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430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docx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教学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

9、班级教学产生于(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

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A、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A、课程结构B、教学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A、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

二、判断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

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

F

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

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

F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

F

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

F9、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T

10、个别教学也叫做个别化教学。

F11、作为教学形式的学生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生的任意学和自己学。

F

12、教学方式包括:

教师和学生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T

13、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是相对立的。

F14、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教学目标。

T

15、新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F

16、电化教育与新课程相结合的根本总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起辅助作用。

F

17、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F

18、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以综合课取代分科课程。

F

19、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是条好经验。

F20、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摒弃过去过于注重的终结性评价。

F

三、简答

1 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当代强调课程综合化的原因何在?

答:

课程的综合化,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新知识观适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来源;2)社会的新发展、新问题要求课程走向综合化;3)学生的认知发展也需要课程的综合化。

3、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

1)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2)其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同时,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3)再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增强合作意识,实行专业之间各学科教师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4、  简要说明发展性评价的涵?

答:

发展性评价有其丰富的基本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使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要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一转向多向;7)关注发展过程。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意义?

答:

(1)更新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绝不仅是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手段,它将导致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甚至教育体制的革命。

在这诸多变化中,教学观念是重中之重。

主要表现为:

打破传统的师生主从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2)变革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双向、多向、异步、同步传输等众多特点。

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利于教师实践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3)补充教学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流动更新速度很快,这可以弥补固定课程的不足。

 

(4)扩大教学规模。

现代教育技术使传统的学校围墙不复存在,使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走向信息技术存在的任何地方。

 (5)形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师生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使师生交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而使教学产生显著的功效。

四、论述

6、  广义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答:

①从校到校外——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利用;②从实验验证到实验探究——关注开放实验室和“随手取材”的探究性实验室建设;③从课本到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④从物到人——关注教师、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

联系实际说明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7、 联系实际说明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p5-7)

答:

1)由专制走向;2)由封闭走向开放;3)由专家走向教师;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

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

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

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

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

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

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

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

是指同一领域或围,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 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 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 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 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把原大纲中的七个部分缩成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并分学段进行说明;删去了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实施建议,这一部分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三部分,并分学段加以阐述。

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

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

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增加或减少了哪些容?

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

在规定的时间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

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从程观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主以下几个方面:

   1、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中老师对学生关注不当,他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

对考试学科以外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也应给予关注,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

要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案例中老师仅关注学生“考试关”的通过,对学生近期发展不能全面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就更难以顾及。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合理的,应当允许,也应当得到满足。

而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合理的应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

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

   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习被看作是统一的共性的活动。

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一种灌输的方式。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容、途径和方法。

   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

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教师灌输。

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让学生永远带着希望和信心。

教师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后果也不同。

它的影响过程是这样的:

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

   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

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

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可以看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世界。

 请举例说明你所教学课的课程标准:

   例如,对科学探究的目标规定,第一个目标是知道科学探究实际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目标是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可见这些规定,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

对过程,则以建议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例,又允许并鼓励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给他们实施《标准》以较大的灵活性。

                        第(2部分)

  1、新课改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其一、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其二、思品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其三、课程结构单一,封闭;其四、课程容旧;其五、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其六、课程评价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其七,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3、先进国家课改的启示:

1)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核心2)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发展。

3)在课程容及实施上,关注学生经验。

4)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4、针对课改弊端提出六项具体目标:

一、改变课改过程过于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改变课程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快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谈谈你对“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理解: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围,不同结构的部分的分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指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包括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的。

社会需求应当是课程设计的根本依据,而社会需求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6、新课程如何克服过去教学容上的“难、繁、偏、旧”的弊端:

       第一、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第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1)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合作的能力

7、教师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2)关注学生长期发展;3)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8、教师关注的升华:

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

  9、教师的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态度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映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10、新课改与传统课程环境有什么不同?

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以教师为中心变学生为中心;变单方向发展为多方面发展;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被动反映为有计划的行动;变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为具有选择性的容变孤立的人工背景为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变单一媒体为多媒体;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传播。

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

   11、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那些变化?

⑴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①、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③、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⑦、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12、什么是学习方式:

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体验性4)独特性5)问题性

   14、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

从现状看,我国目前教与学的方式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

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从理论上看,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15、自主学习:

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

三个子过程:

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合作学习:

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成而言的。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

探究学习: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6、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①要明确教师的职责②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③确立新的教学

  17、教师教学职责:

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在化。

  18、评价:

是评定的简称,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只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19、综合能力的测试目标:

①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②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③体现基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

1)接受和储存信息2)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1、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①评价的目光应面对个性②评价容应指向个性③评价方法应展示个性④评价结果应激励个性

  22、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观”: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③建立促进课改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3、评定:

坐在某人的旁边帮助他,咨询性评价。

  24、“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涵: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25、“发展性评价观”遵循的理念:

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6、“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特点:

①评价容多元化—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核②评价结果的效益化—从注重鉴定与选拔转向注重激励③评价方式的动态化—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转化。

④评价模式的质性化—从单项性转向多元性和交互性。

  27、评价的五个功能:

1)反馈调节2)展示激励3)反思总结4)记录成长5)积极导向27、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1)学生观2)发展观3)知识观4)课程观

  28、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

  29、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