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609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docx

铁矿资源储量地质勘察报告

 

某铁矿深部勘查与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

二○一一年二月

 

某铁矿

深部勘查与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提交单位:

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

队长:

总工:

编写:

审核:

提交日期:

2011年2月

正文目录

1.前言

1.1目的任务

钢铁集团矿业某铁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65974,采矿证面积1.6535平方公里,采矿期限:

2010年5月27至2015年5月27日,开采深度:

716米至530米标高。

钢铁集团矿业某铁矿为了制定区铁矿资源开采计划,受采矿权人的委托,依据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发布的《超贫磁铁矿勘查技术规程(暂行)》的要求,我单位于2010年11月编写了《钢铁集团矿业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与深部勘查工作设计》,并于11月底开始野外地质工作。

(1)主要目的:

1、按不同矿石品级查明矿区(超贫磁)铁矿资源/储量,为矿山资源开发提供详细地质资料。

2、按矿方扩大采矿需求,在主采区进行深部勘查,大致查明超贫磁铁矿深部变化情况。

(2)主要任务:

1、根据采矿工程揭露的地质实际情况,基本查明矿体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品位变化特征,基本查明矿石成分、结构构造、物质成份与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大致了解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

3、按矿方提出的工业指标圈矿,并按最低开采标高530m以上和标高530m至400m之间估算区超贫磁铁矿的资源储量;

4、调查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1.2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平泉县城257°方向,直距5公里,运距6.5公里。

现属于平泉县平泉镇管辖。

区有一便道与101国道相连,交通较为方便(插图1:

交通位置)。

矿区所在区块编号为:

K50E018019(平泉县幅),其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118°38′22″,北纬41°00′14″。

矿区围由4点控制,采矿证面积1.6535km2,采矿期限:

2010年5月27日至2015年5月27日,开采深度:

716米至530米标高。

表1采矿证围各拐点坐标表(1980坐标系)

拐点

X

Y

矿区面积(km2)

1

4542316.52

40383807.35

1.6535km2

开采深度:

716米至530米

2

4542232.37

40386255.74

3

4541557.82

40386232.55

4

4541641.96

40383784.16

1.3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本区地处东部,属于侵蚀低山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716m,最低海拔510m,相对高差206m,沟谷多呈近南北向。

该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据气象部门资料,年平均温度10℃±,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0℃,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温差变化较大。

年降水量在500—700mm,多集中在7、8、9月份,霜冻期自当年11月至翌年3月,冻土深度1.2m。

山地植被覆盖面积较大,主要有棉槐、刺槐、松树、苹果、山楂等林木。

该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为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林果主要为苹果、山楂和少量板粟。

随着矿业的发展,矿山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运输、服务行业的发展。

电力、水资源相对充足,剩余劳动力较多,可满足矿山建设的需要。

1.4以往工作概述

1957~1959年,省地质局区调队在本区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了幅1/100万区域地质图。

1960~1990年又相继完成了地区相关图幅的1/20万地质测量与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999~2000年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工作部编制了市1/20万矿产图与各县区1/10万地质图,1/10万矿产分布图与开发利用现状图。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

1972年地矿部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在该区进行地质普查工作,于当年9月提交了《省平泉县红山咀磷矿初步普查评价报告》。

1974年省地质局审查批准贫磷C2级矿石量9152.48万吨,平均品位P2O53.25%,TFe13.26%,TiO22.87%.

1977年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原省地质四队普查的基础上,1978年10月提交了《省平泉县红山咀磷矿南部矿带弧图沟—正北沟地段普查评价报告》,提交C2级矿石量1576.01万吨。

2003年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此进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提交了《省平泉县红山咀超贫磁铁矿北区储量核实报告》与图件,提交122b级矿石量14164千吨,TFe平均品位13.37%,P2O5平均品位2.86%。

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冀国土资储评[2005]22号文”批准。

2006年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在该区工作,提交了《省平泉县刁窝——红山咀一带超贫钒钛磁铁矿普查报告》。

报告中该区共估算:

mFe≥8%的资源储量(122b+333)11334.36千吨,其中122b类8598.99千吨,333类2735.37千吨;8%≥mFe≥6%类资源量(122b+333)12621.89千吨,其中122b类9622.72千吨,333类2999.17千吨。

批准机关为:

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批准文号为“冀国土资储评[2007]123号文”。

2009年12月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编写了《省平泉县柏泉矿业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09年11月,全区共探获122b+333类保有资源储量(mFe≥8%)6501kt,平均厚127.06m,全铁平均品位13.14%;磁性铁平均品位8.28%。

