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308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

(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

(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

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 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答案】

(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2)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

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

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⑵这首诗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憩、玩”二字表达不出这种意境,选择“眠”字押韵最合适,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

⑴①初夏(夏季);②杨花(或荷叶)。

⑵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

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3.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

“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

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答案】D

【解析】【分析】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

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4.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未了________

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

③阴阳割昏晓________

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

(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2)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未了:

不尽;钟:

聚集;割:

分;曾:

同“层”;会当:

终当,终要。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

注意重点词语如:

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解。

示例:

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

⑴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⑵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诗句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要结合自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B.“犹”字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

C.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作者深表愤怒之情。

D.本诗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既传达出作者目前的所处之地,又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案】

(1)C

(2)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解析】【分析】

(1)ABD正确。

C对诗句品析有误。

“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错。

作者通过也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仅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借此诗抒发心中对时局的忧愤,表达了对晚唐政治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

(2)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烟雾、江水、月亮、沙滩,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此题要把淮河秋水荡漾、水烟和月光笼罩流水与河岸的景象描绘出来,也就是一定要把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

⑴C

⑵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________省,“岱宗”指五岳中的________。

(2)诗中“_______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_______,更表明诗________。

【答案】

(1)山东;泰山

(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峻雄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齐鲁”指山东;“岱宗”指泰山。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⑵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

南宋遗民。

②苹苹:

草木茂盛。

③杨花:

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

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________”。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答案】

(1)子规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根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杜鹃”被称为“子规”。

(2)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

从“寂寞亭基”“一川晚照”“听杜鹃”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惆怅,所以“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这只是表面上的。

并且结合诗人的“南宋遗民”的身份,更可见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故答案为:

(1)子规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

(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

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

8.古诗阅读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

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

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答案】

(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解析】【分析】

(1)从诗歌中中筛选出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由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景物有雨和青蛙。

根据“黄梅时节家家雨”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夏季。

第二首诗描写的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这从诗歌第一、二、三句可以看出。

根据“却疑春色在邻家”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2)《约客》,诗歌的题目是“约客”,就是和客人相约的意思,可从“有约不来过夜半”可以看出过了半夜,客人还没有来,足见主人等的时间之长。

主人一个人等待客人到来,结果客人迟迟不来,主人就百无聊赖地闲敲棋子,从而震落了灯花,足见主人等待的无聊。

《雨晴》,“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意思是说:

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

“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

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

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

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

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

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

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

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

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

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

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

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

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

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故答案为:

⑴《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⑵《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9.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品味颔联中“钟”或“割”字的妙处。

【答案】

(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

张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

(2)示例一:

“钟”字是凝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

示例二:

“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高耸的泰山将天色分割,泰山南北呈现出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云”“鸟”的动态画面;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曾(层)”“归”,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钟”字是聚集之意,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字是分割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

⑴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

张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

⑵示例一:

“钟”字是凝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

示例二:

“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高耸的泰山将天色分割,泰山南北呈现出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

【点评】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述画面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景物,即意象。

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然后分析景物(意象)的特点,用流畅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

(2)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是:

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写“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

D.全诗紧扣“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D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故选D。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今后若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叙谈。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游村的感受如何呢?

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⑴D;

⑵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点评】⑴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能读懂诗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并能从诗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炼字、炼句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而不是紧扣“疑”字。

⑵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苦衷,表达出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的愿望。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解释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该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答案】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分析】“在该诗中的意思”就是诗句的本义,即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后来衍生的意义”就是此句比喻义,即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故答案为: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2.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 ①移家:

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2)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