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660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前进到……自行车时代?

①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入汽车时代,有十几二十几年的过程。

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志。

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

在电视剧中,高速路和立交桥上蠕动的钢铁甲虫群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代化都市的背景。

自行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

②私家车普及之后,再进化呢?

我们的思路一般是向着更快更高科技更值钱更豪华……升级的。

③那么,私家飞机吧。

不大现实,发达国家好像还没有这个迹象。

④若仅从目前看有两种可能:

有私家车的人士越来越多;私家车数量到一定程度便逐渐下降。

⑤过去没有想过第二种可能,因为那好像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

但是一位最近到过荷兰的朋友说,荷兰的私家车已经明显少于美国了,现在他们那里是“满大街自行车”。

人们主要靠自行车和公交车代步。

也就是说,第二种可能如今不只是“可能”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个迹象。

问题是,我们跟不跟?

⑥最近读了一本《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美国作家资深气候专家马克•利纳斯全球旅行,到处寻找地球气候恶化的证据,以数字.文字和照片展示给世人看,因为这些讯息是“以一种几乎让人无法觉察的方式降临到地球上的”。

⑦英国洪水,美国飓风,这是新闻常常报道的。

在阿拉斯加,冻土融化,已造成大量建在冻土层上的房屋歪斜,门窗不能打开,不少房屋因下沉得无法居住而废弃。

即使勉强住着,人们也自嘲“小腿肌肉得到了锻炼”,因为家里的地板是倾斜的,“你总是在山坡上”。

以前由冻土支持的柏油路,路边的防护栏“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巨大的裂缝使得黑色的柏油路面四分五裂”,森林因为失去冻土层的支持,云杉东倒西歪,变成了“醉森林”。

作家找到父亲年轻时在巴西利马附近拍摄常年不化的巨大冰川的原址,从原来角度拍下了一座基本裸露的山岩——冰川没有了。

作家在南太平洋上采访了已经开始被海水淹没的26平方公里的小岛国图卢瓦,那里的机场和一些官方建筑已经泡在水洼里,虽然每天还在郑重举行升降国旗的庄严仪式,但人们已经忙着移民新西兰。

退休的老首相托里皮曾经在促成《京都议定书》的会议上演讲,现在该国的九个岛中的一个已完全淹没,没有了任何活的植物,只有岛的基部,只有石头和沙子了。

托里皮悲壮地宣称,他的孩子们应该离开,但是他决不走,他会与图卢瓦“共进退”。

作家还到了中国甘肃的武威,只拍一张沙尘暴照片的功夫,沙尘已经侵入嘴里.耳朵里.头发里和肺里,沙暴已能穿透房屋,沙暴来时屋里弥漫着烟一样的灰尘……

⑧获得了这样全球视野的人,才可能获得不是“表演环保意识”的沉痛焦虑。

⑨他的一段话与本文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有关:

“交通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祸害中增速最快的一个。

”“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汽车是个不必要的奢侈品,过多的私家车妨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运行。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

减少汽车使用的频率,短途的话就步行或骑自行车,长途的话则乘公共汽车和火车。

⑩有理由相信,再现代化下去,必定会有更多人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

不妨学一学荷兰。

在那里,到处可以租到自行车,租自行车的企业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托拉斯。

如果从城里上郊区,可以租车骑过去,到达地方后,把车交还到郊区的同一租车企业,自己坐公交车回来。

人们不需要自己拥有.保管和保养私人自行车,也就不用担心车被偷了。

中国有的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企业了,祝愿它前途无量——那里空气质量应该在好转中;那里人们的体质也应该在提高中。

当然,那里的自行车制造业也该在不断改进中。

还有,那里的城市交通管理该会比今天少伤脑筋。

@归根结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为了让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呼吸质量.体能状态和适宜的气温无疑是生活质量中首要的指标。

成功人士的标志,到那时可能是肺的颜色和腰腿肌肉的结实程度,而不是养没养一辆豪华车。

1.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前进到自行车时代”的理由和□□。

(2分)

2.第①段中用“蠕动的钢铁甲虫群”来形容“现代化都市”的状况。

(2分)