伴生P2O5品位2.66%,矿物量173kt。

1.5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严格按照2010年11月初提交的深部勘查设计开展工作。

根据双方所签合同要求,我队于2010年11月19日—2011年1月20日进入该区开展野外工作,通过1:

2000地质修侧、槽探加密、钻探工程验证与取样化验等手段,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基本达到了深部勘查工作地质要求。

室、外工作均按有关规或规定执行,野外工作于2011年1月20日结束,经我单位派专家组进行野外验收,野外工程质量合格,后转入室进行资料整理。

表22011年某铁矿深部勘查实物工作量表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

完成

备注

1

1:

2000地质修侧

km2

1.6535

1.6535

2

1:

5000水文地质调查

km2

1.6535

1.6535

3

钻探

m

1400

1036.73

2个孔,76°开孔

4

基本分析(三元素)

880

570

TFe、mFe、P2O5

5

岩、矿石化学全分析

5

5

6

光谱全分析

5

5

7

组合分析

10

10

8

物相分析

10

10

9

检分析

85

60

10

外检分析

45

30

11

岩矿鉴定

10

2

12

小体重测定

30

30

TFe、mFe、P2O5

13

样品加工

880

570

14

水质全分析

2

2

15

1:

1000剖面线测量

km

3.00

3

16

工程点测量

30

30

17

岩心采样

m

1400

1036.73

18

刻槽采样

m

1600

1100

19

槽探编录

m

1600

1100

20

钻探编录

m

1400

1036.73

2.区域地质背景

据冀京津地质志,矿区本区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拱断束(Ⅲ26)、平泉凹断束(Ⅳ222)的西缘。

本区呈一弧形构造形态,地层呈向南东突出的弧形分布,弧的核部为太古界变质岩系构成的结晶基底,岩层褶皱,断裂发育。

岩浆活动频繁,从超基性、基性、酸性到喷出岩均很发育,形成广泛分布的基性一中酸性的侵入岩体、岩脉和火山岩层。

岩浆活动受其区域构造控制。

区地层:

区所见地层,从老至新主要有太古界单塔子群变质岩、中生界白垩系大北沟组火山沉积岩、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

a.单塔子群变质岩(Ardn)

分布于矿区的南西北三面包围黑云角闪辉长岩体,在区出露面积较小。

地层北倾,属同斜向斜构造,这一向斜构造从西往东侧伏。

在红石砬一带形成马蹄状(可能属于同斜向斜的侧伏底),目前所见到的黑云二长岩和黑云角闪辉长岩,原来可能为层状侵入体,后与单塔子群地层同遭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与褶曲形成。

b.白垩系大北沟组(K1d)

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侧、南侧,覆盖于黑云角闪辉长岩体,不整合于单塔子群之上。

主要岩石下部为灰紫色砂砾岩,上部为安山岩,地层走向北东东,倾向120~150°,倾角20~25°,呈单斜构造。

c.第四系(Q4)

分布于沟谷两侧,由残坡积、冲洪积砂砾和粘土组成,分布面积狭窄,厚度在3~5m。

构造:

a.区域构造,古北口~平泉深断裂在矿区通过,本区基性黑云角闪二长岩与黑云角闪辉长岩体受该构造控制。

b.据区测资料,本区单塔子群地层为一个呈东西走向,向北倾斜的同斜向斜构造。

c.黑云二长岩体中的黑云角闪辉长岩体呈马蹄形构造。

属于同斜向斜的侧伏底。

d.其它的线形构造也较发育,以北西向的断裂为主。

F1号断层:

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呈346°方向延长约1.5公里,宽30m左右,倾向北东,倾角在60~65°,属正断层。

对本区矿体有破坏作用,但断距很小。

F2号断层:

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呈293°方向延展,长1.45公里,宽10~20m。

断裂带倾向南西,倾角在80°左右,断层性质属逆断层。

岩浆岩:

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有早元古代黑云二长岩与夹在其中的黑云角闪辉长岩,距永辉一矿南1公里处有一个角闪辉石岩体。

a.黑云二长岩(ηβ21)

属于早元古代时期的层状侵入岩,与单塔子地层大致同期形成,后遭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

面积约4平方公里。

b.黑云角闪辉长岩(υ21)

