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88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85 大小:3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5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5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5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5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2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一个“回顾•拓展”。

本单元以“我爱阅读”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单元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单元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正确读写“饥肠辘辘、津津有味、如饥似渴”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经典句段。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掌握一些读书和学习方法,为学习语文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和学习方法,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窃读记》——2-3课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2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3课时《我的长生果》——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2-3课时回顾·拓展一——1-2课时

1.创设情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教师范读,学生分组读,比赛读,互评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方式,抓住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句进行朗读。

3.读中感悟。

调动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充分诵读,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

反复诵读,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

1窃读记

1.走近作者——林海音

人生标签: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者名言: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终于到达山顶。

生平简介:

林海音(1919—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出生于日本,自幼在北京长大,所以她很喜欢北京,并根据她在北京的生活点滴创作了《城南旧事》(包括《窃读记》)。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

作者作品:

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成名作),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作者风格:

林海音创作的个人风格,是在其民族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即朴素、自然、淡雅,以浅显的文字写感人的故事。

2.写作背景

在林海音童年时代,男女地位悬殊,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因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林海音的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

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文题目

窃读记

课文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文章清丽平实,充分的表现了林海音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风格。

品读课文,我们能真切体会到小女孩窃读时的担忧、恐慌与痛苦,体验到惊喜、快乐与满足。

这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文章中充满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因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教师就要在引入文章前做好铺垫,讲清背景,力求引领学生走进那个时代,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而感同身受地体味作者求知过程中的辛酸与幸福,体会作者窃读的百般滋味。

教学策略

本文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文中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朗读法,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还可采用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重点的句段,通过圈点、勾画和批注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踮起脚、饥饿、惧怕、屋檐、支撑”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传神,而感同身受地体味作者求知过程中的辛酸与幸福。

2.引导学生体会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或故事;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2.教师准备:

搜集作者林海音的相关资料,课文插图等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情景导课。

(约5分钟)

1.课件出示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或小故事,导入新课。

导入法:

(谈话导入)同学们,读书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揭示课文题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板书课文题目)

1.读记与读书有关的名言。

2.交流自己读过的书或有趣的阅读经历。

3.质疑课文题目,“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读书本来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为什么要“窃读”?

4.了解作者林海音和写作背景。

谈话导入,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约10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学习。

2.引导学生质疑:

在什么地方窃读?

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3.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变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作标注。

1.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适宜:

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

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

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作标注。

3.归纳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一位酷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书,她到书店“窃读”,在窃读中,她收获了知识和智慧,不断成长。

让学生勤动笔墨,读书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积极读书。

三、自主赏读,深切感悟。

(约15分钟)

1.指导学生读完课文后解决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画出“我”窃读时心理描写的句子,细读感悟。

1.师生共同讨论质疑的问题,初步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2.分组朗读,点评。

3.画出文中描写“我”窃读心理的句子,交流感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讨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理清脉络,总结课文。

(约10分钟)

1.回顾: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正在窃读?

(读一读)浏览一下前后的内容,你能感觉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1.回顾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浏览前后的内容,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总结理清课文顺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约5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导入法:

(谈话导入)这节课,让我们满怀激情去体会,去感受那位窃读的小姑娘的复杂滋味吧!

去感受阅读的快乐吧!

2.指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描写“我”“窃读”滋味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1.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窃读滋味的语句。

3.小组讨论、交流。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学生读书时使用勾画圈点等学习方法。

二、品味“窃读”感悟滋味。

(约20分钟)

1.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语句。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2)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所有的智慧”是什么?

请同学们想象作者当时的滋味。

2.思考:

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

1.边读边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感悟人物形象。

2.思考:

从作者一系列的动作中仿佛看到什么?

说说在生活中的体验。

3.朗读思考:

“所有的智慧”是什么?

4.交流:

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全班讨论作者痴迷于读书的原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应该是经常而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让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的方法,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三、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约10分钟)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感悟“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结合着生活实际,和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巩固拓展。

(约5分钟)

1.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小练笔:

好书伴我一生。

1.交流:

你平时是怎样读书或写作的?

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你有哪些启示?

2.完成小练笔。

五、课堂板书。

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窃读”

窃读记“窃读”中的苦与乐

(贪婪地读/藏身于顾客中/雨天读书/吞下所有智慧)

夜幕降临,依依不舍离开

六、教学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针对一些重点句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把握作者的爱书之情。

学生们能体会到作者这种渴望读书,在窃读时的那种又惧怕又喜悦的感情。

从而理解作者从心底里喜爱读书,没有书就没有乐趣的心态。

《窃读记》课堂精彩片段

师:

根据深入课文语言品“滋味”,窃读的感受是丰富的,我们刚才都已经说明了。

这样的具体的来说是什么滋味呢?

看老师写了一个例子(出事例子)像这样的词在课文里面太多了,他们都能表现读书的滋味。

请大家像老师一样找一个地方看看,你找的地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读书滋味。

到课文中去划词划句,然后组织自己的发言。

(学生自读)

师:

好的,发表你的见解!

生:

我认为是一种惧怕的滋味,因为每当我看书的时候,发现环境不适合就会再换一家。

惧怕老板发现。

师:

这是一种担心害怕的滋味,看书很不安逸,看着看着,还要察言观色,察言观色的滋味。

生:

这是一种恋恋不舍的滋味,“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吐沫,好像把……然后,才恋恋不舍地把书放了回去。

”从这一句中的“恋恋不舍”看出作者留恋书中的内容。

师:

于是,又开始明天的窃读。

生:

贪婪的滋味。

师:

举例子。

生:

站了几个小时。

师:

这还是什么滋味?

