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窑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903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窑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干窑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干窑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干窑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干窑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窑镇.docx

《干窑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窑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窑镇.docx

干窑镇

第六章干窑镇

第一节概述

干窑镇,又名干家窑镇,地处县境中部,南距县政府驻地4千米,镇政府坐落于窑兴路138号,镇以政府驻地得名。

东隔伍子塘、和尚塘与姚庄、魏塘相望,南临凤桐港与魏塘镇相对,北濒红旗塘与西塘镇相接,西邻洪溪、杨庙。

面积37.08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下辖141个自然村(其中5个合治)、2个自然镇,共8543户、26192人,其中农村6822户、220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6‰,除3人为朝鲜族、白族、土家族外,其余均为汉族。

明宣德五年(1430)嘉善建县后,境属永安乡。

明万历年间(1573—1619)镇域始产砖瓦。

设有“常平仓”。

明代,境内江泾村生产的“明富”、“定超”字号京砖已颇具盛名,现在上海豫园的“京砖之王”即是此村窑匠制作的新品。

清咸丰十年(1860)后,窑业迅速发展。

民国时期,窑业鼎盛。

1949年6月,干窑镇人民政府成立,属干窑区。

1950年5月,改为干窑乡。

1953年11月从干窑乡析出干窑镇为县属镇。

1956年2月干窑、范泾两乡合并为干窑乡。

1958年5月干窑镇并入干窑乡,10月干窑、里泽、姚庄3乡合并,成立干窑公社。

1959年7月恢复干窑镇建制。

1961年4月干窑公社划为干窑、里泽、姚庄3个公社。

1970年5月干窑镇并入干窑公社。

1979年3月,划俞曹、展二、宋家、五一、茆里、洪杨、长浜、范泾8个大队,建范泾公社。

1981年3月恢复干窑镇建制。

1983年12月干窑公社改为乡。

1985年6月干窑乡并入干窑镇。

1999年11月范泾乡并入。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干窑大米”。

明清时期窑业兴盛,多产“京砖”,瓦当文化灿烂,史称“千窑之镇”。

交通便捷,与上海、杭州、苏州各相距100公里左右,距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约4公里。

杭申甲级航道、善江公路、善西公路、干洪公路穿过全境,镇村公路可通达各村委会驻地和自然村。

2002年外贸出口5.03亿元,财政总收入5500万元,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一等奖,浙江省百强乡镇中排名64位,居嘉兴市第一位,是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文明镇、镇党委保持“市‘六好’乡镇党委”称号。

耕地面积35991亩,水田35524亩,淡水养殖面积1022亩,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大棚蔬菜、蘑菇、草莓、肉鸭、水产为特色的新型种养业格局,年粮食总产量15578吨,淡水水产品1735吨,蘑菇2304吨,肉鸭270万羽,出栏肉猪45482头。

农业总产值1.8亿元。

水利基础设施有10大圩区,外港圩岸56千米,防洪水闸齐全。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势头强劲。

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以木业、电子、机械轴承、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

双飞轴承、金泉木业、经纬办公、汇东电子、三力轴承、日安木业、三林木业等企业在县内外享有盛誉。

招商引资工作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0775万元,其中工业66216万元,农业9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3元。

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3099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幼儿园11所(含村办托儿所),有镇卫生院、文化站、敬老院等文化卫生设施。

2000年投资160多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有线电视安装1700余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47.39部,农民饮用自来水率达99%。

