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547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docx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

项目名称:

庐山旅游——文化开发项目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分析

 1.项目概况

2.现状分析

3.市场分析

4.中国旅游行业状况分析

5.SWOT分析

第二部分项目策划

1.项目名称

2.项目理念

3.项目主办方

4.项目定位

5.主题口号

6.项目目标 

7.项目规划设计

第三部分项目实施

1.实施进度

2.广告宣传方案

 

第一部分 项目分析

一、项目概况

九江是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庐山是千古文化名山。

千百年来,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并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

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周瑜在宫亭湖驻军,慧远在东林建寺,陶渊明在柴桑归隐,庐山文化迎来了她第一个文化创造的高峰。

而从三国到近现代,有无数的文化巨匠、政治贤达、民族精英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踪迹。

现代学者胡适1928年游历庐山,曾对庐山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作了高度概括: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

(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 

  当然,这三大趋势远远不是庐山文化的全部。

以宗教而论,庐山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同山;以教育论,与白鹿洞书院同样影响深远的,还有理学宗师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以山水田园诗而论,有以谢灵运为开端、陶渊明为宗师,积累一千多年的山水田园文学宝库;以政治文化而论,中国近现代诸多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与领袖人物,都与庐山有着深切的关联;以军事文化而论,一代名将周瑜、岳飞都曾经在这里督师鏖战,朱元璋鄱湖大战的传奇至今都广为流传。

此外还有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中国近现代文化守成主义的代表“陈门四杰”等等,这一个个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桩桩影响深远的政治历史事件,在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实版图中,毫无疑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文化名胜中,庐山文化始终以其特有的,那份清新隽永和恢弘旷达的神韵与气象,令历代文人学士所向往。

 

二、现状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

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

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虽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

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11.4℃,可见庐山气温适度。

以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

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

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满足。

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

山顶山行行宽谷通过河流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

(2)人文环境分析

A、历史沉淀 

庐山开发的历史很早,距今4000前,大禹曾经至此治水,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游历、考察了庐山后,在撰写《史记》时记下了这件事。

据史书记载,庐山曾有敷浅原、天子都、匡庐、匡山等称谓,在这众多的称谓中,"敷浅原"是最早载入典籍的。

据历史学家划分,庐山2000余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两汉至南北朝为第一阶段,这时庐山处于起步开发的阶段,后期才逐步成为僧道、名士栖逸修真,佯狂避世的场所。

自隋统一至南宋中叶以后,为第二阶段,中经唐朝鼎盛时期,庐山也进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代,成了一座举世驰名的文化名山,终成为全国的教育重地。

南宋中叶后至清代末年为第三阶段,庐山随大气候盛衰消长,变幻曲折,总的趋势是衰落颓败。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庐山为西方列国所染指,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辟九江、汉口为对外通商口岸之后。

自1885年俄国商人首先租借九峰寺开始,至1949年庐山解放的60余年间,大致也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英、俄、美、法等国租借牯牛岭、芦林等地区,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勾结一起统治庐山的时期;二是蒋介石国民政府辟庐山为夏都时期;三是日本帝国主义独霸和奴役庐山的时期。

1949年5月,庐山获得解放。

庐山自有史记载以来,直到民国成立以前,均没有独立建置和管理机构,其行政归属,宋以前都属于九江,民国以后,庐山才有了独立的行政建置和管理机构。

1926年成立庐山管理局,维时四年,县级待遇,隶属九江。

1930至1949年,隶属江西省政府,厅级待遇。

1949年5月庐山获得解放,成立庐山管理处,实行军管。

1950年4月成立管理局,隶属省政府。

1953年8月改为庐山特别区,隶属省政府,县级待遇。

1954年12月又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庐山管理局,隶属中南局,厅级待遇。

1955年2月,又划归江西省政府管辖,改称庐山管理局,直到"文革"前夕。

"文革"期间,庐山的隶属较乱,时而属省,时而属九江地区,时而又属九江市(小市)。

1984年5月至今,改称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隶属省政府,由九江市代管。

B、文化底蕴 

自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写进《史记》后,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都曾登临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使庐山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

使庐山成为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发祥地。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唐),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代表着中国近世七百年的程朱理学大趋势。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始于北宋赵匡胤)于京城外修建的国学院。

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C、宗教信仰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说起四大佛教名山,几乎妇孺皆知,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

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缈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D、.建筑风味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庐山别具一格的的建筑风味,这里的宗教建筑,书院建筑,园林建筑,等等无不让人心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庐山庞大的别墅建筑。

E、碑刻石刻

碑刻石刻艺术是庐山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摩崖石刻,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景。

