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177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docx

酶工程复习最终版

1、酶工程的概念:

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它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的产生、酶的制备与改造、酶反应器以及酶的各方面应用。

分为:

化学酶工程与生物酶工程。

酶的生产:

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人们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酶的改性:

通过各种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

酶的应用:

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的物质或者除去不良物质的技术过程。

2、酶工程主要内容:

酶的生产:

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等。

酶的改性:

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

酶的应用:

酶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及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

3、酶工程主要任务:

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4、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一)专一性强、1、绝对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

2、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

3、立体异构专一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

(二)催化效率高。

(三)酶易失活,要求温和条件。

原因:

酶催化作用所需的活化能较低,而且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在高温、高压、过高或过低pH值等极端条件下,大多数酶会变性失活。

(四)5、酶的含量和活性可受到调节控制。

酶含量的调节:

主要是控制酶的合成和降解,包括酶生物合成的调节和酶分子的降解。

酶活性的调控方式:

共价修饰调节、别构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及激素控制等。

(五)酶催化常需辅助因子。

6、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底物浓度响、酶含量、PH、抑制剂。

7、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①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②随温度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通过减少有活性的酶而降低反应速度。

8、抑制剂的影响:

失活作用: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凡可引起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

抑制作用:

凡使酶活力下降,但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

9、抑制剂:

可逆抑制剂和不可逆抑制剂。

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使酶分子上的一些基团(主要指酶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变化,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度降低。

10、可以抑制作用的类型:

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

11、酶活力(enzymeactivity):

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12、酶的活力单位:

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催化一定量的底物起反应所需的酶量。

13、酶的比活力(specificactivity):

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是表示酶制剂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4、酶的转化数Kp:

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

是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效率的一个指标。

15、酶的催化周期T:

转化数的倒数,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单位为ms或μs。

16、酶活力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1、步骤:

(1)根据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选择适宜的底物,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底物溶液。

(2)根据酶的动力学性质,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激活剂浓度等反应条件。

(3)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酶液和底物溶

液混合均匀,适时记下反应开始的时间。

(4)反应到一定的时间,取出适量的反应液,

运用各种生化检测技术(化学、光学、气体测定法),立即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若不能即时检测,要及时终止反应后再测定。

方法:

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量气法、同位素测定、酶偶联分析。

17、固定化酶:

指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起催化反应的酶。

优点:

(1)可提高酶的稳定性。

(2)能回收,易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

缺点:

(1)存在扩散限制。

适于催化小分子物质。

(2)酶活性下降。

18、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共价偶联、交联法、包埋法。

19、固定化酶活力测定:

振荡测定法、酶柱测定法、连续测定法、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测定、酶结合效率与酶活力回收率的测定、相对酶活力的测定。

20、酶结合效率:

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酶结合效率=(加入的总酶活力-未结合的酶活力)/加入的总酶活力×100%

21、酶活力回收率:

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酶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总活力/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100%。

22、相对酶活力:

具有相同酶蛋白(或酶RNA)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

其高低表明了固定化酶应用价值的大小。

23、酶的生产:

通过人工操作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

24、酶的生产方法:

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微生物发酵产酶、植物细胞培养产酶、动物细胞培养产酶)化学合成法。

25、酶的生物合成:

酶在生物体内合成的过程。

主要指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6、酶生物合成的调节类型:

RNA的合成-转录(起始、延伸、终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氨基酸的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新生肽链的加工。

27、酶合成调节的类型及机制:

1、诱导(加进某种物质,使酶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

):

组成酶:

细胞固有的酶类。

诱导酶:

是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

2.阻遏(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引起的阻遏。

):

分解代谢物阻遏、末端代谢阻遏/反馈阻遏。

28、已知分解利用乳糖的酶有:

ɑ-半乳糖苷酶;b-半乳糖苷透过酶;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29、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及特点:

1.生长偶联型(又称同步合成型)。

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

特点:

