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858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彩》课程教案 龚星宇.docx

《色彩》课程教案龚星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课程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教研室   数字媒体   

课程名称色彩

授课对象

教师姓名马丹

 

二O一三年十月

 

说明

1、编制一门课程的教案,先编制课程教案首页,然后分别编制这门课的课时教案(也称课次教案)。

2、课时教案主要按课时(次)进行编制,一般以一个教学单元或一次课(2节或4节课)编制一个课时教案。

3、一般来说,教学目的与要求是通过本门课(本次课或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课程知识内容、相关能力等方面应预期达到的效果及相应的层次要求。

4、课程教学重点一般是指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应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一般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内容。

5、教学进程主要体现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步骤和教法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包括教学主要内容的讲授、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的组织和相应环节的学时分配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

6、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演示、讲练结合、启发互动等方法及教具、图表、录像、视频、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的辅助运用。

7、教师应以学校提供的教案模版样式为基础,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充分发挥个性,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的教案。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课程教案(首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色彩

专业、年级、班级

13级数字媒体艺术1303班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

任课教师

马丹

职称

助教

专职[√]

兼职[]

计划

学时

48

学分

3

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色彩作为所有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规律,了解色彩,懂得色彩,在专业设计课程中如何去运用好色彩。

以此为手段进行色彩的基础训练、研究,分析和掌握客观物象的色彩变化规律。

学会正确的观察色彩的方法,了解色彩所承载的情感因素,掌握色彩绘画的技法表现,学习色彩画种自身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技巧方法,最终可利用色彩绘画的技法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绘画的基本作画方法和步骤。

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熟悉材料工具的应用,明确正确的作画方式。

锻炼学生能较为准确德表现不同色调的把握能力,运用色彩较深入地刻画对象的能力以及结合其它绘画材料和技法独立完成作品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作品内涵与作品情感的能力。

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绘画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色彩意识、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衔接。

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对绘画材料与绘画基本技法的掌握,包括材料与工具、基本画法和特殊画法、着色特性等。

难点:

对色彩绘画的写生的实践,包括描绘起步以“色彩分解”、颜色选择以“限制色彩”、造型表现以“装饰性”、艺术情境以“意象性”等四个方面的表现。

教材

及参

考书

教材:

《色彩》,顾振华、徐丽蓉编,东方出版中心,2012.4第二版

推荐参考书:

[1]《色彩设计基础》,赵国志孙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第一版

[2]《色彩》,米征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7第一版;

[3]《色彩静物》,刘远智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第一版;

[4]《色彩设计》,李亮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第一版

[5]《设计色彩》,周至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第一版

注:

表中选项[]请打“√”

色彩课时教案

课次

第1次课(单元)

授课时间

第10周星期一第5-8节

授课地点

4507

授课方式

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课[√]其他[]

学时

4

授课

主题

题目

第一章概述

1.1油画的发展简史

1.2油画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1.3油画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什么是油画。

2.熟悉油画发展史。

3.了解油画特点。

1.课程导入:

结合优秀的油画作品,谈谈油画的风格和技法。

提问:

了解同学们对油画的了解程度。

(10分钟)

2.讲授新课:

运用图片教学,强化学生对概念及知识的理解。

一、油画概论和发展史(案例加图片讲解45分钟)

 在国外,并没有油画这一独立的画种。

一般都将其包括在水彩画的范畴之中,称为不透明的水彩画,或用水粉颜料绘制的广告招贴画等统称为油画。

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原因,普及美术和实用美术发展很快,从而促进了油画的不断普及与提高。

使它具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与其他画种不同的技法,成为在绘画领域中具有群众基础而又受专业画家所钟爱的一个独立画种,进而显示出自己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貌。

二、油画的特点(案例加图片讲解45分钟)

油画的性质和技法,与油画和水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与水彩画一样都使用水溶性颜料,如用不透明的水粉颜料以较多的水分调配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彩效果,但在水色的活动性与透明性方面,则无法与水彩画相比拟。

因此,油画一般并不使用多水分调色的方法,而采用白粉色调节色彩的明度,以厚画的方法来显示自己独特的色彩效果。

这一点近似于油画的绘制方法。

因为不透明的水粉颜料与油画颜料都是具有遮盖力的颜料,所以油画是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它是通过吸取水彩画与油画的某些方法与技巧而发展形成自己的技法体系的。

 

3.学生提问(5分钟)

4.布置思考与练习题(75分钟)

静物写生训练Ⅰ 

1、简单静物组合写生 

1.1作业:

根据具体情况完成1幅(其中包括部分小色稿练习); 

1.2 基本要求:

 

a.对绘画工具材料的认识; b.对于色彩色调重视; 

c.对水粉写生方法步骤的控制。

作业

及思

考题

1、什么是油画

2、怎样运用油画技法?

