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
课题
1.《椅子设计》
课时
两课时(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家具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的明清家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特征。
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
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铅画纸、铅笔、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板书设计:
1.椅子设计
椅子的构成——椅背椅面椅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我国家具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的明清家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特征。
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1.这些是什么家具,你是否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等问题。
2.明清时期的家具种类有哪些?
工艺特色是什么?
3.启发谈话,了解构造。
(1)你知道的椅子有哪几种?
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2)椅子由哪几部分构成?
椅背——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
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
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
4.引导欣赏,学习观察。
揭示课题:
《椅子设计》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
(2)引导学生观察靠椅、椅面、椅脚等的造型变化。
5.师生交流,启发想象。
(1)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
(2)设计的椅子是提供给哪些人使用的?
有什么特色?
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6.创意设计,组内交流。
(1)创意设计,自己椅子的草图。
(2)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
它有什么特色?
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一张椅子。
1.示范制作,引入课例。
(1)折一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张纸用折的方法制作一张简易的椅子。
(2)剪一剪在折好的基础上剪一剪,剪出椅子的脚。
(3)卷一卷卷出椅背的弧度。
(教师可以直接示范激趣,也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试着做做)
2.探究制作。
(1)自学书中的制作步骤图,提出疑难问题,分析制作方法。
(2)如何设计制作?
从椅子的造型、功能、色彩三方面去设计。
3.学生创作。
(1)用立体造型的形式,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制作一张新颖的椅子。
(2)可以另附设计说明。
6.作业展评。
(1)自评。
①我觉得最喜欢的地方。
②我觉得需要改进的部分。
(2)互评。
教学反思:
本课以椅子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探讨寻找生活中不同的椅子,并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椅子可以有相应的功能变化及艺术美感,并能够有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椅子。
课题
2.《民乐放光彩》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能运用写生的形式画出学生喜爱的民族乐器或民乐演奏图,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画画学生自己喜爱的乐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要求画出乐器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分组准备熟悉或喜欢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及常用的绘画工具等
板书设计:
2.民乐放光彩
抓住乐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要求:
构图饱满
线条流畅
教学过程:
1.欣赏民乐。
(1)课件欣赏民乐演奏的场景: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会,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走上了世界音乐的最高舞台。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3)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热爱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民乐文化。
(4)出示课题:
《民乐放光彩》。
2.探讨民乐。
(1)认识教材中的民族乐器,说说这些乐器的造型、色彩和演奏的音乐特点。
(2)分组讨论:
讨论本组和其他小组所带图片资料里乐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3)课件展示常见的以及一些特殊的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3.写生乐器。
(1)提示:
用写生的形式画出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注意把这些乐器的特征表现出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延伸。
(1)小结本课内容。
(2)让学生课外观赏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碟带或电视节目)。
附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会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中华民乐已经登上世界舞台,而且愈来愈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教材还通过出示以民族音乐表演的场景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及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
另外,教材的提问部分引领并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乐器的兴趣,“说一说”要求学生讲出知道的民族乐器及其造型、色彩特点;而“学习建议”简单易操作,只要求学生通过写生形式画画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或画一幅民族乐器演奏图,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说:
“绘画是视觉的音乐。
”在艺术创作中,画家们一直在探索着色彩、形状表现的音乐效果,追求创作中音乐情绪的表达,本课是把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的典型范例。
教学反思:
华夏丝竹,玉律金声;中华古韵,源远流长。
民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民族乐器作为音乐文化的载体,造型独特,做工精细,风格古朴,不仅能演奏出美妙绝伦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民族工艺品,达到了形、神、美的统一。
民族音乐表演的场景也是我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
让学生了解民乐乐器的造型、色彩及在古代美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爱国热情有着重要意义。
课题
3.《舞台美术设计》
课时
一课时(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感受舞台美术设计所带来的综合艺术效果。
2.尝试设计课本剧的舞台美术场景与道具、服饰,并进行排练与演出,提高学生将艺术设计与大胆实践创造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勇于艺术实践的态度,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舞台美术的基本了解、艺术感受与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组织开展以舞台美术的方式进行排练与演出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签字笔或水彩笔。
板书设计:
3.舞台美术设计
设计要点:
突出演出主题
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
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
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
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
(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
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2.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
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
下面,我先播放一段精美的舞台演出,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3.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课件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
为什么?
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4.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
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5.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课件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图片、影象等资料加强学生对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感受精美的舞台美术设计中,了解有关舞台美术设计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以自我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展开学习活动。
课题
4.《小小果壳箱》
课时
一课时(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既有个性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板书设计:
4.小小果壳箱
设计要点:
外形、投入口、功能、标志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生活中的部分果壳箱存在哪些问题?
