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471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docx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成都理工大学

机械基础训练I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陈朋

专业:

14级机械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刘念聪

 

第一章:

要求和任务

-.设计原始数据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

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仰俯角度©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下表.

表: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

方案号

电扇摇摆转动

摆角®/(°

急回系数K

A

80

B

85

C

90

D

95

E

100

F

105

我选择方案B:

摆角为®=85°,急回系数K二。

2.设计方案提示:

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块式、揿拔式等。

本设计可采用平面连

杆机构实现。

由装在电动机主轴尾部的蜗杆带动蜗轮旋转,涡轮和小齿轮做成一体,并以四杆机构的连杆作为原动件,则机架、两个连架杆都做摆动,其中一个连架杆相对于机架的摆动即是摆头动作。

机架可取80—90mm

3.设计任务:

1.至少提出两种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一种方案进行设

计;

2.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用A4纸张,封面用标准格式)

4.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四:

注意事项

每位同学按照课程设计后最好准备一个专用笔记本,把课程设计中查阅、摘录的资料。

初步的计算以及构思的草图都记录在案,这些资料是整理设计说明书的基本素材。

课程设计中所需知识可能超出?

机械原理?

课程课堂讲述的基本内容,同学应通过自学补充有关知识。

推荐参考资料?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需要上交的资料包括:

(1)设计说明书1份;(打印)

(2)设计方案草图1份;(手写)

(3机械运动方案图样(A3大小)1份,及主

要机构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线图、机构的受力分析等。

(按照标准格式打印)

第二章:

机构的选用为完成风扇左右摆动的吹风需要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

在扇叶旋转的同时扇头能左右摆动一定的角度,因此,应设计左右摆动机构完成风扇摇头或不摇头的吹风过程,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

一、摆头机构:

1.杠杆式:

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由于电动机既要做风扇的动力输出件,又要做摇头机构的动力输出件,即摇头机构的原动件要随着风扇摆动,所以选用四杆机构中的双摇杆机构作为摇头机构。

2.凸轮机构:

盘行凸轮、圆柱凸轮。

(a)盘行凸轮机构

(b)圆柱凸轮机构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圆柱凸轮机构。

、传动机构

根据给定的条件电动机的转速n=1450r/min,而摆头机构的周期T=10s。

1

no=t=s=6r/min

由此可得传动机构要实现的传动比。

i=n/n0=1450/6=

可得出传动比较大。

在本期?

机械原理?

中,主要学习的传动机构是齿轮传动,不管是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还是直齿圆锥齿轮,其传动比都比较小,圆柱齿轮的传动比范围i=3-6,圆锥齿轮的传动比范围i=2-3而能实现较大传动比的有蜗杆蜗轮机构(图,它做减速器的传动比

范围i=5-70。

由蜗杆蜗轮与圆柱齿轮结合便可实现上述较大传动比的传动。

图、蜗杆蜗轮机构

第三章:

机构的设计

、四杆机构的设计

本次设计的四杆机构是带有整转副的双摇杆机构。

四杆机构具有整转副的条件:

①最长杆与最短杆之和w另外两杆之和;

②形成周转副的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满足具有整转副的双摇杆机构的条件是:

1最长杆与最短杆之和W另外两杆之和;

2机架为最短杆的对边。

如图所示的机构的以构件2作为原动件的机构为具有整转副的双摇杆机构。

根据给定的数据电扇摆角①=85°,急回系数k=,根据急回特性急回系数

k=(180°+e)/(1800-e)

可得出

k-i

0=1800不=180°错误!

=

根据极位夹角e和摆角①,机架尺寸取90mm做出两极位时的机构运

动简图:

/B'AB'=850,/CDC'二由于/CDC'的值极小,近视取0.