为黑云二长岩同期产物,受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因地层发生褶曲,形成马蹄形。

东西走向,同斜北倾,倾角在70°左右。

宽200~260m,长4800m,面积0.71平方公里。

根据黑云母和角闪石含量的多少,可分为黑云辉长岩、黑云角闪辉长岩、角闪黑云辉长岩,以黑云角闪辉长岩相为主,故统称黑云角闪辉长岩体,该岩体既是成矿母岩,也是赋矿岩体。

岩石具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52%,单斜辉石13%,普通角闪石11%,黑云母7%,磁铁矿6%,磷灰石1~3%。

此岩体为本区超贫磁铁矿的成矿母岩和围岩。

c.角闪辉石岩:

分布于矿区南1.6公里,岩体呈岩株状,近椭圆形。

面积约0.046平方公里,系永辉二矿的采场。

d.脉岩类:

区脉岩发育。

主要为伟晶岩脉,长几十米~百余米,最长850m,宽1~10m不等,多呈近东西向展布,显示受东西向构造所控制,可能为混合岩化的产物。

其次为闪长岩脉、闪长正长岩脉等,规模一般不大,长几十米~百余米,宽1~3m,在子沟与狐图沟之间有一条呈310°走向的闪长岩脉延长约500m,宽5m左右,倾向220°,倾角70°左右,切穿超贫铁磷矿体。

区域矿产:

区矿产丰富,并有规律可循。

黑色金属以铁矿为主,主要与本区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主要有大庙~黑山钒钛磁铁矿(大型),头沟~麻营子钒钛磁铁矿(小型)等。

有色金属与本区中~酸偏碱性岩有关,如小寺沟铜(钼)矿,五道河多金属矿,洼子店金(铜)矿等。

3.矿床地质

本区矿体赋存于早元古代时期层状侵入的黑云角闪辉长岩中,层状岩体与单塔子群地层同遭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与褶曲,导致岩体呈马蹄形,由于分异作用致含铁量有差异,整个岩体中部形成一条连续的马蹄形矿带,因矿权分为南区Ⅰ号矿带(永辉)和北区Ⅱ号矿带(即柏泉矿区),矿体即赋存于黑云角闪辉长岩体矿带之中,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依据mFe分析结果来界定。

2009年12月的核实工作圈出的矿体编号为Ⅱ-8、Ⅱ-6-1、Ⅱ-6-2、Ⅱ-6-3号4条矿体。

该矿带位于岩体中部,其西部(7号勘查线以西)走向北东,近东西向,倾向北;由于后期受到褶曲的影响,在矿体东部(7号勘查线以东)走向变化为北西70°,倾向北东;

造成矿体两端产状不同,应是受区域褶皱影响而致。

3.1矿体特征

本次工作按不同矿石品级共圈出2条超贫磁铁矿体,分别为Fe1(mFe≥6%)和Fe2(4%≤mFe<6%),矿体均赋存于黑云角闪辉长岩中,分布于勘查区中北部,榆树林沟至南沟沟一带,地表呈条带状脉体,延长约2000m,厚度变化较大,现对矿带(mFe≥4%)分东西两段分别阐述如下:

①西段矿体:

即矿体西端至7号勘查线之间部分,该段矿体呈似透镜体状,走向北东近东西向,向北倾,倾角在70°左右,地表出露延长约1000m,厚度在120-360m之间,中部(15号勘查线)最宽,达360m厚。

西段矿带全铁品位5.15%-16.54%,磁性铁品位4.01%-12.29%。

矿体上下盘均为黑云角闪辉长岩,与矿体的界线以磁性铁含量划分,呈渐变接触关系。

②东段矿体:

该段矿体呈脉状体,受区域构造影响,在7号勘查线以东走向变为北西70°,北东倾,由西向东矿体倾角逐渐由70°变陡至82°左右,地表出露长约1100m,厚度60-200m之间。

矿体全铁品位7.80%-13.93%,磁性铁品位4.01%-9.81%。

矿体上下盘亦为黑云角闪辉长岩,与矿体的界线以磁性铁含量划分,呈渐变接触关系。

3.2矿石质量

矿体为含磁铁黑云角闪辉长岩。

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4~12%,钛铁矿2~3%,其次有少量赤铁矿。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含量80~85%,其次有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与榍石等。

磁铁矿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以晶隙铁的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间隙或其中,其粒径一般在0.03~0.51mm。

3.3矿石类型和品级

本区铁矿床成因类型属基性岩型超贫磁铁矿矿床。

矿体赋存于黑云角闪辉长岩之中,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石组成的主要矿物份为黑云角闪辉长岩型超贫磁铁矿石。

