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244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docx

湖南高考考纲解读与考题分析

2014年湖南试题分析与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考试数据与分析

2014年湖南省高考共有324866人参考,语文学科平均分94.38,得分率为62.92%,与2013年相比,得分率略有提高但考生水平总体差异有加大趋势(2013年平均分为93.61分,得分率为62.41%)。

表12014年和2013、2012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成绩总体数据比较

年份

参考

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得分率(%)

优秀率

(%)

良好率

(%)

及格率

(%)

低分率

(%)

2014

324866

94.38

140

62.92

0.00

1.51

65.78

32.71

2013

328193

93.61

137

62.41

0.00

0.47

66.61

32.92

2012

316332

92.61

131

61.74

0.00

0.13

64.83

35.04

表22014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成绩分数段人数

分数段

全省人数

百分比(%)

累计人数

累计百分比(%)

150

0

0.00

0

0.00

140-149

1

0.00

1

0.00

130-139

148

0.05

149

0.05

120-129

4774

1.47

4923

1.52

110-119

35584

10.95

40507

12.47

100-109

84645

26.06

125152

38.52

90-99

93453

28.77

218605

67.29

表32014年和2013年湖南省示范性、非示范性高中考生语文成绩比较

年份

示范性与非示范性

参考

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得分率(%)

优秀率(%)

良好率(%)

及格率(%)

低分率(%)

2014

示范性

137247

98.94

140

65.96

0.01

2.60

77.18

20.22

非示范性

187619

91.03

136

60.69

0.00

0.72

57.44

41.85窗体底端

2013

示范性

134701

97.52

137

65.01

0.00

0.84

78.25

20.91

非示范性

193492

90.89

134

60.60

0.00

0.21

58.51

41.28

表42014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小题数据

题号

满分

人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分

得分率(%)

区分度

1

3

324866

3

0

2.37

78.87

0.46

2

3

324866

3

0

2.56

85.43

0.31

3

3

324866

3

0

1.85

61.70

0.27

4

3

324866

3

0

2.16

71.97

0.31

5

3

324866

3

0

1.89

63.03

0.40

6

3

324866

3

0

0.82

27.27

0.33

7

3

324866

3

0

1.79

59.62

0.39

8

3

324866

3

0

1.04

34.78

0.09

9

10

324866

10

0

5.33

53.30

0.70

10

(1)

2

324866

2

0

0.18

9.04

0.26

10

(2)

6

324866

6

0

3.02

50.30

0.66

11

5

324866

5

0

3.23

64.62

0.70

12

4

324866

4

0

2.25

56.32

0.54

13

3

324866

3

0

1.77

59.16

0.19

14

3

324866

3

0

1.96

65.45

0.30

15

4

324866

4

0

1.74

43.47

0.48

16

5

324866

5

0

2.83

56.52

0.49

17

6

324866

6

0

3.72

62.02

0.56

18

6

324866

6

0

3.91

65.10

0.59

19、20、21

12

324866

12

0

7.59

63.29

0.60

22

60

324866

60

0

42.11

70.18

0.67

总之,2014年湖南省考生在语文高考中整体表现较好,平均分和得分率都有所提升,大部分考生语文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考生语文水平差距有增大趋势,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湖南省高考考生语文成绩总体差异系数增大。

文理科两类考生成绩差异系数增加,两类考生成绩的离散程度有所增大。

示范性与非示范性高中考生语文平均分和得分率差距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非示范性高中90分以上的考生比2013年减少了0.56个百分点,而低分率却增加了0.57个百分点,这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高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014年语文试卷得分在120分以上的考生仅占总人数的1.52%,与2013年和2012年相比,虽然人数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还是偏小。

这说明,2014年高考考生的语文成绩仍然未能反映出语文学科应有的地位和价值,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语文高考的鉴别力还有待提高。

从以上整体数据、文理科数据、示范性与非示范性高中数据和分组数据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鉴别指数指标偏小。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与命题、阅卷、教学以及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等相关。

从选拔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来说,高考语文考试的鉴别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典型试题的分析与思考

第6题考查点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属别为理解(B)。

2014年该题命题形式新变,不同于往年8句话中4个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比较辨析,而是采用选择恰当虚词组填入语句的形式,既考查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更侧重考查考生凭借语感恰当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有利于引导中学文言文教学摈弃止于词语解释的做法,进而注重朗读背诵、文本理解、语感培养等。