3、静物写生训练

授课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油画特点和技法,这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绘画学习。

色彩课时教案

课次

第2次课(单元)

授课时间

第10周星期2第1-4节

授课地点

4507

授课方式

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课[√]其他[]

学时

4

授课

主题

题目

第二章油画材料与油画基本技法

2.1材料与工具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什么是油画材料。

2.熟悉油画材料的运用方法。

3.了解油画材料的特点。

1.课程导入:

结合不同的油画,谈谈油画材料运用方法

提问:

了解同学们油画材料的了解。

(10分钟)

2.讲授新课:

运用图片教学,强化学生对概念及知识的理解。

一、油画材料与工具(45分钟)

1、通常使用的画笔有如下几种:

(1)猪鬃油画笔

(2).扇形油画笔

2.画刀

  油画使用画刀是一个创造,也是移植于油画的工具。

一些油画在制作时使用多种画刀,达到与画笔绘制出来不同的艺术效果。

画刀实际上是金属片状的画笔,用弹性钢片制成,要求薄而有弹性。

其形状、大小可以多样,如尖头、圆头、平头等,也可有厚薄之别。

薄而有弹性的塑料片,同样可以做成适用的画刀。

各种不同性质、形状的画刀,使用于不同要求的表现对象,可以获得别致的艺术效果。

  为了获得某些独特的画面效果,在油画制作中,结合使用的还有其他的工具材料,如刮刀和塑形膏等。

  画油画,一般应备有五支左右不同大小的画笔。

画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颜色,暗面或者亮面区别于不同的笔。

因为不同于水粉,油画颜料水不能洗净,所以用笔比水粉要多,同时还需要培养作画时换笔使用的习惯,否则多支画笔中的色彩,仍然可能成为同样的脏色彩。

  任何画种都如此,画笔对作画有直接的关系,是重要的绘画工具。

不少国画家,终身习惯选择某种画笔,因为画笔对发挥艺术表现力、显示艺术个性和风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油画框

油画不能画在纸上,必须画在处理过后的油画布,绷在画框上,以画框形式作为保存。

4 颜料与调色板

  颜料不需要用油画盒贮存,需要多少就挤多少在调色盘里面备用即可。

每天作画完毕不用颜料盘的时候将不用的颜料清理掉保证油画盘表面的干净,以便下次备用。

5 报纸与其他

 油画颜料不溶于水,

   写生作画时的其他用具,如画架以至室外写生时用的小凳等在此不作赘述。

3.学生提问(5分钟)

4.布置思考与练习题(120分钟)

接着完成上次作业:

静物写生训练Ⅰ 

1、简单静物组合写生 

1.1作业:

根据具体情况完成1幅(其中包括部分小色稿练习); 

1.2 基本要求:

 

a.对绘画工具材料的认识; b.对于色彩色调重视; 

c.对水粉写生方法步骤的控制。

作业

及思

考题

举例说明一下一幅油画的材料运用技巧

授课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油画材料的运用,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创作。

色彩课时教案

课次

第3次课(单元)

授课时间

第10周星期4第5-8节

授课地点

4507

授课方式

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课[√]其他[]

学时

4

授课

主题

题目

第二章油画材料与油画基本技法

2.2油画基本技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油画基本技法。

2.熟悉油画技法运用。

3.了解油画技法的特点。

1.课程导入:

结合优秀的油画作品,谈谈油画的风格和技法。

提问:

了解同学们对油画技法的了解程度。

(10分钟)

2.讲授新课:

运用图片教学,强化学生对概念及知识的理解。

一、油画基本技法(45分钟)

1、调色

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

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

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

油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

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

油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

  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的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

这使油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

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

这是油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

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

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

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2、松节油的使用

  松节油的使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同水粉颜料中的水,松节油主要起稀释、媒介的作用。