工业类型属需选矿石。

3.4矿体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

本次共圈出2条超贫磁铁矿矿体,厚度在60~360m之间,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最大延深在170m,矿体规模属中型。

Fe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Vm=56.38%,Fe2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Vm=53.68%,矿体形态变化属中等。

Fe1号矿体品位变化系数Vc=8.33%(Vc<50%),Fe2号矿体品位变化系数Vc=6.53%(Vc<50%),矿床铁元素分布较均匀。

插图3Fe1号矿体厚度与mFe品位变化曲线

插图4Fe2号矿体厚度与mFe品位变化曲线

3.5矿体围岩和夹石

该区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矿体与上下盘围岩岩性均为黑云角闪辉长岩,两者呈渐变关系。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将含mFe≥4%、厚度≥4米的即圈为矿体;mFe<4%的、厚度≥4米的则划为夹石。

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该区矿石类型属于黑云角闪辉长岩中的超贫磁铁矿矿石。

矿石较坚硬,但磁铁矿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以晶隙铁的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间隙或其中,其粒径一般在0.03~0.51mm。

较易与脉石分离。

矿石的可选性和选矿回收率较好,由于该区超贫磁铁矿石中含磷较高,可以优先磁选铁,然后再浮选磷的流程。

据2009年12月核实报告中的选矿流程如下图:

 

插图5某铁矿选厂工艺流程图

据收集到得原省地矿中心实验室选矿试验资料,该矿区原矿品位P2O53.45%,TFe14.05%。

磷的浮选结果:

磷精矿品位25.06%,回收率88.72%,产率11.90%。

铁精矿TFe66.13%,回收率53.87%,产率8.68%。

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1水文地质

5.1.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该区水文地质分区属燕山山地水文地质区(Ⅲ),兴隆—平泉中低山峡谷裂隙—岩溶水亚区(Ⅲ5)。

由于矿区属中低山丘陵,地形南高北低,地势起伏较大,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而不利于聚集和入渗,因此地下水的来源并不充分,区各个含水岩层与含水构造与地下水存在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其中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沿沟谷向下形成径流;基岩裂隙水也主要靠大气降水的补给,沟谷地带部分接受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其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自高处向低洼处,除部分补给含水构造与第四系孔隙水外,主要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排泄;构造裂隙水的补给部分受构造走向控制,并主要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无有迳流,据已竣工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稳定水位在如下表:

表3钻孔水文观测情况一览表

钻孔编号

开孔标高

稳定水位位置

稳定水位标高

ZK13-1

568.32m

33.80m

534.52m

ZK0-1

629.04m

28.80m

600.24m

ZK21-1

587.89m

28.80m

559.09m

ZK13-2

595.43m

7.80m

587.63m

ZK3-1

441.30m

16.40m

424.90m

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的迳流方向主要是从南往北;据访当地单井最大涌水量在3吨/日以下,该区属较干旱地区,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较集中于7、8、9月份。

一般情况下,以渗水居多,不会出现涌水。

在开采工程中防水以注意露天采场汇水和采场积水的自然排泄为主。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含水层分布于沟谷,对开采无影响。

5.1.2矿区水质分析

本次采集两件水样,1号样采于生活用水,2号样采于河流水,并送交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实验室做水质全分析测定。

经测定矿区水的化学类型属HCO3—Ca—SO4低矿化淡水(重碳酸钙硫酸型低矿化淡水)。

(1)酸碱性

1号样PH值7.1,HCO3-含量171.71mg/L;

2号样PH值7.2,HCO3-含量225.58mg/L。

据分析结果,两水样均属于弱碱性水(PH值7~9),随着PH值增高,HCO3-含量减小,SO42-减小,Ca2+减小。

(2)总矿化度

将水样分析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含量(HCO3-计算其含量一半)相加便得出总矿化度。

1号样总矿化度392.30mg/L;

2号样总矿化度711.27mg/L。

据分析结果,两水样均属于淡水(<1000mg/L)。

(3)硬度

1号样总硬度ρ(CaCO3)228.54mg/L;

2号样总硬度ρ(CaCO3)352.90mg/L。

据分析结果,两水样均属于弱硬水。

5.1.3矿区水文条件评价

通过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大致位于500m左右,随地形起伏而变化。

侵蚀基准面以上通过采场自流方式就可以完成排水。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矿山开采后没有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产生明显影响。

