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8779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docx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武汉工程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原名涂料专业,成立于1983年,1993年6月改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二十年来,通过全体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伴随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条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640人,设置有五个专业方向和一个特色班。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所属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含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学与物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为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

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自1990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在校研究生18名,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优势特色专业。

本专业的基础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武汉工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其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3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被湖北省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

本学科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教授特聘岗,现到岗1名。

已形成一支有学科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00%。

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有“楚天学者”1人,硕士生导师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化学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经建成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性能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实验室,新材料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室。

还依托“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研究工程中心”进行本科生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在南京金陵石化塑料厂和化工一厂、中石化湖北荆门分公司、东风轮胎集团等十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最近,我们又与湖北黄石通达塑料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长虹模具厂等企业签订了有关建立稳定实习基地的协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鉴定成果4项;有省级教学研究二等奖一项、省级优质课程3门;发表科学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篇,在美国“Macromolecules”杂志发表科学论文一篇。

科学研究方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高分子/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无机粉体材料表面改性及其聚合物复合研究,高分子材料制备新技术等领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他们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目前,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正处于增长期,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且呈上升趋势。

武汉工程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现今就业压力相对较大的社会形式下,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低于90%。

一次性就业率:

2002届毕业生28人,93%;2003届毕业生93人,98%;2004届毕业生163人,湖北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的我校高分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9%;2005届毕业生145人,94%。

近三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科学论文8篇,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论文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本专业现为湖北省防水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与许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方面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处于先进行列。

本着为湖北省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一直在进行本科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一步将力争形成包含高分子合成工艺、塑料加工成型工艺、弹性体加工成型工艺、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和高分子包装材料等5个专业方向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完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性能测试系列开放实验室;在教学模式上,形成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加强实践环节、又注重因材实施教,注意特长生和特优生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给我省在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为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办学基础

(一)师资队伍

1.高资历教师

本专业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是100%,现有专业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楚天学者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拥有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校学术委员会一名,省化学化工学会高分子化学委员会成员一名。

具体见附件一。

刘长生教授、博士:

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

全国优秀教师,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校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与改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6篇。

获教育部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计划(863计划)项目各一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973)1项。

鄢国平教授、博士、楚天学者:

男,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导师。

1994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研究室任教,并在国家教育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研究实验室工作。

2002年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专业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科技项目与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肿瘤选择性、肝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有机合成研究。

博士毕业后,即获得了新加坡科技研究总局(AgencyforScience,TechnologyandResearch)基金资助,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的InstituteofHighPerformanceComputing任研究员(ResearchFellow),从事高分子纳米微粒与微球的药物控制释放机制和高分子水凝胶性能的计算机数学模拟研究。

2003年申请到了澳大利亚研究总署(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科研基金项目“MagneticResonanceImagingEnhancer”,曾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的物理与化学学院从事肿瘤靶向性自由基型抗癌药物和电子自旋肿瘤诊断剂的合成与开发研究。

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20篇,ISTP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待发表。

现担任国际化学期刊PolymerInternational,Radiography和InorganicChemistry的论文评审员

2.教师数量与结构

本专业共有17名教师,来自13个不同的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甘肃工业大学、洛阳工学院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单位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功能高分子合成及应用、橡塑共混、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成型、等离子体化学及应用等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缘情况合理。

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能满足教学及科研需要。

教师职称结构合理,高职称教师8人,占47%;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占100%,博士二名,在读博士一名;参加校级以上教学及科学研究的人数达82%,为本科生授课主讲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65.1%。

具体见附表1-1。

本专业的基础课(如:

四大基础化学: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由外系教师担任。

3.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

教师均具有较高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生评教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其中刘长生教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湖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学科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与梯队。

其中学科责任教授一名,学科建设教授一名,学术带头人二名,学术骨干四名。

教师整体外语水平较高,授课一、二级标题一般采用双语板书,其中鄢国平教授《高分子化学》采用双语教学;杨隽、郭雅妮老师的《聚合物表征技术》部分采用英语原版资料。

依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师资建设措施和发展规划。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教师培训(进修)工作,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邀请高水平学术报告2~3次/年;参加全国性及以上学术会议8~12人次/年;中长期培训(含攻读学位)1~2人次/年,短期培训(3个月以内)3~4人次/年;目前,有四名教师在读博士学位。

