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816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的表现

(1)地域分异: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

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成因: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3)基础因素:

热量。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方向变化。

(2)成因:

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3)基础因素:

水分。

4.垂直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

在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分布特点:

从山麓到山顶出现由下而上随等高线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地方性分异规律

(1)规律:

①有序性:

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梯度有规律的更迭。

②重复性:

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

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2)成因:

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 

在地域分异规律中,都要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

特别注意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

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

1.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比较

(1)区分依据:

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

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类型:

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型类型

森林自然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冰原带等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温馨提示]

植物是自然带的最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物类型+带”形式。

———————情景导入先思考———————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

这种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有关。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水平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

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

二者比较如下:

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影响因素

形成基础

分布地区

图示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沿纬线方向延伸,即东西方向

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

太阳辐射

热量

低纬和高纬地区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沿经线方向延伸,即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的方向,即东西方向

海陆位置

水分

中纬度大陆地区

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项目

内容要点

显著表现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

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地排列

分布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

三、自然带的非地带性规律

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呈带状东西延伸

呈长条状南北更替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

东西两岸

分布纬度

大致相当

东岸向低纬度延伸,西岸向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欧洲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昆仑山、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应用体验不可少———————

我国古代的诗句中往往蕴含着某种地域分异规律。

据此完成1~2题。

1.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和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是(  )

A.水分 纬度地带分异  B.光照 干湿度地带分异

C.热量 纬度地带分异D.地形 非地带性分异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解析:

1.C 2.B 第1题,“塞北”到“江南”是南北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

第2题,“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的是夏季风很难到达玉门关,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D.海拔

4.图中植被由D到C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的(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3.B 4.A 第3题,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是由海陆分布造成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

第4题,图中植物由D处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到C处的温带荒漠带,这种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成因与分布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成因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横贯大陆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带

低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热带稀树草原带  

雨林带南北两侧

大陆中部、西部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荒漠带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中部、西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南纬30°~40°

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北纬35°~50°

亚欧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纬40°~60°

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风影响

温带草原带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纬50°~70°

横贯大陆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带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对比分析气候与自然带的内在联系(以北半球为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C 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带雨林带主要

分布在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等地,从俄罗斯到南非不经过热带雨林带。

2.读下面的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

A.①→②→③→④B.④→⑤→⑥

C.①→⑤→④D.③→⑤→⑥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题,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呈南北变化,自赤道向两极方向,故表示纬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原因:

太阳辐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题,③→⑤→⑥是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为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山顶为积雪冰川带,类似于①②③④的纬度变化。

第(4)题,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在4000m以上,缺乏森林生长条件。

答案:

(1)热量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水分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距海远近不同)。

(3)A

(4)北坡的基带处于4000m以上的高原,热量不足以生长森林且处于背

风坡,降水量较少。

———————核心要点掌握好———————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①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②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2.自然带的判断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指出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

(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解析:

(1)题,从图中纬度由低纬向高纬延伸可知是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题,根据定位可知该地区位于蒙古高原,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C→B→A主要为与海洋距离的变化,即水汽的递减。

第(3)题,主要考虑风向和地形因素,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变得湿润,受地形抬升之后形成大量降雪。

答案:

(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2)温带草原带。

主要成因: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C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雪。

一、选择题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但这个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在我国东部,从济

南到海南,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自然带沿一定方向递变规律是: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这种分异规律(  )

A.纬度地带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和垂直分异均有可能

B.一定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一定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一定是垂直分异规律

解析:

1.A 2.A 第1题,济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淮河至北回归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南为热带季雨林带。

第2题,自然带沿一定方向递变,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

3.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4.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3.D 4.B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与之对

应的气候类型。

o→a的变化热量和水分均增多,A、B项表述不全面。

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影响因素为纬度。

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热带草原带,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右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m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5~6题。

5.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6.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

A.T冬<0℃B.T夏>18℃

C.T夏<18℃D.T冬<18℃

解析:

5.C 6.C 第5题,图中各自然带(积雪冰川带除外)均在b坡分布较高,说明b坡为向阳坡;雪线在b坡分布较低,说明b坡降水较丰富,应为山地的迎风坡。

第6题,永久性冰川的下界即雪线处的温度应不高于0℃,因而其山麓的最高温度(夏季温度)不能超过18℃。

永久性冰川是否存在不能看冬季,应当取决于气温最高的夏季。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9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

或半荒漠

B.雨林 常绿硬叶林 热带草原

C.雨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

D.雨林 常绿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8.影响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D.相对高度

9.有关③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B.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③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

解析:

7.A 8.A 9.B 第7题,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

甲为热带雨林,乙为常绿硬叶林,丙为荒漠或半荒漠。

第8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而图中②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①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第9题,③段西坡和东坡基

带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导致的,属于地方性分异。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

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11.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解析:

10.A 11.A 第10题,图中荒漠带生长积温达8000℃、可能蒸发量达2200mm、年均温20℃,说明位于热带;而年降水量200mm左右;据此可判断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形成的;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区面积最大。

第11题,图中显示生长积温、年均温等热量要素逐渐变化较明显,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依据硬叶林带可判断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区,则典型分布地区在大陆的西部。

二、综合题

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四地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图。

(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A、B、C、D四座山脉,那么①应属________山脉;②应属__________山脉;③应属_________山脉;④应属________山脉。

(2)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________。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

C.针阔叶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

(3)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①~④山地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

(4)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

④→①→③基带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

解析:

(1)题,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可知,A为阿尔泰山,B为阴山,C为太行山,D为秦岭。

(2)题,①山地为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带,故M处应为针阔叶混交林带。

第(3)题,①③④山地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其主要与降水有关。

第(4)题,②山地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区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

第(5)题,基带大都与当地的自然带相同,故②→④→①基带变化体现了由热量引起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1)B D A C 

(2)C

(3)南坡降水丰富 ③④

(4)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5)热量 纬度地带 水分 干湿度地带

13.[加试题]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

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做为夏季牧场。

解析:

(1)题,图中给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图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2)题,图中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m左右,气温较

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

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在南坡海拔高,且分布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第(3)题,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休养生息。

答案: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产生原因: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针叶林带。

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高山草甸。

[章末过关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

1.B 2.C 第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第2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4.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m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解析:

3.C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雪线的分布趋势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第4题,从题干信息可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