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教案设计.docx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教案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教案设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
(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
(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
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
愁
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愁”:
(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
师:
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
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1: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2: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3:
虚实结合。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
很好。
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再问人:
“往事知多少?
”
最后问自己:
“问君能有几多愁?
”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
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板书:
①意境的创设上: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
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
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
(“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
④发问
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确: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五、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
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