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17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docx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

  

 

  

浦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与政策导入

 

  

 

 

 

 

 

 

 

   

 

 

 

 

 

一互联网金融大潮初起

大数据时代,金融与互联网产业的跨界融合与业态创新,拉开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序幕。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改造了金融业务的服务内容与业务流程,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成为继以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之后的第三种金融业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内涵

信息化浪潮席卷下,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产业融合呈现两大发展趋势。

一方面金融“触电”,形成电子银行、手机银行与网上金融超市等金融互联网业态;另一方面电商“淘金”,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电商进军第三方支付平台,涉足金融产品交易与平台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态。

其实,无论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是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与业态创新,实质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及自身的运营模式,丰富与拓展金融服务内涵,两者殊途同归。

区别在于跨界的主体不同,互联网金融侧重于互联网企业向金融业的渗透,而金融互联网则更多地强调传统金融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应当看到,金融互联网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网上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已达十余年,随着手机银行的兴起,金融互联网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大的交易渠道,现阶段以微信银行[1]和网上金融超市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互联网业态,符合传统金融服务升级的演进方向。

目前,对传统金融机构影响和冲击比较大的当属互联网金融,即原本一些与金融业相对独立的产业开始逐步向传统金融机构未有覆盖的领域渗透,从而引发对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冲击与影响的反思。

XieandZou(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其特点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是继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间接融资、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之后,出现的第三种融资途径。

[2]巴曙松(2012)指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与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之间互动与融合的产物,金融企业借力互联网平台,可以拓展客户规模、精准客户匹配、提升资源适配、提高风控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互联网企业借助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可以大大增强跨领域经营的能力和机会。

[3]

为此,可以从3个层面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内涵。

第一个层面是最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前面提到的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其基本特征是借助互联网开展金融交易或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个层面是在最广义的互联网金融中扣除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实现的互联网业务,在这个层面上,面向中小客户比运用互联网技术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个层面是指传统的非金融类从业机构,在取得相应资质的前提下把自身的业务向金融业延伸,即狭义的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互联网金融成立的第一个理论依据是长尾理论(Long-tailTheory)。

传统的市场理论把注意力集中于大企业和主要需求者。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本受到地域限制而被忽视的中小用户的需求集合起来,形成服务经济时代利润的重要来源,这就是“长尾理论”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长尾规模足以同主要市场规模相比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特别关注中小用户的需求,包括“最后一公里”对提升服务品质的关键作用。

“长尾现象”是服务经济有别于制造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所在,互联网金融正是由隐藏在长尾中的一系列潜在的支付需求、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催生所致。

互联网金融成立的第二个理论依据是信息处理理论(InformationProcessTheory)。

互联网金融有着与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截然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它既不像专业的信用评估公司或投资银行的研究小组那样区分贷款者资质,又不同于银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而是基于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搜索引擎(searchengines)和云计算(cloudcomputation)三者之间的动态协作:

社会网络负责产生和传播信息,搜索引擎建构、排序及索引信息以缓解信息冗余问题,云计算为处理海量信息提供解决方案。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方式,可以把对贷款者风险评估的成本降至最低。

[4]

长尾理论和互联网金融独有的信息处理方式,彰显出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降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节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二是互联网技术取代了专业化的金融知识,降低了金融参与门槛,为全社会增添了一种更加民主化的资金融通渠道,而不是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垄断,从而有助于实现金融发展的“普惠效应”(extensivemarginaleffect)。

三是与传统金融部门形成业务竞争态势,倒逼传统金融部门改善服务质量、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资源配置,使虚拟经济更合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还可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与规范化,但由于这是跨业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对现有的分业金融监管模式也提出了重大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的业态模式

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金融[5]的主流业态模式集中体现为三种:

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P2P贷款模式(peertopeercredit)和众筹融资(crowdfunding),包括兼有其中两种或三种业态模式的复合型互联网金融。

1.移动支付

第一种业态是移动支付,以替代传统支付业务(如信用卡、银行汇款)。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全球移动支付业务迅速扩张,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额将达2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4%[6],预计2016年将达6169亿美元。

[7]

国内大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是在2009年前后开始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到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064.1亿元,环比增长64.7%[8],与GoldmanSachs(2012)就2014年之前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复合年均增长62%的预计基本一致。

