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47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

古诗词诵读

知识点总结

【诗词原文】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讲解链接】【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译 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 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

了结,完结。

砌:

台阶。

  雕栏玉砌:

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

一作“依然”。

   朱颜改:

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赏 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诗人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精华赏析】

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

“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

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可是,在《虞美人》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质问,尤其是“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

“何时了”只有三个字,可是我们如果试图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正常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更口语化的版本: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你们这样来来去去的,无休无止,你们烦不烦哪?

不过,我觉得,“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句子,最好是不要任何蹩脚的翻译,它只需要我们沉静下来,用心去体会李煜彼时彼刻的绝望心境。

当他不再有任何欣赏春花秋月的兴趣的时候,季节的轮回,景色的转变,对一个阶下囚来说,早已没有任何意义,春花秋月这种源于自然的生命情趣,他已无心留恋了。

“何时了”三个字,听上去简单,实际上是对生命表示决绝的一种强硬态度了!

正像当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所说的那样:

“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屈原与李后主》)

这就是绝望,这就是生无可恋的死地,这就是李煜了无生趣的心境。

春花秋月可以无穷无尽地循环下去,可是人的生命却是短暂的,是有限的,人生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起句七字“春花秋月何时了”里面,便已涵盖无遗。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突兀、沉重却又无奈的质问,奠定了整首词绝望情绪的基调。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而这样一问一答的创作模式,实在是李后主深陷绝望时最后的挣扎。

他面对春花秋月之轮回不休,转而感叹人的生命随着每一度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而长逝不返,所以从质问春花秋月,转而向人生发出质问“往事知多少?

”这第二个问题,一下子从伤春悲秋转到了人生现实。

“往事”自然是指他还在做江南国主的时候,“小楼昨夜又东风”是指他投降宋朝后倏忽又过了一年的光阴。

一年又一年,对一个阶下囚来说,失去自由的日子,只不过是无意义的重复而已,又何异于最漫长的煎熬与折磨呢!

这种对于“往事”的无限留恋、无限追悔,可以说是李煜归宋之后词作的主旋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也许再没有人像李煜这样体验到人生如梦的宿命感了:

仿佛昨天还在听着教坊新曲,享受着通宵达旦的歌筵酒席,吟咏着春花秋月的浪漫,今天就只能远在异国,咀嚼着亡国之君的耻辱,体味着空虚寂寥的囚徒生活。

感性如李煜,无法解释人生对他的嘲弄,只有将一腔悲怆尽付词笔,在梦里重回故国,重新抚摩故国的土地,俯瞰故国的江山。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又”字是“了”字的继续,但情景已缩小到“小楼昨夜”这个相当明确的地点与时间之中。

由小楼而联想到故国,过渡极其自然。

在往事如云的梦中,李煜还是一个富有江南的一国之主,可现如今的他却是孤居小楼的亡国奴,形同软禁,不能随意与任何人接触,不要说千里之外的故国了,即便是近在眼前的南唐旧臣,他也不能相见。

当年的往事又怎堪回首!

即便挣扎着回首,看到的也全都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悲哀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情绪的绝望;“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绝望中徒劳的挣扎。

所以,“不堪回首”四个字真是从心中滴出,字字泣血。

“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中的“月”,也是将只属于李煜个人的小楼、故国,统统笼罩在这永恒无限的月色中,李煜个人的浓厚悲哀自然也就直逼我们眼前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堪回首,却偏偏忍不住要回首。

过片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就是李煜“回首”看到的印象之一。

“雕栏玉砌”是指雕有精美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

词中泛指精美的宫殿建筑。

那曾经是他的宫殿,是南唐壮丽的皇宫,然而物是人非的感慨已经喷薄而出。

“雕栏玉砌应犹在”看上去是陈述句,实际上也暗含反问。

或许我们把它翻译成这样的表达更合适:

当年巍峨壮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吧?

可是国主却不再是那个叫做李煜的人了。

 

【知识点·速读】

《虞美人》是唐代教坊曲,原本是古琴曲的名称,后来用为词调名,这个名称的由来的确和一位著名的古典美人有关,那就是项羽的宠姬虞姬。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晚上听到四面楚歌声,自知已经无法突围,他在自刎以谢江东父老之前,创作了那首著名的楚歌《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指一生相伴项羽左右的虞姬了。

《史记》记载: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羽在绝命之际,最放不下就是他相随一生的虞美人和乌骓马了。

“歌数阕,美人和之。

”当项羽悲歌慷慨的时候,虞美人也泪流满面地应和着他的歌声。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虞美人》作为词牌名,既然取自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那么这个曲调的旋律自然也应该是哀婉凄绝的,因此以《虞美人》作为词调来填写的歌词,大多确实是抒发悲伤的情绪。

一 赏析

(朗读)

(微课讲解)

(古诗词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介绍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

了结,完结。

砌:

台阶。

雕栏玉砌:

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

一作“依然”。

 

朱颜改:

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

作者自称。

能:

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一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赏析二

春花秋月,也就是自然本身。

自然的特征是永恒,或者说永恒轮回。

花会枯萎凋零,但一个轮回之后,还将开放。

宇宙间充斥着这样的现象:

太阳下山又升起,白天与黑夜永无休止地循环;寒冷与炎热的交替,四季轮回;草木枯荣,花开花谢;候鸟随季节迁移;潮起潮退;星辰在夜空中的运动……一切现象中最触目的是月亮,它以每天显著的变化,每个月显眼的循环,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永恒,什么是轮回。