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松节油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松节油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

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画面薄透,类似水彩。

在铺大调子时松节油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

在作画过程中,松节油太脏了要及时换。

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油要洁净。

3、用笔

直接画法中猪鬃材质的比比较适合用来作油画,直接画法不同于古典画法,油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

并且是在借鉴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

油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

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

(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4、刀画技法

  油画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

油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油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油画的技法,增强油画的表现力。

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

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

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

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

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5、衔接

  油画由于颜色干得较慢、干湿变化缓慢,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油画关系很大。

油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

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

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

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

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

6、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

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

油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松节油,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

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

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3.学生提问(5分钟)

4.布置思考与练习题(120分钟)

接着完成上次作业:

静物写生训练Ⅰ 

1、简单静物组合写生 

1.1作业:

根据具体情况完成1幅(其中包括部分小色稿练习); 

1.2 基本要求:

 

a.对绘画工具材料的认识; b.对于色彩色调重视; 

c.对水粉写生方法步骤的控制。

作业

及思

考题

要求学生举例优秀油画的技法

授课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油画的基本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色彩课时教案

课次

第4次课(单元)

授课时间

第11周星期1第5-8节

授课地点

4507

授课方式

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课[]其他[]

学时

4

授课

主题

题目

第二章油画材料与油画基本技法

2.2油画着色特征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油画着色特征。

2.熟悉油画着色方法。

3.了解油画着色特点。

1.课程导入:

结合优秀的油画作品,谈谈油画的着色技法。

提问:

了解同学们对油画着色技法的了解程度。

(10分钟)

2.讲授新课:

运用图片教学,强化学生对概念及知识的理解。

一、油画着色特征(45分钟)

1、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

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

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

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1)起稿开始象画素描一样,先用铅笔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损坏纸面,影响着色效果。

接着用颜色定稿,根据静物的色调,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

色线可略重一点,并可用定稿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为下一步的着色作铺垫。

造型能力强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线起稿,不示明暗,直接着色。

(2)铺大色调定稿之后,迅速地观察一下整体色调和大色块关系,做到胸有成竹,尽快地薄涂。

此刻不要考虑形体与笔触,根据新鲜的色彩印象大胆挥洒,造成画面的色彩环境。

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后,就急于具体刻划。

应进一步调整大色块的关系,使色彩之间的关系和总的色调,与实际感觉相吻合。

 (3)具体塑造在大关系比较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具体塑造,从画面主体物着手,逐个完成。

集中画一件物体干湿变化易于掌握,也易于塑造其受光与背光不同面的色彩变化。

此时眼睛要随时环扫周围,从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顾此失彼。

要看该物体与背景和春他物体的关系,掌握分寸,细节可留下一步刻划。

这一遍色用色要适当加厚,底色的正确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4)细节刻划对琐碎多余的细节固然可省略,但对表现物象特征与质感的重要细节应加强刻划,画龙点睛。

细节要综合到整体之中。

最后的笔触最为重要,它将不被覆盖而显露给欣赏者。

 (5)调整、完成画室外一幅静物写生,作为基本练习一般以八小时为宜,力求深刻准确。

熟练之后三、四个小时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充分。

作画时间较长,眼睛容易疲劳,色感容易减弱,具体刻划又容易忘记整体。

在写生接近完成的时候,恢复一下第一印象,检查一下画面:

在深入刻划时是否有些地方破坏了整体,局部和细节的色彩有没有“跳出”画面,还有没有其他毛病。

检查后,调整、修改、加工。

错误之处,如画得太厚,要洗掉再画,直至完成。

油画中干和湿的技法应控制到什么程度?

有哪些应用范围?

油画运用的干湿技法,主要指调色时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2着色方法

  油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

3、着色顺序

1)从整体到局部油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

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

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

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

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推移。

以明亮色为主的画面,还是要先涂明亮的大色块,颜色稍薄一点,局部小面积的深重色后加上去。

如果中间色为主,作画时先涂中间色,运用并置的方法,分别向面积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画过去。

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3)从薄涂到厚画薄涂即用水稀释颜料,如同画水彩画,根据总的色彩感觉,迅速地薄涂一遍,造成画面整体的色彩环境,尔后逐渐加厚,深入表现。

