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709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docx

语文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

第九单元 观察与发现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题为“观察与发现”三篇主体课文分别为《大自然的语言》、《李时珍》、《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学会本单元生字24个,会写29个生字。

3.积累词语,会用关联词造句,会查找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学习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教学课时:

9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

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

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

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

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

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

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

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

真实图像:

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

动画:

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

(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

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

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

“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

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

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

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

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

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

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

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

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

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

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

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

教师巡回辅导。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教学反思:

李时珍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

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

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

为什么?

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

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

(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

)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留心学习    走万里路   整整27年

            暗自记方    访千百人   一百多万字

              尝许多药        世界流传

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

《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

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

  出示课题:

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

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

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

师生共读、共议。

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

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

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

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

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

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

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

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

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

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

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

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

法布尔!

法布尔!

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

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

这只虫子真可爱!

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

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

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

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

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

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

“……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

”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

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

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

(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

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九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

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组词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集体评讲。

二、抄一抄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

(递进、条件)

4学生练习造句。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

1写词语。

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导入阅读。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

“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四、总结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

(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五、总结:

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六、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教学过程:

学习谚语: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

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

(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笔下生花: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金钥匙: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自检,学会编目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课时总结

作业:

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