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192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docx

《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反思.docx

教学反思

新课改有感

杨庆

  今年是我教书的第三年,恰逢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因此,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态度,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在于学生真正吸收了多少。

而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并且有利于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自由思考。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传统刻板的教学只是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能力培养也会取到反面阻碍的作用。

在这一点,我觉得放大课堂的空间是有必要的。

比如说,在写作文时,我们不必要局限于一个固定的题目,可以同时提供多个主题,面向不同学生的兴趣。

这样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自由发挥。

这样不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度,而且还可以提供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尽情的发挥。

三、提高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恰当的竞争意识。

因为学生学习是为了面向未来,使得自己可以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

而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单靠个人力量是很难成功的,这就要求必须提高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在这一点上,我在平时上课时,我会有意识组织team-work,group-work,teamperformance等等,来全面提高他们在这两方面的意识。

四、教师本身必须学会不断反思,学习和探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一切知识都是在发展和完善之中。

老师只有不断自我学习和探索,才能发现新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把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作个与时俱进的老师。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教师既要敢于实践,也要善于思考,还要站在新课程理念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处理好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而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收获一份感动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高彩娥

有人说,感动如同丰盈甘美的乳汁、如同温暖润泽的阳光、如同轻柔和煦的东风、亦如同肥沃富饶的土地,滋养着每一个生命的茁壮成长。

而我要说,感动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舒适,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语文是人类历史的流淌,更是多种生命的聚集。

所以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字词、不应该只是公式、不应该只是ABC、不应该只是答题技巧、不应该只是“高考链接”……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契合;是情感和情感的碰撞;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

所以语文课堂的一方黑板、两寸粉笔、三尺讲台,应该展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展现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展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幽静;展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

展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感伤;展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展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淡然……演绎李白“酒入愁肠,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传奇;演绎鲁迅如椽大笔凝成绝世文章,“浓眉一挑就是中华脊梁”的倔强……让语文课堂容历朝兴衰纳五湖四海,吞是非荣辱吐日月精华,品喜怒哀乐尝人生百味。

《毛诗序》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刘勰也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由此可见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淌,或潺潺如细流,或奔腾似大江,或平静犹镜湖……

刘勰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鲁迅说:

“创作原本根植于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我们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

另一位资深行家也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

这种效应发挥得好,会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

教学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讲《涉江》时,应该收获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崇高爱国情操的感动;讲《梦游天老吟留别》时,收获“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精神的感动;讲《茅屋被秋风所破歌》时,收获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人生大境界的感动;讲《归园田居》时,收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风骨气节的感动;讲《出师表》时,收获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忠贞不渝的感动;讲《定风波》时,收获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乐观豁达的感动:

讲《陈情表》时,收获李密“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拳拳孝心的感动;讲《沁园春》时,收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雄性壮志的感动;讲《阿Q正传》时,收获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心系天下的感动……

所以说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更重要的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群生命的大课堂!

有生命的感动,有生命的美丽,有生命的深度,有生命的智慧,有生命的创造,才会使语文课堂越来越大,大得可以延伸到学生一生中去。

而每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是一个“善感”的老师。

他能够在课堂中创设感动、放大感动、传达感动、进而让学生收获感动。

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王培龙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

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

(一)的认知

中图版的这套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

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 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三、 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

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四、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

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

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

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与反思

张健涛

以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观念为主的新课改已经在我校开展了好几年,作为一线教师我也亲自参与了课改,通过培训和学习,使我明白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在于:

师生共同体验、探讨、领悟历史,从而大力提升历史学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是搞好历史课改与教学需要抓住和理解的关键问题,也是广大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认识中摆脱迷惘、走出困惑的指路明灯。

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的操作有可能是充满个性、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但只要是符合我们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其行为就应该肯定,否则,就应当反思与改进。

一、钻研新课改,改变旧观念。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如果对新课程理念本身就不认同,坚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势必满眼望去,尽是误区。

你试图进行一点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科之间有一些“横向联系”,尝试一下“超越教材”,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诫你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在历史老师那儿就流传着一句很有影响的名言叫做“历史姓历”,不能上成政治课、文学课、语文课、社会课……顽强的学科意识,坚定地以传授本学科知识、培养本学科能力为己任,那么面对学科意识淡化的现象,面对课堂上那些不“安分守己”的行为,他本能地要捍卫本学科的利益和纯洁性,能不责备你陷入误区吗?

其实,教师种一点别人的田又何妨?

