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163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docx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

 

2020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

DocumentWriting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问答文档

前言语料:

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问:

两部委出台这个《意见》,主要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

答:

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对包装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包装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同时也累积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严重过剩、高消耗与高能耗、区域发展失衡、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转型发展来解决。

《意见》的出台,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包装领域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精神。

二是通过转型发展,积极服务于“中国制造20xx”重大战略。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意见》站在建设“包装强国”的高度,科学规划并引导包装产业健康发展。

问:

《意见》是我国政府在包装工业史上出台的第一个系统性指导文件,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对包装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具体来说,一是《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技术路径,奠定和提升了包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二是《意见》首次明确将包装产业定位为“服务型制造业”,确立了包装产业在中国制造体系中的定位,解决了长期以来产业属性模糊以及因定位不准导致的方向不明等问题。

三是《意见》将“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供给结构优化、过剩产能化解和增长动力培育”作为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顶层系统设计。

问:

《意见》围绕转型发展这个关键词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引导,其路径选择是什么?

?

答:

转型升级,是爬坡过坎关键时期包装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

《意见》从对接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落实国家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明确指引,其路径选择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

一条主线:

按照服务型制造业的产业定位,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有效解决制约包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关键技术与应用瓶颈为重点,全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

两个目标:

一是围绕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标准包装,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围绕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形成覆盖包装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体系。

三个转变:

推动包装产业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

四个提升:

一是产业的标准化和绿色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三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思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目标性和引领性,从根本上确立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体目标,清晰给出了转型升级的明确方向和立足重点,解决了为什么要转型、向哪里转型的问题。

问:

立足“三个转变”,《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设计重点在于解决包装产业的哪些问题?

?

答:

《意见》在六个方面的指标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也就是说,既明确了方向,又明确了目标。

其中,“产业规模”目标重在确保产业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提升集聚发展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自主创新”目标重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突破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两化融合”目标重在适应“互联网+”要求,提高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节能减排”目标重在摆脱包装产业的高消耗与高能耗,建立和形成绿色生产体系;“军民融合”目标重在引领军民融合包装技术核心能力聚集,提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防护包装保障水平;“标准建设”目标重在优化产业标准体系,以包装标准化带动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增强标准管理水平和国际对标率。

问:

《意见》确定了产业发展的七大任务,这七大任务能否有效补齐填平目前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

答:

应该说,《意见》的任务设置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指向的是“包装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针对的是包装产业的突出问题,具体来说:

任务一:

实施“三品”战略,集聚产业发展优势。

针对的是我国包装产业存在的主导产品优势不明显、产品整体品质亟待快速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强等问题,旨在解决好如何适应多样需求、强化品质保障、培育国际品牌三大核心问题。

任务二:

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针对的是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欠缺,高新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先进装备和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性强等关键问题。

旨在通过构建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强化示范应用,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任务三:

推动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针对的是制造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基于互联网技术促进产业变革和企业创新的能力不强等问题,旨在通过构建包装电子商务、工业云和大数据等平台,推广集协同制造、虚拟制造及网络化制造等为一体的先进制造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生产服务模式和智能工厂、智能装备与智能产品。

任务四:

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国际对标管理。

针对的是标准体系不完整、标准互相矛盾、标准水平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旨在完善包装标准体系和标准推广应用机制,以包装标准化带动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和转化率。

任务五: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协调发展格局。

针对的是产业区域发展不协调,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支持体系不健全,低档次、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旨在通过引导产能转移、集群发展和海外布局等方式,优化市场配置,调整产业格局。

任务六:

培育新型业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针对的是上下游产业之间、产业链之间合作发展意识不强,跨界融合能力较弱,军民融合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旨在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跨界融合能力和协同发展水平。

任务七:

开展绿色生产,构建循环发展体系。

针对的是产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模式较为普遍,绿色化生产方式与体系尚未有效形成,环境友好程度不高等问题,旨在通过倡行绿色理念、发展绿色材料、推广绿色技术、强化绿色评价,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实现包装产业的绿色转型。

问:

面对七大任务,包装企业应该如何有效推动任务的实施?

?

答:

包装企业是实施《意见》的责任主体,也是《意见》的受益主体,因此,必须认清趋势、找准定位、有所作为,通过“三个对接”有效推动意见的落地实施。

一是对接三大发展方向。

《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将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和标准包装,作为包装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定位的全面升级,更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业全球对接、回应民生共同期待的一种战略选择,包装行业和企业必须在新的目标中适应新要求,培育新动力,厚植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二是对接五大发展领域。

《意见》围绕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产品和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竹木包装五大子行业,从产品升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品牌培育等几个关键点上分别确定了发展线路图。

特别是根据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着重从包装产业各细分行业如何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培育产品品牌提出了明确要求,给出了明确方向;根据包装产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短板和国际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梳理了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通过实施“包装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了转型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包装企业要依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主动强化转型理念,落实转型要求,遵循转型路线,提升转型能力。

三是对接六大发展工程。

《意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包装材料绿色化工程”、“食品药品包装安全化工程”、“包装制品高端化工程”、“包装印刷数字化工程”、“包装产业信息化工程”和“包装装备智能化工程”,并着重要求推动先进技术和重大成果的应用示范。

这六大工程是确保实现产业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基石,也是确保《意见》确定的政府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载体。

包装企业要做六大工程的参与者、力行者和推动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主动作为、创新争先、引领示范。

问:

目前,网上购物的盛行导致产生大量快递包装,《意见》是否对快递包装有新要求?