计划经过3~4年时间,培养或再引进1-2名国内知名、省内有影响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达到50%以上;形成一支教职工总数达2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教职工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师资队伍。

(二)教学条件

1.专业教学实验室及设备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目前本专业拥有实验室面积810㎡;实验设备固定资产总额约353万元;总台套数,154;其中万元已上设备23台(套)。

拥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性能测试、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室、功能高分子研究室和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实验室,并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有大型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塑料注塑机、双螺杆挤出机和精密测试仪器无转子硫化仪、电子拉力机、X衍射仪和热性能分析仪DSC、DTA以及维卡耐热测定仪和热机械分析仪、转距流变仪等。

每年的低值易耗实验经费约12000元。

完全能够满足高分子合成工艺、塑料工程、塑料模具和弹性体工程(原为橡胶工程)四个专业方向的实验教学,下一步将重点建设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方面的实验室。

本专业点实验设施较为完备,目前仍在继续建设,不断增加投入。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在校内均能100%开设,研究性综合性实验开出率>30%(其中,高分子物理实验,35.7%;高分子化学实验,35.7%;专业实验,34.2%)。

实验室基本做到普遍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率达30.1%。

此外,还进行了“近代材料研究测试技术方法实验课程及考试方法改革”(省级重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级)等项目的教学研究工作。

(见附件四)

2.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实习基地12个,其中校内教学实习基地2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0个:

●武汉工程大学金工实习基地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设计研究院实习基地(认识实习)

●武汉塑料集团(认识实习)

●武汉葛化集团(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黄石塑料二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武汉长虹模具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一厂实习基地(生产实习)

●南京金陵石化公司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中石化湖北荆门分公司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湖南岳阳石化总厂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湖北东凤轮胎集团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襄樊橡胶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3.CAI多媒体资源库建设

CAI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

专业课程如《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橡胶加工原理》、《塑料加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聚物合成工艺设计基础》《塑料模具与设计》《聚合物反应工程》等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不仅如此,我们在实践中还建立了“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精品课程网站;建立了能在网上运行高分子物理实验动画演示课件,高分子化学实验动画演示课件,以及高分子化学题库。

2002级学生中已开展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预习的教学工作。

虽然如此,本教研室的教师仍能结合专业教学需要,积极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申请了校《高聚物合成工艺设计基础》《聚丙烯合成车间工艺毕业设计》课件制作的教学研究项目。

已初步完成《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

(三)教学管理与改革

1.课程与教材建设

1.1课程与教材建设水平

在课程建设中,狠抓优质课程建设,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及时进行修订。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已形成了“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工原理”五门省级优质课程。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教研室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计划,申请了3项教学研究项目。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用教材注意教材的先进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1993年开始招生,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教学实践,本专业的必修课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近四年来教学研究与改革涉及的领域如下: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近几年,先后申请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01年立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环节管理问题的研究(2003年立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改革(2004年申请)。

逐步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已在“高分子化学”、“近代材料测试技术(现改为高分子材料测试与鉴定方法)”等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已制作了部分全英文实验讲义。

现在正着手进行理论课全英文教案的制作。

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创新教育的意识和方法,而且也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

在高分子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熟悉实验装置和操作,而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引入较新的实验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基于这些指导思想:

重新编写《高分子科学实验》讲义,目前02级学生正在试用;制作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目前作为02级学生上机预习的课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将课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占7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现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橡胶加工原理》、《塑料加工原理》、《高聚物合成工艺设计基础》、《塑料模具与设计》和《聚合物反应工程》等16门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制作多媒体动画演示课件。

建立了能在网上运行高分子物理实验动画演示课件,高分子化学实验动画演示课件,以及高分子化学题库。

制作了高分子物理多媒体动画演示课件。

“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章。

机理抽象,公式繁多,推导复杂,因此将其作为重点突破内容,准备制作动画演示CAI软件。

建设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上交流。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习题资料较少,我们编写了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习题集,同时将自测习题、答案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等上网,便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自测。

1.2教材建设

今年重新编写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综合实验》、《专业实验》,目前02级学生正在试用之中,预备今年公开出版。

