A
B
C
A
C
D
D
B
B
C
A
A
二、填空题
16.AuNa+2O2NH4+
OH-两个氮气分子2个氯离子
17.元素符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右边
18.淀粉葡萄糖机体活动维持恒定体温KCl(或其它合理答案)抗病虫害和抗倒伏CO2+2NH3
CO(NH2)2+H2O
三、简答题
19.H2O(NH3、CH4、HF均可)Na+(Mg2+、Al3+、NH4+均可)F-(OH-、O2-、N3-均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全满,元素化学性质稳定;He最外层为第一层,有2电子,Ne最外层为第二层,有8电子,均为全满结构,故性质相似,均比较稳定。
20.混合物(一个)氮(气)分子C木条熄灭;氧气(O2)氢气(H2)4NH3+5O2
4NO+6H2O属于B、C
四、实验题
21.红BCD减小放热酸碱恰好完全中和Na+、H+NaOH+HCl=NaCl+H2OH+、OH﹣
五、流程题
22.过滤BaCl2C78.8%
六、计算题
23.223.4%
24.65%
七、探究题
25.长颈漏CaCO3+2HCl=CaCl2+CO2↑+H2ODCe不能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CO2+2NaOH=Na2CO3+H2O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加人过量的铁粉,过滤
B.KNO3固体(NaCl)—蒸发结晶,过滤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并干燥
D.NaCl溶液(MgCl2)—加人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pH=7
2.下列化学符号中,“2”与所表述含义相符的是
A.
--碳酸根的化合价为
B.
--两个氨分子
C.
--硫化氢分子含2个氢原子D.
--镁元素带2个单位正电荷
3.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实验室中,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则点燃其他可燃性气体前也需要验纯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溶液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则分子也不可以再分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所以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气泡的物质就是碳酸盐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是碱性的
5.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
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A
B.B
C.C
D.D
6.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KCl固体(KClO3)
少量二氧化锰
加热
C
NaOH溶液(Na2CO3)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O(CO2)
氢氧化钠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A.AB.BC.CD.D
7.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与稀硫酸混合,一定能得到浅绿色溶液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C.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黑色物质
D.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9.下列应用对比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设计不正确的是()
A.
探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与液体分子间间隔的大小
B.
探究Zn、Fe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C.
探究CO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D.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CO2的含量
10.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11.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黑色固体燃烧,发白光,放热
B.试验酒精溶液导电性:
灯泡发光
C.铜放入稀硫酸中:
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铝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
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颜色变浅,放热
13.下列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NaOH+H2SO4=Na2SO4+H2O
C.2Fe+6HCl=2FeCl3+3H2↑
D.2KMnO4
K2MnO4+MnO2+O2↑
1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5.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D.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二、填空题
16.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A.过滤B.蒸馏C.蒸发。
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
①铁粉和水_____②食盐和水_____③酒精和水_____
17.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表示:
(1)该微粒有电子层。
X决定元素的,y与微粒的关系非常密切。
(2)当y=8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x=。
(3)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二个单位负电荷,则该微粒符号为。
18.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水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结构
从微观角度上看,它们都是由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_____.(写化学式)
②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认识物质的用途
在偏远的山区,地下水是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使硬水软化.
三、简答题
19.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第11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2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几年前,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
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分析思考)融雪剂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初步确定其成分有两种可能性: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小红、小兰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于水会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根据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不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等质量的NaCl固体、融雪剂、CaCl2固体分别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定溶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