?

答:

《意见》对包装产业的转型发展要求具有普适性,快递包装也不例外。

比如《意见》中明确了推广包装基本模数(600×400mm),构建包装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简约化、减量化、复用化及精细化包装设计技术,等等,这些都将对快递包装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向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及循环共用发展。

问: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全新服务模式,包装企业如何适应电商模式,形成新的发展空间?

?

答:

尽管包装产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但近年来,电商包装发展可谓是“快马扬鞭”。

适应电商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包装企业要把握两个重点:

一是要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驱动、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众包设计、云制造等包装生产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产业经营方式。

二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重构与用户、市场之间的关系,对接上下游产业与终端需求,实现由传统包装制造商向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问:

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关乎民生与环境,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意见》在促进包装物的回收利用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

答:

包装物的回收利用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回收责任不明,二是强制约束缺失。

我们注意到,《意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一是大力推行减量和生态设计,支持应用生产质量品质高、资源能源消耗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小、便于回收利用的绿色包装材料,重点开发和推广废纸(金属、塑料等)自动识别、分拣、脱墨等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二是促进设计、生产及使用者在包装全生命周期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原材料来源、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能耗、排放等方面开展对包装品的环保综合评估,选择合适品种率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三是研究制定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促进政策,依托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优化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链。

这三大举措,从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技术研发、评估手段、责任延伸、政策体系等多个维度打出了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组合拳”,有望取得较好效果。

问:

在《意见》的保障措施中,最值得关注的有哪些?

?

答: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推进以“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为核心的绿色包装制度与法规建设,制定《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包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系统评价,推行包装绿色评估和绿色认证制度。

二是加大对取得绿色包装认证的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低成本、低能耗、近零排污包装工艺与设备研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支持和品牌产品的推广,提高包装循环利用率。

为什么值得关注呢?

因为这两条分别从制度建设上和政策手段上明确了实现包装产业绿色转型的强力保障与支撑,是刚性措施和柔性手段的有机结合,对包装产业、行业和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强制约束,又是一种有效激励。

以下是意见全文: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消费[20xx]3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主管部门,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包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世界包装大国地位,推动包装强国建设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xx》(国发[20xx]28号)和《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40号)等文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包装产业已建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流通、回收循环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较为完善的体系,分为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别和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竹木包装五大子行业。

20xx年,全国包装企业25万余家,包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

“xx”期间,包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日趋优化,实力不断增强,地位持续跃升,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民生需求、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能力显著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目前,包装工业已位列我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的第14位,成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包装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重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先进装备和关键技术进口依赖度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模式仍然较为普遍,绿色化生产方式与体系尚未有效形成;包装制造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低档次、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序竞争现象未能得到遏制。

立足现有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品质品牌,必须加强转型发展的全面引导和系统设计。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是促进包装产业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要求,强化对国民经济支撑地位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引领产业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包装强国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对接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供给结构优化。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包装标准通用、产品共用、技术互通的发展格局。

产业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逐步实现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作用,优化市场秩序,完善监管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品牌引领。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

加快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培育包装品牌。

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构建包装产业与制造业、包装上下游产业、军用包装与民用包装、包装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包装各子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

加强要素优化配置、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集群建设,持续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绿色发展,适度包装。

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回收与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包装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网络体系。

反对过度包装,采用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引导全社会树立适度包装理念。

(三)发展目标

保持产业发展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速同步,产业发展规模与配套服务需求相适应。

到20xx年,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

包装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万亿元,形成15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或集团,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加。

积极培育包装产业特色突出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自主创新。

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明显增加。

着力推动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部分包装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两化融合。

大中型包装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超过80%,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55%以上。

数字化、网络化设计制造模式广泛推广,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取得较大突破。

节能减排。

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初步建立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体系。

军民融合。

军民通用包装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体系完善、创新引领、高端聚集、高效增长的发展态势。

建成一批军民融合包装基地,包装技术军民通用水平显著提升。

标准建设。

深入开展包装基础标准、包装专业标准以及产品包装标准的研究,形成相关性、集合性、操作性强的包装标准体系。

建设全国包装标准推进联盟和包装标准信息化专业网站,建成5个以上包装标准创新研究基地,遴选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三品”战略,集聚产业发展优势