酶的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反应产物阻遏。

生长偶联型中的特殊形式——中期合成型。

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合成也随着停止。

2.部分生长偶联型(又称延续合成型)酶的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

特点:

可受诱导,一般不受分解代谢物和产物阻遏。

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

3.非生长偶联型(又称滞后合成型)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量积累。

许多水解酶的生物合成都属于这一类型。

特点:

受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

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30、优良产酶微生物应具备的条件

(1)酶的产量高

(2)易培养和管理(生长速率高、营养要求低)(3)产酶稳定性好,不易退化(4)利于酶的分离纯化(5)安全可靠,无毒性(不是致病菌)。

31、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链霉菌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啤酒酵母、假丝酵母。

32、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菌种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条件控制(添加诱导物体、降低阻遏物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产酶促进剂)。

33、在分批培养(batchculture)过程中,细胞生长一般要经历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和衰亡期5个阶段。

34、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

1、提高酶产率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4、发酵稳定性好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6、产品容易分离纯化7、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

35、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1、固定化细胞的预培养。

预培养有利于固定在载体上的细胞生长繁殖,待其生长好后才用于发酵产酶。

2、溶解氧的供给3、温度的控制。

一般在培养液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必须调节至适宜温度。

4、培养基组分的控制。

为了保持固定化细胞的完整结构,在培养基中应控制某些能影响固定化载体结构的组分

36、增加溶解氧的方法:

①加大通气量。

如:

固定化枯草杆菌细胞发酵比游离枯草杆菌细胞发

酵的通气量要求高。

②改变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技术或者改变培养基组分

等方法。

如:

少用或不用琼脂(不利于氧扩散)作为固定化载体;添加某些富集氧或利于氧传递的物质;降低培养基的浓度和黏度等。

37、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的特点:

1、变胞内产物为胞外产物2、提高酶产率3、稳定性较好4、易于分离纯化。

38、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1、渗透压的控制:

在发酵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渗透压稳定剂,以保持原生质体的稳定性。

2、防止细胞壁再生:

添加青霉素等抑制细胞壁生长的物质,防止细胞壁再生,以保持固定化原生质体的特性。

3、保证原生质体的浓度:

固定化原生质体增殖缓慢,故在制备固定化原生质体时应保持原生质体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

39、动物细胞培养方式有:

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微载体培养等,培养目的是获得疫苗、激素、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酶、皮肤等。

40、植物细胞培养方式有:

固体培养、液体浅层培养、液体悬浮培养等,培养目的是生产色素、药物、香精、酶等。

41、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①提高产率②缩短周期③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④提高产品质量

⑤其他:

对剪切力敏感、生产周期长、需要一定光照等。

42、培养工艺流程:

外植体、细胞获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

43、植物细胞的获取:

①直接分离法②愈伤组织诱导法③原生质体再生法

44、原生质体分离方法:

机械分离法和酶解法(常用)。

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物使细胞壁降解释放原生质体。

45、培养方法——悬浮细胞培养。

步骤:

①细胞株的建立:

包括愈伤组织的培养。

愈伤组织经单细胞分离出的优良无性繁殖系,经摇瓶培养得游离细胞供作种子。

②扩大培养:

种子细胞多次扩大繁殖后,作发酵接种材料;③大罐培养:

生产所需植物产品。

46、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半连续培养、连续培养。

47、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细胞生长速度慢,易受污染,需添加抗生素。

细胞体积大,无细胞壁保护,对剪切力敏感。

反应过程成本高,产品价格贵。

细胞多具有锚地依赖性,适宜采用贴壁培养;部分细胞可采用悬浮培养。

原代细胞一般繁殖50代。

主要用于各种功能蛋白质的生产。

培养工艺流程:

种质细胞、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

48、培养基分类:

①天然培养基:

早期采用。

血浆凝块、血清、淋巴液、胚胎浸液等成分复杂、来源有限,不适合大量培养和生产的需要。

②合成培养基:

成分明确(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等),组分稳定,但需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

