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234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实习报告.docx

测量学实习报告

 

测量学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

2013-12-9—2013-12-22

实习地点:

河南城建学院6#教学楼

实习类型:

测量实习

学号:

011412309

学生姓名:

陈进宝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12级本科三班

指导教师:

朱淑丽

组长:

郭雪林

组员:

刘雪陈勇陈进宝邓康健房桂升

付达杜好贤查果仁高振振

 

目录

第一章测量实习目的与任务………………………………………3

第二章地形图测绘实习技术要求……………………………………4

第三章测区选点………………………………………………………6

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6

第五章平面控制测量…………………………………………………7

第六章地形图测绘……………………………………………………9

第七章实习感想……………………………………………………13

 

第一章测量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深化对测量学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作业程序和实测方法;

2、较熟练的掌握水准测量、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距三项基本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3、熟练和掌握图根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和技术方法;

4、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程序和方法;

5、培养在地形测量中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同学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算、记、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同学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使每个同学具有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7、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测绘工作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习任务

1、技术设计

2、水准仪检验与矫正

3、经纬仪检验与矫正

4、图根导线测量

5、等外水准测量

6、坐标方格网绘制与控制点展绘

7、地形图测绘

8、技术总结

三、上交资料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技术设计报告

2)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表格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格

4)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表格

5)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格

6)比例尺1:

500地形图一幅

2、个人上交成果及资料

《测量实习报告书》

四、实习要求

1、能够独立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检验和矫正;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能力;

3、组员通过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对所领仪器和工具精心照料、分工负责。

第二章地形图测绘实习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内选定7-8个点组成闭合导线,作为平面控制。

控制不到的地区可设支导线,按图根导线要求进行观测。

用钢尺往返丈量边长,其相对误差k≤1/3000。

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测一个测回,其角度闭合差f≤±60″√n.

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

可用导线点代替高程控制点,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点高程,用双仪器高法观测,其高差闭合差f≤±12√nmm(n为观测站数,用于山地)或f≤±40√Lmm(L为水准路线长度公里数,用于平地)。

内业计算

1、平面作标及水准高程的起始数据,均系假定。

2、导线及水准网均系采用近似平差法。

3、图根控制点结束后,必须整理下列材料。

(1)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和距离丈量记录表。

(2)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

(3)导线、水准控制网略图。

(4)计算表和坐标、高程成果表。

碎部测量

(1)方格网的检查

采用聚酯薄膜测图用直尺检查方格网的交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其偏离值应小于0·2mm。

用标准直尺检查方格网线段的长度与理论只相差不得超过0·2mm。

方格网对角直线长度误差应小于0·3mm,如超过规定的限差应重新绘制。

(2)控制点展绘的检查

各控制点展绘好后,可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各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边长相比较,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不得超过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检查点号和高程的注记有无错误。

(3)碎部点的最大视距长度

采用经纬仪法测图时,1/500的测图碎部点的最大视距长度不得超过75m

(4)根据测区内地物地貌的情况定立尺点的多少

原则上测图中要求以最少数量的确实起着控制地形作用的特征点,准确而精细描绘地物地貌。

因此,立尺点应选在地物地貌的起点、终点、弯曲点、交叉点、转折点上及地貌的山顶、山腰、鞍部、倾斜变换和方向变换的地方。

地形点的多少视具体地形而定,尽量布置均匀。

1/500地形图地形点间距小于15米。

(5)所有碎部点的高程注记至0.1mm。

等高距的大小按地形情况和用图需要来确定。

这里采用基本等高距1:

500为0.5米。

地形图测绘

(1)将计算正确的控制点坐标展绘在打好方格网的薄膜图纸上。

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测量,可现场绘图,细部也可测记后回室内详细绘制。

(2)地形图例采用国家测绘总局颁布的《1:

500、1:

1000地形图图式》的统一规定。

(3)在碎部测量过程中,每完成一测站后,应重新瞄准零方向,检查经纬仪定向有无错误。

(4)地形图上所有线划、符号和注记应在现场完成,并严格遵循看不清不描绘的原则。

(5)对所测图幅进行清绘和整理,最后绘制图廓和填写有关图外注记。

 

第三章测区选点

一、测区位置:

河南城建学院6#教学楼

二、选点要求

1、安全性。

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2、实用性。

点位间视线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3、便利性。

导线点做好后续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4、控制测量点已给出,碎步测量点自定。

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仪器:

自动安平水准仪,塔尺两把

二、方法:

变动仪器高法

三、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水准仪

打开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

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

取出仪器安置于三脚架上,将其用连接螺旋固定。

将仪器置于两点之间。

2、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焦螺旋,这时气泡未居中而位于焦螺旋之间,在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其居中。

3、瞄准水准尺

a)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

b)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上的准星和照门瞄准水准尺。

c)转动物镜对光螺旋,是水准尺在望远镜中成像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对准水准尺。

d)消除视差,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需重新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再变化。

四、水准测量检核

本次测量采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

在测站上按前述方法读取前后尺读数,求出两点高差后,变换仪器高度(高度大于10厘米)再重复测量一次高差,两次高差不超过规定的容许值6mm。

满足要求时,用两次高差的平均值。

否则,应检查原因重新观测。

五、水准测量内业(见附表)

附表:

变动仪器高法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日期仪器编号观测

天气地点记录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A

1

0.942

1.613

-1.615

100.000

2

2.555

98.387

1

0.863

1.617

100.000

2

2.480

98.383

B

2

0.380

2.324

-2.383

98.385

3

2.704

96.151

2

0.340

2.321

98.385

3

2.661

96.154

C

3

0.401

2.312

+2.314

96.153

4

2.712

98.465

3

0.563

2.315

96.153

4

2.878

98.468

D

4

0.930

0.668

+0.666

98.466

5

1.598

99.134

4

0.372

0.663

98.466

5

1.035

99.129

E

5

2.078

0.868

+0.866

99.132

1

1.210

100.000

5

2.219

0.864

99.132

1

1..55

99.996

计算检核

 

略图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

第组年月日

测段

编号

测点

距离L(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1

131.185

-1.6150

+0.0068

-1.6082

100.000

2

98.392

2

86.499

-2.3225

+0.0045

-2.3180

3

96.074

3

42.795

+2.3835

+0.0022

+2.3857

4

98.460

4

87.005

+0.6655

+0.0045

+0.670

5

99.130

5

86.438

+0.8660

+0.0045

+0.870

1

100.000

433.922

-0.0225

+0.0225

0

 

辅助计算

fh=-22.5mmL=0.434kmv=―fh/L=0.05

fh容=±40√L=±26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公里计)

 

第五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仪器

DJ6级经纬仪一台,三脚架一个,测钎一副,钢卷尺一把

二、水平角观测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

安置方法(光学对中法)

1)架设仪器:

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2)对中:

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

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粗平:

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检查并精确对中:

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

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精平:

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

    安置方法(光学对中法)

    1)架设仪器:

    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2)对中:

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

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粗平:

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检查并精确对中:

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

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精平:

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2、测回法测水平角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

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

β右=b右-a右。

三、距离测量

1、仪器:

钢尺

2、直线定向

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观测同时进行。

3、量距

量距有三人完成,两人拉尺读数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一次,互差5mm,相对精度在1/2000。

四、内业计算

导线点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为60√n″)

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计算角度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推算方位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五、注意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角度的改正数往往不能整除,所以改正数就不能平均分配,我们遵守的原则是大角度分配大改正数小角度分配小改正数。

六、高程及角度测量内业计算(见附表)

导线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测站

点号

 

 

目标

点号

 

 

竖盘位置

 

水平角观测

备注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º

º

º

1

2

156

25

06

90

26

30

90

26

18

+6’12”

5

245

51

36

2

336

25

00

90

26

06

5

65

51

06

2

1

95

3

00

89

56

48

89

56

42

+6’16”

3

5

6

24

1

275

2

48

89

56

48

3

185

6

00

3

2

5

21

06

89

46

06

89

45

51

+6’13”

4

275

7

12

2

185

21

30

89

45

36

4

95

7

6

4

3

256

23

54

179

56

48

179

56

34

+6’12”

5

76

27

6

3

76

23

36

179

56

24

5

256

27

12

5

4

27

23

6

89

23

48

89

23

30

+6’13”

1

296

46

54

4

207

23

30

89

23

12

1

176

46

42

导线距离测量记录

线段

距离观测

往测

返测

倾斜改正(m)

往返差

(m)

距离平均值(m)

相对精度

分段观测值(m)

总长(m)

分段观测值(m)

总长(m)