第二节居委会自然镇街巷

河东居委会HedongJuweihui居委会驻干窑自然镇叶新路文卫新村。

辖10个居民小组,有930户、1966人。

位于市河之东,故称河东居委会。

解放初建河东村,1953年改为生产街居委会。

1968年民主街居委会并入。

1981年秋复名河东居委会。

辖区内布有镇政府机关、卫生院、广电站等单位。

河西居委会HexiJuweihui居委会驻干窑自然镇永兴桥堍,辖18个居民小组,386户、763人。

位于市河西岸,故名河西居委会,始建于解放初。

1953年改为建设居委会。

1981年复名河西居委会。

1996年姚浜居委会并入。

辖区是自然镇老区的商店密集地。

北弄居委会BeilongJuweihui居委会驻干窑自然镇河东街38号。

辖18个居民小组,549户、1249人。

居委会管辖北弄街四周,故名北弄居委会。

始建于解放初。

1996年6月小窑居委会并入。

辖区内布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等。

范泾居委会FanjingJuweihui居委会驻范泾自然镇。

103户、142人。

因驻地范泾自然镇而得名。

为原范泾乡政府驻地。

1991年4月建立居委会。

1999年11月撤乡并镇后属干窑镇管辖。

辖区内有中小学校、邮电、卫生、商业等单位。

干窑Ganyao(自然镇)俗称窑廊。

位于县城西北4.5千米处,为干窑镇政府驻地。

镇内有河东、河西、北弄3个居委会。

有居民1414户、3961人。

外来经商务工人员12000多人。

干窑村委会驻干窑大道。

明宣德五年(1430)嘉善建县时属永安乡,明正德《嘉善县志》称“千家窑”,万历年间设“常平仓”、“民多业陶”,遂为市镇,名干家窑镇。

清咸丰十年(1860)以后窑业迅速发展,历代县志中干家窑与千家窑两名互见。

清光绪《嘉善县志》统一称干家窑,后简称干窑。

1949年5月解放,6月成立干窑镇人民政府,1953年为县属镇。

东西向街道有康民路、叶新路、窑兴路、三仙路、姚浜街,南北向有窑砖路、文卫路、干窑大道、河东街、河西街,总长5500多米。

其中市河两侧河东、河西街道路基本保持原貌,其余均为新建镇区的水泥路面。

叶新路YexinLu东西走向,东起干窑大道,西至河东街,全长900米,路宽30米,水泥路面。

是干窑镇区的主街道之一。

前身是叶家汇,随着干窑经济的发展,1992年拓展新建宽敞大道,故名叶新路。

两旁布有商店、集贸市场、邮电所、银行等。

窑兴路yaoxingLu东西走向,东接干窑大道,西至窑兴桥,建成于1983年。

长1280米,宽9米,水泥路面。

取意干窑兴旺发达,故名窑兴路。

为干窑新区最早的道路。

镇政府驻该路北侧138号。

路两旁布有弹簧厂、拉链厂、羊毛衫厂、自来水厂等。

干窑大道GanyaoDadao南北走向,南起凤桐大桥,北至干窑村小窑港公路桥,长710米,宽42米,沥青路面。

1996年扩建。

因紧靠干窑村,故名。

范泾Fanjing(自然镇)位于县政府西北7.5千米处,原范泾乡政府驻地。

相传春秋时期范蠡与西施曾途经此地投宿,故名范泾。

明正德《嘉善县志》记载范泾。

清光绪《嘉善县志》记有范泾港。

辖区内有居委会1个。

居民103户、142人。

原仅有一条南北向小街。

1979年建范泾乡后拓建扩镇,现街道有开元路、范兴路、幸福路、范泾大道。

范泾村委会驻镇区范兴路。

镇区内有轴承、五金加工、电子、化工等企业。

幸福河南岸为工业园区。

1999年11月撤乡后隶属干窑镇管辖。

范兴路FanxingLu东西走向,东起范泾自然镇开元路,西至长远桥,长550米,宽24米,水泥路面。

建于1992年。

取意范泾兴旺发达,故名范兴路。

两侧布有农贸市场、商店、卫生院、信用社、邮电所等。

范泾大道FanjingDadao坐落于范泾自然镇八达工业开发区。

东西走向,西起善西公路,东过善江公路至幸福桥,长1600米,宽11米,沥青路面。

始建于1984年,是范泾自然镇最长最宽的道路,故名范泾大道。

两侧布有无油润滑轴承、木业、五金加工、机械制造、弘安索具等企业。

第三节村委会自然村

[干窑村]GanyaoCun位于镇政府驻地以东,村以所在自然镇得名。

村委会驻干窑大道15号。

辖姜家浜等20个自然村。

有910户、2757人。

解放初建小窑、龙庄2个村。

1953年11月划为干窑镇和平居委会和民主居委会。

1955年成立和平、益民、东方红、曙光4个初级社。

1956年7月划归干窑乡管辖。

8月小窑村的和平社、益民社并入亭耀高级社,龙庄村的东方红社、曙光社并入大同高级社。

1958年10月同属干窑公社第九营(大队)。

1959年4月为干窑管理区亭耀、大同生产队。

1961年4月生产队改为大队,同时亭耀、大同分别析出小窑、龙庄2个大队。

1965年12月小窑、龙庄2个大队合并为干窑大队。

1981年10月划归干窑镇管辖。

1984年3月改为干窑村。

2000年3月大同村、亭耀村并入。

东濒伍子塘,南隔凤桐港与魏塘镇北暑村相望,北接黎明村,西临市河。

有耕地305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另有番茄等蔬菜种植业。

姜家浜Jiang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9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53户、163人。