考虑到经济成本和血清供给,不现实。

③无血清培养基:

基本合成培养基加生长因子(功能因子),成份明确;基本合成培养基加组织抽提掖,成份复杂,含量不确定。

49、培养方法

(1)悬浮培养。

(2)贴壁培养。

(3)固定化培养。

微载体培养、包埋、微囊培养。

50、细胞破碎的方法:

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酶解)。

51、按层析过程的机理分类:

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

52、吸附层析:

吸附层析是利用固定相的固体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力的大小及洗脱液对它的解吸作用的差异进行分离。

53、吸附:

吸附剂、被吸附物质。

作用力:

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疏水作解吸。

54、酶分子修饰: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侧链基团的取代、肽链的限制性水解、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交联),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55、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56、活性中心的共性:

(1)活性部位只占酶分子很小的一部分(1-2%)。

(2)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3)  活性中心构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诱导契合)(4)酶与底物通过盐键、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等次级键结合。

57、酶分子:

必需基团和非必需基团(包括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活性中心必需基团)

58、非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非必需基团)

59、活性中心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决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基团:

决定酶的催化能力。

60、酶分子修饰的意义:

1)提高酶的活力2)增强酶的稳定性:

半衰期延长3)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4)进一步探讨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1、酶分子修饰的基本要求原则:

不管使用哪种修饰方法,修饰反应都尽可能在酶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并尽量不破坏酶活性功能的必需基团,使修饰率高,同时酶的活力回收率高。

62、酶分子修饰的条件:

(1)pH与离子强度

(2)修饰反应的温度与时间(3)反应体系中酶与修饰剂的比例。

63、酶分子的修饰方法: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大分子结合修饰、侧链基团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氨基酸置换修饰、酶分子的物理修饰。

64、酶的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酶分子中的金属离子换成另一种金属离子,使酶的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

65、酶的金属离子置换修饰作用范围:

只适用于分子结构中含有金属离子的酶。

66、金属离子置换修饰的作用:

1、阐明金属离子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提高酶的催化效率3、增强酶的稳定性4、改变酶的动力学特性。

1)若除去酶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酶会失活,重新加入原离子则酶复活。

2)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即金属离子置换)则可使酶呈现不同特性。

如:

α-淀粉酶中的钙离子(Ca2+)谷氨酸脱氢酶中的锌离子(Zn2+)。

67、金属酶特点:

金属离子往往是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对酶的活性起重要作用。

68、金属离子置换修饰的方法:

①酶的分离纯化②除去原有的金属离子③加入置换离子。

69、举列: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L-谷氨酰胺酶、L-天门冬酰胺酶、尿酸酶等用PEG(聚乙二醇)修饰后,完全消除了酶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减慢了它们在动物血液循环中被清除的速度,酶的活力可以保存15%-45%。

70、大分子结合修饰:

采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的侧链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与功能的方法。

71、酶分子的侧链基团修饰:

采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的侧链基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

72、核苷酸链剪切修饰:

在核苷酸链的限定位点进行剪切,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

73、氨基酸置换修饰:

将酶分子肽链上的某一个氨基酸换成另一个氨基酸的修饰方法。

74、核苷酸置换修饰:

将酶分子核苷酸链上的某一个核苷酸换成另一个核苷酸的修饰方法。

通常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

75、酶分子的物理修饰:

通过各种物理方法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方法。

特点:

不改变酶的组成单位及其基团,仅副键发生某些变化和重排。

76、酶修饰后的性质变化:

热稳定性:

提高。

抗原性:

消除。

各类失活因子的抵抗力:

提高。

半衰期:

延长。

最适pH:

更接近于生理环境。

77、酶修饰的应用:

1、在酶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1)研究酶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酶的活性中心研究;2)确定氨基酸残基的功能;3)测定酶分子中某种氨基酸的数量。

2、在医药方面的研究。

提高医用酶的稳定性,延长它在体内半衰期,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降低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3、在工业方面的研究。