增加包装产品品种。

围绕包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传统产品结构、扩大

主导产品优势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智能制造模式和消费多样化需求,增强为消费升级配套服务的能力。

通过创新设计方式、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手段等,大力研发包装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推动产品品种增加和供给服务能力提升。

重点发展绿色化、可复用、高性能包装材料,加快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包装装备,大力发展功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中高端产品,通过丰富产品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拉动需求、驱动消费。

提升包装产品品质。

引导企业从设计、选材、生产、检测、管理等各环节全面提升包装产品品质。

积极采用低成本和绿色生产技术,发展低克重、高强度、功能化纸包装制品,增强纸制品防水、防潮、抗菌、阻燃等性能,拓展纸包装的应用范围;鼓励采用环保型原料和助剂发展可定制的环境友好型塑料包装制品,应用高阻隔、选择透过、环境感知以及宽幅制备等新技术,增强塑料包装制品防护、保质和智能属性;倡导以薄壁金属和覆膜铁、覆膜铝等新型材料生产金属包装制品,提升金属包装材料的利用率和抗腐蚀性能;创新包装计量、检验与检测技术,加快发展各类先进检测设备,不断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与手段,有效强化包装产品的品质保障。

培育包装产品品牌。

以绿色包装材料、智能包装装备、高端包装制品的研发为重点,加强品牌培育、评价、服务与引导,构建定位、设计、生产、营销、传播、保护一体化的品牌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包装材料、包装装备和包装制品品牌。

推进包装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推动装备、技术、标准以及服务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二)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构建创新体系。

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实施包装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研发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和众创空间建设,着力落实“双创”行动,鼓励包装企业构建创新创业融合孵化的平台与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包装行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以及成果推广与应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平台,形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群。

加大领军人才和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协同培养,强化创新人才的成长扶持,通过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协作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形成创新人才共育、共享机制。

突破关键技术。

围绕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领域的关键技术,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孵化、应用与推广。

加快建立包装云设计数据库,重点推行减量和生态设计,着力加强包装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全面提升绿色包装应用与创新水平。

积极发展新型保质保鲜、包装防伪以及生产过程在线检测与监控等技术,重点突破食品药品包装中有害物质识别和迁移检测等技术瓶颈,显著提升食品、药品及军品包装安全保障能力。

注重包装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积极应用环境感应新材料,实现包装微环境的智能调控,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重点开展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满足包装产业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需求。

强化示范应用。

采取项目投入、应用示范、绩效奖励等方式,支持行业组织开展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包括:

实施食品药品包装安全化工程,启动食品药品包装清洁安全生产和质量检测监管等重大专项,大力提升现有食品药品包装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创建一批食品药品包装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食品药品质量包装安全追溯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实施包装制品高端化工程,在适度包装理念的指导下,组织一批包装制品设计创新、工艺优化和产业化重大专项,积极发展轻质高强纸、生物基高阻隔塑料、抗腐蚀超薄金属、轻量节能玻璃等材料,重点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高端包装制品。

实施包装印刷数字化工程,构建先进包装印刷数字化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云印刷、合版印刷、网络印刷及个性化印刷等新型包装印刷方式。

实施包装产业信息化工程,启动包装大数据和工业云等重大专项,推广智能标签和智能终端等包装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展新一代包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示范。

实施包装装备智能化工程,组织开展高端包装装备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攻关,重点开发食品药品自动包装生产线、包装印刷集成制造装备以及现代物流全自动包装系统等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着力推动包装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

(三)推动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加强包装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建设和推广,推进信息技术向设计、生产、流通以及回收循环利用等环节渗透。

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加强包装电子商务、工业云和大数据等平台的构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驱动、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众包设计、云制造等包装生产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产业经营方式,促进包装企业形成新的生产、制造、服务及商业模式。

推广商品包装的箱码,推动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作为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身份证”与“通行证”,实现与国际信息数据的接轨。

提升包装智能化水平。

以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建立设计、制造、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机制,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大力推广集协同制造、虚拟制造及网络化制造等为一体的先进制造模式,构造智能包装生态链。

大力开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成套装备和高性能包装机械手、包装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加快智能化包装设备及生产线技术标准研制,自主攻克优化设计、智能检测、在线计量和协同控制等包装成套装备共性技术,积极应用具有传感、判断与执行动作的智能端,研发包装专业软件和嵌入式系统,着力提高主要包装工序自动化程度和高速包装生产线及各类先进检测设备的制造水平。

重点开发具有商品真伪鉴别、食品变质预警、居家用药提醒及儿童安全保障等功能的智慧型包装制品。

(四)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国际对标管理

促进包装标准体系建设。

深入研究标准规范,完善国家、行业、企业等多层次包装标准体系,推广包装基础模数(600×400mm)系列,以包装标准化推动包装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支持行业建设标准推进联盟和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围绕反过度包装行动,对现已制定的建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