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590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上期高一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时量:

150分钟分值:

150分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

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

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

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

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纺组织中。

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

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

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

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

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

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面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

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

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

比如在月球上行走。

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

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1、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2、“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升级换代的诱惑无处不在:

这些诱惑来自于更薄的手机、更时尚的笔记本电脑、速度更快的掌上电脑等。

但是不断追求更好的电子产品所造成的后果正在显现。

每当我们丢弃旧的显示器时,它就成了潜在的危险垃圾。

业内人士探讨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问题已3年之久,情况却还在不断恶化。

国际电子回收企业协会说,现在美国人每年要丢弃200万吨电子产品(包括5000万台计算机和1.3亿部手机),到2010年,每年丢弃将近4亿件电子设备。

环保人士说,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在美国以及国外的垃圾场和河流中缓慢地降解,对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威胁。

计算机、电视机和其他先进设备中都含有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质,如金属铅和铍,它们会通过燃烧或是以灰尘形式渗入水路和空气中。

目前电子垃圾已成为美国数量增长最快的一种固体垃圾,据美国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技术产品中的铅占美国垃圾含铅量的40%。

多年来,美国把旧电脑和电视机海运到中国,人们拆卸这些垃圾以获得废料。

但随着不断升高的电子垃圾所造成的威胁超过了中国的容纳和处理能力,美国的决策者和制造商正努力制定一个普遍性的方案来解决该国最新的环境难题。

美国环保局固体垃圾和紧急情况处理办公室执行助理主任托马斯·邓恩等草拟了一份涉

及范围更广的电子垃圾回收计划。

他说:

“现在我们将电子垃圾视为一个问题,许多国家同样如此,这是防止环境污染采取的行动。

监控全球有毒垃圾贸易的巴塞尔行动网络协调人吉姆·帕克特说:

“电子垃圾危机的确存在,当我们采用那些廉价且污染严重的填埋办法时,美国在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

欧盟已经下令,截止2006年夏,在电子产品中要分阶段停止使用几种有毒物质,而到今年夏天,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建立一套回收过时的危险产品的系统。

加州已经事先通过了全面的电子垃圾法规:

比如1月1日起,该州的电脑和电视零售商必须支付6~10美元的回收费以回收那些废旧商品。

其他州也有类似举措。

某些高科技厂商也自行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处理措施:

惠普公司保证不再将电子垃圾运往国外,而戴尔公司也同意不出口旧电脑,不拆解或填埋。

惠普和IBM公司均以13~34美元不等的价格回收任何个人电脑,有的回收公司说,以有利于环境的方式拆解一台电脑需要花费4~20美元。

这些公司都求助于回收企业,例如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RetroBox公司。

自7年前成立以来,该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其负责人斯坦普·科尔宾说;“除非我们想在世界上占领一个小国,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垃圾填埋场,否则我们必须处理好电子垃圾问题。

(摘自2005年2月7日《参考消息》)

4.下列对“电子垃圾”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子垃圾是指那些需要升级换代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

B.电子垃圾是指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电子产品而丢弃旧的显示器而造成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垃圾。

C.电子垃圾是指人们丢弃的手机、电脑等具有潜在危险的电子产品。

D.电子垃圾是指人们丢弃的那些具有毒害作用的旧电脑、旧电视等电子产品。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美国是产生电子垃圾的大国,美国人现在每年要丢弃200万吨电子产品,到2010年,每年达到4亿件电子产品。

B.由于美国对中国的电子垃圾输入超过了中国的容纳和处理能力,美国制定了一个普遍性的方案来解决这一环境难题。

C.欧盟非常重视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将在2006年夏天建立一套回收过时的危险产品的系统和停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有毒的物质。

D.虽然人们不断地讨论如何处理电子垃圾问题,但由于人们诱惑于升级换代,电子产品更新频繁,潜在的危险垃圾不断增加,所以电子垃圾问题日趋严重。

6.根据文意,请阐述“我们必须处理好电子垃圾问题”的理由。

(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阿庆基“造反”[芬兰]本蒂•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

累了!

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

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

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

罢工、骚乱……打吧!

吵吧!

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

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

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

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

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

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

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

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

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

“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

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

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

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

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

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

”警察大喝一声。

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

这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

不久,他被捕了。

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

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

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

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

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

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又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表明了作者批判警察欺软怕硬、玩忽职守、能力低下的情感态度。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

8.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意?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说公子曰: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竟留赵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B.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C.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D.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下列叙述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B.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

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C.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D.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

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12.请用“/”给文中画线语段断句。

(3分)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何当面目立天下乎

13.翻译(9分)

(1)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及默写(2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感事

明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14.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15.“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写(10分)

(1),塞上风云接地阴。

(2),潦倒新停浊酒杯。

(3)剑阁峥嵘而崔嵬,,。

(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7)人生如梦,。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15分)

17.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鱼凫(fù)贾(jiǎ)人铮(zhēng)铮恬(tián)然

B.飞湍(tuān)迁谪(zhé)饿莩(piǎo)嘲哳(zhā)

C.逡(qūn)巡钿(tiàn)头迸(bèng)裂扪(mén)参

D.数罟(gū)暮霭(ǎi)洿池(kuā)崤(yáo)函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二〇〇五年一月,叶成丰被光荣地抽调前往参加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受灾情况的新闻报道工作。

B.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作客中央电视台,向人们讲述了她少年时代如何克服困难,青年时代如何进取,如何一步步地攀登歌唱艺术的高峰。

C.我国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澳门基本法规定:

政府“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为正式语言”。

两种语言,哪种为主,从“还可”二字就可以看出。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而发②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③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④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⑥

21.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3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

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

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

“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

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上期高一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2.C3.A

解析:

1.DA“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错误,原文第一段为“借助于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应是有控制地“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B乱加因果,原文第二段为“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的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