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docx
《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
部编版必修下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
班级:
姓名:
古诗词目录:
一、登岳阳楼/杜甫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三、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四、游园/汤显祖
一、《登岳阳楼》
【习题】
一)赏析辨识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 鞭挞(tà) 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
B.戎马(rónɡ) 擢升(zhuó) 女红(ɡōnɡ) 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 诠释(quán) 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
D.蹩脚(bié) 乾坤(qián) 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楚东南坼坼:
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
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
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
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7.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二)理解性默写:
①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 。
②《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④《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三)赏析简答: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
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2、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
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7、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8、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9、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
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赏析辨识选择题:
1.答案:
B解析:
A.“剽”读piāo,C.“与”读yǔ;D.“落”读luō。
2.答案:
C解析:
C.老病:
年老且生病。
3.答案:
A解析:
B.月—夜;C.自—字;D.四—泗。
4.答案:
A解析:
A.为其晚年作品。
5.答案:
C
6.答案:
C
7.答案:
A
二)理解性默写:
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赏析简答:
1、答:
写景的诗句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答:
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答: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5、答: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答:
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答: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8、答:
个人经历:
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
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9、答:
因为作者已是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níng)笨拙(zhuō)惦记(diàn)埋怨(mán)
B..棹(dào)簇(cù)澄(chéng)鹭(lù)
C.栖居(qī)屹立(yì)悲枪(chuàng)拜竭(yè)
D.旷古(kuàng)亘古(gèn)委琐(suŏ)嗟(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征帆去棹掉:
船桨。
B.千里澄江似练练:
绸缎。
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
但是。
D.登临送目临:
面对。
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星河鹭起:
星河,银河,喻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强调水天一色。
B.千里澄江似练:
喻指长江澄碧如缎带。
C.故国:
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
D.六朝:
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4、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
“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5、下列各项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未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二)理解性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
。
三)赏析简答: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5、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
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7、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8、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
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9、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B项“棹”应读“zhào”。
2、答案:
C。
解析C项仙:
只有。
3、答案:
D。
解析D项六朝:
东关、东背、宋、齐、梁、陈。
4、答案:
D。
解析D非“直抒胸臆”
5、答案:
C。
解析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
二)理解性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三)赏析简答:
1、答:
地点—故国,季节—晚秋,气候—初肃。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内容。
2、答:
“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3、答:
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4、答: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5、答: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6、答:
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
7、答:
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苍翠的山峰、来来往往的船只、残阳、斜插着的酒旗、彩舟、白鹭。
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高气爽。
千里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镞一样挺拔。
残阳夕照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插着。
淡云蓝天之下,画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丽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作者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写作手法。
8、答:
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9、答:
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四)综合资料:
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谩嗟:
空叹。
2、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3、“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4、门外楼头:
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翻译】
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赏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
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
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
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
下片抒怀。
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
“千古”二句起笔高迈,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
“六朝”两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商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效果立现。
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
这首词境界雄浑、阔大,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
三、《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
三四句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 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
B.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
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洁白如玉,水天一色。
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只感受到洞庭风光妙不可言。
C.“肝胆皆冰雪”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表里俱澄澈”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
3.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词人欲舀尽西江水,慢慢倒入北斗这个酒勺中,来招待天地万物。
这种豪情是宠辱皆忘之豪情,这种境界是物我两忘之境界。
B.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C.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
这样写,扩大词句的内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归隐田园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
4.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表里俱澄澈”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
B.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C.词的上片情景交融。
词人描写了广阔的湖面、澄澈的湖水、素洁的月光,营造了幽谧、廖阔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悠热自在的心情和坦荡旷达的胸襟。
D.这是一首豪放词,笔势雄奇,大气磅礴,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二)理解性默写:
1、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2、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
三)赏析简答:
1.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请说出本词所使用的三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4、 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5. “表里俱澄澈”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
D。
分析:
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答案:
B。
【解析】(3)“妙处”是指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或“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一种境界。
不仅仅是“洞庭风光之妙”。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