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128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数字规划.docx

合肥市数字规划

 

合肥市“数字规划”

建设发展纲要(2010-2015)

 

合肥市规划局

2010年3月

目录

一、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4

(一)国内规划信息化发展状况4

(二)我局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6

(三)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7

1.数据标准化工作程度较低,基础数据共享程度较差7

2.规划信息资源匮乏、无序,影响信息化系统效益发挥7

3.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期阶段,无法为规划管理提供深层次技术支持8

4.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及网络支撑环境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8

5.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8

6.对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9

7.规划信息的收集、更新、管理机制不健全9

8.信息化资金保障不够完善9

(四)建设发展思路9

二、系统建设11

(一)总体框架11

(二)建设目标12

(三)建设任务13

1.规划综合数据中心13

2.规划地理信息平台13

3.系统应用平台建设14

4.标准化体系建设14

5.软硬件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建设14

三、重点项目15

(一)规划电子报批系统15

(二)规划基础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平台建设16

(三)“规划一张图”管理系统及数据库平台建设17

(四)支撑体系建设18

(五)系统应用平台建设18

(六)决策支持体系19

四、实施计划及投资估算20

(一)近期工作计划(2010-2011年)20

(二)项目建设布局21

(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经费估算22

五、保障措施22

(一)组织机构保障22

(二)信息化专业人才保障22

(三)资金保障23

(四)规章制度保障23

(五)建立培训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梯队23

(六)借鉴先进经验,加强行业合作23

六、成效分析与远景展望24

(一)系统建成后综合分析24

(二)“数字规划”建设效益分析24

1.管理效益24

2.经济效益25

(三)信息化建设远景规划25

1.不断完善以“数字规划”为目标的规划数据中心26

2.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开发、完善辅助决策系统26

3.完善和丰富各种应用、服务系统26

4.推动“数字安徽”建设26

合肥市“数字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纲要(2010-201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城乡规划法》第十条指出“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861”行动计划的"6"是指构筑六大基础工程,第三大工程就是“信息工程”。

主要目标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形成“数字安徽”的基本框架。

其中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的“金建工程”,要求建设系统各行业建立、完善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及相关规范,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完善重点行业的行政审批办理系统,建设数字城市管理及数据库平台,建设并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合肥城乡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不断取得快速且高效的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提高城乡规划现代化水平的目标,我局迫切需要在规划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较大突破。

根据国家、省市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要求,我局作为全省规划行业信息化试点与实施单位,立足全省龙头地位,制定并实施《合肥市“数字规划”(2010-2015)信息化建设发展纲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发科学应用软件,对于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对于规划工作进一步适应服务合肥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对于加速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进程,为合肥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一)国内规划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内的规划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由于人力物力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基本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1990年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PC机的普及,东南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纷纷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新计划建设。

这段时期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结合简单的办公自动化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尝到信息化建设甜头的很多规划部门又开始了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技术水平,为城市的全面数字化规划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发展规划方面,重庆市规划局于2004年编制了《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无锡市规划局将信息化工程列为了局五大工程之一。

广州、南京、宁波、济南等规划局也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常州市规划局2008年提出了《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2008—2010)》。

各地规划局以建设规划数据中心为目标,加大对机房、软硬件、网络、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苏州规划局信息中心近两年投入300多万购置服务器设备,建立了30多台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广州市规划局早在05年就建成了无人值守智能管理机房;无锡、苏州、南通都配备了全光纤磁盘阵列,有些已使用双机热备功能。

广州市规划局还使用了防水墙,以监测数据流量防止数据外泄,同时正在准备建立异地容灾中心。

在数据建设方面,各地规划局加强了规划及基础资料数据的全覆盖工作。

苏州市规划局投入3900万用于建设基础资料地理信息平台,地形图已覆盖市区2000多平方公里。

无锡市规划局前三年已实现160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控规全覆盖。

今后两年预计再投入2600多万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和城市三维模型库的建设。

深圳市规划局实现了2200平方公里1:

500、1:

5000的地形数据全覆盖,规划成果已按专题建库,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广州、重庆、深圳、南京、武汉、无锡等规划局,结合各地规划工作特点,开展了业务办公自动化、电子报批、三维仿真、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会议系统和规划网站等系统和平台的开发、建设与研究,服务于规划管理、规划决策和社会公众参与规划,应用成效十分显著。

人才是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规划信息化较先进的城市规划局,都有一支稳定有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广州市规划自动化中心从事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有70多人,深圳规划国土信息中心有200多人,武汉规划土地信息中心有50多人,南京市规划编制研究(信息)中心近30人。