B‘B''的中点AB=AB',构件AB的长为Lab,构件BC的长为Lbc,构件CD的长为Lcd,则有:

850

Lbc=B‘C=CB'二LabsS——=AB

2

AC=AB

取不同的LAB的值:

LAB(mm)

LBc(mm)

AC(mm)

LcD(mm)

10

15

20

25

30

35

对上述数据进行圆整,通过Lab、Lbc、Lcd的值,在机架取90mmS寸,即LAD=90mm计算极位夹角B和风扇摆角①:

/CDC'二/ADC'-/ADC

/B'AB'二/B'AD-ZB''AD

/ADC二arcos[^ad—(LC―Lcd^―]

2Lac(LbcLcd)

ZADC'=arcos[LaD(Lbc)饪]

2LaDTLcdLbc)

ZB'AD=arcos[Lab(LbcLcd^Lad]

2LadLab

ZB''AD=arcos[LAB(Lcd—Lad]

2Ladlab

Lab(mm)

LBC(mm)

LCD(mm)

9

=C'DC''°

①二/

B'AB''°

10

7

90

15

10

89

20

89

25

17

88

30

20

87

35

86

根据上面反馈的数据,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

到风扇左右摆动角度①,而急回特性次之,因此选用设计的数据组是

LAD=20mmLbc=、LcD=89mm/①二和=。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机构运动

为满足机构的左右摆动,设计如下结构的圆柱凸轮机构:

长。

在此选择R=20mm

圆柱凸轮机构摆动到两极限时的机构运动简图:

通过两极限位置画出其简化位置图如下,便于计算机构的各构件长。

根据几何图形得到其关系图:

h为凸轮的行程,/B‘AB'=850

/B‘AC=/B''AC=

Lab=

2sin

2

42.5

zADB=arcsin(Lad

Lcc=(LadcosADB)2(hsin21.25

取不同的h的值,得到各构件不同的长度:

h(mm)

Lab(mm)

/ADB)(0)

「(mm)

10

15

20

25

30

35

40

从上面数据表中选取h=25mmLab=丄cd=,对其数据进行圆整h=25mm

LAB=35mm,L=87mm

三、传动机构的设计:

此设计中采用蜗杆蜗轮和齿轮传动,其机构运动简图:

由于风扇的摆动的周期T=10s,可得出齿轮4的转速n4=s=6r/min,由

于电风扇电动机的转速n=1450r/min,所以蜗杆1的转速m=1450r/min,

由此可得出其传动比:

n^i1450r/min

I14==

n46r/min

.Z2Z4

14==0

Z1Z3

为便于制造蜗杆采用单头蜗杆,即乙=1,为了让机构的结构更紧凑齿轮的尺寸越小越好,为达到传动比只有Z3取得越小才能使得乙、Zi越小,机构的尺寸才越小,但为让其不发生根切Z3>17,取不同的乙的值:

17

19

18

4350

20

21

5075

22

由于Z2、乙为齿数,所以Z2?

乙为整数,,因此取乙=18为佳,由于单头蜗杆蜗轮蜗轮的的齿数Z的取值范围为5-70,Z3=18时,得出Z2?

乙=4350,取不同的乙、乙的值:

64

58

75

62

56

60

54

根据上面数据,取乙=58、Z4=75

蜗杆与蜗轮转动比的取值范围5-70,圆柱齿轮的传动比的取值范围

3-6,由齿数得其齿轮啮合的传动比:

i12=^=58=58

乙1

75

18

一乙

34—乙

其传动比在其取值范围之内

模数的选择:

模数的选择原则:

①优先选择第一系列,其次选择第二系列,尽可能的不用括号内模数;②若没有计算出来的模数,选出来的模数就大不就小。

模数标准系列(GB/T—2008)

第一

系列

1

2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第二

系列

7

9

11

14

18

22

28

 

蜗杆模数系列表

第一

1

2

4

5

系列

6

8

10

16

20

25

第二

3

6

7

12

系列

14

蜗杆蜗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①、m—m,i2,i2:

②、两者螺

旋线的旋向相同。

杆压力角i2—200,选其螺旋角i

2—150(蜗杆蜗轮螺旋角的取值范

围50-200)。

而在模数为时,蜗杆的分度圆选择di=20mm圆柱齿轮的压力

角选择标准压力角34=200。

齿轮尺寸参数表:

名称

蜗杆1

蜗轮2

齿轮3

齿轮4

齿数Z

乙=1

Z2=58

Za=18

Z4=75

压力角

200

200

200

200

模数

m1=

m2=

m3=1

m4=1

分度圆直径

d1=20mm

d2=m2?