如:
有的果壳箱造型设计比较单调,色彩比较单一;有的果壳箱敞开口散发出垃圾的异味;有的果壳箱标有垃圾分类,但实际是名不符实;有的果壳箱投入口太小,不方便投入;有的投入口加盖,市民怕碰脏手,影响市民投放……
(2)请同学们想一想,果壳箱的设计应该有什么要求?
(新颖、美观、实用)
(3)今天我们开展果壳箱设计大赛。
出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2.引导欣赏。
(出示果壳箱图片和范作,学生欣赏)
(1)果壳箱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
果壳箱不仅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干净,好的设计还能美化我们的环境。
(2)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3)学习书中果壳箱模型的制作步骤。
3.指导创作。
(1)外形的设计新颖,强调与环境相协调,根据主干道、商业街、公园、娱乐场所、内街等不同环境设计不同样式。
如在公园内可设计一些卡通形象、动物形象;在校园或图书馆内可设计一些书籍的形状……
(2)功能的设计。
如既是果壳箱又可以是养花的架子,具有双重功能;设计“会说话的果壳箱”,当你投入垃圾时,会说“谢谢你为环保做出的努力”、“欢迎你再来”等语言;设计“会唱歌的果壳箱”,当你投入垃圾时,会响起音乐;设计“会走路的果壳箱”,当你需要扔垃圾时,一招手果壳箱就会向你走过来……
(3)装饰与色彩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
(4)果壳箱上应标有醒目的标志。
4.布置作业。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功能独特、装饰美观的果壳箱。
(2)功能设计创新可另附文字说明。
(3)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5.作业展评。
(1)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欣赏同学们的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从设计制作、色彩搭配、功能创新、遇到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2)教师进行评价。
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等。
(从造型、功能、装饰美观、制作精美等方面去评价)
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大量图片展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果壳箱,穿插了一些设计导向提示,用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果壳箱的设计元素。
还展示了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及简单的制作步骤图,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制作方法,并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造。
课题
5.《中华扇子》
课时
一课时(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教学难点:
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板书设计:
5.中华扇子
扇子文化
扇面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
“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
“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扇子的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你还知道有那些不同的扇子?
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
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
同学们带的扇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
“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一些肯定与补充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
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
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
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
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
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教学反思:
扇子虽然是我们夏季日常纳凉的用具,但却有着丰富的种类与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我国的古代,扇子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以及与诗书画的巧妙结合而成为一种艺术品,这种把实用与艺术结合的方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课题
6.《亭子》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写生的方法画出熟悉的亭子。
教学难点:
设计出新颖的亭子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绘画工具。
板书设计:
6.亭子
亭子文化
特点:
顶——飞檐式、多重式
柱——四周无墙体、对联
台——石阶、护栏、座位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
(1)欣赏教材中亭子的图片以及中国四大名亭的图片或者录像。
(2)师生小结:
亭子的特点、作用、艺术特色和历史等。
2.交流畅想。
(1)提问:
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应考虑把哪些设施、功能设计进去,使亭子更美,更吸引人?
(2)学生交流各自设想。
3.欣赏交流。
(1)欣赏世界著名亭子设计。
(主要体会设计师的意图)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亭子的设计草图。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计师的创意。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
可以默写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对自己的速写进行想象和联想,设计出未来的亭子等。
(2)创作建议:
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发挥线条、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的感染力;作品的周围可以加上环境;还可以在作品的反面写上亭子的作用。
(按分类写,越多越好)
5.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研究亭子设计这一主题。
分析: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
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
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元人有诗云:
“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
画画亭子,了解亭子想必也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一件事了。
教学反思:
教材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知识的同时,不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哪些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了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题
7.夸张的脸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板书设计:
7.夸张的脸
人物脸部特征 制作方法
眼睛①脸型
眉毛②五官
嘴巴③发型
脸型
发型
教学过程: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
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脸部夸张表情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教师演示:
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
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
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
简笔漫画人物头像。
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讨论:
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
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课件出示:
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
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
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
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
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
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
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
提问讨论:
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
总结:
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
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
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
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
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
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教学反思: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
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
课本让学生尝试《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课题
8.《水墨人物画》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水墨画绘画工具等
板书设计:
8.水墨人物画
画法:
勾写造型
变化墨色
着色方法
背景处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
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
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
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
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欣赏图例已经给了一些表现方法上的启示,如泼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