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4.对文中引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一书诸多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全球气候恶化的境况。

B.为了表现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和坚守家园的悲壮。

C.证明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的必要性。

D.说明作者具备全球视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真诚可信。

5.第⑩段加点的“再现代化下去”的含义是:

(1)

(2)(3分)

6.本文标题新颖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评析。

(8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20分)

老人与小鸟

①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

这是一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②老人喘息稍定,便从随身带来的布袋中,抓出一些麦粒.米粒之类,从窗玻璃的破碎处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平台上。

像约定一样,一只小鸟立刻飞来了,在平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一边啄食,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老人面前有一本精装的英文书,他喜欢念出声来,像是朗读,浑厚而低沉,与鸟声的尖细婉转恰好配成和谐的交响,此刻老人的脸上总是浮现天真的笑容。

③小鸟似乎一点也不美,羽毛是灰色的,身材是娇小羸弱的,黑色眼睛圆而小。

老人从看到她的那一刻,便固执地认为这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

④老人耳边响起司令员的声音:

“小声点,别惊动了她!

”当年他们每次走进坑道,都会有人重复司令员这句话。

鸟窝筑在坑道口顶部的石缝间,芨芨草和红柳纤枝编成的巢房里,就住着这只美丽的小鸟。

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已不可考。

也许沙漠中的生命太珍贵了吧,从发现她存在的那一刻起,基地的官兵们备加呵护,甚至不敢多看一眼,惟恐她受到了惊吓。

在单调而枯燥的国防施工之余,特别是辗转难眠的长夜里,小鸟是单身汉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她为什么住在这千里大漠中,为什么孑然一身独往独来,她的伴侣在哪里?

她的美妙的歌为谁而唱?

她凭什么法宝能在死亡之海中逍遥复逍遥?

在这些荒漠开拓者的心中,她无疑是一种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了。

⑤当人们终于知道,他们的使命是在沙漠中点燃一颗人造的太阳,周围几十公里内的生命也许在一瞬间就荡然无存时,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

大家立刻想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

一群年轻人就此召开了“紧急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有人建议立即编制一个简易鸟笼,让她委屈几天,等核试验结束再放出来;有人则主张将鸟窝移至坑道深处,和采样的仪器放到一块,亦可免除辐射的伤害;还有人说,核试验的零点位置离此尚远,小鸟未必就会受到伤害,大可不必慌乱。

但仔细一讨论,均觉不妥。

⑥办法终于想出来了。

任务落在一个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身上,他毕业于一所军事院校,办事干练,为人耿直。

得知任务后他二话不讲,连夜行动,像捉“舌头”一般,悄悄地逮住了这只小鸟,装入一个改装过的仪器包装盒中,便搭乘便车疾驶而去。

按照“紧急会议”的决议,他必须借出差之机,将她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吧,汽车一上路,那技术员竟立刻鼾声如雷。

当他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时,发现人们纷纷下车,有人喊着:

“看,有两个太阳!

”他立刻兴奋起来: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他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去。

大漠中,一颗太阳悬挂在半空,一动不动,那是自然界的太阳——阿波罗,另一颗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人造的太阳——被西方科学家称为潘多拉的火球,不断膨胀,色彩变幻,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

他的眼立刻被泪水所模糊,多年的苦难和折磨,一瞬间都消失净尽了。

⑧忽然,他发现头上黑影一闪,擦擦眼定睛看时,一只小鸟正鼓翅向那火球飞去,速度之快,箭矢未及,瞬间便踪影全无了。

⑨他立刻呆若木鸡。

⑩时光将黑发染白,在老人的感觉里,这一幕永远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使他惊心动魄,追悔莫及。

鸟儿是如何从包装盒中逃走的,一直是个谜。

不管怎样,他的心里从此埋进了一颗痛苦的种子。

!