村内始居姜姓,故名姜家浜。

白漾Baiy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76户、253人。

村位于白漾畔,故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白漾里。

管家浜Guan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6千米处。

聚落呈南北向带状分布。

53户、196人。

村位于浜边,始居管姓,故名管家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管家浜。

武则浜Wuze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15千米处。

聚落呈南北向带状分布。

53户、168人。

清代有姓郦的武举人,家住浜边,故名武则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武职浜。

钱家浜Qian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0.5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45户、135人。

浜边居住钱姓为多,故名钱家浜。

钱家浜东Qianjiabangdo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35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38户、138人。

浜边始居钱姓,名钱家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钱家浜。

为避免重名,本村在东,故称钱家浜东。

吕厍浜Lushe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4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58户、195人。

浜边始居吕姓,故名吕厍浜。

东朱浜Dongzhu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3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20户、65人。

村位于朱家村之东,故名东朱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东朱浜。

朱家村Zhujiacu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1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块状分布。

31户、90人。

村内始居朱姓,故名朱家村。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朱家村记载。

西朱浜Xizhu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1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12户、31人。

村位于朱家村西,故名西朱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西朱浜。

长溇Changlo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20户、78人。

村位于较长的溇边,故称长溇。

蒋家埭Jiangjiada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0.9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23户、81人。

村内始居蒋姓,故名蒋家埭。

会馆浜Huiguan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1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14户、46人。

村位于浜边,且村内曾有四间房屋专放灵柩,故称会馆浜。

亭桥Tingqiao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05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7户、31人。

村位于通往亭桥的大道旁(村称亭桥路),故名。

小窑港Xiaoyaog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0.4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140户、364人。

此港因和窑港相连,港面比窑港小,故名小窑港。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小窑港和小窑港里村庄记载。

叶家汇Yejiahui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0.45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10户、13人。

村内始居叶姓,故名叶家汇。

圆溇浜Yuanlou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西0.15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21户、51人。

村中河浜形似圆溇,故名。

三仙兜Sanxiando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0.11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48户、120人。

村旁原有一庙,传说出过三位仙人,故称三仙兜。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三仙兜村庄记载。

龙庄浜Longzhuang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4千米处。

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146户、415人。

村中浜边原有一座龙庄庵,名龙庄浜。

村以浜得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龙庄浜。

南汇浪Nanhuilang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5千米处。

聚落呈南北向带状分布。

38户、105人。

村位于干窑镇南,故名南汇浪。

[胡家埭村]Hujiada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村委会驻胡家埭五一水厂内,村以驻地胡家埭得名。

辖胡家埭等12个自然村。

有573户、2076人。

解放初建第六村,1953年11月设塘泗村代表区。

1956年8月塘泗村、菜油斗、大宅基3个代表区的光耀、富强、农联等16个初级社合并建立五一高级社。

1958年10月属干窑公社第七营(大队)。

1959年4月为范泾管理区五一生产队。

1961年4月生产队改称大队,同年9月五一大队析建菜油斗、大东、胡家埭3个大队。

1965年10月3个大队合并复名五一大队。

1981年10月五一大队析建胡家埭、东龙港2个大队。

1984年1月大队改为村。

2000年3月东龙港并入胡家埭村。

东邻姚庄镇姚庄村,西连长浜村,南接茆里村,北依西塘镇地甸村。

有耕地3314.6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业、养殖业及窑厂、预制场、平瓦厂等业。

胡家埭Hujiadai原名何家埭。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3千米处。

为胡家埭村委会驻地。

聚落呈带状分布。

53户、162人。

村内始居胡姓,故名胡家埭。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何家埭港。

“何”、“胡”当地方言同音,故称现名。

沈家浜Shen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6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44户、167人。