第6题答题情况主要反映了以下问题:

1.对虚词的常见用法缺乏相对系统扎实的梳理,且不能灵活运用。

2.缺乏一定的文言文语感,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注重诵读和涵泳,没有注重文本阅读理解。

3.对这种新的命题形式不适应。

【例】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

出嫁。

②蕡(fén):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参考答案]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第10题考查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属别为鉴赏评价(D)。

本题选材为《诗经》名篇《桃夭》,所考为《诗经》最基本和最具特征性的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和“比兴手法”。

两道小题,既要求考生对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有积累,又要求读懂诗歌,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1)要求填写《桃夭》章法结构的特点,本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题。

(2)要求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其答题一般思路为:

明了比兴手法的含义;找出比兴手法在诗中的表现;具体赏析该手法在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用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同时注意三章表意的层层推进。

第10题的答题情况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1.不理解“重章叠句”“比兴”等基本概念,反映对诗歌基础知识缺乏应有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梳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解读偏差较大,反映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注重文本解读能力与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够。

3.不能很好地结合诗句作具体深入赏析,反映平时阅读理解训练过程中,思考模糊,答题笼统,严密周全的理性思维训练不够。

 

三、《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

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直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

问她跌了多远,滚下来多少级楼梯,她也不说清。

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他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

“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

逃逃逃逃逃!

“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答:

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能体现人的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

(原文: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

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

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谣她睡。

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

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

“再唱《喜旦娄》(Sweetandlow,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

”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

我火了,沉下脸说:

“快点困!

”(无锡话:

“快睡!

”)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

我只好耐心再唱。

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

 )

第19题评分细则

一类卷

(5-6分)

能描述小女孩“不肯睡觉”时的言行表情,符合生活逻辑,文从字顺,生动形象。

二类卷

(3-4分)

能概述小女孩“不肯睡觉”时的情形,符合生活逻辑,表达还清晰,不够生动形象。

三类卷

(1-2分)

尽管写了“不肯睡觉”的事,但生活逻辑欠严谨,表达不够清楚;有偏重于描写照看者的偏向。

 

模拟题举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夺妻

(不丹)达里姆·齐特里

卡尔下了车,走进朋友家宽敞明亮的宴会厅。

今晚这里将有一个热闹的聚会。

卡尔是一个有钱的商人,30多岁仍孑然一身,正打算物色合适的人选成家。

一进朋友家,卡尔的目光就被一位迷人的姑娘所吸引。

随后的活动中,卡尔心中再无他物。

他寻找一切机会与那姑娘接近。

她叫比玛,在一家公司做秘书。

她对卡尔似乎也很有好感。

两人谈兴正浓时,聚会却已接近尾声。

于是,卡尔主动提出送比玛回家,她欣然同意了。

很快,卡尔的车停在一所幽雅的寓所前,两人依依不舍地道别。

让卡尔略略有些失望的是,比玛并没请他上楼坐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不断约会,一切进展顺利,卡尔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意中人。

但有一天,卡尔在与比玛共进午餐时,发现她神情有些抑郁。

卡尔关切地问:

“怎么回事,比玛,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比玛未作回答,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卡尔心都痛了:

“亲爱的比玛,我想娶你为妻,为你分忧。

你愿意吗?

可令他窘迫的是,比玛先是泪珠滚滚,继而失声痛哭起来,引来饭店里不少顾客好奇的目光。

后来,比玛终于平静下来,说:

“卡尔,很遗憾,我已经结婚,我已属于别人。

他是不会同意跟我离婚的。

在卡尔惊愕的目光中,她拎起手包,哭着离开了饭店。

打那以后,卡尔始终心神不宁,他放不下比玛,常常想起他们相处时的甜蜜时光,他们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于是,他决定采取极端行动。

卡尔先作了一番周密调查,然后雇了个杀手,准备把比玛的丈夫除掉。

杀手临行前,卡尔还一再提醒他行动要干净利落,以免被人发现。

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那天晚上,卡尔焦虑地在屋中踱来踱去。

终于,电话铃响了。

“喂!

