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044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A.赵构

B.赵匡胤

C.赵匡义

D.赵真

2.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重农抑商

C.重视教育

D.重武轻文

3.“日本派遣唐使十几批,人数多时就有500余人。

”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中日之间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4.史学家钱穆在《仲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

“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册封制

5.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张玄素

D.魏征

7.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提供了一个晋身的机会,只要参加考试,任何人都可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取得成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举时代并不是一句空话。

而政府、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又给予成功者以极大的荣誉,从而形成激发全社会奋发向上的道德力量。

作者强调了科举制的

A.制度的权威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地位的神圣性

D.影响的社会性

8.他曾经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但他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618年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这里的“他”是指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集中反映了科举制是

A.权贵子弟们做官的唯一的出路

B.新皇帝继承皇位的必要保障

C.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D.考核官员们政绩的绝对标准

10.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很多,下列不属于唐朝兴盛原因的一项是()

A.对外开放

B.任用贤才

C.安史之乱

D.轻徭薄赋

11.下列人物中,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李清照

C.慈嬉太后

D.穆桂英

12.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辽

B.北宋

C.南宋

D.金

13.唐太宗时,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14.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

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地区和交流的内容都有所扩大和发展,与亚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

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印度建造了著名的那烂陀寺

B.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C.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D.唐朝朝廷中有大食人身居要职

15.《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16.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下列诗句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景象的是()

A.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

B.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D.江山风雨谁来定,且看黄袍加身人

17.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河”中心和最南端是现在的()

A.北京、杭州

B.洛阳、杭州

C.洛阳、扬州

D.江都、南京

19.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

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20.我们想要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西游记》

B.《史记》

C.《汉书》

D.《大唐西域记》

21.如图所反映的事件影响了中国某时期历史的进程。

该事件

A.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C.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交流

22.唐朝初期为了增加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的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唐朝接待吐蕃求亲使者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A.吏部

B.户部

C.工部

D.礼部

23.有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大运河“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

B.至北往南的四段分别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C.在隋文帝时期开始修建

D.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4.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中,哪一个政权在北方

A.后蜀

B.北汉

C.南唐

D.吴越

25.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城中有宫城和皇城

B.国际性的大都会

C.城内的商业区是坊,官民居住区是市

D.城内商业繁荣

二、综合题

26.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材料一杜甫   《忆昔》(部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1)依据诗的前六句,“开元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

——王谠《唐语林》

(2)请指出材料二中“安禄山反”所指的历史事件名称及其影响。

(3)杜甫的诗有“_____”之称。

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说明他的诗得此称号的原因。

材料三 据统计,《全唐诗》有诗歌48900多首,诗人2200多人。

其中进士是盛唐时期诗人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

诗家风格既有“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眇”,又有“如郊之寒,如岛之瘦,如李贺之诡奇”;而杜诗则包罗万象,集众家之长。

翻检唐诗,题材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讽喻诗、怀古咏史诗等等,描述内容从朝廷大政到市井风情,举凡三教九流、生活琐事等都被唐诗囊括殆尽。

(4)依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

结合所学,从多个角度分析唐诗兴盛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急于务农,不压农时。

宽赋税,节征遥,使天下无事。

——《唐大诏令集》

材料四: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根据材料一,请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

根据材料三分析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涉及的两位唐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上有何共同之处?

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

28.材料题:

看图,回答问题: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在当时有何地位?

(2)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3)假如你是一位商人,要把粮食从③运到①,请按顺序写出你先后需要经过运河哪几段?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中央机构创立于哪个朝代?

图2和图1相比,中央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国土)之广,咸不逮(及)元。

——《元史•地理志序》

(2)材料二说明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朝代设立的什么机构?

有何作用?

(4)依据材料概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

分析这一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