从前浜边有长寿庵,庵内主持姓沈,故名沈家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长寿庵和沈家浜。

菜油兜Caiyoudo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2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55户、191人。

村居菜油兜港畔,故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菜园兜港。

“园”、“油”当地方言谐音,后称菜油兜。

四家溇Sijialo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2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28户、91人。

早先有陈、陆、姚、张四姓居住,故名四家溇。

大宅基Dazhaij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9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65户、237人。

村内有块宅基面积相当大,故称大宅基。

钟家浜Zhong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8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61户、250人。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钟家浜,村居浜边,以浜得名。

徐家埭Xujiada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8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41户、143人。

从前村内居住27户人家,讲团结、人心齐,因“齐”与“徐”当地方言同音,故名徐家埭。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徐家埭港。

桥头Qiaoto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2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13户、44人。

东龙港Donglongg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3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87户、299人。

村坐落于东龙港岸边,故名。

塘泗浜Tangsi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1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35户、127人。

堰溇Yanlo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7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59户、250人。

村坐落于独圩东北,筑有一坝,河成了溇,坝称为堰,故名堰溇。

陆家浜Lu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7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32户、115人。

村内始居陆姓,故名陆家浜。

[长浜村]ChangbangCu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村委会驻长浜,村以驻地得名。

辖长浜等7个自然村。

有290户、1088人。

解放初建第七村。

1953年11月设长浜代表区。

1956年8月建立五三高级社。

1958年10月属干窑公社第七营(大队),1959年4月为范泾管理区五三生产队。

1959年开挖红旗塘时长浜村的蔡家斗自然村划归西塘,西塘邱家港的李家浜自然村划归五三生产队。

1961年4月为长浜大队。

1984年1月改为长浜村。

东邻胡家埭村、茆里村,南濒六斜塘,西接西塘镇,北临红旗塘。

有耕地201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养殖、窑业等。

长浜Chang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75千米处,为长浜村委会驻地。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03户、388人。

村中河浜较长,全长1.6千米,故名长浜。

明正德《嘉善县志》有长浜记载。

东港滩Donggangta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2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11户、38人。

早先有村民迁居东港西岸滩,曾称西港滩,因西港滩位于短浜东北、长浜之东,故名东港滩。

短浜Duan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6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69户、255人。

村中河浜与长浜相比较短,故称短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短浜。

三家村Sanjiacu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2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30户、103人。

村内早先有徐、张、吴三姓居住,故名三家村。

陈家德Chenjiade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1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32户、130人。

因住户以陈姓居多,故名陈家德。

李家德Lijiade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15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27户、107人。

因住户以李姓居多,故名李家德。

李家浜Li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7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18户、67人。

村内早先以李姓居住为多,故名李家浜。

[茆里村]MaoliCu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村委会驻茆里,村以驻地得名。

辖茆里等6个自然村。

有469户、1833人。

解放初建第四村(包括洪杨),1951年2月洪杨析出建第九村。

1953年11月设茆里代表区。

1956年8月茆里、洪杨合并建立五二高级社。

1958年10月属干窑公社第七营(大队)。

1959年4月为范泾管理区五二生产队。

1961年4月析建茆里、洪杨2个大队。

1984年1月各由大队改为村。

2000年3月洪杨并入茆里村。

东邻姚庄镇,西连长浜村,南濒茜泾塘,北依胡家埭村。

有耕地281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

兼种植和养殖等业。

茆里Maol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6千米处,为茆里村委会驻地。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69户、689人。

村坐落于茆里港两岸,故称茆里。

朱孔浜Zhukong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1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8户、72人。

村北浜端有座朱二爷庙,故名朱孔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诸孔浜记载。

茜泾Qianjing曾称寺基。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9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61户、231人。

村西有座寺庙基,村称寺基。

因村坐落于茜泾塘岸边,后改名茜泾。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寺基记载。

王家浜Wang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6千米处。

聚落呈条状分布。

68户、266人。

洪字圩Hongzix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95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98户、405人。

该地低洼,常遭洪灾,传称洪字圩。

村坐落于洪字圩,故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黄字圩记载。

杨字圩Yangzixu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7千米处。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33户、137人。