”他迅速抓起话筒。

“老板,您交待的任务完成了。

“很好!

”卡尔说,“一切是否顺利?

……

阅读上面的小说选段,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100字。

答:

原文梳理:

《夺妻》篇幅短小而耐人寻味。

它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

妄图以卑劣的手段摘取果实,摘到的只能是涩口的苦果。

这对于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具有警世意义。

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多处波澜:

一是“比玛并没有请他上楼坐一坐”;二是比玛哭诉“我已属于别人”;最大的波折自然在于结尾,它节外生枝,陡地逆转,点出了作品主题,读来发人深思,而且对话简洁,干净利落。

答题指津:

要合理地作出推断,应注意:

1、善于从原作前文中捕捉暗示性的信息;2、情节的推进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发展;3、要讲究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大胆地驰骋想象,应注意:

1、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从他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巧妙切入;2、不能胡思乱想,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合“法”,有较为深刻的意蕴,能给人以启迪。

答案示例1(原作结尾)

“是的,嗯,不过……”

“不过什么?

”卡尔心心脏狂跳。

“不过,当我离开时,被一个女人发现了。

“你这个傻瓜!

我一再提醒你要小心。

“没问题,老板。

”对方回答说,“那好像是他妻子,我已经把她一起干掉了!

附示例:

答案示例2

“是的,很顺利。

卡尔听后暗自欢喜,他马上打电话给比玛。

“喂,比玛吗?

我是卡尔,你有时间吗?

“抱歉,卡尔,我家里出事了。

“哦,出什么事了?

”卡尔故作惊疑地问。

“我丈夫刚从国外回来的双胞胎弟弟被杀了。

“什么?

”卡尔一下子呆住了。

答案示例3

“非常顺利。

……

挂了电话,卡尔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他不禁幻想起将来与比玛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不料,几天后的一封信却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

卡尔:

感谢你帮了我的忙。

我将和我的情人离开这里,我们早就订好了这个计划。

为了感谢你的合作,我不会将此事传出。

比玛

答案示例4

“太顺利了,而且我把您要的女人带来了,就在门口……”

卡尔一阵狂喜,发疯似地冲出去开门。

杀手上来狠命地给了卡尔一记耳光。

“老板,勾引您妻子的家伙就是他,怎么处置?

”杀手恭敬地问身后的一个人。

“干掉他!

“是!

示例评析:

以上三则续篇,并不逊色于原作结尾。

示例2设想比玛的丈夫还有个双胞胎弟弟,这一收篇既出人意料,又让人叹服,真是奇巧。

示例3假想比玛在借刀杀人,而且巧借书信道破天机,堪称绝妙。

示例4则设想卡尔杀人不成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一构思同样妙不可言。

四、2015年高考复习的策略

(一)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

(二)控制课堂的有效节奏

(三)重视知识体系,加强思维训练

(四)编制科学的复习体例

(五)整体常见题型,借鉴他山之石

以写作训练为例:

2014考纲之题型示例

1.2013年湖南卷作文题,组合型材料。

2.2011年湖南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3.2012年湖南卷作文题,图文结合材料。

4.2004年湖南卷作文题,“家庭教育”话题作文。

(长沙市一中2013届第七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流水遇到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

“你看你,一生只限于停留同一个地方,真枉费此生啊,看我什么地方都去得了,而你呢,啧啧……”

树根谦虚地回答:

“是的,我的一生只能待在这个地方了,不过我将会越长越高,此生不会虚度。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根据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任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长沙市一中2013届第八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你们就要毕业,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的抉择。

瞻望未来,前路遥迢。

际遇、机会并不全是我们可以把握与掌控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规划自己的人生?

或者,我们该如何规划人生呢?