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匠工们的石刻艺术融入到天人造化的大自然之中,使得本已美丽无比的奇异崖石拥有了更深层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庐山拥有的石刻和碑刻量是惊人的。

碑刻仅在白鹿洞书院就拥有225通,其余还散落在各处名胜之地。

而石刻,整座庐山拥有1300余祯。

庐山山南的魅力在于不仅它的风景优美,文化多元,它还拥有700余祯摩岩石刻,占庐山石刻多数的一半以上。

庐山山南拥有两处比较大的石刻群,即秀峰和观音桥(栖贤寺),其余的石刻多分布在康王谷、汉阳峰、太乙村等处。

三、市场分析

(1)全球旅游市场分析

我国的旅游市场自2009年开始复苏,我们可以从全球旅游市场的扩大以及旅行社的收入增长可以看出来。

根据旅游行业的调查报告显示:

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同比增长4.4%。

其中的发达经济体增幅超过了新兴市场。

二我国也成为旅游消费金砖四国之一。

世界旅游机构预测,到2020年,旅游产业的收入将达到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

因此,各国政府非常的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

(2)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国家经济的增长,根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

我国居民的出游率已经从2001年的59%增长到2010年的140%。

到2012年1季度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9亿人次,比增长12.7%,游总收入7,146亿元,同比增长19.9%。

这些数据都表明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中国旅游行业状况分析

(1)、旅游企业间的低水平竞争

旅行社行业一直是旅游业市场秩序中最为混乱的部分。

旅行社数量众多,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

旅行社行业竞争激烈,造成一些竞争弊端。

很多旅游产品和服务比较粗放,旅游促销手段单一落后。

旅游饭店业,我国旅游饭店业的集团化和品牌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现在兴起的经济连锁型酒店还未成气候。

旅游企业的低水平层次竞争,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迟缓,关键是旅游企业间的同质化程度高,没有明确的市场地位,仍在习惯性地追求数量型扩张。

旅行社业应朝着大旅行社集团化、中旅行社专业化、小旅行社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化

第一,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分,专业化的中介公司越来越多,包括酒店预订专业化公司、票务预订专业化、餐饮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订专业化服务公司、旅游咨询专业化服务公司等。

旅行社从过去的传统的做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分外,现在更加分工细致,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

第二,旅游服务项目不断拓新,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在旅游中介及各旅游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逐步开发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厂风厂貌、工业产品展示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五、SWOT分析

(1)、庐山景区的优势

A、 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庐山,山体呈椭圆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青峰秀峦、银泉飞瀑、云海奇观、园林建筑,展现庐山的无穷魅力。

庐山还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

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罕见的壮丽景观。

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具有很有的参观价值。

B、利用先进的科技,提高景区服务

通过我国相关专家,庐山重新编制了高起点的规划和开发规划,加大了投资力度,改善原有的景区硬件,已达到高标准的硬件水平。

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LED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工程的投入使用;采用先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景区所有大巴车辆的定时定位。

数字化工程的实施,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庐山管理水平,还提高了其品位。

2、庐山景区的劣势

A、现代旅游理念缺乏

开发现代旅游是一种新思想、新意识。

庐山的管理部门没有现代旅游的意识和理念,对现代旅游缺乏全面的理解和研究,同时没有完善的景区规划、管理的计划书。

比如,旅游旺季人满为患现象严重,超过景区最佳环境容量甚至破坏了景区资源。

虽然景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带动景区以及周边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只会因生态的破坏,损失更多的经济利益。

B、游客住宿、餐饮、购物接待区缺少科学管理。

景区个体户、小商小贩恶性竞争,服务缺少统一化,规范化,有些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服务意识和理念均达不到高级景区的要求。

服务标准的降低,不但引发游客不满,还给当地旅游造成极坏的名声。

他们生态意识淡薄,生产效益低,很可能对当地的资源造成破坏。

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成本低、质量差的旅游纪念品,缺少富有地域特色的高档产品。

C、旅游从业人员知识缺乏,游客综合素质不高。

景区中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现代旅游方面的教育,其中许多人都不能在知识和技能上完全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

旅游者在生态旅游系统中占据核心位置,大部分的旅游者还没达到现代旅游的素质要求。

比如,从目前情况来看,到庐山的旅游者主要是为了观赏庐山的风景和了解庐山的历史文化,而寻求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者少之又少。

此外,游客在景区内还常出现乱刻乱划、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自然环境甚至生态平衡的事件。

3、庐山景区的机会

A 、国内外旅游市场广阔,前景辉煌

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据我国相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和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大旅游国。

