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docx
《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
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
前言
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中很重要的图面资料。
在资源林政管理、营造林规划设计、森林防火及病虫防治等林业生产中都经常使用地形图,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简单地形图是林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一、地形图基本知识
1、地形图:
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工作的方便与需要,将地球表面上的形态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描绘于图纸上的资料。
它是地面的缩影,主要是用各种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
2、地物:
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森林、河流及人工构造的各种物体的总和。
如居民点、房屋、道路、桥梁、铁塔、高压线、森林等,地物一般用符号表示。
3、地貌:
地球表面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自然状态。
如高山、中山、低山、高丘、中丘、低丘、平原等,地貌主要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
4、等高线:
地球表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的点相互连接而成的封闭圆滑的曲线。
1:
1万地形图,每五条等高线为一组,每条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米。
5、高程:
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平均海水面的高度。
又称海拔、绝对高度、绝对高程。
我国于1956年以青岛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
由该起算面推算的全国所有高程,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6、地面点位确实的要素:
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即以它的坐标和高程来确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直接测出来的,而是通过距离、角度、高程来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7、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等高线上点的高程处处相等。
②为封闭曲线,除陡壁以外,不能中断,如在一幅图中不能闭合一定在另一幅图中闭合。
③等高线平距与坡度是成反比。
高距即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平距即相邻两等高线的水平距离。
④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⑤等高线不能直穿河流,应折向上游正交。
⑥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
⑦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陡峻,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平缓。
等高线均匀表示地面倾斜一致。
8、地貌的基本形态(详见附图):
①山头②盆地③山脊④山谷⑤鞍部⑥山坡
其特点:
山头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高程里高外低是山头,高程里低外高是盆地,山的最高部分为山顶。
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都是向一个方向突出,两者区别是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突出,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突出,两山脊间的凹部称山谷,山谷最低点连线称山谷线,山脊最高点连线称山脊线。
鞍部是两山顶之间的低凹山脊,形似马鞍,称为鞍部。
山坡是山脊线两侧以及山顶四周的坡地。
因此,了解和熟悉用等高线表示的各种地貌特征,有助于分析各类地貌等高线走向和形式,以及根据图上等高线的形状想象出实地的地貌立体形象。
二、读图与实地对图
㈠读图
地形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数字、自然地理以及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要素,较详细、准确地反映了地球表面客观状态。
因此要用图,首先要会读图,会看图。
了解图的比例尺,图幅范围、位置、地势、水系、居民区、植被、道路、土地利用,山脉走向等情况。
掌握看图的本领,必须对前面所讲的地形图各种惯用的符号、标志、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特点要有明确的认识。
1、图面上的标志
①图幅图名:
除了北边有图幅编号外,还有图名,它是这幅图内最著名,最重要的地名来命名的。
如博罗县所在的图幅是在带F横行,第50或49纵列,其编号为F-50或F-49。
②接图表:
为便于接图,在图幅北左上角附有与其四邻相连接的图名,阴影部分为本图幅。
③比例尺:
指地形图上距离与实地相应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图的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一般分数值大于1/万的地形图称大比例尺地形图,反之为小比例尺。
林业基本图比例尺为1/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为1/百万。
一般除标注数字比例尺外,还绘直线比例尺:
便于在图上直接量取距离。
④测绘单位及年月
分别注在图幅外,便于用图单位了解该图适用程度。
⑤图例:
林业上的图例主要是县、镇、村界、林班、小班、细班界及林班注记,小班注记等。
⑥坐标系和高程系及坐标格网(即公里网)
目前国家基本图都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的黄海高程系。
坐标格网(即公里网)是指地面点的相对位置,在平面上是用直角坐标表示的,它的X轴和Y轴刚好与数学上的数轴对换,因此X表示纵坐标,Y表示横坐标。
如博罗县F-50-25-(37)的某地点纵坐标为38531(详见附图二)。
2、地物、地貌的读法。
地物在地形图是用各种惯用的符号,一般是依比例尺的,有不依比例尺的,要了解符号表示地物的实际位置。
因此看地形图时,关键在于熟悉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形态。
例如要了解某个地区的地貌,先看一下该地区总的地势,主要是哪里山地、平地、主要山脉走向及水系分布,然后,由整体到局部,深入了解某局部情况。
(二)实地对图
1.标定地形图方向
在野外用地形图,先要使地形图方向与实地方向一致,然后使图上地物地貌与实地相对应。
标定地形图方向有两种:
①罗盘定向,主要是使磁针北针对零,此时,地形图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
②根据景物定向,我们主要是根据景物定向,先在地形图上找到与实地相应的景物,如选择固定参照物:
道路、河流、山顶、独立树以及村庄等方位景物。
然后,在站立点转动地形图,使图上景物与实地景物相对应。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地形图的正上方永远是北面。
可根据辨别实地的北面方向来确定地形图的摆向。
2.在地形图上确定本人站立点的位置
地形图方向确定后,第二步就是确定本人站立点位置,然后才能进行勾绘工作。