[9]其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在移动支付整体占比高达80.1%,交易规模达852.4亿元,环比增长90.7%;短信支付占比仅为17.4%,交易规模有所压缩;而备受期待的近场支付(NFC)占比仅为2.5%。

此外,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看,支付宝以60.7%位居第一位,联动优势、中国移动分别以11.6%、4.8%分列第二、三位;在移动互联网支付细分市场中,支付宝以75%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财付通和中国银联则分别以5.8%和5.4%分列二、三位。

[8]

可见,移动支付在中国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支付[10],短信支付亟待转型。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36589亿元,同比增长66%(见图1),市场集中度CR5超过90%。

图12009~2016年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从发展趋势看,互联网支付的行业优势,不仅在于支付的便捷,而且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掌握着海量的消费者数据,以及集结起来的可再利用的资金或余款。

这为互联网支付企业向金融业的渗透开辟了道路,并促使互联网金融逐步向行业纵深发展。

目前,国内主流第三方支付巨头,如汇付天下、通联支付、银联电子、易宝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都已悉数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此外,一些互联网支付企业还尝试向G2C电子政务、行政教育支付体系,以及旅游退税等领域延伸。

2.P2P贷款模式

第二个业态是个人之间的互联网直接借贷,以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发展P2P贷款模式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发达国家是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而中国的P2P贷款模式则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全放开,投资回报的真实利率仍被国有金融部门垄断的背景下展开的。

因此,与其说国内的P2P贷款模式给小规模投资者带来了便捷,不如说这是民间金融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种倒逼式冲击。

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幻化出多种P2P贷款模式,主要分为不提供担保、提供担保以及提供债权证劵化与担保三种业务模式。

由于担保人资质认定等P2P扩展业务的关键环节尚游离于监管部门之外,所以对P2P贷款模式金融风险控制的争议目前也相应最多。

[11]

3.众筹融资

第三种业态是众筹融资,即通过互联网为投资项目募集股本金,以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众筹融资发生和发展的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私募基金在互联网时代跨越了地域与亲缘的限制。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众筹模式还不多,主要涉及政策法规上的制约。

[12]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美国政府于2012年4月签署《促进初创企业融资法案》(JumpstartOurBusinessStartupsAct,JOBS),鼓励创业者、初创公司及小型企业能够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召集投资者并且筹集资金。

到2012年年底,美国的众筹融资网站已达700多家,众筹融资在美国已呈井喷之势。

二浦东互联网金融企业屹立潮头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规模达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74.5%。

与此同时,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渗透力正在不断加强,仅阿里巴巴、腾讯、XX、京东、网易等公司合计的总市值就达1.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

[13]

在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自2011年起,以普兰、快钱、拍拍贷、陆金所等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相继出现,呈潮涌之势,成为金融政策供给创新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发展至2013年,浦东互联网金融已粗具规模,成为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梳理和盘点浦东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前瞻意义。

(一)快钱

上海快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快钱)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上海浦东,从一家不到20人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小型企业,发展成为员工数逾千人,年交易资金处理能力超过1.2万亿元(2011年)的第三方支付领军企业。

快钱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打造专业高效的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线上跨行支付。

与银联的POSE机为解决线下的跨行支付提供解决方案相类似,快钱应线上的跨行支付难题而出现,但快钱与银联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信息与资金流动的处理过程,而不仅仅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具体而言,银联在遇到跨行支付交易时,只是将交易信息在每日结算时发送给央行的清算部门,由清算部门清算轧差。

而快钱则建有第三方支付资金池,并在主要银行都开设账户,用两个同行交易来取代跨行交易。

这样,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捆绑在一起,有效地提升交易效率。

第二个层面是加快企业资金流转速度。

快钱的核心优势在于“快”,跨行支付方案不仅解决了异地、跨行等支付难题,而且还为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加快资金到账与流转,特别是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途径。

与此同时,快钱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不断探索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向。

2007年下半年起,快钱发现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行销的方式日趋复杂化,既有直接面向客户的线上行销,又有传统门店或代理渠道,而且希望能够实现资金回收的统一管理。

为此,快钱果断推出线下业务,将单纯的网上支付服务扩展到电子支付服务,帮助企业减少现金交易,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