同时,配套制作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

另外,《高分子科学实验》英文版正在整理之中,今年年底可完成。

其中,实验讲义具有以下特点:

·聚合反应类型全面

·实验结果可得到具体产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验内容

实验多媒体课件具有如下特点:

·借助于动画,直观、详细讲解实验原理,便于学生理解

·大量运用动画效果,清晰演示实验全过程,有助于学生预习

另外,近四年来来,所编其它教材如下表: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时间

出版单位

1

玻璃钢门窗图集

彭永利

2001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4

复合材料制品设计及应用

彭永利

2003

化学工业出版社

5

复合材料产品设计

彭永利

2002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3教材选用

高分子化学理论教材选用浙江大学化工系潘祖仁教授编写的《高分子化学》(第三版),该教材曾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获化工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化工大学金日光教授编写的《高分子物理》(第2版),获化工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橡胶加工原理》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有专业课程32门,其中选用近三年的教材有17门,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重为53%.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已经买到最新的外语原版教材,目前正在教学之中采用。

2.教学改革与研究

2.1专业改革与建设

近几年来,对专业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并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建设成果非常显著。

对培养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以培养不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一定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具体的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如下:

专业建设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原名涂料专业,主要方向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分子涂料专业方面的人才,1993年6月改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确定为立足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橡塑并重,偏重橡胶(现调整为弹性体工程)的专业方向,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措施。

面对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本专业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使新的专业方向迅速诞生并成长起来。

本专业于1998年增设塑料成型加工方向,并迅速发展成为本专业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又于2002年增设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方向,该方向正在建设之中,现在本专业已形成了高分子合成工艺、塑料成型、塑料模具和弹性体工程(原为橡胶工程)四个稳定的专业方向。

本学院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专业正在迅速成长起来,前一段时间已经通过学校对新专业的评估。

下一步将增设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包装工程专业方向,不断扩大本专业内涵和本科生培养质量。

专业改革

自2000年开始,连续两年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增列了试点班(试点班学生是在入学新生5个自然班中随机抽取的,没有进行调整)。

其培养模式有如下特色:

·增加数学、外语学时数和计算机类课程,强化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提高

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

·开设等离子体化学及应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功能材料等选修课程,

使学生了解与高分子材料有密切关系的新技术,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目的是培养出创新人材。

·进入三年级以后,给每位学生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并让他们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成果

经过多年的专业改革与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分子合成工艺、塑料成型加工工程、弹性体工程和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四个方向,是根据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

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连续几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人率均在全校前列.

教学改革时开设试点班的主要效果:

·四、六级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班级。

·2000级试点班学生获“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省二等奖;校“求实杯”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公开出版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03年又有15项作品参加校“求实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评选。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发展,改善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教师,有助于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

·试点班学生的考研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

目前,在2002、2003、2004级学生中开设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班,继续进行因材施教和分级教学方面的改革。

2.2教学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教学研究。

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80%以上。

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7项,取得明显的成效.

研究内容包括:

材料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微机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代材料研究测试技术方法实验课程及考试方法改革;

高分子化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环节管理问题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促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本教研室的教师仍能结合专业教学需要,积极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目前正着手进行《聚丙烯合成车间工艺毕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

(四)办学水平与质量

1.教学成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教学研究。

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80%以上。

省级项目6项,校级项目7项,其中一项“化工类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获省二等奖(1993年)。

2.科学研究水平与论文发表

2.1科研与论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为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自成立以来,完成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鉴定成果三项;省部委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

近三年来,本专业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委项目15项;科研进帐220万。

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研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使其具有一种或多种新的性能,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

本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新型功能高分子的研制以及聚合物共混、加工和改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工作居省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吸引了全世界科技工作者,本学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开展高分子/纳米复合新技术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结合本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稳定的特色与优势。

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①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1)介孔型光催化材料研究;

(2)光信息记录材料研究;(3)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4)结合本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累托石”和“羟基磷灰石”方面与省内相关企业开展了“聚合物/无机粉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②超细粒子表面接枝改性及分散稳定剂研究合成出获化工部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943炭黑专用分散剂”,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物改性涂覆材料及其性能研究”(59173129)的研究工作。

③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正在开展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遇水膨胀橡胶的微波辅助硫化研究”的研究工作。

④聚丙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