观察分析站立点与附近的明显地物、地貌的特征(如尖山头、冲沟、湖泊、水塔、道路交叉点等)并与图上相应的地物、地貌的符号一一对照,再目估站立点至明显符号(标志)的距离和方位,从而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3.实地对照读图
依照图上站立点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在实地找出相应的地物、地貌,或者观察实地的地物、地貌,识别它在图上的位置。
对图时要注意地物、地貌对站立点的方位和距离。
区别相似的地物、地貌。
尽量把站立点选在高处。
实地对图必须要多跑多看多比较,最好能够绕一圈认真对图,避免辨认错误,以保证准确性。
例如如何在地形图上确定任意一点。
先在实地对图周围找出要确定点的大概位置的地物、地貌,再找附近最高山顶位置(高程),目测山顶与待确定点的高度,或在周围找与待测点相近高程的地物、地貌,根据等高线,确定点的具体位置。
三、面积测定
在林业生产中,需要在地形图上计算面积。
计算面积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二种常用方法。
1、透明网格法。
网格法是利用绘有毫米方格的透明纸来进行的。
把透明方格纸随机地蒙在待测图形面积上,固定不动,用铅笔把图形边界仔细描下后,再数其方格数。
先数图内1㎝²的方格数,然后数0.25㎝²的方格数,再数1㎜²方格数,加上边界线上的方格数折半计算。
最后,累加总网点方格数,可得总面积。
我们常用1:
1万地形图,1㎝²﹦15亩,0.25㎝²﹦3.75亩。
1:
2.5万地形图,1cm2=93.75亩。
1:
5万地形图,1cm2=375亩。
2、求积仪法。
通过求积仪设定参数,辅平图纸,固定绕测闭合曲线,可直接读出所求算的面积。
四、林业专业名词解释及有关计算公式
(一)林业专业名词解释
1、林业用地:
即林地,是指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生产的土地。
含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林地、苗圃地、辅助生产林地及红树林湿地。
2、非林业用地:
指规划用于发展其它行业的土地。
含耕地、建设用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
3、森林资源:
指林地以及林区野生的植物和动物。
森林分为五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4、生态公益林(地):
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含特种用途林(地)和防护林(地)。
5、商品林(地):
指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含用材林(地)和经济林(地)及薪炭林(地)。
6、林班:
它是一种长期性的林业地域区划单位。
林班之间有林班线,一般以山脊、河流、沟谷、道路等自然地形为界或采用人工区划。
同一村的林班个数不超过9个,每个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公顷。
7、小班:
即调查小班,它是森林经营和统计的基本单位。
小班区划原则主要以明显的地形地物界为小班界,林地权属不同,森林类别不同,商品林小班面积≤30公顷,生态公益林小班面积≤70公顷,非林地的小班面积<1000公顷。
8、细班:
在小班内进行区划,它区划的原则是地类不同、林种不同、优势树种不同、林分起源不同、龄组不同、林木权属不同。
9、林权证:
它是森林资源权属的唯一法律凭证,是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及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的法律依据。
林地权属分林地所有权(国有、集体)、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国有、集体、个人、民营、外资、其它)。
10、郁闭度:
指林木树冠覆盖林地的程度,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法表示。
11、海拔高度:
即海拔或高程,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平均海水面的高度。
12、地貌:
即地形,指地球表面各种起伏形态,如高山、中山、低山、高丘、中丘、低丘、平原、峡谷等,地貌在地图上一般用等高线表示。
13、地物:
指地球表面上各种固定物体,如道路、桥梁、房屋、居民点、森林等,地物一般用符号表示。
14、等高线:
是指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联成的闭合曲线。
如1:
1万地图,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米。
15、生态平衡:
即自然平衡,指在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如生存竞争的生物种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是否适应)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16、森林永续利用:
指既保证木材的永续生产,又保证永续地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17、森林经营区划及划分:
是对整个林区进行具体地域上经营管理的划分。
森林经营区划系统一般分为五级,即县—镇—村委会—林班—小班(含细班)。
18、林地地籍小班编码:
按县、镇、村委会、林班、小班、细班顺序排列。
其中县4位,镇2位,村委会2位,林班1位,小班3位,细班2位,共14位数码组成我县小班地籍号码。
19、地表迳流:
指降雨或融雪过程中沿地面流失的水分。
20、林木胸高直径:
指离地1.3米处的林木直径。
是测量活立木蓄量的重要指标。
21、活立木:
指林地上未伐倒生长着的林木、散生木的总称。
22、立地条件:
指立木生长地段各种环境条件的综合。
23、林分、纯林和混交林: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基本一致而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纯林指仅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森林。
混交林是指由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
24、林相:
即林层结构,指林冠层次垂直配置的状况。
林相可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25、边际效应:
指同一林地上林缘部分和林内部分树木生长不一致的现象。
由于边缘的营养面积、光照、温度、湿度、风、生物等与林内有显著差异而引起。
26、标准地:
指按预定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地段,实测各有关因子(如:
胸径、根径、树高等)推算所需的结果。
27、森林经营:
指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
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
28、森林成熟:
指森林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状态。
它分为数量成熟、工艺成熟、更新成熟、自然成熟、防护成熟等。
一般确定用材林的主伐年龄是以工艺成熟龄为主要依据,防护林的主伐年龄则以自然成熟为依据。
29、生态经济树种:
指区划进入生态公益林的所有经济树种。
30、生态功能等级评定方法:
以物种多样性、郁闭度、森林结构、林木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等5个因子评定。
分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31、森林自然度和健康度及森林景观等级:
森林自然度是指森林群落类型现状与地带性顶极群落(或原生乡土植物群落)之间的距离程度,分I至V个等级。
森林健康度是指森林(林地)的健康状况,分I至Ⅳ个类型。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