永恒的恒字,本字“亘(亙)”,就是天地间一轮明月圆缺循环的形象。

所以,相对于人,天地草木是不死的,是永恒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事实上它们没完没了,永不中止。

天地草木在循环中变化外形,它们的变化惹动人心,但它们的永恒轮回却是绝对的无情——正因为绝对无情,所以它们才能毫无差异地循环往复,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春花秋月,是无历史的永恒轮回。

在这些超出时间的永恒者面前,人就是历史的书写者,或者说唯一的有历史者。

有历史,也就是说人有起点和终点,起点到终点之间是一条单方向的射线,而不是永恒轮回者们的圆环。

只是朱颜改,朱颜被岁月改得面目全非,这是不可逆转、无法挽回的。

虽然年轻一辈在时间中绽放出新的朱颜,但这和春花秋月的永恒轮回完全不同。

因为此花与彼花乃是同一个生命的两次显现,即使返回的燕子已经不是去年的那一对,也仍然是相同的基因密码在重复着注定的程序。

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另外一个人,既不能代替他死,也不能代替他人生过程中的任何一次觉悟。

他对自己朱颜改的感慨,有些完全不同于别人的记忆。

在他的朱颜记忆里,是他独一无二的爱恋与悲伤——而这种独一无二,又恰恰成为人类共有的体验。

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都是独一无二者,是孤独者,是终有一死者,是迷茫中寻找着意义、虚空里创造着意义的彷徨者。

所以人类注定要做点什么,来超越短暂的一生,超越周围自然物的永恒轮回。

“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就是人类创造物中最典型的事物。

在一切人类用以超越偶然与短暂的事物中,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宫殿与庙宇,又是建筑中的代表。

把帝王们致力于营造宫殿、长城、运河、道路,理解为满足自己的享乐,基本上是贬低帝王们曾经有过的雄心,或者说,是一群渴望享乐的人,在怀疑少数追求不朽的人。

是的,人类最高的追求是不朽。

帝王、圣人和僧人是追求不朽的代表人物。

他们或者已经满足了各种低级的需求,或者超越了一切基础需求,所以最能去思考较高层次的需要:

美,崇高,不朽……

秦始皇的名字就是追求不朽的明证,没有建成的阿旁宫也是。

所以,“雕栏玉砌”是美的追求,也是不朽的追求,二者皆是终有一死者对自己宿命的抵抗。

小楼,仅仅是遮风避雨之所,但雕栏玉砌和故国,则是有意无意追寻不朽的遗迹。

这些都是人类在大地上为自己和后人留下的证据。

我们热衷于为每一个楼、每一个宫殿命名,因为通过命名,每个生命的独一无二性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但是,至少对于李煜来说,这样的努力失败了。

秦始皇没有看到自己开辟的皇朝不久后的动荡与覆灭,而李煜则自己见证了国家与宫殿的拱手相让。

亡国之君失去的不仅仅是国土和房子,而是曾经存在、曾经努力一起化为了尘土。

人的努力,对不朽的追求,终于败给了春花秋月的永恒轮回。

而春花秋月的永恒轮回,仿佛成了对失败者的嘲讽,一遍遍没完没了地提醒着。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有故国,我们有故乡、故土,或者童年的秘密花园、永无岛。

李煜有雕栏玉砌,我们有各自事关青春的美丽记忆,我们的老地方,我们的伊甸园。

即使李煜没有亡国,他也只是在以坚固的宫殿欺瞒着自己。

或者说,恰恰因为亡国,让李煜成为一个谎言的发现者、戳穿者。

“问君能有几多愁?

问题不是有多少,而是为什么。

当终有一死者意识到哪怕最牢固的建筑也不过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在无边无际自然物的永恒轮回之中,人作为唯一对死亡有意识的生灵,他怎么能够没有忧伤、没有悲哀?

最让人疑惑的是那一江春水,它们似乎也是单方向的射线,却又绵延不绝、无穷无尽。

当然,山水不过是次于天地的长久者,沧海桑田,它们也依然不过是自然物的永恒轮回。

面对无情又无义的世界,面对天地草木们的永恒轮回,面对试图通过筑造创建不朽的破产,终有一死者何以自处?

诗人不是哲学家,他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

试图解决问题的诗人很可能因此既丧失了诗意,又思考得很蹩脚。

评判一个诗人优劣的,是所提问题的敏感程度、普遍程度和深刻程度。

李煜和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显然在三个维度上,都抵达到了诗歌的极限。

也许到最后,只有伟大的诗歌,才超越了春花秋月,超越了雕栏玉砌,超越了家国与长城,成为历史或故事里唯一的不朽者。

而伟大的诗人,也借此超越帝王与将帅,成为极少数的不朽者。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

“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原为古琴曲名,后用为词牌。

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等。

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八字,上下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又有《虞美人影》,为《桃源忆故人》之别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

(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

(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

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

   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愁”:

(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

   师:

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

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1: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2: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3:

虚实结合。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

很好。

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

“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

“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

“问君能有几多愁?

”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

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板书:

①意境的创设上: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

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

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

(“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

   ④发问

   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确: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五、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

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六、名句欣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这是一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则的话,它就无法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他的读者。

   尼采说: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

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