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489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5年10月7-8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道,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2、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坚决D、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4、《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

“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B、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5、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A.天人合一思想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求雨迷信活动

6、有人说:

“怪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这一思想( )

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

③可以看成是商鞍变法的指导思想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

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

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

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

A、诸子百家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五四健将

8、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9、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

王阳明是()

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

□内所填入的词应该是()

A.纲常     B.太极     C.良知     D.仁者

11、“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的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④是主观唯心主义

A、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12、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13、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C.“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4、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

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15、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春秋繁露》B.《四书章句集注》C.《焚书》D.《明夷待访录》

16、“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

A.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B.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C.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D.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路径

17、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18、黄仁宇曾说: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文中的“他”是()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

19、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0、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务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C.火药             D.指南针

21、据XX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

这本科学巨著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

22、《诗经·幽风》之《七月》全面细致地描写了一年四季之中凡耕田、养织、狩猎、祭祀等各种物候农事活动。

学者方玉润说:

诗歌吟咏的是一种体现生活之趣的农耕生活,“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

”另一学者蒋立甫认为:

“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三千年前奴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的阶级矛盾。

”对此,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诗经》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

B.《风》是研究西周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重要资料

C.历史认识和历史结论受史观的制约具有主观性

D.后一学者的观点更能体现史学研究的价值

23、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B.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24、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

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25、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B.C.D.

26、书法家欧阳中石说:

“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

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

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

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

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27、“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

28、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D、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29、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30、余秋雨说:

“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C、汉字在商朝时形成成熟文字D、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31、姚茫父在《中国‗‗‗__之研究》中写道:

“唐王右丞(即王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其中“‗‗‗__”部分最有可能是()

A、文学B、文人画C、诗词D、书法

32、明清时期,出现了“八大山人”等风格奇特的画家,其社会原因是()

A、士人阶层不断壮大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时代变迁,社会动荡D、专制政治的不断强化

33、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写道: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下列能够佐证“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的有()

①顾恺之的《洛神赋图》②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③王羲之的《兰亭序》④颜真卿的《祭姪文稿》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34、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即文艺作品要与社会现实相符。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杜甫的《石壕吏》——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

B、李清照的《声声慢》——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

C、关汉卿的《窦娥冤》——传统社会走向衰落

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西文化的交融

35、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逐渐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①科举制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6、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性的自然表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级思想艺术层面上强调不鹜形似的写意,以可视可感的寓道之形式呈现画者体道之精神境界。

文人画并不追求一景一物的形似或客观地再现生活,它的基础是艺术家对人性和宇宙自然秩序的深刻感悟,及对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体验与表达。

下列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大道无形,生育天地B、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C、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37、《中国文学史》中写道:

“……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举凡怀旧、感旧、记游、说理……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以上评论的是()

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

38、在明清小说中,人们总会发现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物:

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吴用等;英勇粗犷的张飞、牛皋、程咬金等;还有大量的才子佳人、妒妇、三姑六婆等形象。

鲁迅也曾指出《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人物“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以上材料表明()

A、鲁迅否定了《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B、明清小说对人物性格塑造简单化和浅显化

C、明清小说的创作存在类型化的弊端D、明清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39、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作品时说,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

两千年来,能够在艺术水平上与之相配的,可能只有散文文学《红楼梦》”。

它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40、书坊是中国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枋主要出售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B、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C、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D、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道,41题20分,42题20分,满分4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孔臧在《与子琳书》中说:

“侍中子国(孔安国),明达渊博,‘言不及利,行不欺名。

动遵礼法,少小及长,操行如故……此汝所亲见。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诗人王梵志的家训诗中就有这么几首,其一: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

财物共箱柜,房中莫蓄私”;其二: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

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百行章》中有:

“居家理治,每事无私。

兄弟同居,善言和气。

好衣先让,美食骏之。

富贵存身。

须加贩恤。

饥寒顷弊。

嚷味相存。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

“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

”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

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

“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

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

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

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勿忘!

勿忘!

”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

“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

(6分)

 

(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古代家训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6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材料二(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材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了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唐代三位“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

(6分)

 

(3)唐朝以“明字”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官标准,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3分)

 

(4)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材料三明朝文学艺术特点形成的经济因素。

(4分)

 

高二学年9月月考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5DCBAB6—10BCABC11—15DCCAD16—20BDCBC

21—25DDACB26—30BCBAC31—35BCDAD36—40ACCBD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道,41题20分,42题20分,满分40分)

41、

(1)特点:

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影响:

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

(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3)变化:

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

(6分)

42、

(1)统一文字。

(3分)

(2)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6分)

(3)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3分)

(4)新特点:

平民化、通俗化。

(4分)

(5)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分)

 

高二学年9月月考历史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道,41题20分,42题20分,满分40分)

41、

(1)(6分)只留三行

 

(2)(8分)只留四行

 

(3)(6分)只留三行

 

42、

(1)(3分)只留二行

(2)(6分)只留二行

(3)(3分)只留二行

(4)(4分)只留二行

(5)(4分)只留二行

注:

请按要求留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