一方面,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旅游等。

另一方面,中国的旅游在近几年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促进庐山逐步走向世界;再加上庐山靠近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人们收入普遍较高,为庐山旅游提供大量的潜在游客。

这国内外两方面为庐山景区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B、 政府的政策扶持,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2011年庐山管理部门实施了将庐山上的居民迁往庐山新城的计划。

居民搬迁是给庐山景区开发让位,为了很好的促进庐山景区的发展。

据统计庐山上历史遗留的别墅,1/3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庐山是少有的景居结合的避暑胜地,而大量优质资源被低效益占用,因此需要将这些资源置换出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世界名山大会的召开,发挥了极大的宣传力

2013年5月13日,由中国庐山、泰山,美国胡德山,澳大利亚卡纳文科•甘比尔山,奥地利埃森沃尔谨(阿尔卑斯山)等10个国家13座名山联合发起的于江西九江学院召开的世界名山大会,为庐山旅游起到了极大的造势、聚气、扬名作用。

4、庐山景区的挑战

A、游客需求多样性的变化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旅游者阅历的增加,以旅行社为中介、以观光游览为主的传统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自由和随心享受旅游,他们强调“量体裁衣”的方式,重视旅游个性服务。

因此,旅游市场营销应转向个性化,在营销方法、营销理念、营销渠道等方面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B 、现代化的管理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密集型的时代。

旅游企业在竞争中除了要拥有优良的旅游产品,还必须有先进的管理,而先进的管理离不开科技和人才。

景区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已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

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生态旅游的意识,提高服务理念。

第二部分项目策划

一、项目名称:

庐山旅游——文化开发项目

二、项目理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与其它名山不同,庐山是寂寞的,它如同一个高洁的隐士,深深地将自己隐藏在云雾之中。

一般人只可识其貌,鲜有知其韵者。

此次,庐山首开文化之旅将让孤独的文化庐山与旅客们相约。

三、项目主办方:

九江市人民政府、庐山旅游管理局

四、项目定位:

一级定位:

人文圣地,艺术天堂

二级地位:

世界遗产地、世界文化景观-

五、主题口号(旅游宣传口号):

 1、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2、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3、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

4、静得八公侣,雄临九子尊。

六、项目目标 :

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抓好经济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建设,突出诚信理念,塑造爱民品牌,提高执行能力,关注历史人文文化,打造人文庐山,实现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格局。

七、项目规划设计

教育文化——白鹿洞书院

项目简介: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江西省星子县内。

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

项目内容:

1、书院的历史传说故事的讲述,赋予书院以神秘感;

2、朱熹等理学家的讲学内涵介绍,赋予书院以厚重感;

3、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传递书院灵气;

4、 碑廊碑刻,展示书院的历史参考价值。

宗教文化——“六教集于一山”

项目简介:

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渺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项目内容:

东林寺佛教体验

1、讲道。

东林寺寺内建筑恢弘,兼之布局合理,避阴抱阳,松竹密植,石径苔合。

徜徉其中,莫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透出世外源,人间净土之神韵。

自是一方求经问道的好环境。

2、净土舞蹈欣赏。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大都是喜欢有一些观赏类节目的,寺庙类的旅游景点多是以清净为主,但如果过于清净则稍显缺乏生气。

东林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有着独特的净土文化,

也有着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即净土舞蹈。

净土舞蹈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清净、典雅的艺术氛围,能够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被净化。

净土舞蹈表演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因此对游客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能在东林寺内定期举行净土舞蹈表演,将使游客拥有全新的视觉体验。

也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净土舞蹈当中,更加实际的去感受佛教净土宗的魅力,这种难忘的经历一定会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净土音乐鉴赏。

音乐是最能够涤荡人心灵,使人产生心灵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

东林寺在进行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游客的听觉体验。

净土音乐鉴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净土音乐是佛教净土宗所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能够很好的传达出净土文化的内涵。

4、净土素食品尝。

虽然东林寺内有提供免费的斋饭,但是很多游客表示难以适应这样具有严格要求的用餐方式,毕竟游客不是僧侣。

所以应为游客提供更容易接受的一些方式,如净土素食品尝。

可制作种类丰富又可口的素食供游客选用,且在用餐时可不必用对僧侣的要求来要求游客,可适当放宽,关键是要让游客在品尝净土素食的过程中体会到那种独特的佛教净土文化旅游经济

5、举办“东林寺净土文化节”。

现如今,文化节在各地发展的十分兴盛,开展的有声有色。

文化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举办方尽情展现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文化节所想要传递的内涵。

