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787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

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30题的相应位置上。

(每题2分。

选对一项得2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

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D.金星属于巨行星

『答案』1.C2.C

『解析』

『1题详解』

由“金星凌日”的概念可知:

金星凌日之时,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可以看到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这个小黑点就是金星,所以,地球和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金星在中间。

故选C。

『2题详解』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B错;金星属于类地行星,C对,D错。

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

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

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C.火星表面温度高D.火星上大气稀薄

4.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A.火星公转速度快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D.火星的质量小

『答案』3.B4.C

『解析』

『3题详解』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

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

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

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

『4题详解』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

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B、D错。

点睛:

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

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

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有关专家指出: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6.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C.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答案』5.D6.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相关知识。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等的活动,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

地球各地降水和洪灾和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B错误。

太阳辐射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C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能资源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环保无污染,但这不是上海推广其利用的主要原因。

上海土地资源比较缺乏,利用现有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可以避免占用有限的土地。

太阳能受天气影响,不稳定。

上海经济发达,但是能源短缺,因此为多元化提供能源供应,才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太阳黑子出现在

A.①层B.②层C.③层D.太阳内部

8.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1957年B.1975年C.1985年D.1995年

『答案』7.A8.A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中由内到外的①、②、③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发暗的斑点,发生在①层。

所以选A。

『8题详解』

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稀薄大气摩擦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太阳活动强烈时更易出现极光现象,由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最易出现极光现象。

所以选A。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

回答以下问题。

9.太阳()

A.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

B.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10.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

C.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

D.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答案』9.D10.B

『解析』

『9题详解』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太阳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但不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10题详解』

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降水的发生有相关性;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太阳风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高纬地区可见极光。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

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

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软流层B.地壳

C.下地幔D.地核

12.关于中华龙鸟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A.年/月/日B.朝/期/年

C.时/分/秒D.宙/代/纪

13.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答案』11.A12.D13.B

『解析』

『11题详解』

火山灰由岩浆喷发形成,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质年代的表述应采用宙/代/纪,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化石形成于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物化石”,既然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B正确;其他选项所示的环境较为恶劣,动植物数量少,ACD错误。

故选B。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软流层

15.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A.纵波、橫波波速均变小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答案』14.B15.A

『解析』

『14题详解』

“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因为海洋的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所以本题地震的震源不在地壳,而是在地壳以下。

软流层的深度大约为80-400千米,可见震源在软流层以上,地壳以下的上地幔,故B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自下而上传播,所以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

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17.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16.B17.D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B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AB错误;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D图正确,C错误。

故选D。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人们为研究宇宙环境而不断发射人造天体,人造天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减—增B.增—减

C.减—增—减—增D.增—减—增—减

19.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②层中复杂的天气状况不利于航空飞行

C.③④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D.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答案』18.C19.C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得知,大气层分从低到高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对流层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平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上升;而高层大气,温度是先下降后上升。

所以人造天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减—增—减—增。

故选C。

『19题详解』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①层为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应该变薄,赤道处应为最厚,A错。

②层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B错。

③④层是高层大气,中有部分区域有大气分子被太阳辐射电离成电子和离子处于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C对。

①层为对流层,而平流层才会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D错。

故选C。

20.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B

『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吸收减少,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大气吸收能力降低,B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减少,C错误;出现雾霾天气,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加,D错误。

故选B。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各题。

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23.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答案』21.D22.D23.C

『解析』该题考查大气运动。

『21题详解』

考查等压面,图中等压面向上拱(高高低低),故谷地近地面为高压,坡地近地面为低压,风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谷风。

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在坡地的大气由于近地面,白天,地面增温快,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地的大气远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气温低,高压,故为白天,夜晚相反。

所以选D。

『22题详解』

根据气温、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判断,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值越小,即等温线和等压线自下而上不断递减,排除A、B;据上题,此时,谷地近地面气压大于坡地近地面气压,即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排除C。

所以选D。

『23题详解』

结合上题,甲地为谷地,夜晚热量散失慢,其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同时,夜晚从山顶下沉气流顺坡而下,迫使谷底气流上升,从而形成夜雨。

所以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

25.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

『答案』24.A25.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四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盛行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1010hPa等压线上,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5hPa、1010hPa,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1010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附近高低气压的分布),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b→c→dB.b→c→a→d

C.c→a→b→dD.d→a→b→c

27.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28.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26.D27.C28.C

『解析』

『26题详解』

据图箭头特点可知,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符合的是d→a→b→c。

故选D。

『27题详解』

据图箭头可知,a为水汽输送,b为降水,c为径流,d为蒸发。

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C正确;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动力是夏季风,A错误;降水环节要因具体情况分析,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B错误;d环节为水汽的蒸发,D错误。

故选C。

『28题详解』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故选C。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回答下列问题。

29.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30.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29.A30.C

『解析』

『29题详解』

因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形成的径流少,但天气晴朗,蒸发(蒸腾)量大,绿水所占比重最大;而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所以绿水所占比例小。

故选A。

『30题详解』

水田改旱田,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增加生产性绿水;植树造林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减少非生产性绿水;修建梯田,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也增加非生产性绿水;而覆膜种植农作物,既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进而农作物生长茂盛,又增加了生产性绿水。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八大行星中,和地球同属于类型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轨道面具有________性、轨道形状具有________性。

(4)列举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________。

(至少两条)

『答案』

(1)AHF

(2)FE(3)同向共面近圆(4)为地球提供热源、维持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动力。

『解析』

(1)从图的八大行星排列可知,和地球同类的为类地行星,分别是A(水星)、H(金星)、F(火星)。

(2)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即F和E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三个共同特点,都是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成逆时针方向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面上,具有共面性,公转的轨道接近圆形,具有近圆性。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为地球提供热源、维持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动力等。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

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

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

(3)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表现为:

_______。

(4)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

『答案』

(1)(古)生物化石

(2)沉积古生(3)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陆地

『解析』

(1)据材料分析,“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考查涉及到古脊椎动物化石、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所以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

(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查古生物化石,化石存在于沉积岩,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化石有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类化石,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的寒武纪,恐龙属于中生代,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

(3)寒武纪的海洋生物主要是底栖的三叶虫,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中生代时,陆地的不断扩大,爬行动物(恐龙百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陆地的不断扩大,爬行动物(恐龙百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

3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辐射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

③表示辐射④表示辐射。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选择填空)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

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填图17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填图中数字)增强,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作用弱,气温低。

『答案』

(1)①太阳②大气③地面④大气逆

(2)D

(3)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4)削弱保温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减少大气逆辐射的作用,即是④减弱,故答案选D项。

(3)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温度升高,热量充足,从而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

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弱,太阳辐射强,为了防止太阳晒伤,因此需要防晒霜;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温低,因此需要厚衣服来保暖。

34.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放入冰块和热水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依据上图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3中标出A、B、C、D四处的气压高低状况和等压面。

『答案』

『解析』环节1,放入冰块,空气遇冷下沉,环节2,放入热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由于A气压高,B气压低,气流由A流向B,高空由C流向D,这样形成热力环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