请针对上述问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提示】:

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立论:

一是能否规划人生;二是如何规划人生;三是命运掌控在谁手里。

第1节:

用鹰的眼睛去审题立意

第2节:

天才般的想象

第3节:

我的作文我做主,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又叫说人话,丢鬼话)

第4节:

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我的风格(结构)我说了算

第5节:

用魔法装点语言

第6节:

看看作文的眼睛,突出点题

第一种类型:

有人有事型(以安徽卷为例)

21.[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

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

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出自2014年3月份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一场口水战。

宋方金撰写了一篇长微博,指出在拍摄电视剧《美丽的契约》期间,80%的台词都是宋丹丹现场改编的。

于是便引发了娱乐界对于演员能否改剧本的讨论。

可见这则作文材料紧贴时事要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旨在要求学生能对现实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

这则材料有以下角度。

1.从剧作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谈遵从、遵守规则。

表演艺术家改动剧本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是对规则的破坏。

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破坏规则,那么就无规则可言。

考生可以写规则的重要性(这是从为什么角度深挖了,比只写规则的好处,空泛依据材料表象说遵守规则要好得多),它旨在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

诸如遵守交通法规、遵守道德底线、遵循学习知识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马老师提醒:

关于材料的选择要学会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多用用人文材料更有感染力【六节课系列第二讲会谈到】)等。

2.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谈不唯命是从、创新突破(可能本点会流于大路化,所以你要注意材料以及语言的选择,让大路化的东西变得立体有冲击力【后面几讲会讲到】)。

表演艺术家改动剧本,是对权威态度的不迷信盲从。

艺术是允许个人发挥的,社会也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表演艺术家改剧本,可能是因为剧本不好,或者是因为剧本不太能发挥自己的表演特长,或者是它违背了表演艺术家的底线,等等。

艺术家对剧本的改动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应该赞扬,因为他在剧本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技巧,这是创新,它给剧本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

小到实验,大到社会发展,亦是如此。

3.从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冲突的角度来说,可以谈辩证分析。

能否改动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如果是正确的、积极的,就应该提倡;如果是错误的、消极的,就应该剔除(马老师说本点好说难写,但是我提醒,想想以小见大,想想记叙文、小说怎么写,或者是怎么把这个一分为二的大问题具体到现实的小物体(最多不超过两个)中,这个小物体并且有这样的矛盾,而且我们熟悉)。

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创新。

从文体的选择来看,这则作文材料比较适合议论文(但马老师诚实的说写出来散文或者是记叙文更能得高分)。

材料中的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针对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考生就此事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它能反映考生的思辨能力,所以立意时不可有偏颇(注意,不可有偏颇不代表就是两部分要二分之一均匀,你要水平高,完全可以全篇支持一个观点,最后猛然两三句将相反的观点在读者的脑中抬升到和前面大费周章的观点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生活中,很多争议的产生其实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这也并不是说要“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相反,作文观点必须鲜明,而且最好要开门见山,比如标题就是观点。

当然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小说之类。

第二种类型:

社会现象型(以北京卷、湖南卷为例)

23.[2014·北京卷]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700字。

所给材料中除列举北京老规矩外,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即“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这就说明题目不只是说北京老规矩,还涉及如何看待老规矩(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如何面对传统文化的问题。

材料中列举的“老规矩”,考生在读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分析其内涵: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是恪守孝道(这是是什么,是深挖的,不只是表面的规则,是一种深层的人文道德);“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则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不许管闲事儿”这个规矩要对“闲事”做一个界定,要有前提条件,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

有了这样的分析,北京“老规矩”的优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老规矩等问题也就明确了。

另外,题干中还有一句: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这就提醒考生要联系现实思考:

为什么大家会重提老规矩?

这些老规矩在今天的社会有何意义?

由此思路就拓宽了,思考也就深刻了,文章也就有深度了(这一点很难了,估计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想出来)。

第三种类型:

论述性材料思辨性型(以江苏卷、上海卷为例)

19.[2014·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解析]本则材料由两则小材料构成。

第一则小材料是说与其他任何事物相比,“只有青春是不朽的”的观点;第二则小材料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总之,“青春是短暂的”。

 第一层次的比照,青春与非青春。

《致青春》出炉引发了热议,点赞与批判飞舞在网络的世界。

但是,对于青春的思考却一直没有止步,当然,今年江苏作文命题与这部电影并非有多大关联,只是作为教育本身,无法绕过青春的话题,一个人的青春路径,基本决定了他的未来。

何况,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就是“向青春举杯”,孩子在进入高中之后,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诗文,基于这样的现实,这个材料会启发学生第一感觉从生命的长度视角去写青春与非青春的思考,由儿童时代转向青春时代,带来了思想的准备与身体的变化。

需要补充的是电影《致青春》之“青春”内涵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