乙=

d3=m3?

Z3=18mm

?

z

d4=m3•4=75mm

基圆直径

db2=d〔cos

db3=d3COS

db4=d4cos

齿顶咼系数ha

1

1

1

1

顶隙系数c*

标准中心距

a=d1+d2=

a=d3+d4=93mm

第四章:

机构的运动分析

、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分析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令杆AB的角速度为AB,杆CD的角速度CD,杆BC的角速度为

—*■►I

W=VB+VCB

大小:

V

方向:

丄CD丄AB丄BC

3

Vcbb=•Lbc=sx=x10m/s

根据上面关系画出速度矢量关系:

选择比例尺“=需=洛

3

VC=xi/2s=x10-m/s

VB=xi/2s=x10-3m/s

_VB_14.2510-3m/s_

AB===s

Lab20mm

cD=Vl=7.30心讪鼻

LCD89mm

加速度分析:

由于杆BC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BC的角加速度bc=0,即aBc=O

aC

+

aC

=aB+

nn

aB+aCB

大小:

?

V

?

VV

方向:

丄CDC

—D

丄ABB

—AC—B

n.

Vc2

(7.3

103m/s)2

2

a。

-

=s

Lcd

89mm

an-aB-

-V;=

(14.

25103m/s)2

=x10-3m/s2

Lab

13.5mm

n

aCB:

=VB

(1•:

35103m/s)2

=x10-3m/s2

Lbc

13.5mm

选择比例尺卩=需=1/10$2

其加速度矢量关系图:

aC=x1/10s2=x10-3m/s2

a;二x1/10s2=x10-3m/s2

、圆柱凸轮机构运动分析:

aB1.504103m/s22

—D——C

AB=—=S

Lab13.5mm

aC1.256103m/s22

CD——=S

Lcd89mm

其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V=2h=225mm=5X10-3m/s

T10s

VBc=^R=23.1420mm=X10-3m/s

T10s

Vb—Vc+Vbc

大小?

方向丄AB丄CD?

VB—X1/2s—X10-3m/s

_VB_3.7510-3m/s_

ab———s

LaB35mm

cd—Vl—510-3m/s—s

Lcd87mm

第五章:

方案的确定

一、比较两种方案并选取方案:

结构上:

四杆机构结构简单,只需要满足机构的力学即可,对于加工要求低;圆柱凸轮机构结构较复杂,对加工要求较高,加工比较复杂。

运动上:

四杆机构能够基本满足风扇摆头的运动规律,其原动件为连

杆,不会出现死点位置;而圆柱凸轮机构的急回特性相对于四杆机构较差。

机械效率上:

四杆机构的四个连杆质量较轻,原动件可直接与传动机构的齿轮焊接,在传动中这一级传动基本没有能量损失;而圆柱凸轮机构的圆柱凸轮质量较重,其原动件只能与传动机构的输出齿轮同轴,使其对能量的消耗增加,机械效率相对较低。

经过以上对比,我选用方案一(双摇杆机构)。

二、机构简图:

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回望这几天时间学习,自己学到了不少。

在真正开始设计这个电风扇摇头装置之前,自己也曾经有过很多想法和方案,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

在这么多方案中选择两种较好的,确实要考虑很多东西。

平时学到的机械原理知识还是有限,在抉择中有点头大。

但是通过上网和去图书馆查资料,确定了本次设计的方案。

当然此次设计还有很多不足和需待改进的地方。

这次课程设计,是将本学期《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某一具体实例中,另外对于机械设计也有了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这次课程设计,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逐渐做出雏形,然后进一步改进。

虽然总共用了几天的时间,但在这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成

长,在理论中分析探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灵活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才能真正将理论用于实践,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在具体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很多事先没预测到的困惑,这成为我们完成设计的一大障碍,但最终还是通过求教和自己摸索中解决了。

从这些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锻炼了自己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小慧,王玉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M].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第八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杨可桢,程光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4]陆凤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