生;劳累的滋味。

师:

品出来了。

生:

全神贯注的滋味。

生:

迫切的滋味“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急切的寻找……”她急切地想找到书打开来读。

师:

“急切”这个词用得好,担心这本书被人家买去了,所以“急切”写出了焦急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一种滋味。

生:

开心快乐的滋味。

“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

”还有那水中装样子的滋味,对装模样的滋味!

好,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读)

师:

你看,装模作样,面部表情确实很镇定的。

生:

轻松的滋味,我从“我低着头。

却浑身轻松”

师:

为什么在这里写“轻松”两个字,这又是什么滋味呢?

是轻松的滋味吗?

轻松之后,又要写什么?

生:

贪婪快乐的滋味“一页,两页。

”从“贪婪”这个词中,体会到我急切读书的滋味。

师:

这个地方“我听到了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故意放慢了脚步”我觉得这个地方很有味!

本来急急地赶,又放慢了脚步,我又故意平静了以下,我要进到书店里了,人家会不会发现我,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滋味。

生:

害怕又快乐的滋味,隐藏自己,当作别人的女儿或者小妹妹。

生:

艰难的滋味,读了很长时间,又饿退又酸。

师:

对肚子饿的滋味出来了,劳累的滋味也出来了,但她离开书店走出去的时候是浑身轻松的呀,这个轻松还有人解释吗?

生:

轻松可以表现小女孩喜欢读书。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走近作者——张钫(fāng)

生平简介:

张钫,原名张苒(rǎn),笔名张苗。

198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文学艺术世家。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zāng)克家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精彩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作者作品:

《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等。

2.导入设计

【示例一】

师:

大家知道季羡林吗?

生:

不知道。

师:

季羡林爷爷一直像一棵大树一样呵护着少年儿童的成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点评:

以课文中人物导入新课,老师强调《季羡林爷爷一直像一棵大树一样呵护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外,这就点明了文章主题。

【示例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作家的名字呢?

(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

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板书课文题目)

点评:

教师不仅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也在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文题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名小学生苗苗对季老的访谈录。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学情分析

本文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文体。

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教学策略

本课是略读课文。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梳理苗苗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模仿采访,来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会使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3.引导学生按季老的方法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活动。

重点难点

1.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从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感受阅读乐趣。

2.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2.教师准备:

搜集季羡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课文中涉及的几本名著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质疑课文题目,交流资料。

(约5分钟)

1.板书课文题目,师生齐读。

2.导入法:

(问题导入)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苗是谁?

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1.齐读课文题目,思考:

小苗是谁?

大树又是谁?

2.互相交流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谈感受。

通过交流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季羡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约10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指导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的只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同桌检查互评。

2.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交流:

苗苗和季老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季老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

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习生字词,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约20分钟)

1导学:

苗苗向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2引问:

对于苗苗提出的问题,季老持什么态度?

又是如何解答的?

3出示课件,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课文:

①什么样的书是闲书?

季老对看闲书有什么主张?

②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哪类的书?

③“三贯通”指什么?

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④“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中“起码”怎么理解?

4引导回顾课文。

小结:

季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交流:

苗苗和季老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季老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重点句段。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问题①后,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及对此类书的看法。

交流问题③后,学生探究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不偏科。

交流问题④后,用“起码”造句。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把读书、探究的权利完全放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乐趣,尝试自我研究的过程,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赏读课文,拓展升华。

(约5分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3.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1.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交流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3.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4.课后了解本课涉及的名著,

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交流感受,培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五、课堂板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季羡林

话题一:

看闲书多读课外书

话题二:

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

话题三:

请教学外语鼓励早学习

话题四:

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

六、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的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可以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

不需要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应让学生抓住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问题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精彩片段

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

我觉得闲书就是指不是课本的书。

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都算闲书。

师:

你是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

那到底是谁管这些孩子们爱读的书叫闲书呢?

生:

我在读《哈里•波特》时,妈妈就这样说过,“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闲书。

生:

我喜欢看漫画,爸爸也说要我少看闲书,多做点题。

师:

看来很多家长都把读课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

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生:

季老说要把文章写好,写通顺,应该看课外书。

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一定和他小时候看闲书有关。

他还讲鲁迅也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师:

季老的话多么有说服力啊!

生:

还有呢。

季老在回忆他童年看闲书的事时,说得津津有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这说明看闲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生:

还有,当他听说苗苗看闲书挨了爸爸的打时,没有评论,而是笑了。

师:

季老就是这样在谈笑风生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是那么亲切自然。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走近作者——尤安·艾肯

生平简介:

尤安·艾肯(1924—2004),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

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

本文是她在1974年4月2日的国际儿童图书节上,获安徒生文学奖时的献辞。

作者成就:

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小说《夜晚落下》获得美国艾伦奖。

作者作品:

《黑心》《那个耳语山》《威洛比的狼追捕》《走遍天下书为侣》等。

2.导入设计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叫了如果现在给你们一次机会独自驾船环绕世界旅行,你们愿意叫了你们知道这一趟下来得用多长时间叫?

猜不出来了吧,别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课件)可以小声地读出来。

(2)从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原来,最快都得几十天呢!

这么长的时间,你会选择带上样什么东西供自己娱乐呢?

(4)大家一定愿意带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个人她是这样选择的。

(出示课件)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本书。

”谁来读读?

(指名朗读。

(5)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世界儿童读书节所写的献词里讲到的一段话。

她选了一本书,并以此作为献词的题目,那就是走遍天下书为侣。

(板书课文题目)

【点评】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探究欲望。

课文题目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文分析

本文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在层层递进的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