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671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docx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南美洲有一种“迷你”小西瓜,它和壹元硬币的对比图如图所示,关于这种小西瓜小明对其进行了估测,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长度约为10cmB.体积约为2dm3

C.质量约为5gD.密度约为1kg/m3

2.用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①容器的质量是20g

②液体的密度是3×103kg/m3

③5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kg

④这种液体可能是水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③④都正确

3.把一个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取出金属块擦干后浸没在盛满煤油的烧杯中,将从烧杯中溢出煤油的质量是(ρ水=1.0×103kg/m3,ρ煤油=0.8×103kg/m3)(  )

A.30gB.28gC.26gD.24g

4.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网络上还是生活中二维码已经随处可见。

二维码也成为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扫一扫可团购餐饮,扫一扫可拿到打折电影票等等,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当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5.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人“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6.费县的许家崖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因为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是(  )

A.

手影的形成

B.

月亮的“倒影”

C.

玻璃幕墙光污染

D.

笔在水面处“折断”

9.斜放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因为(  )

A.筷子在空气中的部分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看到的是变深的筷子的实像

B.筷子在空气中的部分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看到的是变深的筷子的实像

C.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看到的是变浅的筷子的虚像

D.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看到的是变浅的筷子的虚像

10.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

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

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

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

11.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

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

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

12.2020年10月1日,XX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妈妈B.车玻璃C.汽车座椅D.路旁的树木

二、填空题

13.某钢瓶内装有气态氧,一次气焊中用去了一半,则钢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与原来相比______,剩余氧气的密度与原来相比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水温低于4°C时,随着水温降低,水的密度变大。

(____)

15.学习光的折射时,老师让我们用盛水的玻璃杯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如图所示,在白纸上写两个字母“B”(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正面观察到位于下方的字母发生了变化,让白纸前后移动,出现图丙和图丁现象,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出现图丙现象时,保持白纸位置不动,让玻璃杯向右侧移动,发现像______(选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保持不动”);图丁下方字母“B”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6.元旦期间,贝贝同学一家开轿车去紫琅湖公园游玩。

(1)以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_____的,贝贝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贝贝看到花草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能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____镜。

17.一只小鸟在美丽的西湖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10m,小鸟距水面3m,映在平静湖面上的鸟的“倒影”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____m。

1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

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

19.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国庆假期,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制小乐器的作业,小华同学制作了一个“弦琴”,如图所示,如果他将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音调会越_________。

20.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mm,该图的读数是___cm,减小误差可以采用____的方法。

三、解答题

21.爱护环境,保持水土,人人有责!

三中物理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及时监测定南河的含沙量,通过渔民帮助,在某河段中间捞取体积为5×10-3m3河水,测得其质量为5.6kg,已知沙的密度为2.5×103kg/m3,水的密度为1×103kg/m3。

求:

(1)该河水的密度是多少?

(2)该河段每立方米河水(指纯水和沙的总体积为1m3)中沙的体积占多少m3?

22.

(1)如图所示,a处黑点是陈老师所在的位置,b处黑点是小明同学所处的位置,现要使小明沿图中视线方向通过平面镜看见陈老师,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并大致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2)如图所示,A是发光点,B是发光点A经薄凸透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光线A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岀射光线,并用“.”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3)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23.请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玻璃)时,在交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发射和折射,如图1甲,此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但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该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强弱不同,相对于空气,水(玻璃)对光的折射能力更强,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图1乙所,当光线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

),折射角会增大到

,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水(玻璃),如图1丙,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折射角等于

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

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

人们利用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制成了光缆,用于通信等方面。

光在均匀透明的玻璃棒中传播,即可在弯曲的玻璃棒的光滑内壁上,借助于接连不断地全反射,可以将光从一端传导到另一端,即使棒的截面直径很小,甚至到微数量级,传导的效果也不变,这种导光的细玻璃丝称为光导纤维如图2所示。

光导纤维已成为一种新的光学基本元件,在光通信,光学窥视及光学特殊照明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在此方面贡献突出,被世界誉为“光纤通讯之父”。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

(2)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______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根据你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对比空气和玻璃,则光导纤维中,______(选填“外套”或“内芯”)对光的偏折能力强。

24.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为什么?

25.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1080m时第一次鸣笛,6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2s,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26.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求:

(1)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多少米?

(2)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多少米?

(3)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m/s?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A.因为小西瓜的大小与一元硬币的大小差不多,那么它的长度和硬币的差不多,大约25mm,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西瓜的大小与一元硬币的大小差不多,所以小西瓜的体积在几立方厘米,不会有2dm3那么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硬币的质量也就几克,所以小西瓜的质量约5g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D.西瓜的密度应该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即1.0×103kg/m3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

D

①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m为40g,则容器质量为40g,故①错误;

②由图像知,m=100g时,V=60cm3,由于100g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所以液体的质量为

m液=m﹣m容器=100g﹣40g=60g

液体的密度为

故②错误;

③5L这种液体的体积为

V′=5L=5dm3=0.005m3

液体的质量为

m液′=ρV′=1×103kg/m3×0.005m3=5kg

故③正确;