老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爬上塔楼,重复着他的动作和天真的笑容,他希望这只在他看来被烈焰.毒云伤害了的小鸟,能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恢复往昔的健美和灵气。

然而,事与愿违,那灰色的身影却日渐单薄消瘦,那小眼睛的光泽愈加暗淡了,羽毛却越来越多地竖起。

老人心焦如焚,却也无计可施,他的笑容消失了,登楼的步履也日渐蹒跚。

@在一次由台风引发的夜雨之后,老人发现那鸟儿没有准时到来,他决定等她。

暮霭渐重,华灯初上,他的亲属找到塔楼上,劝他回家,可他不肯。

就在大家拉拉扯扯时,忽然,窗玻璃发出异样的声音。

老人不顾一切冲过去,手被划破了,鲜血顺着手腕汩汩地流下来,他的手里轻轻捧着一团灰色。

他已无法站稳,东摇西晃,但却执著地用颤抖的手,解开衣扣,将奄奄一息的她放在自己温暖的胸口上。

#从那一天起,塔楼上就再没有见到老人的影子。

7.基地的官兵们以“她”称呼小鸟,这是因为。

(2分)

8.从全文看,第①段画线部分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其作用是。

(3分)

9.为什么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

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

10.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成功地塑造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B.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时空跨度大,结构开阖自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通过老人及基地官兵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主旨。

D.依照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三个层次,其中第⑨段应归为第三个层次。

E.第⑩段“痛苦的种子”贴切地表现了人物的自责.愧疚.焦虑和期盼。

F.第!

段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描写,揭示出老人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11.阅读第⑦段,完成第

(1).

(2)两题。

(7分)

(1)自选一个角度,对本段的场景描写作简要赏析。

(3分)

(2)在西方神话里,“潘多拉”是一切灾难的象征。

用“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

(6分)

【注:

考生将选做的题号依次填入答题纸空缺前的括号内,然后填空。

不写题号不给分。

(1)题两空,题号分别为(1-a).(1-b)】

12.

(1)昔我往矣,。

,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2)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

(3)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

(4)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

(5),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6),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四)阅读下面词作,完成第13~15题。

(8分)

瑞鹤仙

[宋]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

,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注释]

收香藏镜:

晋代贾午爱慕韩寿,窃其父所藏奇香赠之,后结为夫妇;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藏半镜,后破镜重圆,夫妻相聚。

13.

(1)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属于词派的作品。

(1分)

(2)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1分)

A.小令B.中调C.长调

14.联系全词内容,以下对词人“愁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旧踪难觅,人事已非B.颠沛流离,怀古伤今

C.邮亭深静,旅途孤寂D.思念佳人,世事难料

15.从写景的角度,对上阕画线句子作简要评析。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16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

至于亲宾来萃,则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赈施为务,尝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于此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曰:

“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至春谦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自以少孤

(2)对之危坐

(3)幸勿为念(4)赵郡农民德之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1分)

A.口无杀害之言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明年大熟D.所谓阴德者何

18.与“何阴德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大王来何操D.求人可使报秦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每以赈施为务,尝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2)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2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李士谦和的优秀品质。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

可楼记

[明]高攀龙

①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

“可矣!

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

”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②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目观所及,无足可吾意者。

今乃可斯楼耶?

噫,是予之惑矣!

③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

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

④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足以寄吾意而止。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

也。

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注释]

高攀龙:

明末“东林党”首领之一。

为人正直,因揭发魏忠贤及其党羽,遭迫害而死。

与物为耦:

如同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样。

21.标题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在高中课本里,与本文文体相同的文言课文有《》。

(1分)

22.对“可楼”命名的原因,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

(3分)

A.可楼是一间让人产生幽远闲静之情的水上建筑

B.可楼是一座如同“桃花源”一样的居所

C.可楼适合作者的心意,使他在山水中忘怀得失

D.在可楼上能看到世上许多美丽的景色

23.第①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述说可楼“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目的是;第②段中,作者详尽地述说自己年轻时曾经“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是为了强调。

(4分)

24.第③段画线部分连用三个“极力……而……”,作用是。

(2分)

25.作者在文末既说“吾之于兹楼也,可矣”,又认为“斯楼又其赘矣”。

请简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分)

二.7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生活在这个地球,谁都难免遭遇“偏见”,谁都可能制造“偏见”。

难怪有人说,“偏见”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种成见。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或见解?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1.措施(或对策.做法);答“前景”也算对。

(2分)

2.车流不断,(1分)道路拥堵。

(1分)

3.作者顺着上段“思路”故作引申,从而否定向私家飞机“进化”的可能,(2分)为下文谈减少私家车作铺垫。

(1分)

4.B(3分)

5.

