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543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docx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

必修二前三单元习题

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骨耜      B.石犁      C.铁犁犁冠            D.耧车

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路美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据《补农书》记载,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每亩910---1125斤,比20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量还要高,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

A.粮食作物种类繁多                      B.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5、《吕氏春秋》载: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说明

 A.旧有生产关系遭到破坏                B.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C.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D.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6、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7、元代泉州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一艘运载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对其中一种新品瓷器外销行情甚是忐忑,请问这里所说“新品瓷器”有可能是             (   )

A.唐三彩       B.哥窑冰裂纹瓷   C.青花瓷       D.珐琅彩

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有些行业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这些领先世界的行业有                                                             ( )

A.冶金、制瓷、丝织   B.航海、冶铁、造纸C.冶金、制瓷、航天   D.冶金、蒸汽机、丝织

9、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10、《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史著作,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富豪榜”。

巴寡妇清是列入这个“富豪榜”的唯一女性: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丹砂业),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该材料反映出秦朝

A.私人采矿冶炼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采矿冶炼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1、《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D.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12、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

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

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13、.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14、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段描述:

“(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15、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16、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7、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  )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18、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19、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亚当·斯密说:

“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所谓“发现美洲”的历史人物是(  )

A.麦哲伦          B.达·伽马         C.哥伦布          D.迪亚士

21、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

“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供需不平衡       B.工业革命       C.经济危机      D.新航路的开辟

22、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

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世界联系开始加强 D.东方国家的闭关锁国

23、《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  )

A.迪亚士     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

24、马克思指出: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

”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特征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日益形成

C.资本主义发展的区域法                D.资本与贸易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5、15世纪末的某一天,来自欧洲的探险家______的船队在行驶到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的地方遇到狂风大浪,死里逃生的他将这里命名为“风暴角”。

又过了十年,另一个航海家______穿越了“风暴角”驶入印度洋,最后从印度满载着黄金、香料回到_______,于是“风暴角”改成了“好望角”,“好望角”所在地南非成了好多欧洲人向往的土地。

空格处应依次填写(    )

A.哥伦布 麦哲伦 西班牙          B.哥伦布 麦哲伦 葡萄牙   

C.迪亚士 达·伽马 葡萄牙        D.迪亚士 达·伽马 西班牙

26、马克思曾说,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地是

A.殖民活动给殖民地带去严重灾难        B.工业革命加速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生产方式

27、其立国带有强烈的商业国家特性,市场经济已经处在高级发展阶段,但是没有能成功地从商业经济和早熟的金融经济转向以现代生产和管理技术为标志的工业化,以至于崛起中断、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被工业立国的英国所取代。

由此可知,这个国家指的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8、.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州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

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56

857

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29、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也是近代史上率先崛起的国家之一。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30、 “橙衣军团”荷兰是世界足坛的一支传统劲旅,被誉为无冕之王。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

“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擅长海盗式的劫掠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31、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2、、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A.政府支持下的垄断性贸易公司B.统治印度等地区的殖民机构

C.掠夺印度原料从事生产的工业公司D.荷兰政府经营的国有航运公司

33、.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3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开始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内燃机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英国的约克郡有15个城镇和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有63个城镇。

从1820年到1830年是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最快的10年。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36、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

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数大多数应该是(  )

     A.贵族阶层           B.城市工人          C.工业资产阶级      D.农业工人

37、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

“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

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38、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3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40、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据此回答问题。

促使图中曲线D所代表的经济产生的困是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②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41、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材料一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博览会,有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

此后,世博会逐步成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

这届博览会历时七个月,与会人员达1900多万人次。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两届世博会分别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

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展品较有代表性的有绣像、景泰蓝和字画。

刺绣作品《耶稣像》获一等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

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

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从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中国展品在本届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并概括指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C2、D3、C4、D5、A

6、A7、C8、A9、C10、A

11、D12、B13、B14、C15、B

16、A17、C18、D19、A20、C

21、D22、B23、D24、A25、C

26、D27、C

28、【答案】C考点:

殖民扩张。

从表中数据来看,非洲人口数量在两百多年里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没有什么增长,而亚洲和欧洲人口均有大幅增长。

作者通过对比三大洲人口变化,意在说明导致非洲人口停滞的根源在于罪恶的黑奴贸易。

29、D30、B

31、B32、A33、B34、C35、D

36、C37、A38、 D39、A40、A

 

41、

(1)答:

第一次世博会能展出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蒸汽火车、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第二次能展出以电力为标志的电灯、发电机以及电报等通讯工具;内燃机成果则有汽车等。

(2)答:

(2)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民国政府奖励实业,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重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交流;欧美列强忙于“一战”,对华商品输出减少;实业救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5分)

(3)特点:

曲折发展。

(2分)

主要因素:

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三座大山”的压制;长期战乱的社会环境;小农经济仍占主体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