薄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层次和厚重的效果。

油画颜料不象油画、丙烯颜料附着力强,可随意画厚。

油画的厚涂要厚的适当,过厚容易龟裂脱落,所以较厚而不准的颜色应洗掉再画。

4、具体着色

(1)干画法和湿画法在油画中,干画法一般是指厚涂重叠的方法。

此法可以反复地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表现对象比较充分、深刻,也宜于初学者掌握。

这种厚画的画面,类似油画的效果,有浑厚之感。

湿画法是以薄画为主,发挥水色渗化的效果,着色遍数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纸,具有水彩画湿润流动的意趣。

当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湿结合会增强表现力。

(2)并置和重置并置是笔触在画纸上并列摆置,着色遍数较少,开始用色即厚一些。

如强调二度空间的画面。

先用毛粗暴色线勾一下轮廓及结构,添色时用并置的方法把颜色摆上去,压出色线。

  重置是一种叠色的方法,以色点、色线、色块进行重叠着色。

作画大都是重置与并置结合运用,以利充分地表现对象。

(3)干湿变化的掌握颜色干湿变化是水粉颜料的特性之一。

将颜色涂在画纸上,湿时感觉比较恰当,干后才会发现变淡变灰一些。

不了解这一特性往往给着色带来被动。

掌握这一特性,事先预计干后的效果,可避免后加之色成为不协调的“补丁”。

作画时,应从薄到厚进行着色。

先厚画再薄涂干湿变化大;先薄画,逐步减少用水画厚,干湿变化不明显,较易掌握。

修改画面时也适合厚涂。

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围涂一点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后就会自然统一。

 (4)色彩的衔接画面需两块颜色衔接要自然,从明到暗要过渡圆润,色彩要衔接恰当。

方法有三:

a、利用湿画,使明色与暗色、此色与彼色,由于水的作用交互渗化,这样效果会自然而柔润。

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画一遍。

b、在两色之间用中间明度的颜色画上去,虽有明显笔痕,远看过渡自然。

c、两色衔接生硬之处,可用其中一色在邻接处干扫几下,增加过渡的色阶。

也可用笔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处轻扫几下,使两色衔接处从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过渡层次,转折即会自然。

(5)用笔笔色在纸面上运动,出现笔痕,即谓笔触。

一般通过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大致的作画顺序和怎样用笔来塑造对象的,用笔不是目的,是一种表现手段,许多画家的笔法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大笔纵横,有的小笔点绘。

哪一种笔法好呢?

怎样用笔才对?

应该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现。

要从表现对象出发,为表现形体结构和色彩,灵活运用涂、摆、点、勾、堆、扫等各种笔法进行描绘。

3.学生提问(5分钟)

4.布置思考与练习题(120分钟)

统一质感不同色彩的静物组合写生

 2.1作业:

根据具体情况完成1幅; 

2.2基本要求:

 

a.对色调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b.对色彩冷暖的观察、比较与表现; c.对色彩互补规律的观察、比较与表现; d. 运用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营造画面的氛围。

作业

及思

考题

要求学生举例优秀油画的着色技法

授课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油画的着色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色彩课时教案

课次

第5次课(单元)

授课时间

第11周星期2第1-4节

授课地点

4507

授课方式

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课[]其他[]

学时

4

授课

主题

题目

(教学章、节或目)

第三章油画静物写生

3.1静物的题材与选择

3.2油画写生的观察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油画静物写生特征。

2.熟悉油画静物写生方法。

3.了解油画静物写生特点。

1.课程导入:

结合优秀的油画作品,谈谈油画的静物写生技法。

提问:

了解同学们对油画静物写生技法的了解程度。

(25分钟)

2.讲授新课:

运用图片教学,强化学生对概念及知识的理解。

一、静物的题材与选择(60分钟)

一 如何组织静物

(1)静物写生中,应特别重视的是设计与布置好写生的静物,这除依靠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修养外,还必须要有充分齐全的道具、设备,包括造型完美、形状大小和色彩、质地不同的种种器物,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冷暖、质地不同的大小衬布等等。

设计并布置好一组具有艺术构思的静物写生,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摆设色彩写生静物,首先是确立主题,然后选择好符合主题要求的各种器物。

主题即一组静物的中心内容。

一组静物不可能包含太多太杂的内容,尤其不能把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形式上不相协调的物品拼凑在一起。

  (3)摆设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