④这种液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所以可能是水,故④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D

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的体积

把同一个金属块分别浸没在盛满水和盛满煤油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水和煤油的体积是相同的,故溢出煤油的体积也为30cm3,从烧杯中溢出煤油的质量是

m'=ρ煤油V=0.8g/cm3×30cm3=24g

故选D。

4.C

解析:

C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

A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

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

,则

,故B、D错误,A正确。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C

A.照相机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故B错误;

C.水底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水底”比水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小鸟掠过水面时,小鸟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D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错误;

B.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C错误;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以此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D

A.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月亮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光污染,是当日光和人工光照射到玻璃表面上时由于玻璃的镜面反射而产生的眩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由水中入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

D

斜放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因为水中的筷子反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在筷子的正上方看到了筷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变浅了,故选D。

10.C

解析:

C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要用甲液体来加热使乙液体沸腾,条件是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

B

AB.钟声是由撞击钟体,钟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诗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的,故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

D

【详解】

小明和妈妈是坐在行驶的车中,行驶的车、小明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

以妈妈、车玻璃、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而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小明与路旁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即小明是运动的。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变小变小

解析:

变小变小

[1]某次电焊用去了瓶中氧气的一半,则钢瓶内剩余氧气质量为原来的一半,故剩余氧气的质量与原来相比变小。

[2]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等于瓶的容积),质量减小,由

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14.B

解析:

B

水在0~4°C时反膨胀,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故应该选B。

15.凸透镜保持不动实

解析:

凸透镜保持不动实

[1]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字母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两次物距不同。

[2]图丙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u小于f,保持白纸位置不动,让玻璃杯向右侧移动,u始终小于f,故像不动。

[3]图丁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根据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图丁下方字母“B”成的是实像。

16.运动静止液化凸透

解析:

运动静止液化凸透

(1)[1][2]以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离爸爸越来越远,所以是运动的,而贝贝坐在车上,与爸爸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3]花草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4]透过水珠能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这时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将叶脉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7.虚反射6

解析:

虚反射6

[1][2]“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照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了物体的像,像是虚像。

[3]“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为小鸟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m,所以“倒影”距小鸟6m。

18.液化凝华熔化熔化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解析:

液化凝华熔化熔化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1)[1][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

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

[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

(2)[4]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3)[5]合理即可,如:

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

19.频率;高

解析:

频率;高

[1]声音的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会越高。

20.25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详解】123图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55cm故木块长度:

855cm−600cm=255cm;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

解析:

2.5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详解】

[1][2][3]图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55cm,故木块长度:

8.55cm−6.00cm=2.55cm;

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解答题

21.

(1)1.12×103kg/m3;

(2)0.08m3

解:

(1)该河水的密度

=1.12×103kg/m3

(2)体积为5×10-3m3河水中水的质量为m水,沙的质量为m沙,则

m水+m沙=m0

ρ水V水+ρ沙V沙=m0

1×103kg/m3×(5×10-3m3-V沙)+2.5×103kg/m3×V沙=5.6kg

V沙=0.4×10-3m3

每立方米河水(指纯水和沙的总体积为1m3)中沙的体积

V沙1=

=0.08m3

答:

(1)该河水的密度是1.12×103kg/m3;

(2)该河段每立方米河水(指纯水和沙的总体积为1m3)中沙的体积占0.08m3。

22.

(1)[1]过a点作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延长图中视线所在直线,交竖直直线于O点,由图可知,aO为入射光线,bO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过O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位置;如图所示:

(2)[2]连接CB,就是入射光线A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A点画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AD,连接DB,交主光轴于F点,则点F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如图所示:

(3)[3]由平面镜成像,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连接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

23.不会大于内芯

(1)[1]由文中信息可知,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

而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2)[2]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增大入射角,发生全反射时,折射角会增大到90°,此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

故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

(3)[3]由题意可知,相对于空气,水(玻璃)对光的折射能力更强,且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即:

光从折射能力强的物质射向折射能力弱的物质时才能发生全反射。

故光导纤维中,内芯对光的偏折能力强。

24.见解析所示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夏天,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冰块吸热首先温度升高达到0℃,然后继续吸热熔化,当全部熔化成0℃的水后,再温度升高吸收热量,致冷效果较好;而冷水加入饮料后,直接吸热升温,吸收的热量较少,致冷效果较差.

25.

(1)20m/s

(2)4s

(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1,声速为v2=340m/s,第一次鸣笛听到回声的时间是:

知道,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

,即

,由此解得:

(2)设听到回声后又行驶的时间是t2=12s,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t3,

根据题意知道,第二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是:

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

知道,

,代入数据解得,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

26.

(1)68m;

(2)51m;(3)17.9m/s。

【详解】

(1)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的时间为: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为:

s1=v声t1=340m/s×0.2s=68m;

(2)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的时间为: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为:

s2=v声t2=340m/s×0.15s=51m;

(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

s′=s1-s2=68m-51m=17m;

这17m所用的时间为:

t′=△t+t2-t1=1s+0.15s-0.2s=0.9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答:

(1)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68m;

(2)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离测速仪51m;(3)被测汽车速度是17.9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