种一点别人的田能够使自己的田肥料更足,长势更旺。

历史学科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历史自古就有文史不分,史政不分,史地不分,历史内容无所不包,涉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艺术,民族等各个方面。

所以历史老师不但要读通史,力求全面系统掌握史实,还要阅读史学名著,历史名著,了解史学动态,各种观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向有经验其他教师学习,多听课,多交流,不断学习,接受建议,指导,虚心求教。

二、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明确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其中,“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过程与方法”旨在强调历史的认识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通过历史学习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优良的人格品质、科学历史观、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等。

与以往的历史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相比,历史三维课程目标有很大的变化:

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大大缩小,而历史探究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它特别重视历史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它着力扭转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泛政治教育化倾向,力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道德品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依托学科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处理,三维课程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丰富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仿效。

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去探索,去行动,使新课程理念能够体现在其教学行为上。

这种探索、行动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不断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困难、误区,但只要确立新课程意识、把握新课程理念,就会在实践中予以调整、改进。

在一定意义上说,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误区、分析和研究误区、形成应对误区措施、办法的过程。

旧的误区消除了,又会出现新的误区。

当然,这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新的误区的出现常常意味着新课程进一步开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新课程的课堂上存在的误区就是新课程实施中面对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才能使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加以内化为个人的信念,才能使新课改切实向纵深推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如果看到新课程的课堂上存在着误区(有时是不是误区还很难说)就大惊小怪,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么就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就会使新课程的实施在低层次上徘徊。

人们经常说,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也许能够说,新课程的课堂上,没有误区才是最大的误区。

人们谈论新课堂误区,几乎都要列举一条“滥用现代教学手段”之类,常常要责怪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种种弊端。

而事实上,以多媒体课件为特征的教学技术远远没有达到“滥用”的程度,即便对某一个教师来说最多也是偶一为之。

能够独立制作供自己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老师少之又少,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机会也非常有限。

也许,不用这些“花里胡哨”手段照样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现代教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并不单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现在教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的魅力,领略一种特有的氛围,使学生受到一种感染和熏陶。

所以现在教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四、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以往单一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与方法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

历史课程还必须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要合理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多些“论从史出”,少些结论的灌输,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情感体验的过程。

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采访历史见证人,撰写家庭简史和社区简史,举办专题展览等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发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要注意师生互动方式;要设计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履行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力求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参与社会实践和鼓励学生动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

与此同时,以往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和有效做法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

五、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的对比

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对传统的扬弃,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高中历史课改也不例外。

从依托学科知识,利用学科教学理论、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讲,以往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合理要求和有效做法仍有生命力,还是要坚持的。

如注重历史主体知识的落实、历史线索的梳理,注重历史概念的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归类与多角度分析,注重讲、练、评的有机结合,等等。

当然,一些教师一讲到底、照本宣科、满堂灌、题海战术的那些做法肯定是不能再搞了。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因为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历史教学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这方面,一些课改的先进地区,一些优秀的教师早已进行过探索,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从理论上讲,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应该是全面开放的,它应力求教学理论多元化、教学素材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功能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应该在合作探究的天地里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该使学生和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平和的心态共同去学习、领悟、探讨历史,最终使师生在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领域里都敢想、敢说、敢写、敢做,能想、能说、能写、能做,善想、善说、善写、善做。

当然,这种美好局面的到来需要一个长过程。

在现阶段,不能忽视教师在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不能离开教师在内容、概念方面的讲解,理智的做法应当是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融会贯通。

总之,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在是传统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而是“一身兼多任”,学生成长中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人,课程改革的研究人,教学艺术的探索人,……照此要求,虽任重道远,却无限光荣。

而我们的历史教师,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不断自我反思,总结得失,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重任。

也只有我们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新一轮的课改才能成功。

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

白艳

在高考复习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不尽相同,阅读理解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增加了课堂复习的难度。

我们不能单一地为课文知识而教学,也不可脱离课文去一味提高所谓的“阅读能力”。

课文的教学与阅读的训练是互相牵制、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

所以,怎样以课文教学去带动阅读训练,怎样以阅读训练来推动课文语言知识的学习,怎样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等等这样的问题困惑了众多的英语教学。

下面就这些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 英语阅读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英语阅读训练大纲指出,高中阶段应分阶段侧重听说读写。

但怎样进行和加强阅读训练?

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学生的思想驱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比如,面对高一年级新生,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一,学习兴趣不一,甚至缺少学习动力。

如果按同一标准来进行阅读训练,受到的阻碍则肯定会比较大。

但在我们与不想学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如果让差一点的学生先停留在补缺比如补单词上,很易造成一种“落伍者”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极其有害,很可能更加拉开他们与正常学习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更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所以本人认为,要提高英语阅读训练质量,一要解决学生思想驱动力问题,二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学习方法,三才是训练学生阅读的基本技巧。

首先在学生方面,我们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关心他的,是对他抱有期望的;甚至从具体的某一个动作、某一个事件入手,刺激学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

当学生思想、学习驱动力未解决的时候,要他积极面对学习,积极投入课堂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展开学科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先接受我们教师及我们所教的学科,并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阶段认真进行包括英语在内的学习。

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艺术地与学生开展思想交流工作。

在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用“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也要使用“以新带旧”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学法。

平时,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