村坐落于杨字圩而得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杨字圩记载。

[范泾村]FanjingCu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村委会驻范泾自然镇范兴路128号,村以驻地得名。

辖洪家浜等16个自然村(其中1个合治)。

有864户、2960人。

解放初建第二村,1950年5月建范泾村。

1953年11月分设范南、范东、范西3个代表区。

1956年8月范南、范东、范西、俞曹等4个代表区的西益、范民、巨轮等7个初级社合并建立展轮第一高级社(称展一)。

1958年10月属干窑公社第八营(大队)。

1959年4月为范泾管理区范泾生产队。

1959年开挖的幸福河横穿范泾、俞曹2个村,打破原来的村界。

1961年4月范泾生产队析范泾、俞曹2个大队。

1984年1月改为范泾村。

2000年3月展二、宋家2村并入范泾村。

东邻茆里村,西连新星村,南接俞曹、黎明村,北依长浜村、西塘镇。

有耕地468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木业等。

现为县级农业特色(草莓)专业村。

洪家浜Hong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73户、265人。

相传太平天国洪秀全带兵经此地时曾住宿,故名洪家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图标有洪家浜。

渔渡浜Yudu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1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31户、116人。

明末清初,有位浦姓人氏常渡伍子塘至狮子港钓鱼,故名渔渡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图载有渔渡浜。

北范泾Beifanji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3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275户、869人。

村地处范泾北边,称北范泾。

牛头汇Niutouhu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2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20户、83人。

村地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汇。

姚家浜Yaoji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8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10户、22人。

村内世居姚姓,故名姚家浜。

虎啸浜Huxiao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109户、366人。

从前乌泾塘两岸杂草丛生,荆棘遍地,曾有一虎路经此地,过河浜时咆哮不止,后称此浜为虎啸浜。

村在浜边,以浜得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载有虎啸浜。

宋家浜Songjiabang曾称松界浜。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9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52户、160人。

村位于浜边,曾以大松树与邻村为界,故名松界浜。

因当地方言谐音,称宋家浜。

长远浜Changyuan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2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69户、241人。

村中河浜既长又远,全长1.5千米,浜称长远浜。

村以浜得名。

明正德《嘉善县志》有长远浜记载。

郎家浜Langjiabang原名姚家浜。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4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49户、191人。

浜边世居姚姓,原名姚家浜,后改为郎家浜。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郎家浜记载。

幸福河北Xingfuhebei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8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50户、188人。

村位于幸福河北,故名。

幸福河南Xingfuhenan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7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34户、138人。

村位于幸福河南,故名。

东潘渡浜Dongpandu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46户、169人。

浜边世居潘姓,故名潘渡浜。

为避免同名,本村在浜东,名东潘渡浜。

西潘渡浜Xipandu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5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9户、32人。

浜边世居潘姓,故名潘渡浜。

为避免同名,本村在浜西,名西潘渡浜。

乌泥花浜Wunihua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1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8户、38人。

村中河浜口有条黑泥坝,称乌泥浜。

后有夏姓迁居于此,开坝挖河,改称乌泥夏浜。

因“夏”与“花”当地方言谐音,后更名为乌泥花浜。

王家庄Wangjiazhu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9千米处。

聚落呈带状分布。

23户、65人。

村庄内世居王姓,故名王家庄。

上南浜Shangnanbang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处。

聚落呈块状分布。

6户、17人。

村中原有一河浜,其口朝南,故名上南浜。

与俞曹村合治。

[新星村]XinxingCun位于镇政府驻地北。

村沿用解放初的名称。

村委会驻幸福河。

辖幸福河等12个自然村。

有345户、1198人。

解放初建新星村。

1956年初合作化时建立2个初级社。

1956年8月与新桥村联合成立联星高级社。

1958年10月属干窑公社第九大队(营)。

1959年4月为干窑管理区新桥生产队。

1961年4月从新桥生产队析建新星大队。

1984年1月改为新星村。

2000年3月新明村并入新星村。

东濒乌泾塘,南临横泾港白老鼠汇,西接洪溪镇,北依西塘镇。

有耕地255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

境内有工业园区,区内有个私等企业。

幸福河Xingfuhe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83千米处,为新星村委会驻地。

聚落呈带状分布。

42户、131人。

幸福河是1957年人工新挖的河道,取意开通新河、减少水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