(二)我局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内兄弟城市规划局掀起了一轮以办公自动化为重点的规划信息化建设热潮,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图文一体化办公系统及相应的软硬件建设,迈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2009年又升级为“合肥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覆盖了所有业务科室。

在提高我局规划工作效率和质量,规范规划管理工作,促进规划的科学化、法制化和廉政建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以“规划网站”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网络建设方面:

总体分为内部业务网、互联网网站、合肥市电子政务专网三个部分,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共有200多台。

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其中内网与其他网络完全隔离,运行我局办公图文系统;网站系统通过电信光纤单独接入互联网,以保证有足够的带宽提供互联网访问;另有互联网接入电信宽带,专门提供上网服务;合肥市电子政务专网是市政府组建的光纤通信城域网,用于连接政府各部门网络,运行市政府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和市政府进行公文收发传输。

2、系统平台建设方面:

2009年我局在原有的图文办公系统基础上,升级建成“合肥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系统为C/S和B/S相结合的架构,ORACLE大型数据库和ArcGIS系统作为支撑,包括规划审批、监督管理、业务会管理、查询统计、信息发布与网上办事、地理信息、CAD更新、档案影像管理等子系统,以及系统维护、即时通信、常用工具等辅助办公的功能,覆盖规划局的所有处室和业务。

3、GIS数据建设方面:

构建了基础地形图库、审批成果库、规划控制线(六线)库、规划编制成果库、综合管线库的数据库框架。

建有1:

500和1:

10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城市道路控制线数据库(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道路绿线)、现状用地红线数据库、部分专项规划数据库(绿地、中小学、医疗机构、加油站、公交站场、商业网点等)。

4、电子政务方面,我局1999年建成政府网站,属于合肥市较早建立网站的部门之一。

随着市政府对政务公开的进一步要求,2003年、2008年网站经两次改版,加入合肥市政府门户网站群,以新的面貌投入运行,截止2009年11月底,点击次数累计超过68万次,在宣传规划、为公众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5、信息化队伍现状。

我局规划信息中心现有人员XX名,承担了信息系统管理维护、档案管理、规划公示、竣工验收等工作。

其中专门进行系统管理的系统管理科现有人员配置3人。

规划院、测绘院、初步建设了各自专业的信息管理队伍,这些信息化专业人员有力的支撑了全局的信息化建设。

(三)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信息化建设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规划信息化的内外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各个科室人员平均计算机水平较高,信息化推行的阻力较小。

但是与信息化建设先进的兄弟城市规划局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数据标准化工作程度较低,基础数据共享程度较差

虽然现在人们对基础地理数据的标准化的工作已经十分重视,但是相关的工作集中在对原有数字测绘成果的标准化工作,共享的标准,共享的机制,特别是共享的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进行,至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的机制与策略,以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导致现在建设的基础地理数据库不足以支撑“数字规划”的建设。

从规划局的内部来说,也仅仅是建立了初步的数据库标准框架,数据内容很不完备,同时也缺乏覆盖全市的规划编制单元划分标准、规划编制设计标准、电子方案的报建标准等,标准的缺位,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2.规划信息资源匮乏、无序,影响信息化系统效益发挥

规划局在日常规划管理业务办公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规划信息资源的支持。

但是,当前规划信息资源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于现势性好的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匮乏,现有规划成果编制数据、审批数据在市规划局内部尚处在未系统整合状态,缺乏信息资源有效整合的工作机制,导致现有信息化系统很难实现带图审批、图文同步的工作目标,大量的办公行为还需要手工查找与处理,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现有信息系统的效益发挥。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大量的信息数据处在分散、无序状态;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也造成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上述这些问题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3.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期阶段,无法为规划管理提供深层次技术支持

我局信息化建设尚无一段时期内关于战略发展思路的考量,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规划数据中心”尚未真正建立,规划及基础资料数据全覆盖整合工作有待加强。

信息系统的建设,技术驱动的成分依然较重,与业务流程优化和行政管理变革结合还不够。

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供给不足,变化较大。

受限于数据匮乏与深层需求的缺失,信息系统建设停留在模拟手工操作阶段,规划业务人员急需的规划方案指标计算、三维空间关系分析、建设项目辅助选址论证、大项目综合规划分析等定量辅助分析体系涉及较少,难以服务于规划业务的实际需求。

4.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及网络支撑环境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从局内来情况来看,随着信息化工作在规划工作各环节的深入应用,各类数字化地形图和大量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图文海量数据需要安全存储和高效传输。