5.2工程地质条件与开采后的变化

5.2.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矿体与围岩为一体,整体性好。

矿体上下盘均为黑云角闪辉长岩。

该种岩石抗压强度(R)在200—250Mpa之间,普氏硬度系数(f)15—20,属于坚固的岩石。

虽然矿体上盘出现F2号断层等不稳固构造,但其距离矿体边界最近为45m,且产状较陡,对矿体露天开采影响不大。

经开采证实,矿石与围岩致密坚硬,稳固性、完整性好,工程地质为稳定类型,属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具有较好的开采条件。

5.2.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矿山开采超贫磁铁矿体,用露采法开采,矿山各开采边坡角不可过大。

随着随开采深度和面积的扩大,开采平台增加,引发围岩大面积滑落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要严格防边坡滑落的发生。

5.3环境地质条件与开采后的变化

5.3.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根据野外现场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区历史上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38号文,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映谱周期S为0.45S。

历史上矿区附近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1978年7月28日震时波与本区,但没造成灾害。

在矿体开采围无地表河流,沟谷为季节性流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一般水量较小,开采时对水文环境影响不大,不会因雨水冲刷或自然滑落影响环境。

本区除磁选外,还有浮选,建议选厂建在村庄下游,产生的废水循环使用,以减少污染。

本区为露天开采,矿体规模较大,在工业场地与开采区占地面积较大,会严重破坏植被,影响水土保持。

因此建议矿山作采矿规划时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采坑采矿完毕后,要复垦还绿,保持生态平衡,绿化环境。

矿区环境地质质量为良好级。

5.3.2矿区环境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尾矿矿沙排放工作,建立合理安全的尾矿排放工程;回采后注意回填,尽量减小对环境造成破坏,由于选磷方法为浮选,故选矿过程中应对产生的废水循环使用,以减少污染。

5.4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综合评定,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床;环境地质质量为良好级。

总体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矿床(Ⅰ型)。

6.勘查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6.1勘查方法与工程布置

此次工作是按深部勘查设计开展的,本次工作主要地质工作方法有1:

2000地质修侧、1:

1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加密、钻探工程验证,以与编录、各种取样、化验、测试等工作。

6.1.1勘查类型的确定

工作区铁矿体规模属中型规模,矿化带沿走向长度近2.0km,形态呈透镜状、似脉状产出,厚度变化较稳定,品位变化较均匀。

2006年度普查工作所用勘查网度为400×400m。

参照《超贫磁铁矿勘查技术规程(暂行)》规,本次勘查工作加密到第Ⅱ勘查类型布设工程,考虑实际情况,本次钻探工程间距定为400m,槽探工程间距主采区按100m间距布设。

6.1.2勘查手段与工作方法的选择

某铁矿原勘查类型为第Ⅱ勘查类型,地表以400m的槽探工程间距控制矿体走向。

本次工作根据工作目的任务,针对主采区(17线—0线)矿体进行了按100m间距加密槽探工程,按400m间距投入钻探工程进行深部了解。

工程布置原则:

地表垂直矿体沿基线布设勘查线,地表各探矿工程主要布置在勘查线上。

施工结果表明,勘查手段选择达到了控制主采区矿体形态、品位变化的目的。

全区工程布置较合理,手段选择较为适当。

6.2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6.2.1槽探工程

按勘查类型和工作目的合理布置,基本上全布于勘查线上,仅有少部分因地形因素略微偏离勘查线。

由于矿山经多年开采,Fe1号矿体无需施工探槽,可以在采场按剖面线直接采样。

全区共挖探槽4条(CK17、CK15、CK13和ATC1),探槽规格:

上口宽一般为1.2m,槽底宽一般>0.6m,挖进原岩0.3m以上。

质量合乎要求。

6.2.2钻探工程

本次工作共施工2个钻孔,在3号勘查线施工了ZK3-1号钻孔,进尺441.30米;在13号勘查线施工了ZK13-2号钻孔,进尺595.43米。

钻探工程严格执行钻探工程勘查六项指标要求。

钻孔开孔口径91mm,终孔口径75mm,每钻进50m进行井深验证和测斜,岩芯采取率>85%,矿芯采取率>90%。

孔斜与方位角测定采用防磁陀螺仪,未发现超差。

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定稳定水位,并采用水泥灌注封孔,并标明孔号,开、竣工日期。

原始记录班报表齐全,记录详实。

矿心采用1/2劈开,一半送交实验室分析,另一半交本单位岩心库保存。

综上所述,钻探工作质量符合《岩心钻探规程》要求,钻探质量合乎要求。

6.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与其质量评述

1:

2000采场实测图由某铁矿提供,经核查此实测图达到本次勘查要求。

(一)作业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