提高酶对热,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耐性,改变酶的底物专一性和最适pH等酶学性质。

78、固定化生物技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酶或游离细胞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

79、固定化酶: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优点:

(1)可提高稳定性。

(2)能回收,易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

缺点:

(1)存在扩散限制。

适于催化小分子物质。

(2)酶活性下降。

80、固定化方法:

1、吸附法(物理吸附法。

常用载体:

氧化铝、硅藻土、硅胶、羟基磷灰石等。

优点:

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酶活力损失少。

缺点:

结合力弱,易解吸附。

(作用力:

氢键、疏水键。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细胞吸附在其表面,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

2、包埋法。

将酶或含酶菌体用物理的方法包埋在各种载体(高聚物)内的方法。

凝胶包埋法。

采用包埋法生产的酶:

固定化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淀粉酶,Enzyme+N,N-甲叉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引发剂。

半透膜包埋法又称微囊型包埋法。

半透膜包埋法的特点:

1)固定化酶颗粒小,有利于底物和产物扩散。

2)注入体内既可避免引起免疫过敏反应,也可使酶免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

包埋法特点:

优点:

很少改变酶的高级结构,酶活回收率高。

缺点:

只适合作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

3.结合法。

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

(1)离子键结合法。

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

常用载体:

DEAE-纤维素、T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

(2)共价键结合法。

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

常用载体:

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聚糖等。

可形成共价键的基团:

氨基、羧基、巯基等。

载体活化的方法:

①重氮法②叠氮法③溴化氢法④烷基化法。

4.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

双功能试剂:

常用的是戊二醛。

优点:

结合牢固,可长时间使用缺点:

(1)反应条件激烈,酶活力损失大。

(2)机械性能稍差。

81、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

物理离子

制备难易易易较难难较难

结合程度弱中等强强强

活力回收高,酶易流失高高低中等

再生可能可能不能不能不能

费用低低低高等

底物专一性不变不变不变可变可变

82、固定化酶的性质:

1、酶的活性:

通常低于天然酶(有例外)。

2、酶的稳定性

酶的耐热性、对变性剂、抑制剂、蛋白酶的抵抗力增加。

酶的最适pH带负电荷载体:

最适pH向碱性偏移。

带正电荷载体:

最适pH向酸性偏移。

83、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的细胞。

优点:

(1)降低成本,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工作;

(2)既可作为单一酶,也可作为复合酶系完成部分代谢过程。

缺点:

(1)细胞内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产物。

(2)细胞膜、细胞壁和载体都存在着扩散限制作用。

84、固定化细胞的性质:

(1)有活性升高的现象。

(2)稳定性增加。

(3)最适温度和最适pH常保持不变。

微生物、植物、动物。

85、固定化原生质体:

微生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就可获得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的

86、固定化方法:

一般采用凝胶包埋法。

常用凝胶:

琼脂凝胶,海藻酸钙凝胶,角叉菜胶等。

87、原生质体的制备:

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悬浮于高渗缓冲液、加入细胞壁水解酶、原生质体、

88、氨基酰化酶:

世界上第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固定化酶。

葡萄糖异构酶:

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固定化酶。

89、人工肾:

原理:

将病人血液中的尿素经脲酶水解成氨,再用活性炭吸附。

即:

用固定化脲酶和微胶囊活性炭组成人工肾。

90、酶传感器主要由固定化酶膜和变换器组成:

91、固定化酶膜:

选择性地“识别”并催化被检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92、变换器:

把催化反应中底物或产物的变量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仪表显示出来。

用腐胺氧化酶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多胺生物传感器,或用单胺氧化酶膜和氧电极组成的酶传感器测定肉在贮藏过程中的鲜度。

93、第一个离子结合法固定化酶:

DEAE-Cellulose固定化过氧化氢酶

94、第一个工业化的固定化酶:

DEAE-SephadexA-50固定化氨基酰化酶

95、吸附作用的强弱主要与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

96、吸附层析的关键是吸附剂和洗脱剂的选择。

97、吸附剂的选择:

弱吸附剂:

蔗糖、淀粉。

中等吸附剂:

碳酸钙、磷酸钙、硅胶等。

强吸附剂:

氧化铝、活性炭。

98、分配层析:

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分配系数:

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浓度的比值。

1.纸上层析固定相:

结合在滤纸上的结合水。

流动相:

有机溶液2.薄层层析。

99、离子交换层析(IEC):

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一种层析分离方法。

100、离子交换剂--含有若干活性基团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由载体、电荷基团和反离子构成。

101、阴离子交换剂:

常用二乙氨基乙基,二乙氨基乙基2-羟丙基。

阳离子交换剂:

常用羧甲基CM-CH2COO-。

磺丙基SP—C3H6SO3-。

102、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a.阴、阳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若>pI,蛋白质带负电荷,用阴离子交换剂。

b.强、弱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强型:

适用的pH范围广,制备无离子水。

弱型:

适用的pH范围窄,分离生物大分子物质。

103、凝胶过滤层析:

又称分子筛层析、排阻层析,是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子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平衡常数K值越大,亲和力越强保留时间越长。

104、基本原理:

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孔内,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可自由出入凝胶孔,流程长而后流出层析柱。

105、凝胶的种类和性质:

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106、操作:

凝胶的选择和处理、装柱、加样、洗脱、胶的保存。

107、柱层析的设备:

层析柱、蠕动泵(恒流泵)、紫外检测仪、部分收集器、梯度洗脱器。

108、电泳的基本原理: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带电荷性质及其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电场中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迁移率)也不同,因此而分离。

109、迁移率与内在特性和外界条件有关:

内在特性:

颗粒性质(净电荷量,颗粒大小、形状)。

外界条件:

电场强度、溶液性质、支持体特性。

110、影响迁移率的因素:

1)颗粒性质:

颗粒越小、形状越接近球形,速度越快。

2)电场强度:

越高,速度越快。

3)溶液性质:

pH值:

离pI越远,v越快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越高,v越低。

0.02~0.2。

4)111、电渗:

在电场中,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应避免用高电渗物质作支持介质。

电泳常用设备

(1)电泳仪:

为电泳提供稳定直流电源的装置。

(2)电泳槽(3)附属设备。

112、①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般用于核酸的分离分析。

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可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检测。

分辨率较高。

11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原理PAGE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和加速剂作用下聚合的。

114、分类:

连续电泳:

采用相同孔径的凝胶和相同的缓冲系统。

不连续电泳:

采用不同孔径的凝胶和不同缓冲体系。

115、聚合的催化体系有两种:

1)化学催化系统:

催化剂:

过硫酸铵加速剂:

TEMED2)光催化系统:

催化剂:

核黄素(维生素B2)。

引发剂:

光TEMED的存在,可加速聚合。

116、不连续凝胶从上到下分三层:

(1)样品胶

(2)浓缩胶(3)分离胶。

117、分离效应:

1)电荷效应、2)分子筛效应、3)浓缩效应。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是目前测定蛋白质亚基相对分子量的一种最好的办法。

118、原理:

1)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能消除或掩盖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电荷的差异。

2)SDS能改变蛋白质构象,使复合物形状近似椭圆形,短轴相同。

119、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只与椭圆棒长度(蛋白质分子量)有关。

120、等电聚焦(IEF):

利用蛋白质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性,以凝胶为电泳支持物,在其中加入载体两性电解质的电泳方法。

121、有机溶剂萃取:

用一种有机溶剂将产物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122、常用的有机溶剂:

丙酮、苯酚。

123、普通有机溶剂萃取难以进行蛋白质的分离:

因为:

1)蛋白质亲水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2)蛋白质在有机相中易变性失活。

124、萃取操作的3个步骤:

1)混合2)分离3)除去有机溶液。

125、双水相萃取技术: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水相中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