现有服务器配置较低。

存储双机热备份等措施都没有实施。

局中心机房的空调、UPS设备相对落后,老化严重。

又缺少消防、防电磁辐射及环境等必要的机房设施,远不能满足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要求。

规划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达不到有效的保证。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发展,现有合肥市电子政务专网已经无法满足下一步规划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设合肥市规划城域网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环境设施与前提条件。

5.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规划信息中心内专门的服务于信息化建设的科室有两个,在编3人,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工作均由一个科室三名人员开展工作。

仅能满足现有网络软硬件系统以及网站内容的日常维护。

同时作为主要信息源的局机关规划处、市政处、交通处和庐阳、蜀山、包河、瑶海四个规划分局没有专门(或兼职)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信息化常设组织机构的弱化造成我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自主研发能力与自我服务能力薄弱,大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只能依托外部企业设计与实施。

现有建设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日常办公费用,但是从长期上看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强力保障与深入发展则较为不利。

特别是与国内其他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单位相比,在人才保障方面已经落后于国内其他先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发展。

6.对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人由于对计算机、GIS等不了解,觉得计算机操作麻烦、不好掌握,信息化作用不大、可有可无,满足于现有工作方式和习惯。

有人将信息化看得过于简单、无所不能,对信息化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认识。

7.规划信息的收集、更新、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局图文办公系统内,基础地形图数据库缺乏更新机制,数据老化严重;规划编制成果电子数据也没有集约化的有效管理,在规划设计阶段缺乏统一的制图与设计标准,也无法进行数据库相关数据的更新工作;规划建设方案与单体图,电子图形数据分散掌握在办理人员手里,且缺乏统一规范与标准,难于进行数据的集成与更新。

规划管理工作内容丰富,数据更新频繁,如果不能有效的实现海量、异构数据的管理,保障规划数据的现势性和真实性,数据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也就不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8.信息化资金保障不够完善

我局一直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争取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

但是受限于大环境的局限,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项目建设年均资金投入无法与南京、常州等兄弟城市相比,和广州、深圳、东莞等相比,差距更是巨大。

由于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专业人才的引进、规划专题数据的整理更新、规划基础前瞻性课题的研究、局内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等工作均无法有效开展。

(四)建设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合肥市全面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遵循“信息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市民生活服务”的宗旨,在合肥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安排下,立足于市规划局业务管理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大力推进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建设适合市规划局业务应用需求的信息化系统,提高行政办公质量和效率,增强规划监督和服务能力,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决策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为社会公众、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构,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合肥市规划局“实施阳光规划、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规划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将实现以下重大的转变:

1、由重视事务性的信息化建设向重点提高规划公共行政效率的“效能规划”与公共服务透明性的“阳光规划”转变;2、由重视市局规划信息化向全区域一体化信息化建设转变;3、由重视应用系统建设向重视规划数据收集及资源集成整合转变。

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服务规划与促进规划并重的原则,加强规划工作与信息化的结合

规划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管理是一个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规划信息化的建设要顺应规划形势快速发展的需求。

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各环节的应用与渗透,近期加快“阳光规划”电子报批系统的建设,促进规划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规划信息化建设要对规划决策与规划分析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当前的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中,重点围绕规划辅助决策与规划辅助分析展开。

如:

用地选址辅助分析、总平面方案辅助分析、拆迁分析、三维方案对比审批等。

通过功能的建设与开发,提升规划管理服务的前瞻性与科学水平。

规划管理部门管理模式与职能的变革,对规划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顺应管理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信息化建设既作为服务于城市规划的重要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规划机制体制调整和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2、立足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明确信息化阶段性目标

按照规划工作的发展目标,提出五至六年的发展框架和建设项目安排,明确2010年、2011年计划任务。

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

注意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3、立足统筹规划、共享集成的原则,在局系统全面系统地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适应城乡规划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做到统一标准、集成数据、协调系统。

二、系统建设

(一)总体框架

“数字规划”的建设总体框架概括为:

“一个中心,三个平台”。

一个中心是指规划综合数据中心。

三个平台是指:

规划空间数据平台、规划业务协同办公平台、规划综合服务平台。

我局信息化建设依据数字安徽建设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金建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规划行业信息化实际需求,提出了合肥市“数字规划”的建设方案,作为“金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合肥市“数字规划”体系

规范标准化体系

客户端应用

后台管理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

规划一张图

电子报批

地理信息共享交换

综合管线管理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规划档案影像管理

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组织保障安全体系

协同办公平台

地理信息平台

综合服务平台

规划数据中心

“规划一张图”成果数据库

规划编制成果库

规划审批成果库

规划控制线库

……

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

基础地形图库

综合管线库

正射影像图库

……

合肥市规划城域网网络平台

合肥市“数字规划”体系总体框架示意图

“一中心”:

指规划综合数据中心,为“数字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基础保障。

数据中心集成数字规划各类数据及相关标准规范,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规划管理数据库、规划专题数据库、规划成果数据库、三维模型库、数字模型库以及其他规划相关数据的数据仓库、数据交换标准库、元数据库等。

“三平台”:

指规划协同办公平台、规划空间数据平台和规划综合服务平台,为数字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技术框架。

规划协同办公平台是数字化规划管理的技术平台,支撑公文处理、业务审批、协同办公、电子文件传递和办公助手等无纸化办公现代化管理应用。

规划空间数据平台是数字化规划的技术平台,支撑规划研究、编制、方案辅助审批和规划辅助决策等规划地理信息应用。

规划综合服务平台是数字化规划服务的技术平台,支撑规划公众参与、规划公示、规划公布、规划咨询和信息服务等规划社会化服务应用。

三个平台有机衔接,共同构成一体化数字规划应用开发与集成框架,实现“一站式”登录,实现系统与数据的集成共享、关联互动。

(二)建设目标

合肥市规划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一、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规划城域网为基础,以保障体系和数据的规范标准化体系为支撑,建立覆盖规划管理、规划研究与编制等规划工作全过程的合肥市“数字规划”体系。

规划突出实用创新、集成创新、效率优先,实现规划“一张图”,为合肥市的规划及城市化推进工作提供规划空间数据平台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使局内规划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按照规划行业“示范”的标准完成“数字规划”的各项建设成果。

我局信息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金建工程”中提出“要求建设系统各行业建立、完善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及相关规范,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完善重点行业的行政审批办理系统,建设数字城市管理及数据库平台,并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以“数据建设为基础,应用系统建设为主线,数据共建共享”为重点进行建设,使“数字规划”的建设成果成为“金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按照“数字安徽”项目库针对我局实施“合肥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有关要求,在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上建立合肥市规划空间数据库。

(三)建设任务

1.规划综合数据中心

合肥市规划局“数字规划”的基础是建立一个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的统一的规划综合数据中心。

其中包含来自不同信息源,不同类型的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督察、档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会议、行政管理等涉及的各类数据。

规划综合数据中心实现这些不同信息的相互关联、集中管理、集中访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更新、共享、发布保障机制(标准规范、流程、制度等)。

规划综合数据中心包括了“合肥市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内容,是以合肥市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城乡规划行业专题数据库组成的全面、统一、互联互通的数据库。

规划综合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整理和规范各类规划成果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使之能真正成为规划管理的依据。

在建设规划综合数据库时,必须首先建立起统一数据生产、整理、入库、更新维护、数据分发和数据应用机制,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应用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数据生产、数据处理、数据建库和数据应用标准体系。

2.规划地理信息平台

规划地理信息平台是依据规划综合数据中心,建立的各个规划专题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

规划专题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的建设是规划信息化的重心与基础。

也是规划信息化的价值所在。

规划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以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为建设的重点:

从内容上,要实现不同专题数据库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从范围上,要实现市局、分局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依托合肥市城域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

各个规划专题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为:

专题数据的更新机制、专题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业务应用等功能。

从基础地理信息管理角度需要建立: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综合管线管理系统。

从规划编制的角度需要建立:

规划成果管理系统。

它包括:

规划编制审批、规划编制建库、规划编制辅助分析、资料查询、成果公示等。

从规划业务的角度需要建立:

规划方案电子报批系统、城市规划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从数据综合应用的角度需要建立:

城市三维景观系统、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三维审查虚拟决策系统。

3.系统应用平台建设

建立集规划管理、规划编制与研究、辅助决策于—体的应用系统,实现城市规划业务办理网络化、流程自动化、应用图文一体化。

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使用、动态更新、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为规划管理部门、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方便、简捷的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市局和县区分局规划管理的统一,实现规划管理的智能化,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以建立协同办公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线,主要的应用系统包括:

规划协同办公系统、电子报批系统、规划信息综合服务系统、GIS共享交换系统。

4.标准化体系建设

信息化工作要加强标准先行的力度,逐步制定我局的各类信息标准,满足城市规划信息化的数据生产、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重点工作包括: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制定、城市规划空间信息数据库数据标准制定、数据交换与数据安全标准研究、数据采集、数据更新机制研究、数据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研究等。

5.软硬件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建设

硬件基础设施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