(1)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人类环保观念日益进步(3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6.本题4分:

写出下列任一“新颖”处(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1)标题中巧用标点符号,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引发读者思考,然后摆出“自行车时代”这一前进方向,给人出乎意料之感。

“?

”表示设问,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本文的观点。

(2)用词“反常”而精当,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或反思.有警策作用)。

表面上“前进”的方向和“自行车时代”显得相悖,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倒退”,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举。

7.将小鸟人格化,把小鸟作为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

(2分,如考生答成“官兵们爱鸟护鸟,视鸟为人类的朋友”只给1分)

8.

(1)通过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喟.惋惜的情感基调;

(2)在结构上,为后文老人小心喂鸟和护鸟时手被划破作铺垫;(3)巧妙暗示老人的经历和外貌。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9.塔楼上的小鸟与老人心目中“被烈焰.毒云伤害”的小鸟形态相似,(1分)老人精心呵护她,其实寄托了对30年前那只小鸟的思念和歉疚。

(1分)

10.AD(6分)

11.

(1)从一个角度(人或景)写出场景的内容和特点(2分),并赏析其表达效果(1分)。

[例]“两颗太阳”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色彩变幻,气势恢宏,艺术地再现了核爆的过程。

火球“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写得细腻真切,壮丽庄严,与现场欢呼的人群一起形成一幅感人的图景。

(2)不矛盾。

理由:

用“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是因为它确是一种大规模杀人武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1分)而基地官兵们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威慑力量,保卫和平,制止战争;(1分)这与本文呵护生灵.珍重生命的主旨是一致的。

(2分)

12.

(1)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2)来者犹可追(3)把酒问青天(4)杜鹃声里斜阳暮

(5)香雾云鬟湿(6)纸上得来终觉浅(7)忧劳可以兴国(6分,每空1分)

13.

(1)婉约(1分)

(2)C(1分)

14.B(3分)

15.本题3分,指出画线句子写景特点(1分),联系内容作赏析(2分)。

[参考角度]

(1)动静结合。

第一句描写秋叶飞舞的情景,第二句描写夕阳远山的图画,在旷远飞动的景色中透出淡淡的凄凉和迷惘,暗寓愁苦之情。

(2)远近结合。

分别写近观和远望,把秋天雨后的景状描绘得宏大而细致。

(3)融情于景。

雨初过,落叶零乱,风定犹舞,通过对落叶的动荡不停的描写,暗示心情的触动。

(4)景物描写有变化。

风吹叶零乱,风定叶犹舞;斜阳映照下的深树,或明或暗,由色彩的变化。

16.

(1)年幼丧父(死了父亲)

(2)端正(3)希望(4)感谢,感激(4分)

17.D(1分)18.D(2分)

19.

(1)常常把救济施舍作为最重要事情,曾经拿出数千担粮食,借给乡里人(赈.务.贷)。

(3分)

(2)(士谦)用尽家里的全部财物,为饥民煮粥(施舍给他们),依靠这保全性命的人接近以万计数。

(省略.罄竭.赖)(3分)

20.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轻财重义).不图回报(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克己为人)(2分。

答到其中2点即可)

21.《黄州快哉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病梅馆记》任一篇均可)(1分)

22.C(3分)

23.

(1)突出在可楼上能看到爽心悦目的景色

(2)以前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最奇如桃花源”的地方(4分)

24.通过反复(或排比),强调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2分)

25.要点:

(1)作者说“可矣”,是因为“可楼”能满足他寄情山水的士大夫情怀;

(2)认为“赘矣”,则是因为作为“事事关心”.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东林党人,作者并不可能真正沉缅于山水,超脱于世事,就此来说,“可楼”自然是多余的了。

(3分。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6.参照上海市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不写题目扣2分。

(2)有一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