1-2

40.000

131.194

40.000

131.175

-0.010

0.019

131.1845

1/6904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11.194

11.175

2-3

7.415

86.504

10.106

86.495

-0.031

0.009

86.4995

1/9611

0.802

1.596

40.000

40.000

26.565

26.560

1.617

0.817

10.105

7.416

3-4

40.000

42.800

40.000

42.790

-0.063

0.010

42.795

1/42840

2.800

2.790

4-5

40.000

87.010

40.000

87.000

-0.003

0.010

87.005

1/8700

40.000

40.000

7.010

7.000

5-1

40.000

86.448

40.000

86.428

-0.007

0.020

86.438

1/4321

40.000

40.000

6.448

6.428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测角

(°′″)

改正数

(°′″)

改正角

(°′″)

坐标方位角

a

(°′″)

距离

D(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x(m)

△y(m)

△x(m)

△y(m)

x(m)

y(m)

1

900000

======

131.175

-3

0.00

-5

+130.18

-0.03

+130.13

500

==

500

==

1

2

902618

+0612

903230

1792730

3

895642

+0613

900255

499.97

613.13

2

2692435

86.495

-2

-86.49

-4

+0.70

-86.51

+0.66

4

894551

+0613

895204

413.46

613.79

3

3593231

42.790

0

-0.54

-2

-42.78

-0.54

-42.80

5

1795636

+0612

1800248

412.92

570.99

4

3592943

87.000

-2

+0.69

-4

-86.96

+0.67

-87.00

1

892330

+0613

892943

413.59

500.99

5

900000

86.438

-2

+86.43

-3

-0.96

86.41

-0.99

2

计算略图

433.88

+0.09

+0.18

0

0

总和

5391857

4103

5400000

辅助计算

第六章地形图测绘

 

一、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点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测图效率的关键。

现将碎部点的选择方法介绍如下:

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时均应表示出来;在地形图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表8-3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测图比例尺

地貌点

最大间距/m

最大视距/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点和地貌点

一般地区

城市建筑区

一般地区

城市建筑区

1∶500

1∶1000

1∶2000

1∶5000

15

30

50

100

60

100

180

300

50

80

120

100

150

250

350

70

120

200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脚地形变换的地方。

此外,为了能真实地表示实地情况,在地面平坦或坡度无明显变化的地区,碎部点的间距、碎部点的最大视距和城市建筑区的最大视距均应符合表8-3的规定。

二、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

然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地形图。

具体施测方法如下:

在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

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经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

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读为0˚00′,则AB称为起始方向。

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

并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ab为图上起始方向线。

然后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

2.立尺

在立尺之前,跑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测量范围,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

3.观测

观测员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

同法观测2、3、…各点。

在观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其归零差不应大于4′。

否则,应重新定向。

4.记录与计算

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逐项记入表8-4相应栏内。

根据观测数据,用视距测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程。

5.展点

转动量角器,将碎部点1的水平角角值对准起始方向线ab,此时量角器上零方向线便是碎部点1的方向。

然后在零方向线上,按测图比例尺根据所测的水平距离定出1点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

同法,将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绘于图上。

6.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在测绘地物、地貌时,必须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

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一般在现场完成。

要做到点点清、站站清、天天清。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自由图边(测区的边界线)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确保无误。

三、增补测站点

地形测图时,应充分利用图根控制点设站测绘碎部点,若因视距限制或通视影响,在图根点上不能完全测出周围的地物和地貌时,可以采用测边交会、测角交会等方法增设测站点。

也可以根据图根控制点布设经纬仪视距支导线,增设测站点,为了保证精度,支导线点的数目不能超过两个,布设支导线的精度要求不得超过规定。

布设经纬仪视距支导线的方法简便易行,测图时经常利用。

下面就这种方法予以介绍。

如图所示,从图根控制点A测定支导线点1。

经纬仪视距支导线法的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1)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对中、整平。

用测回法测量AB与A1之间的水平角β一测回,用量角器在图上画出a1方向线。

(2)用视距法测出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点在图上的位置。

(3)再将经纬仪安置在1点上,在控制点A上立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1A和高差h1A。

(4)若往、返两次测得距离之差不超过表8-5规定时,取其平均值,按测图比例尺在方向线上定出补充测站1点。

表8-5视距支导线技术要求

附合导线长度

(km)

平均

边长

(km)

每边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方位角

闭合差

(″)

测回数

DJ1

DJ2

DJ6

三等

30

2.0

13

1.8

1/55000

±3.6

6

10

四等

20

1.0

13

2.5

1/35000

±5

4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