举办“东林寺净土文化节”首先可以充分地展示东林寺的净土文化,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让游客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愉悦的旅游体验;其次,还可以提高东林寺的知名度,在举办文化节时,可以邀请国内、甚至国外的各大寺庙的高僧来东林寺进行交流活动,无形中就加强了东林寺的影响力;最后,通过举办这类文化节还能够拉动庐山旅游业甚至整个九江的经济发展。

6、净土沙龙。

很多游客来到东林寺都是抱着释放心灵的目的,或是来祈福,或是来忏悔。

然而,游客在东林寺内几乎难以见到高僧的身影,总感觉与高僧的距离很遥远。

因此,可以多为游客提供一些与高僧交流的机会,使游客能够体验到心灵被净化的感觉,如设置净土沙龙等。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如电话交流、网上交流等,总之,应该拉近僧人与游客之问的距离,增强游客旅游

的体验性。

7、净土茶道表演。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净土茶道是佛教净土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在东林寺内举办净土茶道表演,也可让游客亲身参与。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修身养性,因此如果在表演的同时,向游客宣传净土茶道与养生方面的知识,一定能够使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建筑文化——庐山别墅

项目简介:

历史上传说庐山是 “神仙之庐”,早在周初便有人寻道求仙, 深山建庐。

 公元 340 年,书法家王羲之在庐山南麓玉帘泉附近营建别墅,后来将别墅舍为归宗寺。

诗人陶渊明( 公元 365-427 年) 描写他在庐山脚下建造乡间别墅。

伟大诗人李白曾在在五老峰下建“太白草堂”。

明清两代仍有不少学者来庐山筑室隐居、著书讲学。

 从 19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庐山逐渐发展为“东方夏都”,苍滴浮翠的森林之中点缀着三三两两的红色屋顶,飞雾流云之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别墅。

然而目前,庐山对别墅建筑的利用方式较为简单,因而经济效益低,保护投入小,有必要改变利用方式,另辟蹊径进行开发性利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的庐山别墅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是历史与自然形成的国际性居住聚落,是一部历史杰作。

第二,庐山别墅群从一开始就有严谨的规划,这个规划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三,庐山的别墅建筑与中国近代史相连,与中外名人相连,是一个历史的舞台。

项目内容:

1、建造别墅公园 。

别墅公园是由林赛公园、教堂及宗教文化会馆、名人别墅、各国村落别墅和别墅庭园、公用建筑、别墅博物馆、纪念馆、欧洲风情馆、道路系统等组成。

不增加新建筑、保持原有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不变。

色彩、外形保持历史风貌,危旧房进行除险加固、基本上不拆除重建;功能调整、居民大幅度减少、逐步迁出300户,大多改为展览或接待用别墅;拆除别墅的搭建加建部分、封闭外廊增加的阁楼。

 别墅公园的分区包括:

第一, 生态保护区。

第二,近代建筑保护区。

第三,游乐区适当的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开展野外娱乐活动,有控制地兴建少量欧洲风情的娱乐设施----如风车、网球场、游泳池等。

 

2、开发专门的建筑博物馆。

 庐山的名人别墅已经是庐山最重要的景致之一,是“万国建筑博物馆”。

 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教授曾赞叹道:

“石砌的别墅,赋予了庐山的个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物价值。

别墅景观是庐山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许多游客说,到了庐山不看看老别墅会终生遗憾。

对于老辈人来说,庐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戎马生涯的老军人来说更是如此。

这里是政治家们指点江山的地方。

长久以来,关于庐山到底有多少座别墅,体现了多少种建筑风格一直是一个谜;而最近有人统计是636幢,有着16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长期以来作为景区开发别墅仅仅有宋美龄、蒋介石居住的“美庐”,2005年,又开发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赛珍珠住所在内的6栋建筑。

庐山管理局透露,目前庐山可供改造的别墅尚有300余栋,经过合理性的保护开发,将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和实用价值。

 

3、招商引资开发非名人别墅。

 据统计,庐山16个国家风格各异600余栋别墅中,名人别墅有300余幢,其余近一半的别墅现在多半闲置,甚至荒废,对于闲置的非名人别墅,可以由庐山旅游管理局出面稍加修葺,然后组织招商引资,注入各种资金,将这些别墅建成宾馆或休闲中心,就地利用资源。

如今已经开发的就有别墅村宾馆,大规模的可以将临近的别墅联合起来开发成度假村,小规模的一栋别墅就可以是一座旅馆,还可整体出租。

石刻文化——名家刻画

项目简介:

碑刻石刻艺术是庐山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摩崖石刻,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景。

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匠工们的石刻艺术融入到天人造化的大自然之中,使得本已美丽无比的奇异崖石拥有了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